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7-03-15魏会锋蔺晓梅李风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封管混合液尿激酶

魏会锋 蔺晓梅 李风华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讨

魏会锋 蔺晓梅 李风华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目的:探讨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某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其均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在置管期间,这些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均出现了功能不良的情况。使用10万U的尿激酶与25000 U肝素钠的混合液为这些患者进行封管,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这28例患者的导管均恢复通畅,无1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中,有22例患者导管内的血流量为250~300 ml/min。结论: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尿激酶肝素混合液;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有针对性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条件是为其建造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对于因外周血管耗竭而选择长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来说,对其中心静脉导管的功能进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1]。此类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一旦出现功能不良的情况,会影响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生活质量及存活率。导管功能不良是指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患者导管的血流量出现不足的情况。此类患者导管内的血流量达不到250~300 ml/min。在通常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导管内的血流量应达到400~450 ml/min[2]。此类患者的导管若出现功能不良的情况,临床上应及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延长其导管的使用时间。为了探讨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某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其中,有男性13例,女性15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34~72岁,平均为56岁。他们留置导管的时间为3个月~8年。这些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频率为2~3次/周,其每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为4 h,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其血流量为200~300 ml/分。在这些患者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13例,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8例,为多囊肾的患者有7例。

1.2 进行封管的方法 在这些患者置管的初期,我院为其均使用3125 U/ml的肝素液进行封管。当这些患者的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情况时,使用10万U的尿激酶与25000 U肝素钠的混合液对其进行封管。进行封管的方法是:在每次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用沾有碘伏溶液的棉签对导管口及导管的前端进行螺旋式消毒,用20 ml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残留的血液,正压注入封管液后,用一次性肝素帽进行封管。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导管的末端,并将导管妥善固定。在两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不为患者更换封管液。在进行下一次血液透析治疗前,按照相关操作的规范对患者的导管进行消毒,并为其连接5 ml的注射器,用此注射器回抽2~3 ml的封管液,将抽取的封管液注射到准备好的纱布上,观察纱布上有无凝血块。

1.3 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方法 ①对于因导管隧道段打折导致功能不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导管进行X线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导管进行修复或为其重新置管。在患者置管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不宜做过大幅度的动作,并告知其在睡觉时要尽量采取平卧位或导管对侧位,以防其导管再次出现移位、折叠及受压的情况。②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并观察其导管所在皮肤隧道的出口处有无渗出液及红、肿、血痂等。为患者测量体温,观察其是否发热。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保持患者置管处敷料的清洁、干燥,每周为患者换药2~3次。一旦发现患者的敷料受到污染,应立即为其更换敷料。在为患者采血时,护理人员应避开其导管,以防其出现交叉感染。对于在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在洗漱时注意不要让水流入插管的部位。对于在股静脉进行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不宜过多地下床活动,并且不宜进行淋浴。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这28例患者的导管均恢复通畅,无1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中,有22例患者导管内的血流量为250~300 ml/min。

3 讨论

对于无法建立其他血管通路的肾脏疾病患者,临床上在对其进行持续性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通常对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对此病患者长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易导致其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情况,从而使其血管通路内的血流量不足,延长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增加其死亡率。导管功能不良的评定标准是:(1)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抽出导管内的封管液,将其注于纱布上,纱布上的血栓肉眼可见。(2)用容量为5 ml的注射器抽取导管内的血液,患者动静脉端的血流不畅或完全抽不出。(3)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导管内的血流量达不到200 ml/min或虽达到了200 ml/min,但机器频繁报警,患者动脉壶内的血流不连续,其导管贴壁。符合上述3项标准中的任意一项即可判定该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功能不良,护理人员应立即为其使用尿激酶肝素液进行封管。研究发现,使用过低浓度的肝素进行封管会增加患者的导管内形成血栓的风险。使用高浓度的肝素进行封管虽然可以降低患者的导管内形成血栓的风险,但肝素可经导管的顶端渗入到患者的血液中,从而增加其出血的风险[3]。并且,肝素还会导致患者的血小板减少[4]。与之相比,使用肝素和尿激酶的混合溶液为此病患者进行封管,可以对抗导管内血小板的凝集,防止此处形成血栓。在对此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封管液的选择尤为重要。使用肝素液进行封管后,因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导管功能不良,使用尿激酶和肝素的混合液对导管内的血栓进行溶栓的成功率较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尿激酶的半衰期≦20 min,在用药24 h后其作用基本消失,在此期间患者无出血的风险。使用尿激酶和肝素的混合液进行封管溶栓后,导管恢复通畅,其血流量可达250~300 ml/min,从而使施行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治疗联合透析治疗成为可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1]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56):85-86.

[2]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4,8(13):549-558.

[3] 崔琳林,叶朝阳.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常用封管液及封管方法[J].中国血液净化,2015, 14(1):5-9.

[4] 章秀峰,庞军,黄理,等.血液透析导管溶栓后不同封管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5):440-441.

R473

B

2095-7629-(2017)4-0171-02

魏会锋,女,197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职称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血液透析。

猜你喜欢

封管混合液尿激酶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研究
不同封管护理方法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心脏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活塞夹闭位置对血液回流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肝素在恶性胸腹水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引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