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模式探索
2017-03-15石宝山
石宝山
摘 要:现今,各大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专注于人才的硬性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软实力。这种统一标准的模式培养规划,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工程类学校尤为典型。教师专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使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最终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链接不上,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状态。本文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结合当下人才发展的培养方式,市场发展的综合需求,打造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人才管理;培养模式
前言:机械电子工程产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机电工程专业又分为电子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多种学科,被统称为机电一体化。本学科主要是培养机械制造、电子软件开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工程应用等高端技术人才,以此来适应我国人才需求的现状。高等院校对机电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模式也就显得格外重要[1]。
一、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工科类的主要学科,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机械电子专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国外的教学理念与培养方式主抓创新,将计算机控制、微电子技术等应用发挥作用在机械领域中,如英国的制造体系、日本的光电学科。而对于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我国止步不前。仅仅依托于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培养计划,问题不断[2]。
(一)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在教学管理上,首先是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内容浅显,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突显不出“机或电”,教学计划偏离工业发展的需要,工科院校固守以往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落后。其次在教学管理体系上,理论和实践不统一。大多数学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即使也有实践课程,但往往只限于参观、教师演示等形式作业,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毕业生更是在实习、论文等方面草草了事,学校也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获益效果。最后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只以学生在笔试答卷上的成绩为准,舍弃了差异性发展,以卷面上的分数代替了学生的综合分数。
(二)人才培养通道闭塞
学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往往忽视市场发展需求的核心理念,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渠道少,只限于校内教学环境,未寻求校外相关企业开展教学实践基地,或者是与产学相结合的校外资源培养方式。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打牢实战经验,才能在技术岗位上游刃有余,进而突破自我。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改革教学管理方式
1.课程设置新颖
让课程内容具有广度与深度,根据最新科技的发展纲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填充与整合。教学内容上要有侧重点,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本专业课程上尝试“驱动技术”、“编控技术”、“数字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内容贴切学生毕业工作的发展需求等,不断提高课堂魅力,使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在枯燥的研究领域里,激发学习的乐趣[3]。
2.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我国高等院校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配备了国家级或者是省重点级实验室,如电路实验室、数控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液压传控、数字测控等多种先进的教学实验室。本专业主要依靠在实践操作上提高能力,大多数学校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忽视了学与用的结合,实验室更加成为了摆设。本专业发展依托钢铁、智能、机械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等体系,形成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充分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进而学会解决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考核方式,如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成绩、调查报告、职业证书等级考试等,或者通过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进行考核,也可以以毕业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总结成绩等进行考察,不局限于单方面发展,注重综合实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力争做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1.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人才培养的终端是回归到市场发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发展的导向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准则。学生们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实地考察市场需求人才类型,与自身进行比较并自觉调整,毕业生要向市场发展需要作调整。学校也可以进行回访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并进行学科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使学校培养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能和市场导向发展相一致[4]。
2.寻求多样化培养渠道
首先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多接触实践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共同配合,协作研究开发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学校的教学车间应让学生多去实践,学生也可以夯实基础,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去检验,多锻炼学生的本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能。其次也可以开展专业方面的技能比赛,在竞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钻研本专业的技术,力求提高上升空间。
3.探索合作教育实践模式
许多学校利用产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课堂上走出来直接到企业去工作,将学习成果直接拿到工作去检验,是学习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学校应寻求多种合作教育的实践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向培养人才,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职业操守,道德要求,职业技能,学生在第一生产线作业,随时掌握最新发展动态。而另一方面企业缺少在人才素质的培养,许多企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差,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人才上注重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5]。双向合作与发展对学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正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引领我国科技发展实力,更表明我国强大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需要大量高端人才,走在技术开发的前沿,掌握工业机器、数控加工、编程设计等应用型人才。李克强提出大国工匠精神,发展人才要紧跟市场需求趋势,在教学管理上贴近技术发展,创新教学发展模式,培养模式多样化,注重实干型人才的培养规划,为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实干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王殿君,申爱明,林顺英,陈亚,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36-138.
[2]李勇,尚会超,王洁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原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3,05:38-40+44.
[3]孙爱武 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5:12-15.
[4]赵俊生,张保成,史源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01:53-55+94.
[5]王伟,王殿君,申爱明,林顺英,陈亚,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學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