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15张红英

职教论坛 2016年32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社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当前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形式之下,高职院校从多个层面对自身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教育保障。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纵观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制约其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美育教育

作者简介:张红英(1979-),女,江西宁都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及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2-0093-04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作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从多个层面探索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途径,以便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才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作出重大贡献。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德育功能渗透

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学工作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对于受教育者人格健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德育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价值理念起到关键的教育引导作用[1]。此外,音乐教育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特点,能够为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色彩,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感受音乐教育的德育魅力,从而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体现美育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是美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在形式、内容等方面能够充分彰显美育的教育价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展现美育教育功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音乐意识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践技能型人才为主,其中以音乐教育为主的艺术类课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在沉闷枯燥的学习过程之中,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音乐欣赏和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通过其中所呈现的艺术形式之美、意蕴情感之美,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音乐美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形势的影响之下,部分学生存在漠视生命的现象,导致生命教育实效性不高,对此,音乐教育能够以独特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不少学生在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之下,通过聆听歌曲的方式放松自我[2]。由此可见,音乐教育能够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构建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构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通过自身的独特旋律、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外在的音乐表现形式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在当前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将此作为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创新型人才将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学生日后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提升的基础要素。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音乐教育这一途径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为日后发展奠定极为重要的能力基础。

二、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施建设进程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滞后的问题,难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无法满足当前高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现实需求。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不少高职院校纷纷实施扩招,学生数量随之增加,但是音乐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却难以迎合高职院校扩招的步伐,即便某些高职院校进行适当的音乐设备投入,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设备维护制度和管理机制,音乐教学基础设施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促进作用,进而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受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滞后问题的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往往处于机械理论课程讲解之中。

(二)教材内容选择相对陈旧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教材内容选择相对落后的问题,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同时,缺乏时代精神的有效彰显,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效果不佳。以高职院校声乐教材为例,其中不乏典型的声乐代表名作,但是由于其类别较少且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无法有效契合学生对于音乐的多元需求,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音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被充分调动,进而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高职院校的音乐教材缺乏针对性,没有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教学目标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导致教材的科学性、内容的逻辑性有所欠缺,无法最大限度的彰显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特色。

(三)音樂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音乐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传统课堂讲解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现阶段,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化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甚至没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以“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为主,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现实需要,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两极化分化严重,基础扎实的学习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步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音乐教学内容,学习兴趣更是难以被激发。

(四)音乐教育课程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音乐教育课程不合理的问题。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都以选修课为主,加之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自身的选修科目,音乐成为非限制性选修科目,对于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则会选择音乐教育课程,而兴趣不高的学生则会选择其他科目。由此可见,音乐教育课程的安排与学生自我的兴趣意识为基础。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音乐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师生在课堂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不畅,无法从根本上体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教育价值,从而导致音乐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此外,部分教师在音乐课程管理上严格程度不足,甚至部分学生无法按时听课,由此可见,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五)音乐教育实践空间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音乐教育实践空间不足的问题,无法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赏析能力的协同提升,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但是就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而言,音乐教学目标与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发生偏离,教学目标有失偏颇。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这将逐渐成为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快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奠定重要的教学基础,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价值和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使得音乐教育承担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责任。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音乐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乐器投入、音乐教学场地建设等,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实践之中,并在乐器实践之中不断巩固自身的音乐知识,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深化发展,为各项音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础框架。另一方面,要加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软件建设,构建一批高素质、强能力的音乐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教师人才支持。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教育,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音乐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水平[3]。

(二)及时更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教材内容

要及时更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教材内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教材内容,以此来更加符合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现实要求,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高职院校要积极迎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将体现时代精神的音乐教育内容融入到高职院校音乐教材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点。高职院校音乐教材的编写应与高校音乐教材相区分,彰显高职院校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主要特点,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人文性精神和引导性内涵,侧重于对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培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在高职院校音乐教材的编写上要遵循科学原则和逻辑原则,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宗旨。

(三)创新并丰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手段

要创新并丰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手段,构建以引导和启发为主的多元教学模式,重视“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提升中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当前信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契机,将音乐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改革和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融会贯通。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讨论、伙伴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即兴编曲,主动创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的落实和践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体现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四)规范配置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资源

要规范配置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完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结构体系,从教学发展的总体情况入手,科学安排各项音乐教学计划。第一,高职院校要以学生的实际兴趣为切入点,打造多元化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逐步融入西洋音乐、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的成分,加强与音乐教育有关的课程建设,加深音乐课程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第二,要科学调整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结构,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有序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兼收并蓄,着重突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特点;第三,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可以以音乐课程为基础,逐步拓展音乐教育的领域,如表演课程、舞蹈课程等,将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放在同等地位,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五)积极拓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实践空间

要积极拓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实践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对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重视理论课堂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提升的第二课堂拓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实现音乐教育价值的升华。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音乐社团活动,如古典乐队、摇滚乐队、民族乐队等,将社团组织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实现学生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向互动式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开展音乐专题讲座的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家来院校讲解,针对学生音乐教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答疑解惑,实现学生校园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有效衔接。

总之,在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党和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给予了广泛关注,并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政策对其进行系统扶持,为我国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音乐教育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教育作用,针对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效探索和全新尝试,以此来提升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武霄.河南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19-20.

[2]罗红梅.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3):83.

[3]诸葛文斐.校园创意文化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关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55-256.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音乐教育高职院校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