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童光毅司长在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3-15根据会议讲话录音整理
(根据会议讲话录音整理)
(2017年3月24日)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童光毅司长在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会议讲话录音整理)
(2017年3月24日)
同志们:
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是一个总结设备运行管理经验,提高设备安全水平的高规格会议,与会同志都是全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方面的代表。去年,我代表能源局电力司也是在这里参加了这个会议,来到安全司工作更想藉此机会与大家见个面、做个交流,也听一听大家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新情况的反映。
我到安全司工作半年来,最受刺激的是国家安监总局领导在全国安全工作会上讲的“多年来安全形势非常好的电力系统2016年也出了问题”。事实上,去年电力安全事故在全国安全生产事故中很是突出:先是湖北当阳发电厂“8•12”高压蒸汽管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4人受伤;随之是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大事故造成现场73人亡、2人伤。伤亡人数之多之惨烈,建国以来都很罕见。
过去六个月时间里,我至少花费三个月的精力去调查、反思、总结和应对各类事故,安全生产态势一尚稳定的电力系统,2016年接连发生事故,这绝非偶然。“11•24”特大事故发生前,我察觉去年10月、11月事故统计同比增长近40%,如果说经济增速超过两位数,我们就应该加以分析和思考,那么安全生产事故增速达到40%这一惊人数字,我们就必须有所举措。因此,我在10月份印发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文件,安排了电力基建工程两个“回头看”活动。在座的都是电力安全生产一线的设备管理工作者,了解真实情况,是电力安全生产真正的一线专家,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主力军。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当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的突出因素
(一)电力建设任务繁重。一是基建项目点多面广。我在去年的这个会上介绍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和电力市场改革计划,无论是新能源十年3万亿的投资计划,还是新一轮实施的农网升级改造,再或是主网建设与常规机组建设,总的来说“十三五”基建项目依旧很多、力度依旧很大,我们面临的电力建设安全,包括基建过程中的设备设施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是虽然今年年初电力系统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自3月份气候逐渐转暖、企业陆续复工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电力改革逐步深化。一是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去年的这个会上,我主要讲了“十三五”电力规划和“9号文”的主要思路。从历史上看,电力发展速度确有放缓,但总体仍旧保持一定力度。无论是售电公司、混合所有制配网和配电公司的出现,还是“十二五”“十五”期间提出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措施,再或是正在推进的电力市场建设,对系统安全来说无一不是重大挑战。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化。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会出现更多的分布式能源、电采暖等不同种类的能源形式,以及更为复杂的用能方式,给电网设备运行安全带来冲击,电力设备管理工作也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三)系统运行日趋复杂。一是电网控制难度不断加大。2015年9月19日,锦苏直流因送端遭受雷击导致双极闭锁,损失功率490万千瓦。故障后13秒系统频率跌至49.557赫兹,下降幅度为0.413赫兹。为何降幅如此之大?从分析来看,除系统本身原因外,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即每一家发电厂的很多特性都已与一次调频的要求相差甚远,调整空间不断缩小,有些企业甚至取消了很多保护,以致于短时间内掉了七、八百万负荷,极有可能导致电网崩溃。试问“垮网”是什么概念?是要严肃追责的!是要抓人的!二是电力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今年2月22日,贵州粤黔电力公司盘南电厂500千伏升压站5022开关A相CT发生爆炸,导致1、2、3号机组跳闸,跳闸时总负荷134万千瓦,造成全厂对外停电。经了解,该型号的电流互感器在2015年发生过两起类似的爆燃事件,虽然当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组对该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之后制定了一系列返厂检修、试验及日常运维措施,从本次事件发生情况来看,说明还未彻底找到该型号电流互感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电力设备存在的这些家族性缺陷,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严重危及电网安全。三是电力负荷增速逆势而行。从总体形势来看,去年和今年都保持着经济下行的新常态。2015年用电量增速0.5%,2016年达5%,幅度虽然不大但却以10倍速度增长,今年各地的电力负荷增速均已超过10%,负荷的逆势攀升将给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考验。我们必须加强电力设备管理,确保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顶的上”。四是深度调峰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电煤结构不断优化,各发电企业设备利用小时数都在不同程度下降,很多设备面临频繁调峰的冲击,尤其对核电也提出了调峰的要求。从安全角度来看,自然是操作越少越好,但在当前大环境下,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势在必行。
(四)网络安全威胁电网。网络信息是电力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已然成为电力系统控制、指挥的“神经中枢”,也因此成为各方敌对势力发动网络攻击的首要目标。电力系统如果被打垮将导致所有涉电系统全部停电,整个国家基本就很难支撑运行下去,从而失去战斗力。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网络信息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要加强网信设备安全管理。
(五)自然灾害影响巨大。2016年的洪水灾害可谓十分严重,尽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救灾得当,措施有力,顺利渡过了难关,汪洋副总理也在今年召开的第一次防洪系统工作会议上对电力系统防洪工作评价“灾情98+”“损失98-”。但从气象、水利部门的分析来看,今年灾情形势仍不乐观,地震、洪涝、风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保电力可靠供应。
二、保障电力安全需要树立的“三个理念”
面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加强电力设备管理,保证系统以及整个电力行业安全刻不容缓。总结过去多年来的电力安全工作,我在这里想提“三个理念”:
(一)安全是技术。电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体现在设备的本质安全上,要保证系统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就应有与设备系统执行任务本身相适应的技术作保证,就是说只要技术过关安全就应该有保障。所以,我们要从设备抓起、从技术抓起,把整个系统安全抓好。近年来,水利、水电部门已经开始应用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监控水情,电力行业设备检修规模大、风险大,各类人身事故频发,我们也采用了无人机、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设备、线路巡检和监控,提高了电力设备管理质量效率,大大减少了人身伤亡事故。种种情况表明,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保证电力安全。因此,正像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工作报告中所讲的,抓创新就是抓管理,要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大力开展电力设备技术创新和设备安全运维管理体系、机制和管理手段的创新,用创新来不断破解电力安全工作难题。
(二)安全是管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想保证安全就必须通过管理来实现。管理就是将行为主体的能力与任务要求相匹配,如果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低下,无法满足任务要求,就势必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通过有效管理,我们能够把复杂的操作环节拆分成几个简单的环节并实行标准化作业,那么事故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比如说,要想在世界上找一个从开始炼铁到把手表制造出来的工人很难,但把手表制造流程拆分成几十个上百个环节,单一环节的专业工人就好找些。最近,好几个电厂在输煤车间发生事故,为什么这样简单的环节还经常出现问题?管理有问题吗?对老旧的输煤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不行吗?在现场用设备监控不行吗?这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者一定要有精细管理这一概念,发现员工岗位专业能力与实际任务不相匹配,一定要通过管理拆分手段来增加管理环节规范操作,坚决维护电力作业安全。
(三)安全是文化。有技术、懂管理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因为我们的一些员工没有把安全当回事,没有把贯彻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一种习惯,安全文化、安全意识没有入脑入心,这怎能不出问题?因此,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真正让安全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并将这种安全文化真正转化为员工的行动自觉。
三、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两个手段”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也就是我们说的32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针对安全生产工作印发如此高层次的文件建国以来都很罕见,大家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32号文除了安全责任制的要求以外,还提出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两个落实手段,我们要通过这两个手段把安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上。
(一)关于风险管控。在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发输配电场所还是日常工作环境,都经过相关专家的规范、精心设计,具备安全运行的一切条件,没有理由存在安全风险,即便有也应该是可控的。只要我们真正把风险管控做细做实做到位,通过风险管控体系逐个分析风险点,分层分级逐一落实,安全风险应该是可控的,电力生产做到“零缺陷、零故障、零伤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今年,一定要让风险管控真正落实到发电系统全领域、全专业、全人员。
(二)关于隐患排查。32号文强调的这两个手段,一个是静态,把整个系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出来分给每一个人,那么风险是可以把控的;另外一个则是动态,就是要用隐患排查治理手段不断扫描各层级各时点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希望各单位通过一静一动两种手段把安全工作做好做实。
过段时间,我们要组织召开全国电力运行方式会,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能够看清中国电力系统最大的安全风险在哪里,各个层级的安全风险在哪里,每一层级的安全风险都由谁来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以安睡。
四、创新发展,加强交流,继续做好电力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要用创新的手段、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管理设备、跟踪监控设备安全状态。我们自己设计出来的电力系统,哪里有问题还摸不到、还管控不起来这是没有理由的。元素再多、程序再繁琐,只要运用现代设备监测手段,用大数据来管理我们的系统和设备,就完全能够解决系统安全问题,把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做到位。
二是充分运用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这个平台。电力体制改革后,有电力设备管理协会这样一个平台,对于交流、分享电力行业设备管理经验、成果乃至安全信息,协同做好行业设备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在座都是来自电力设备管理一线工作的同志,能够真正感受到系统变化带来的冲击,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协会这个平台,把系统所发生的变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成果和电力安全信息进行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借鉴,同时也欢迎大家借助这个平台把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
同志们,挑战无处不在,应对方显本色。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做好2017年电力安全工作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