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移民与安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7-03-15李慧智

活力 2016年15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李慧智

[摘 要]本文采用安康地区150份农户调查数据,对生态移民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搬迁后,移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支出高等问题,移民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整合经济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移民致富技能,完善生产资料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改善移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渠道、多层次安置移民劳动力。

[关键词]生态移民;县域经济;现状与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全球性议题,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康地区地处秦岭巴山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条件差,交通不便,区域居民居住分散,县域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安康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经过长时间的过度耕作、放牧和樵采,安康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以水土流失为主的土地退化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在生存压力的驱动下,当地居民扩大垦荒范围,这种做法又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由此,形成“垦荒—生态恶化—贫穷—垦荒…”的恶性循环怪圈。在这种状态下,生态移民被誉为跳出此困境的有效方式,成为解决生态退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手段之一。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检验安康地区生态移民工程成败的标准。现在,“搬得出”已逐步变成现实,而“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则是更为重要的、也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探究生态移民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命题,本研究所有可供参考的经验、方法、意见和建议,既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所用,亦可为基层部门具体指导和操作所用,为陕南生态移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经验,最终达到保护移民权益、促进移民工作、稳定社会的目标。

3 安康地区生态移民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样本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的问卷调查法,走访安康市6个生态移民安置点160户生态移民家庭,共发放问卷16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达到94%(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3.2安康地区生态移民经济现状分析

3.2.1收入来源

安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區域封闭严重,同时,受传统农耕文化和教育落后等多重原因的影响,在搬迁前当地居民以外出和从事农业为主,家庭的收入来源也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植农作物为主,分别占到总人数的61%、32%。搬迁后,大部分居民失去土地,为了谋生,也都纷纷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升至81%,只有少量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开始靠做生意持家,占到总人数的9%。

3.2.2个人年收入

收入来源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移民个人年收入。由表2可得,搬迁前,个人年收入超过15000元的占49%,11001-15000元组的占9%,5001-11000元组的占20%,5000元以下的占22%;搬迁后的个人年收入超过15000元的占65%,同比增长16%,说明大多数移民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对后期移民政策的实施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搬迁后还是有11%的移民个人年收入处于5000元以下,面对高昂的生活开支,这点收入无疑是杯水车薪,他们的生活还是充满艰辛,有的甚至已经心生退意,有回迁的打算。

3.2.3生活支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安康生态移民地区生活成本极高,2012年每户家庭平均支出236539.87元人民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屋修建支出太高。由于大部分移民家庭在新的地方都面临住房问题,所以大量的钱财用于房屋修建,2011年平均每户家庭用于房屋修建的资金207873.33元人民币,占总支出的87.88%,最高支出达到521360元,这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巨额的数字。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用于房屋修建的资金大部分是贷款所得,沉重的利息将会给移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当地人情礼金平均支出达到8808元,比食物支出多556.67元,许多受访者表示,高额的面子消费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为此,他们不得不在其他方面缩减开支,如食物、衣着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2.4生活水平

虽然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丧失了众多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迁后的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很多的不适应和困难,但安置区的移民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已经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有43.33%的移民认为与搬迁前相比,现在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8%的移民认为有很大提高,超过半数以上的移民在搬迁后生活水平提高,这一数据说明石安康地区移民政策的实施相对较好。

但是,令人忧心的是,安置区内还是有5.3%的移民认为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的生活水平下降很多,10.67%的移民认为搬迁后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及技术的欠缺导致的。

4 政策建议

4.1整合经济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一是建议政府设立全国生态移民专项资金,保障生态移民资金的来源,做到合理规划合理使用;二是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的平台,可整合有关的支援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等统筹用于生态移民工作,同时也可利用群众筹集、社会捐助、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生态移民资金,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生态移民当中。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围绕龙头企业或大型农产品市场,可通过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式,有效促进迁入地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建立本地特色产业市场,配合特色劳动力,共同致富。如加强安康地区油茶种植产业的扶持,为搬迁居民创造工作条件与就业机会,为安稳致富建造基础。

4.2提高移民致富技能,完善生产资料建设

加强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拓宽移民培训就业渠道,借助帮扶平台提高移民致富技能,加快移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从而快速实现移民在生活上的适应。如政府可定期开展计算机、家政等行业有关的技能培训,促使移民真正做到农忙种田、农闲务工。同时,对搬迁居民定期进行正确消费观的宣传,可刺激农民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搬迁移民经济适应步伐。

建立健全生态移民土地承包经营、生态补偿等机制,保障搬迁移民正常生活的开展。同时,国家应根据各地具体环境科学规划生态移民新区住房条件、基础设施等生产资料的建设,推动生态移民工作正常有序展开。

4.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改善移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渠道、多层次安置移民劳动力

安康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将会形成需求巨大的资金、物资、运输、建筑、消费、劳务等市场。因此,迁入地要紧紧抓住机遇,结合本地特点,大力发展适应石转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劳务、餐饮服务等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增强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置的“造血”机能,同时改善移民劳动力就业结构,使农村移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为安置区经济腾飞和移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德峰.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社区适应现状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63.

[2]郝玉章, 风笑天. 三峡外迁移民的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6;66.

[3]郑丹丹, 雷洪. 三峡移民社会适应中的主观能动性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5);51.

[4]风笑天.“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J].社会学研究.2004,(5);19.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郑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进贤县地税收入的影响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