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蒸气爆炸现象研究进展
2017-03-15刘明华
刘明华
摘 要:压力容器(pressure vessel)是一种常见的基础设备,用以密封承装具有一定压力要求的气体或物体。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蒸汽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压力容器物理爆炸形式,对于压力容器的使用和发展影响巨大。但就压力容器相关蒸汽爆炸现象研究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针对压力容器相关蒸汽爆炸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指导研究的进一步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压力容器;蒸汽爆炸;现象研究;进展介绍
压力容器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涉及化工、能源、石油等行业,因装载的物料不同,其实际使用危险种类较多。蒸汽爆炸是一种发生于压力容器内部的物理爆炸形式,自从相关人员于1957年首次发现沸腾液体蒸汽膨胀爆炸后,即围绕蒸汽爆炸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现场模拟实验、理论计算等,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由于,蒸汽爆炸过程较为复杂且剧烈,现阶段的蒸汽爆炸分析模型仍较为粗糙。因此,通过分析蒸汽爆炸研究进展,探索进一步研究方向,对于促进蒸汽爆炸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一、蒸汽爆炸基本机理分析
BLEVE(Boiling Liquid Expanding Vapor Explosion)直译为“沸腾液体急速扩展为蒸汽引发爆发”,简称蒸汽爆炸。这一概念来源于一起由甲醛和苯酚制取酚醛树脂的反应器爆炸事故,事故分析时将此次事故定义为蒸汽爆炸。随着后续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入,参与研究的学者不断补充、完善蒸汽爆炸内容,并且该定义仍存在被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美国化学过程安全中心给出的蒸汽爆炸定义为:大量承压的过热液体,在某种泄压因素的影响下,压力突然降至大气压引发的爆炸。泄压因素具体包括撞击、受火、腐蚀、内部过热等;Cunningham和Birk AM认为蒸汽爆炸现象,是因装有压缩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发生灾难性失效现代,导致的沸腾液体及膨胀气体的爆炸性释放现象。Birk AM等研究人员,曾于2006~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的丙烷储罐在受火加热条件下的蒸汽爆炸研究,并提出了蒸汽爆炸两阶段机理。Manu CC等研究人员,于2009年利用三位有限元相关知识,对丙烷储罐的受火爆破过程进行了分析。Venart J与俞昌铭针对蒸汽爆炸,给出以下定义:气液容器在高压饱和状态下,受手中原因影响,导致容器内部液体段时间内发生气化膨胀,使容器内部压力上升,产生爆炸。并针对容器内部气相空间存在小孔的蒸汽爆炸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形成了沸腾液体压缩气泡爆炸理论,即BLCBE(Boiling Liquid Collapased Bubble Explosion)。
部分学者认为蒸汽爆炸,仅发生于容器气相空间出现泄漏的情况。Mcdevitt C等研究人员,于1988年经过多次的蒸汽爆炸实验,验证了容器液相泄漏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二、蒸汽爆炸压力
压力容器发生蒸汽爆炸的过程极为复杂,多种物性参数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多种变化,严重限制了理论研究的有效进行。在蒸汽爆炸研究过程中,部分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为研究蒸汽爆炸特性,投入量大量资源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期望通过重复试验,探明爆炸过程中介质经历的复杂的物理变化,并获取相关实验数据,以建立爆炸模型,分析爆咋事故机理。
(一)试验测量
北川彻三等科研人员,在1972年的试验中,选用了一个容积15L,高220.0mm,直径300.0mm的竖式圆筒压力容器注满水,并在其上盖部门安置一个直径为71.0mm的铝质破裂板。试验过程如下,首先对容器进行加热处理,当水温加热至100.0℃时,容器发生蒸汽爆炸,破裂板被内部压力顶破。容器内部压力在破裂板损坏时有所下降,经过5s左右,内部压力再次上升。发生蒸汽爆炸时的压力峰值与初始压力相比,前者约为后者的2.5倍。
Venart J等科研人员,于1993年利用R11制冷剂,进行了相应的蒸汽爆炸试验。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在实验容器內部充装70.0%左右的R11液体,然后使用外部加热能源对容器进行加热,并加压至770.0kPa左右。此时试验容器在气相区域出现喷射小口,导致容器内部压力下降35kPa左右。实验人员利用丙烷火焰喷嘴在容器表面人工制造了一个10.0mm长的裂纹,经约200μs后,容器发生蒸汽爆炸。最大峰值测定约为175.0kPa.
Venart J和Ramier等研究人员,于2000年针对水介质在过热条件下的蒸汽爆炸现象进行试验探究。通过对比多次试验数据,总结出容器内部压力在爆炸过程中的一般变化趋势,即在0.1s左右的时间内,由于爆炸引起的压力峰值可达到2~3倍的初始压力数值。
Stawczyk J于2003年,围绕盛装有丙烷的压力容器,进行了一系列的蒸汽爆炸试验,并相应记录了爆炸压力及温度等内容。数据表明,容器内部压力在爆炸过程中,共出现三个压力峰值,升压时间约为0.5s,最大压力约为失效压力的3.0倍。
针对压力容器蒸汽爆炸特点,在压力容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于压力容器的日常养护维修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所有压力容器设备均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具体规定如下:安全状况等级属于1~2级的压力容器,至少每6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状况等级属于3级的压力容器,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状况等级属于4级的压力容器,安全检查周期有相关机构确定。
上述BLEVE试验,多数试验的讨论重点在于,火灾条件下,承装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发生热源持续流入时的BLEVE情况。
(二)理论计算
俞昌铭、Venart J、Yu CM、林文胜、马小茜、王海荣、徐书根等人先后利用不同的理论,针对BLEVE现象进行了建模分析,普遍由容器裂缝作为切入点,分析爆炸过程中各项物性参数的变化情况。
(三)BLEVE现象压力特点分析
压力容器气象区间或液相区间,存在泄漏破口,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BLEVE现象。而BLEVE现象发生的关键就在于,容器内部是否能顺利发生一系列的降压及液体容积沸腾变化。
通过现场模拟试验和物性参数理论分析,可得如发生BLEVE现象,容器内部必将经历压力先降后升的过程,且峰值压力与初始压力相比,会得到3倍以内的提升,升压时间短暂,约为ms级。
三、BLEVE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的BLEVE现象研究而言,可得出BLEVE压力变化一般规律、BLEVE现象成因以及BLEVE现象一般过程规律等内容,但仍存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具体内容如下:
一,当前BLEVE现象的研究对象多为单一组分物质,在混合物料BLEVE现象研究方面,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针对BLEVE现象缺少相应的发生判断依据,并不能由研究结果形成相应的缺陷评定体系。
二,当前BLEVE现象理论分析模型过于粗糙,多是一、二维分析模型。针对某些BLEVE现象,只有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才能保障理论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目前BLEVE现象研究条件较为固定,缺乏代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BLEVE现象的研究,经过多位科研人员长时间的探索,已经可以得出BLEVE压力变化一般规律、BLEVE现象成因以及BLEVE现象一般过程规律等内容,但对于BLEVE的分析仍比较粗糙。下一步BLEVE的研究重点,可放于耦合研究及多物理场方面,以促进对BLEVE现象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书根,王威强.压力容器蒸气爆炸现象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2011(06).
[2]沈华民.北川彻三“平衡破坏型蒸气爆炸”理论的热力学分析与讨论(一)[J].中氮肥,2015(04).
[3]胡立双,胡双启,武巍等.多功能球形爆炸容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1).
[4]胡立双.20L球形气体(液体蒸气)、粉尘多功能爆炸实验装置研究[D].中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