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型关系句

2017-03-15曹婧一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多元性

摘 要:本文对近现代四部作品作抽样文本分析,得到一种新的关系句类型——衬托关系句。衬托关系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一般采用“众衬单”的手段来突显要表达的事件或者事物的特殊性。衬托关系句是汉语关系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辨析反衬和转折、排除关系,进一步揭示关系句言语表达和事理逻辑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关系句的多元性问题。

关键词:衬托关系句 关系句 正衬 反衬 多元性

一、引言

(一)概念介绍

关系句的概念源于文化语言学的功能句型理论,是指以表达两件事情之间的关系为功能的句子。这里所说的“事件”并非是动词事件结构和主谓结构的分句,而是由“主脑+陈说部分(一个或多个句读段①铺排)”构成的功能结构,主脑②相同往往表述的是一件事情。吴竞存、梁伯枢(1992:350)考察了流水句,认为相当多的流水句是受主语牵动,承前(蒙后)某个成分为主语是流水句所能组织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此,主脑一致往往是一件事情的表述,只有主脑不同才是关系的表述。主脑相同的一件事分动向和名向两个趋势,并最终形成施事句和主题句。动作铺排:“孙怀清正在店后面教两个徒工做酱油,听了这事把身上围裙一解,边跑边撸下两只套袖,一前一后甩在地上。”(《第九个寡妇》)主脑是“孙怀清”,后面几个句读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铺陈了他的一系列动作,是四段施事句。评论铺排:“公孙先生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谁能及也。”(《水浒传》)主脑是“公孙先生”,后面五个句读段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论,两个四字格“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是一个评论,“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是一个评论,“谁能及也”又是一个评论。关系句如:“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红楼梦》)又如:“孙怀清谁也救不下,他活不成了。”(《第九个寡妇》)主脑不同:1.指代不同内容的主脑,往往用不同的专有名词或代词来表示;2.内容相同的名词回指或者代词回指。关系句和复句有相似之处,但是关系句中排除了主语一致的复句形式,同时,主脑不仅仅是名词或代词形式,还可以是动词形式,如“逃孱头”(沈家煊,2012:405)。“冲了罪过。”(《红楼梦》)另外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句读段的结构:“成色怎么样,预分方案公布了没有,都是大家伙最关心的事儿。”关系句中一个事件的表达比复句更独立,事件是按照“主脑和陈说部分”的功能结构来确定的,所以关系句更加纯粹地表达两件独立事情之间的关系。

(二)现象分析

汉语中有一些句子,用“众多”来做铺垫,突出强调某些事情或者特征。如:

(1)接着又见一个小厮带着③二三十个拿扫帚簸箕的人进来,见了宝玉,都顺墻垂手立住,独那为首的小厮打千儿,请了一个安。(《红楼梦》)

(2)再后来,政府作大媒给年轻寡妇们寻上了好人家,葡萄还是自己焐自己的被窝,睡自己的素净觉。(《第九个寡妇》)

例(1)中,“二三十个小厮都进来,并且顺墙立住”是一件事情,这表达大多数人的行为,以此作为铺垫,表现“打千儿”的特立独行。例(2)中,以政府关照其他八位寡妇的生活作为铺垫,衬托葡萄不但没有受到关照,且还是独守空房。本文认为,这样表示一种衬托关系的句子,叫作衬托关系句(复句)。

衬托关系句极尽渲染之功效,表现了汉民族先抑后扬的语言表达特色。

例(1)、(2)是从反面衬托正面事件或者特征的例子,本文还发现一些正面衬托的用例。

(3)只见侧首小路里又撞出七八个军汉来④,为头的一个叫作踢杀羊张保。(《水浒传》)

(4)社里的问题非常多,特别是沟北有些人,开始嘀嘀咕咕,不知道又打什么主意。(《艳阳天》)

例(3)中“出来一群军汉”作铺衬,突出“张保”的出场。例(4)中“社里问题多”是一个铺垫,突显重点“沟北一些人嘀嘀咕咕打主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按照铺衬和突显事件之间是一致还是相悖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类型。所以衬托关系句有正衬型和反衬型两种。

二、衬托关系句的特征分析

(一)衬托关系句的标记特点

1.正衬关系句的标记特点

正衬关系句中出现的标记词语有:“特别是”“甚至于”“当先”“只有”“当中”“为头的”。

(5)那时候,冀东这一带的战争环境非常残酷,特别是靠北平边上这块地方更厉害。(《艳阳天》)

(6)第二层,全都姓在一个“马”字上,说话深了浅了,谁也不计较,甚至于犟脾气上来,骂骂咧咧地就把事情办了。(《艳阳天》)

(7)早迎见一彪军马,约有五百来人,当先拥出那个头领,弯弓插箭,拍马轮枪,乃是小李广花荣。(《水浒传》)

(8)弟兄三个,只有他第一了得。(《水浒传》)

(9)山坡下来军约有二三十骑马军,当中簇拥着一员女将。(《水浒传》)

(10)只见侧首小路里又撞出七八个军汉来,为头的一个叫作踢杀羊张保。(《水浒传》)

但是有一些衬托关系句是无标记的:

(11)志愿军来了个报告团在城里到处作报告,史屯小学也请了几个到学校来讲话。(《第九个寡妇》)

(12)全国到处在肃清反革命,城里一个机关就有十几个人给打成反革命,都判了!(《第九个寡妇》)

(13)东南上也有三百余人,两个好汉飞奔前来,一个是病关索杨雄,一个是拼命三郎石秀。(《水浒传》)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很多句子的关系是靠对句子内容的意会得到的,并非依据关系标记外显的。正衬关系句的使用远不及反衬关系句。

2.反衬关系句的标记特点

反衬关系句中出现的标记词语有:“只有”“惟有”“独”“只”“只要”“就是”“就”。

(14)我等弟兄众位,今日共聚大义,只有公孙一清不见回还。(《水浒传》)

(15)这村里姓祝的最多,惟有我复姓钟离,土居在此。(《水浒传》)

(16)不想酒后别人犹可,独薛蟠又犯了旧病。(《红楼梦》)

(17)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红楼梦》)

(18)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红楼梦》)

(19)结果呢,生产年年好,就是去年闹了大天灾。(《艳阳天》)

(20)谁看老虎游街都没啥,他就怕他媳妇看!(《第九个寡妇》)

也有一些无标记的反衬关系句,这些关系句往往在分句中使用正反对比的词汇意合手段来表达对照关系。

(21)这两个小虎且不打紧,那两大虎非同小可。(《水浒传》)

(22)追荐到四更时分,众僧困倦,这海阇黎越逞精神,高声看诵。(《水浒传》)

(23)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

(24)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红楼梦》)

(25)我们回去不回去倒没啥,老萧还是应当回去看看。(《艳阳天》)

(26)得罪孙怀清事小,大众可得罪不起。(《第九个寡妇》)

(27)院子一片太平,桐树上两只鸟一声高一声低地在唱。(《第九个寡妇》)

有些衬托关系往往通过场景的铺垫进行反衬。如:

(28)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⑤,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水浒传》)

(29)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红楼梦》)⑥

(30)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珮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红楼梦》)

(31)猛然间,麦地里哗啦一声响,蹿出一个人。(《艳阳天》)

(32)一条街眨眼就空了,只有魏老婆的粉绿石榴裙忽扇一下,再忽扇一下。(《第九个寡妇》)

关系句中辞气决定句子的功能结构,名词短语或者四字格都可以单独成为句读段,而句子的辞气决定了其表意的时候是一个事件的独立的功能实体。

(二)反衬关系和转折关系的纠结

1.转折关系句(对比性)和反衬关系句之比较问题

吕叔湘(2010:335、338、340)指出,对比句和正反句都是含有转折关系的,并且认为“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所说不谐和或背戾,多半是因为甲事在心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个预期,因此由甲事到乙事不是一贯的,其间有一转折。”张斌、陈昌来(2002:291)指出:转折关系句的偏句和正句对比很明显时,也可以不靠关联词语而依靠意义表示转折。本文认为反衬關系句中自然地隐含这种对比式的转折关系。这种对比性因素是转折关系和反衬功能兼而有之的共性元素。

尽管如此,衬托不等同于对比。

有些反衬关系句不构成对比。铺垫和突显的特性更强。例如:

(33)押司周年,无甚罕物相送,些少挂面,几包京枣⑦。(《水浒传》)

(34)皇城干事全不济事,还是大官人理论得是。(《水浒传》)

(35)我伏侍了奶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红楼梦》)

(36)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脸撕发倒是小事。(《红楼梦》)

例(36)中前一分句主脑是“一笔不细”,陈说部分是评论式的“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后一分句的主脑是“染脸撕发”,陈说部分是评论式的“倒是小事”。因此例(36)不是一般式的“众衬单”,而是前段突显,铺陈在后。又如:

(37)怎么办不要紧,先给他们加点油火,添点别扭。(《艳阳天》)

(38)人还噎在一声吆喝中,魏老婆儿已经砸在他们脚边,成了一泡血肉。(《第九个寡妇》)

(39)多少年都是一件长袍冬天填絮夏天抽絮,这时穿了件团花马褂,看着象谁家的寿衣。(《第九个寡妇》)

例(29)~(33)中的场景铺陈式都没有转折关系。例(24)、(27)也无转折关系,而所有正衬关系句都是不带转折因素的。所以本文认为,衬托关系句和转折关系句的关系如图1。

因此,句子的反衬方式可以是对比的,也可以是非对比的。

(三)反衬关系中也蕴含排除关系

除了反衬和转折关系之间有交叠之外,反衬这一表达元素中往往暗含排除性特征。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和《语法学习》中都提及“排除”这种意念关系。“表示排除关系,用‘除……外或‘自……外,或单在前面用‘除,或单在后面用‘外。”如:“我这里除了邓褚二家之外,再没个痛痒相关的人。(《儿女英雄传》)”或者“‘除字底下是一个小句,这个小句代表一个和下面的小句正相反对的事实。”如:“除了玉凤姑娘不吃烟,那娘儿三人每人一袋烟。(《儿女英雄传》)”(吕叔湘,2010:350)本文所述关系句的结构标准是主脑不同,因此只分析第二种类型——“‘除字底下是一个小句”的结构。

反衬关系句中,有的句子有明显的排除关系特征。如:

(40)后来寡妇们有了称号,叫作“英雄寡妇”,只有葡萄除外。(《第九个寡妇》)

(41)除了地主马小辫家早先有过这样子的猪圈,如今在东山坞是独一无二了。(《艳阳天》)

例(40)、(41)中含有表示排除特征的词汇“除外”和“除了”,但都是用排除的方式突显一个重要的事件。因此本文认为排除关系寓于反衬关系之中。例(40)不仅表达一种有和没有的对立,也含有排除葡萄,突显“尽管葡萄也是寡妇,却没有得到一样的待遇”的意味。所以转折(对比性)、排除和反衬关系相结合,成为支撑意义表达的逻辑依托和关系框架,这体现了关系范畴在意义表达配合中的多元性。例(41)是“单衬单”形式,用一个极端的事件衬托另外的事件。马小辫儿称霸一方,所以有石头砌成的猪圈,而如今,地主打倒了,勤快的马连生也有了这样的猪圈,可谓独一无二。这里并没有用众多的人来铺陈,而是选择典型的地主来铺陈,亦达到了衬托的效果。例(41)中衬托和排除兼而有之。

但是并非所有的排除关系句都包含反衬关系。如:

(42)教只留下吴军师、公孙胜、阮家三兄弟、吕方、郭盛、朱贵、白胜看守寨栅,其余兄弟都教来此间寻赶哥哥。(《水浒传》)

(43)只留下杨林、白胜看寨,其余人马,退去旧寨内将息。(《水浒传》)

(44)上面二榻四几,是贾母薛姨妈;下面一椅两几,是王夫人的,余者都是一椅一几。(《红楼梦》)

(45)从此后若邢岫烟家去住的日期不算,若在大观园住到一个月上,凤姐儿亦照迎春的分例送一分与岫烟。(《红楼梦》)

(46)她一共只有两块四角钱,打了张车票,大子儿也不剩一个了。(《第九个寡妇》)⑧

(47)太阳偏西的时候,院里满满的腿走光了,只剩下打着绑腿的腿了。(《第九个寡妇》)

除此之外,还有名为排除其实不是削减而是追加的句子。例如:

(48)除了退职的事儿求他抬抬手,吃饭的事儿也可以求他帮帮忙。(《艳阳天》)

三、关系范畴的多元性

(一)关系范畴的交叠性和多元性

在复句的分类问题上,一般持二分法观点,即认为复句一级类分为“等立/联合”和“主从/偏正”两类。邢福义认为,“这一体系中一级类不能统帅二级分类,而二级分类又不能概括所有重要现象”,进而提出了三分法,即广义因果、广义转折和广义并列。本文认为,复句和关系句尽管对于句子在功能结构上的处理不同,但关系是一致的,复句分类的问题和关系句的分类平行相对。复句的关系其实是在汉语言语意义表达中抽象出来的关系范畴,这种范畴代表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一种意义的逻辑抽象。这种抽象植根于语言意义表达的现实,这种关系只能依靠归纳得到,而归纳的关系类型往往并没有先验的统一标准,而是对语料中散见的特征加以概括。有些意义的表达依靠一种关系范畴,有的依靠复杂交织的多种关系范畴。语言不仅是一个二值逻辑的形义关系结构,而且是一种充分发挥可能性分析的多值逻辑的关系网结构。所以,关系之间的交叠是一种必然,但是关系句类型的判定不能因为交叠就变得模糊。比如,汉语中因果关系的表达往往是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这符合顺承关系的标准,因此两者在理论上讲一定交叠。如:“他经不住她那生坯子眼睛,逗乐装不下去了,他把脸转开,脚踢着青砖地缝里长出的一棵草。”(《第九个寡妇》)“史修阳得了伤寒,大儿子史利宝得使牛拉他爹去看病。”(《第九个寡妇》)第一句中先有“孙少勇经不起王葡萄的审视”,才会有“用脚踢草”的动作反应。第二句中是先有“生病”,才有“必得医治”,前因后果也是一种顺承关系。尽管如此,之所以没有归属于顺承而是因果关系,是因为既有分类遮蔽了关系的多元性。第一,关系并非泾渭分明;第二,关系范畴之间也是有交叠、包含的关系。顺承往往成为一种基底的关系范畴,其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复句(关系句)的意义关系,更是句子得以组织和其他关系表达得以成立的一个基底。因此本文认为,现有复句中归结的关系类型是按照特征元素参与句子关系建构的,而一种句子在表达意图和呈现意义时,往往依托多种互相交织、互相包含的关系范畴,形成一种混沌但总体上存在一定趋势的关系功能。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存在一个表达意外和转折的副词“倒”,而在小说文本的句子中,“倒”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往往既是递进关系,也是转折关系。如:“庄又不曾打得,倒折了两个兄弟。”(《水浒传》)“没有攻打下庄”是一件败事,“折损两员大将”使得败绩的程度加深,不但“无功而终”,反而一反宋江“不踏平祝家庄誓不还山”的预期,“倒”搭上了良将。分析来看,这個句子是递进关系,而“倒”又表示意外的转折,可以和转折连词“却”互换,所以,这又是一个转折关系句。综合分析,这句话是兼有两种关系的。又如:“知县相公教你们掤扒他,你倒做人情!”(《水浒传》)“你不想我为你母老家寒上放了你去,今日你到来陷我为不义!”(《水浒传》)这些句子都是表示递进关系兼转折关系的。复句的兼类问题,如“时间复句和条件复句之间的交叠”“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的交叠”,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认为,复句的研究往往承袭逻辑语义关系而过于粗疏。句子是交流的意义单位,表达复杂意义的关系句(复句)往往离不开一定的“事理逻辑”。事理逻辑不是句义的全部,但是确实是必不可缺的。句子的意义表达是立体的、多元的、错综复杂的,而事理逻辑是从一个视角切入的意义的关系尺度。关系句中的逻辑关系往往是多元的,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作关系的切入,并且形成不同的表达格局和意图,句子依据上下文可以判定主要的关系,但是一旦脱离语境,就有可能是多元关系的结合体。

(二)转折关系的基底性

复句类型的三分法说明了转折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关系范畴。本文认为,反衬关系突显了一些关系句中转折和反衬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对立,这些反衬关系句以往都会看作是转折复句,这样的看法往往过于粗疏,因为它会使人产生一种误解,就是这其中仅仅有一种逻辑关系在支撑意义的表达,而事实上,反衬是在转折的基底上更突出的关系范畴,反衬关系的发掘进一步细化了复句和关系句类型,同时也使得关系的多元性得到揭示,更有利于语言的教学和本体的研究。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现有的复句关系范畴比较粗疏,且没有区别各种关系范畴之间的层次和关系,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复句教学往往抓不住汉语语言表达本身的事理逻辑特点,使得复句的教学和研究迟滞。不仅如此,陈陈相因的复句关系范畴遮蔽了一些关系混杂的特点,使人们认为复句的关系是确定且单一的。其实复句或者关系句中的关系范畴是多元的、兼容的。正确地理解这种关系范畴的多元性才能正确地理解语言和逻辑之间的关系。逻辑关系通过语言的表达而体现,所以,我们对于语料中逻辑关系的挖掘是十分有益的。长期以来,汉语逻辑研究没有关注于汉语本体语言研究丰富的语言事实。逻辑是汉语意义表达中挖掘出来的意义的抽象关系,这种关系在汉语这种重关系表达的语言中非常丰富多彩。所以,立足于汉语的语言事实,深入挖掘汉语语言表达中的逻辑关系是我们推进复句或者关系句研究的重要目标,也是解决现在复句研究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句读段就是前后逗号隔断的一个最小的音句单位。

②可以将句子中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和评论对象称为主脑。

③这句“带着”可以理解为“和”,这个动宾关系类似并列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作施事语。“接着”是篇章连接词,“又见”是一个话头,不参与句子的功能格局建构,表示作者的叙述视角的切入。“见”在本文中不看作实意动词。

④这一句看作是存现句。

⑤大吼是“老虎”实施的行为,但是鉴于语言表达中,李逵山上遇虎,未见其物先闻其声的事理逻辑顺序,以及这种自然认知过程在意境描写中的表现,故而此句读段没有施事语。

⑥“一看”和“忽见”是话头,不参与句子的功能构建。

⑦两个名词短语作分句形式,有独立的表达功能和句子形式特点。

⑧前一个分句“她一共只有两块四角钱,打了张车票”由两个句读段组成,其实它只说了一个事件,即“两块四角钱打车票”。而第一个句读段的“她一共只有两块四角钱”是一个有无句(存现句)形式引导出主脑。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J].中国语文,2012,(5).

[3]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5]张斌,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曹婧一 上海 复旦大学中文系 200433)

猜你喜欢

多元性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浅谈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软法的多元性思考
贝多芬作品风格形成及分析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天神·植物·释比
旅游文化衍生及创意设计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