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2017-03-15魏鸣乾

中国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再就业失地农民

[摘要]兰州新区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带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然而经济的开发伴随着政府的征地及农民的失地问题,文章通过对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方面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为失地农民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15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几年来,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国的战略高度于2012年8月28日批复建立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经济开发的同时伴随着农民的失地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再就业的社会问题,他们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年龄构成较大、没有就业方面的职业技能等原因,很难实现失地后的再就业,兰州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以兰州新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新途径。

1概述

11概念界定

郭金豐把失地农民界定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的农民。[1]李春斌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将失地农民界定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扩张和小城镇建设而逐步失去林地耕地等农用地的农民;另一方面从法学角度,将失地农民定义为因失去土地而失去土地上包括财产权利、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就业机会的权利及与土地相关的一系列的权利的一类特殊法律主体。[2]

本文所讲的失地农民指的是在兰州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工业或建设用地等原因失去全部或部分的土地的农民,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面临失地后的再就业问题。

12兰州新区基本情况介绍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319万人。

兰州新区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近期为2011-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中期为2016-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远期为2021-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70平方公里,随着兰州新区的不断开发建设,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12年底失地农民数量为15万人,预计到2017年失地农民数量达到8万人 。[3]

13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查找与论题有关的书籍,并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第二,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情况,包括兰州新区下辖的秦川、中川、西岔三镇的失地农民,共发放问卷100份,并收回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

21兰州新区失地农民总体状况

兰州新区已托管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和皋兰县西岔镇共5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现有人口1319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008人(参加居民医保的1113人);农村人口1289万人,其中:失地农民15074人。[3]随着新区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新区失地农民数量将大量增加。中川镇是兰州新区管委会所在地,是兰州新区的中心,农民失地也主要分布在中川镇,而水阜乡、西岔镇等由于道路建设,厂房建设等原因也征收了大量土地,中川镇是兰州新区的中心,土地主要用于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引进的厂房、行政单位、舟曲安置、道路建设等。由于兰州新区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乡镇经济产业结构不同,所以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和失地后的出路是不同的。

22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

兰州新区建立4个月已经征地超过30平方公里,因为开发速度较快,政府的相关职能正在陆续开展,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收入来源,虽然新区管委会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但是根据新区人社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兰州新区已经登记就业的失地农民仅有1205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8%,而已经实现再就业的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多为养殖业等农业产业、个体经营和外出打工,这些工作普遍地所需劳动力素质较低,专业领域性不强,生产方式也较为粗放。详见图1。

3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失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年龄构成偏大

一般认为, 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与就业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就业,而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则越容易失业;[4]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兰州新区没有实现再就业的失地农民中文化程度多是初中及以下,占到75%,由于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程度低,不能胜任一些工作,导致再就业困难。详见图2。

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也不容易实现再就业,因为年龄较大,体力下降,身体机能不是很灵活,而用人单位也更愿意雇用年轻人,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还没有就业的失地农民45岁以上占68%。详见图3。

32新区再就业宣传不到位,失地农民再就业观念落后

首先兰州新区从规划到建立所用时间较短,开发速度快,这就导致有些部门还没有充分运转,有些政府职能还没有有效开展,根据调查的情况显示,只有21%的失地农民表示了解就业政策,这证明新区管委会对兰州新区再就业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农民不了解再就业政策;其次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缺少就业竞争力,无论选择本地还是外出务工,都只能从事初级的劳动力岗位,这部分工作门槛较低,工资也不高,可替代性强,稳定性也不能保障,农民失去土地后,由于其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意识比较差,只能依靠土地补偿金来过日子;最后外来人员占据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失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金后不想再从事这种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好吃懒做的状态,失地农民获得补偿金后由于不会理财,如果没有实现再就业,当补偿金花完后,就会陷入生活的困境,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详见图4。

33兰州新区所能提供再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形势严峻

兰州新区建立后,由于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大量的征地必然的产生了很多的失地农民,很多人受“乡土观念”的影响,有70%的失地农民愿意留在兰州新区实现再就业,然而,一方面,兰州新区管委会成立的时间较短,工作量较大,人员调配需要一定时间,各项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入驻,不能吸收很多的当地失地农民;另一方面,在兰州新区已经引进的企业如吉利汽车、三一重工、中石油战略储备库等大中型企业,对劳动力要求较高,但新区失地农民本身素质较低,又缺少职业技能培训,不能胜任入驻企业的工作,所以导致再就业困难。

34政府培训体制不完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匮乏

2013年兰州新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与兰州市人社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其中有失地农民培训3000人,[3]但是还不到新区失地农民总人数的20%,而且存在再就业培训结构单一,受训人数少等原因,首先,受培训人数较少。一方面,失地农民自身认为从事农业生产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等行业,所以报名参加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兰州新区从规划到建立所用的时间较短,部分单位人员配备不齐,政府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正陆续开展,新区所能提供的培訓机会较少。其次,培训机制单一。据了解,第一期培训为期20天,参训人数200多人,培训的专业有电工、电焊等。

失地农民本身掌握的职业技能较少,因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了解程度较深,但是对工业生产等其他行业不够了解,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9%,所以对没有职业技能的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实现再就业。详见图5。

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导致城市中的就业方式不适用于失地农民,[5]这就需要新区政府给予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但是现行的对于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没有相关优惠,所以提高再就业培训率,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4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并不是依靠农民自己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政府、社会、失地农民三方的合作一致,才能够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

41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新区管委会可以通过“企业交订单,学校下菜单,政府付账单”的三单式培训方式,[6]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培训学校的联系,一手提高培训质量,一手联系合适的企业。兰州新区已成功申办综合免税区,到时兰州新区将成为西北重要的物流枢纽和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样有利于引进产业吸收失地农民再就业。

如今的劳动力市场已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由单一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而兰州新区失地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都普遍偏低,失地农民再就业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使其由原来散漫自由的小农意识转变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兰州新区需要加强培训人数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创业、择业观念的教育,根据其不同求职意愿和自身特点开展多层次分类培训。

42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政府提供再就业平台政府担当失地农民与企业的交流媒介,介绍失地农民到企业上班,为企业寻找适合的工人。[7]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一是可以通过建立失地农民档案资料库,方便给予政策倾斜;二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劳动技能与就业积极性;三是中介机构还应成为失地农民连接外地企业的桥梁,搜集外地企业用工信息,并组织劳务输出。

对于失去物质生产资料的农民,提供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有以下三个方案:一是提高就业能力。通俗地说,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都比较低,政府向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广开就业渠道。政府应探索多种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住房安置和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消除就业障碍。政府应消除各种不利于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应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

43大力发展兰州新区经济,适当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创业扶持政策对于失业群体而言,是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政策资源。[8]对于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由于兰州新区的发展,城郊附近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上升,加之兰州新区地形平坦,农民对于农业生产较为熟悉,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加以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发展城郊农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发挥兰州新区的劳动力优势,不仅可以吸收失地农民再就业,也可以带动兰州新区的经济发展。

适当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再就业,大力发展兰州新区经济,可以鼓励发展乡镇企业,政府需要利用优势,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扶持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根据实际情况,第一,相关机构可以免费提供给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咨询服务平台;第二,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民,甚至可以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缓解创业初期资金紧张问题;第三,制定出一套简单、高效的创业所需证件办理程序,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郭金丰,李剑富失地农民——一个特殊群体及其利益保护[J].农业经济,2004(7)

[2]李春斌失地农民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从社会公正视域[J].西藏民族学院,2009(8)

[3]兰州新区管委会统计数据[Z].2013

[4]包卫兵,徐培华,夏明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研究,2012(4)

[5]刘冲宇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失地农民再就业调查研究——以东黑河村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

[6]许美翠,朱新华,朱渝铖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7(6)

[7]黄晶梅,宋金泽影响吉林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分析[J].长春大学,2011,21(1)

[8]李楠,沈强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吉林农业,2011(12)

[作者简介]魏鸣乾 (1992—),甘肃临潭人,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再就业失地农民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大英县人社局多举措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