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
2017-03-15赵许亚李俊祥
何 伟, 赵许亚, 李俊祥, 曹 葳
(贵州省肿瘤医院 介入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
何 伟, 赵许亚, 李俊祥, 曹 葳
(贵州省肿瘤医院 介入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癌介入治疗技术对其进行诊治,对比治疗后效果以及对其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2次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8.00%)明显高于治疗1次后完全缓解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患者的存活率(66.00%)与治疗后1年患者的存活率(78.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1 d后,患者ALT、TBI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AFP降低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清除患者肿瘤病灶,改善其肝脏功能。
原发性肝癌; 肝癌介入治疗术; 肝功能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该疾病起病隐匿,且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肝脏危害较大,严重影响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故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多数患者在发现原发性肝癌时已属中晚期[1-2]。当患者发生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时,其肝脏细胞出现变性甚至坏死,肝脏的纤维组织发生增生,周围血流信号存在异常的变化,肝脏丧失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代谢过程出现异常变化,各种需要肝脏吸收与代谢的物质大量堆积在肝脏内,病情发展增加了患者的痛苦[3-4]。肝癌介入治疗技术是非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治疗的同时也会导致正常肝组织功能障碍,损害肝功。因此,本院为进一步探究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特选取50例肝癌患者资料,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44±13.49)岁,伴有腹水患者10例,无腹水患者40例,伴有门静脉高压患者25例,无门静脉高压患者25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以及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指定的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5],且无其他癌症同时发生; ② 不存在其他疾病的干扰,患者能够自行配合完成调查与研究,精神状态正常且良好; ③患者研究前2个月内未接受任何针对性治疗; ④ 患者的生存期预计在4个月以上; ⑤肾脏功能正常的患者,肝脏Child功能分级在B级以上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 不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以及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指定的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② 患者还并发其他类型的疾病,对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干扰情况,或精神状态差甚至存在精神异常的患者,无法自行配合研究的患者; ③ 患者进行研究前2个月内接受过化学药物治疗; ④ 患者的生存期预计小于4个月; ⑤ 患者的肝脏内动脉或静脉血管存在阻塞,肝门静脉处发现血栓,肿瘤病灶出现肝脏外转移现象,准备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⑥ 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癌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全部病例于本院介入科实施治疗, TACE手术措施: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植入5 F导管鞘,使用4.1 F或5 F cook肝管插入肝总动脉造影,必要时行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膈动脉造影等,造影明确肿瘤大小、位置、数量、供血血管、有无门静脉、肝静脉瘤栓及肝动-静脉瘘等。尽可能超选肿瘤供血动脉,必要时使用3 F微导管,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然后用表柔比星10~20 mg或5 FU 0.25~0.5 g与超液化碘油混合栓塞肿瘤靶血管,待局部小门静脉显影或瘤体碘油沉积较密实停止,必要时加栓塞自制的明胶海绵条或颗粒。治疗结束后,予保肝、能量支持、水化、止吐护胃等对症支持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1次、2次后肿瘤反应性情况,主要包括对临床疗效标准的评估[6]: 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全部消失,未发现存活组织,且未见新发病灶; 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直径相比减少50%, 且未见新发病灶; 病变稳定:肿瘤病灶直径减少小于50%, 或增大小于25%; 病变进展:肿瘤直径增大25%以上,或见新发病灶等。统计经治疗1年、2年后,不同肿瘤特征的患者其生存期情况,并记录分析病灶特征:多发结节,单个病灶最大直径大于5 cm或小于5 cm, 单发肿瘤直径大于5 cm或小于5 cm。观察患者经介入技术治疗前后的肝脏功能情况,主要包括ALT水平、TBIL水平、白蛋白水平等,肿瘤标记物指标主要观察AFP。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后肿瘤反应性情况
治疗2次后,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8.00%)明显高于治疗1次后完全缓解率(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反应性情况对比[n(%)]
与治疗1次比较, *P<0.05。
2.2 不同特征肿瘤患者治疗后存活率情况
治疗后2年,患者的存活率(66.00%)与治疗后1年患者的存活率(7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肝脏功能变化情况
介入治疗1 d后,患者的ALT、TBI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 AFP降低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特征肿瘤患者治疗后存活率情况[n(%)]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气,体温升高,体重减轻、乏力,肝脏部位出现疼痛以及部分消化道症状等,患者在患病后肝脏的部分功能受到损伤,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7]。目前,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对后续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该病易引发多种不同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有疼痛、硬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8-9]。目前在中国,医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针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种类逐渐增多,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的要求均不断的提高,因此寻求该病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10]。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其肝脏部位肿瘤的血液循环供给多来源于肝动脉,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后,碘油在患者的肿瘤病灶中滞留,阻碍了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血液循环与供给过程,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后,肿瘤病灶中失去血液供给的部分逐渐坏死,但对其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11]。本研究表明,接受肝癌介入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第1天查肝脏功能即明显受损。经肝癌介入术治疗后,患者治疗第2次时病情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病情得到控制,虽然 2年内生存率与1年内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但肝脏ALT水平、TBIL水平均明显提高, AFP及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功能受损,给予积极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大多可逐步好转。在肿瘤得到控制后,AFP水平大多可明显降低。
临床上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其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虽然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大,且部分肿瘤弥漫部位较大,手术并不能完全切除干净,患者承受痛苦较多,恢复过程缓慢[12]。肝癌的介入治疗技术是当下研究的重点课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化学药物直接输注到患者的肿瘤病灶中,切断了病灶与机体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其血液供给量不足,肿瘤细胞逐渐萎缩,最后坏死直至肿瘤病灶消失[13]。介入技术中,选择动脉血管进行介入穿刺插管,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的局部血液循环部位,利用物理栓塞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治疗,起到了双重治疗的目的[14]。与此同时,介入插管注入化疗药物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药物在血液中的溶解与代谢时间延长,利用血液流动速度缓慢释放药物,增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提高了肿瘤组织局部药物的浓度,并且避免了局部血管完全阻塞后,缺氧刺激下肿瘤其他部位新生血管的出现[15]。
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其主要优点在于: ① 不管患者的肿瘤病灶大小,患者在治疗时均无需接受常规开腹手术带来的痛苦,介入技术可以通过置管、穿刺达到疾病诊治的目的; ② 介入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患者所受痛苦较少,治疗后住院时间仅需1个星期左右,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医疗成本及费用; ③ 该技术是微创技术之一,作用在于1次精细手术与常规大手术之间的区别,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降至最低限度。开腹手术治疗肝癌时,容易损伤周围组织或血管,对患者的正常组织损伤较大,介入技术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治疗手段,可以避免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接受治疗后,经术前积极准备,术中超选择插管技术的应用,术后积极保肝,患者的肝脏功能损伤较小,且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较好,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的肝脏的恢复,具有显著临床作用。
[1] 陈世晞. 中国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肿瘤杂志, 2015, 37(9): 653, 656.
[2] Burrel M, Reig M, Fbmer A, et a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transarterial chemoembo1isation(TACE)using Drug Eluting Bead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trial design[J]. J Hepatol, 2012, 56(6): 1330-1335.
[3] 倪嘉延, 许林锋, 陈耀庭, 等. 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13, 34(5): 734-738.
[4] 韩聚强, 范公忍, 任永强, 等. 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3): 218-221.
[5] 陈东风, 孙文静. 原发性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现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 18(3): 225-227.
[6] Kim S H, Kamaya A, Willmann J K. CT perfusion of the liver: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J]. Radiology, 2014, 272(2): 322-344.
[7] 赵昌, 马亦龙, 康平, 等. 综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探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6): 925-927.
[8] 刘金明, 张克勤, 余海滨. 肝硬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5, 36(20): 3197-3199.
[9] 周涛, 王欣.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3): 246-248.
[10] Chalub S R, da SRM, da SAP, et al. Evaluation of a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related to hepatitis B viru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westem Brazilian Amazon[J]. Genet Mol Res, 2013, 12(2): 1336-1336.
[11] 易广新, 柯霞, 达军, 等. 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35): 55-58.
[12] 彭旭, 向邦德.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医学, 2014, 36(8): 1086-1088.
[13] 张磊.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J]. 医学综述, 2014, 20(8): 1392-1394.
[14] Irtan S, Chopin-Laly X, Ronot M, et al. Complete regression of locally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duced by sorafeniballowing curative resection[J]. Liver Int, 2011, 3l(5): 740-743.
[15] 戚诚, 赵晓东, 闫长青, 等. 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及预后价值[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3): 537-537.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n curative efficacy and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 Wei, ZHAO Xuya, LI Junxiang, CAO Wei
(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oncology,GuizhouCancerHospital,Guizhou, 550004)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 on liver fun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after two times of treatment was 58.00%,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30.00% after one time treatment (P<0.05). After two year of treatment, 2 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as 66.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00% after 1 year treatmen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1 day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levels of ALT, TBI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intervention before, albumi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before, AFP decreased slow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exert obvious effect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lear cancer les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terventional therapy; liver function
2016-11-25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29123)
R 735.7
A
1672-2353(2017)03-071-04
10.7619/jcmp.2017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