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促读促思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2017-03-15任艳玲
任艳玲
[关键词]开放课堂;主动参与;语言积累;情感体验
一、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1.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就把传统的单一式授课模式变成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的多向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例如: 我在教学《鲸》一课的时候,先用谜语导入:“叫鱼不是鱼,一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课文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全班交流。学生参与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其中一个小组在汇报鲸体型大的特点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头大象,又在大象的旁边画了一头比象大得多的鲸,还在鲸张开的大嘴里,画了一个人,双手举起来,还没有摸到鲸的上腭,其他的学生看了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鲸体型的巨大,这样,课文中列举的有关鲸的知识,一下子就变得形象生动, 学生乐于接受。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辩一辩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如在学习三年级第五单元“我国的传统文化”时,学生在课后主动查找起和祖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交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神奇的剪纸艺术、中国的书法、年的由来、昆曲的知识、脸谱中的学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学生通过唱一唱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诗歌的内容;《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描写景色的文章,有非常形象的描写,学生采用读读画画的方式学习,可以使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草船借箭》、《将相和》等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采用表演的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三分钟速记促积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积累,让处于记忆黄金时间的小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把祖国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和积累,他们日后会受益无穷。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在课前设置了“三分钟速记”环节,在这一环节出示了“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等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这些词语与本课内容相关,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在结合批注分享时,就运用上了课前积累的这些词語,有的学生这样说道:“五位壮士在胜利完成任务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他们知道这样做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这些壮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学生在深入理解“壮士”的英雄壮举时,说道:“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五位壮士的牺牲就是重于泰山的,他们死得其所”。
2.以文带文促升华。适度的拓展阅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灵动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人说:“一次拓展阅读就像是种植一棵榕树,课文是榕树主干,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就是枝枝叶叶,其中的每一个作品都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又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培植出一片茂密的文学丛林。最终让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动力。”可见适度拓展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时,出示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名言警句,如:“一诺千金”“言而有信”“一言九鼎”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这样,通过积累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了语言材料,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我引入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碑文》一文,碑文中这样描述五壮士:“我五勇士以一敌百,坦然不惧,击退敌人四次冲锋,毙敌五十余,激战五小时,阵地屹立,寇兵难越,最后弹药尽绝无法应战,誓不以革命之躯见辱于倭寇,故将枪摔坏,相继跳身崖下。”读着碑文,学生真切意识到五壮士真实的存在过。这样,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以及对主题思想的升华。
三、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
1.重点分享悟感情。一篇课文应该在教学中删掉烦琐的分析,抓住主要部分进行学习分享,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抓住一个重点问题:狼牙山五壮士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条路是跟上部队主力,另一条路是把敌人引向绝路,他们会怎么选择呢?引导学生抓住引上绝路、英勇跳崖两个重点部分进行交流分享,反复体会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不知不觉中印入每个人的脑海。
2.走进文本悟感情。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对文学的一种解读,在解读中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这样才能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学生或体会到尊严的可贵,或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或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不是为了学语文而学语文。
我在课堂上经常问学生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语句感动了你?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们为小鸟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朋友、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为他们之间这种深厚的友谊所感动,流下了激动与感动的泪水;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时间的推移牵动着孩子们的情,他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孩子的坚强;当孩子们读着《再见了,亲人》一课中,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种种牺牲,看到了黄继光、邱少云舍身堵枪眼、烈火中纹丝不动的英雄事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有情才有语文,有情的语文课堂才会是一潭活水, 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新时代的课程改革赋予了语文更加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师,要跳出课本看课本,跳出语文看语文 ,跳出课堂看课堂,树立一种大的语文观。只有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语文学习变得有温度,爱上语文的学生才能在自主阅读中提高素养,升华情感,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