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材料》“场中校”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7-03-15朱群红

价值工程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建筑材料教学模式

朱群红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材料课程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就业导向,提出了针对高职土木建筑类各专业学生如何更有效学习《建筑材料》课程“场中校”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exploration on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learn the teaching mode of "Chang Zhongxiao"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for the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关键词: 建筑材料;教学模式;高职学生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teaching model;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190-02

0 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各类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和生产方法、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应用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方法等内容,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计量单位、规格、型号和表示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知识打好基础。该课程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有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砂浆、建筑钢材、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以及节能保温材料等,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用途缺乏内在相互联系,概念术语多,需要掌握的公式计算内容比较少,而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点较多,教师将大量的精力用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传统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不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根据建筑类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建筑材料》的授课对象往往是各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这些(普高)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类似课程和知识,对于学习建筑材料这门课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刻,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够,学习中学生仅仅把实践当成学习仪器操作,不能很好的结合工程实际,学生很难真正把所学的建筑材料鉴定、使用、验收等知识掌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收效甚微。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就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设计合理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实验学时,积极调动学生在《建筑材料》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同时如何将教材中未涉及的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进行穿插是本次课题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通过《建筑材料》课程“场中校”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采用校企“双配师资”取长补短现场教学模式的探索,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尽力做到学生寓学于乐的理想教学模式,此法对类似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1 教学模式探索

1.1 教学内容调整

根据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在校学习期间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进行生产一线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实际操练的可能性,使学生能理论与实际结合。因而三年高职教育学生通常在最后一学年要安排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多,《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总学时数有限,而目前高职学校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教材中,大多是几种传统材料的讲解,对于工程实际中应用的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不够,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所脱节。

针对上述情况尝试将传统建筑材料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纳和删节,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将建筑材料分为常用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周转材料和装饰材料这几个种类,传统材料学习抽取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类型如:水泥、砌筑砂浆、混凝土、钢材等,另外增加教材中不太涉及而实际施工现场常见的周转材料:如模板、脚手架等,根据实际可能,有条件的情况下另外增加当前盛行的新材料新工艺,很好的解决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统教材理论学时和实践实验学时不合理情况,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前沿,穿插教材中未涉及的,而实际工程中应用和推广较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克服教材内容后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更好的反映出当前建筑材料的新发展、新情況,避免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的脱节。

1.2 教学模式创新

建筑技术日新月异,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场地不可能把所有的工程现场搬进校内,从而导致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失真;加之建筑材料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和感性认识度较高,虽高职建筑材料的师资队伍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建筑材料理论教学经验,但也因长期未从事实际工程,有部分专业教师空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加之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日新月异,有部分专业教师对新的专业知识敏感度低,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对学生实践指导不足、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差等现状;即使部分老师与行业、企业专家联系紧密能及时接受行业信息的变化,理论教学资源丰富,但因教学场地局限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因缺少真实的载体教师不容易讲解清楚,学生不容易理解,从而使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广电集团(业主方)、浙江五洲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方)、中建三局合作(施工方),构建多方联动的“场中校”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学教研一体化”探索,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图(见图1)。

1.2.1 加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将传统建筑材料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纳和删节修改后的建筑材料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场中校”,在合作企业项目现场设立教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确保对1-2个行政班的学生能进行理论教学,特别是实践技能课的教学,以解决学校实训教学场地局限性;并固定提供50-100个左右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把教室搬到工地上,把施工现场的真实情景作为专业课教学的课堂,解决教学情境失真的突出问题。

同时建筑材料的授课教师也采用两班人马,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联系,共同收集实际工程现场使用的传统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資料图片和案例视频,整理出一套适合真实场景的建筑材料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授课时高校教师发挥多年的积累的教学经验,讲解理论知识;企业、行业专家侧重于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检测与验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重实践,轻理论”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乐于接受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同时,学生通过把握实践的整体过程和解决复杂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锻炼了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学生在将来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或岗位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1.2.2 加强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高职建筑类学生毕业以后大多从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经常验收钢材、水泥、混凝土等,能看懂材料的出厂检测报告和实验检测中心报告,对胜任现场工作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学实验内容设计环节中,在完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混凝土以及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实践等简单的单项实践基础上,可以模拟施工单位委托实验室进行材料检验,在建筑材料的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建材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掌握施工现场常用相关实验:如原材料钢筋的拉伸、焊接性;钢结构焊缝检测、型钢外观检测;水泥强度、安定性以及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和砌筑砂浆塌落度实验等测试手段与方法,以便学生工作后能尽快上手。开设这些实验课程的过程中均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测定原材料性能、确定试验方案以及测试实践数据和处理分析结果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除了更加深刻理解建筑材料工程实验的流程和方法。

1.3 教学评价机制多样化

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考核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出勤、课内回答问题、实验报告的填写等平时成绩和期末统一书面测试两个方面来给学生进行评分,这种评分方式往往期末统测的权重占比较大,如此一来学生还是容易回到死记硬背上去,而且也无法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

对于建筑材料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若无法提供实际场景的学习环境,可以开发建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设置一些建筑工程实际场景的游戏闯关平台,利用当代的学生喜欢游戏法学习的特点,通过学生在平台上用建筑的材料和工艺等模拟实景学习:如3D建模或人机交互闯关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宏观认识,还可以人人参与游戏,通过闯关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考核可以根据实际闯关情况给与评分。

2 结论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筑材料》“场中校”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工程现场为教学基地或模拟实践教学平台为媒介,实现了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方式的现场化、教师队伍的实践化,解决了《建筑材料》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他类似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0(11):111-112.

[2]吴梅芳.《建筑材料》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147.

[3]邸海燕.浅谈信息时代下建筑材料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13(10):188-189.

[4]张云,苏永军.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1,37(17):247-248.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建筑材料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