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通道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7-03-15梁玉
梁玉
[摘 要]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源安全是指能源的供给、进口及运输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进口的对外依存度提高。文章通过对南海通道我国主要的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主要进口地区和主要进口路径进行分析,强调了南海通道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我国的能源安全中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文章提出通过开辟新的通道、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和提高自身供给能力来减轻对南海通道的依赖性,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关键词]南海通道;能源安全;供给多元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014
南海通道就是途经南中国海域,连接我国与非洲各国、东南亚各国往来的海上航线。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市场的不断拓展,我国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上升。石油等重要能源、一半以上的国际航道和商品进出口都要经过南海通道。南海通道对国内能源安全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
1 南海通道对我国能源的影响
11 能源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巨大,国内的产出量和供给量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从一个能源出口国变成了能源进口国。以原油为例,1993年,中国开始由原油出口国变成原油净进口国。近十年来,原油的国内产量与国内消费量的缺口在不断增加(见表1)。截至2015年,国内产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393%,原油进口依存度为6077%,在整个贸易依存度下降的情况下,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见图1)。
此外,我国也是一个煤炭和天然气进口国,中国一直以煤炭消费能耗高而著称,是世界平均值(296%)的24倍,由于高耗能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这样的产煤大国也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天然气亦是如此,2007年开始成为进口国(如表2所示),2015年进口的天然气为616亿立方米,进口的依赖程度和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12 能源进口对南海通道依赖性大
目前,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北部和俄罗斯几个地区。(如表3所示),2009年,来自三个地区的原油进口占比为609%,到了2015年,来自三个地区的原油进口占整个进口量的58%,我国原油进口33亿吨。
而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卡塔尔、也门几个国家(见图2)。可以看出,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都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澳大利亚,而这些国家都分布在南海通道航线上。煤炭则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
综合我国主要的能源进口产品原油、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各自主要的进口国可以看到,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原油、天然气、煤炭主要来自几个地区:一是处于内陆的俄罗斯和蒙古;二是处于南海地域范围内的东南亚各国;三是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的中东和非洲地区。除中亚及俄罗斯可通过陆路及管道外,其他地区的原油和天然气、煤炭运输大都靠海运。而且,都要经过南海海域或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海域,南海通道成为了我国能源进口的最主要通道。一旦南海通道出现非安全因素影响正常通行,中国的能源进口就受到了重大影响。
13 南海通道自身的丰富能源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南海海域约占我国全海域的一半,是我国最大的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南海海域的石油资源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区之一,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在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开始建立自身的石油储备区,在陆地油气资源开发增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南海油气资源在我国石油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将会更加突出。而南海丰富的能源为我国石油储备区的设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南海通道自身對我国经济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价值,它的存在不仅仅限于领土争端,我们还应从经济安全来重视它。
2 能源安全的应对策略
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了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10报告,预计在未来2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预计经济增长率将达到 58%。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也将稳步增加,2035年将达18468亿吨油当量[1]其中中国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58%增加到2035年的246%,因此,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避免中国的能源进出口过度依赖南海通道。
21 开辟新的通道
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领域合作为突破口,通过与中亚各国全方位合作,拓展陆路油气进出口通道,丰富油气运输网络。将单一的海上通道转变为中国西南、西北、东北、海上四条通道:
(1)东北通道:中俄输油管道(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中国支线),该管道每年的输送能力为1500万~3000万吨。
(2)西北通道:中哈原油管道,该管道每年的输送能力为1000万~2000万吨。
(3)西北通道: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该管道每年的输送能力是400亿立方米。[2]
(4)西南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缅甸西海岸马德岛皎漂市—云南昆明)该管道每年可向中国输送1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天然气。
未来3年,还将在现有的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石油、天然气管线,有效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油气管道可直接分流我国来自中东、北非的油气进口量,减少绕经马六甲海峡的油气进口,进而缓解能源运输安全,进而保护国内能源安全,经济稳定发展。
22 实现能源进口供给多元化
能源供需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能源供给来源的单一性更是加大了能源供需矛盾。因此,一方面,对能源的进口采取分散化的方式,扩大能源进口供给来源,将中东国家扩大到俄罗斯、中亚、南美、东南亚等地区。另一方面,在重视发展同新生石油供给国合作关系的同时,不断缩小各石油国来源地的进口量差距,避免对某一国的过度依赖,从而有利于降低石油进口带来的系列风险,稳定国内经济形势,减轻海上通道特别是南海通道的负担。此外,我国应当鼓励能源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产油国之间的互动往来和合作,通过与世界各产油国直接投资或者入股等形式加深与各产油国之间的联系,寻求更为广泛的石油来源,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
23 提高关键能源的自主供给能力
如图3所示,我国目前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对煤炭能源的消耗最大,占了66%,而对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占比很小,加起来约为3%。煤炭和石油的大量消费增加了我国对南海通道的依赖性。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石油依然是关键性能源。因此,为减少南海通道的影响,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南海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获得海南资源的开发权,提高石油资源的自给能力;其次是积极开发核能和各种可再生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效率。我国的石油、页岩气、煤等资源储量相对丰富,除已经探明的南海石油储量外,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的报告,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若我国能有效开采使用探明的石油和页岩气,提高石油、煤和页岩气的使用效率,将有效减少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从而实现我国从资源消耗型大国到环境友好型国家的转变。此外,通过对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学习与交流,提高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图3 中国能源一次消费构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340页。
参考文献:
[1]刘伟2035年世界能源供需预测国土资源情报,2010(7):42-47
[2]吴恩远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0
[3]王历荣论中国海上通道安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4]彭倩,姚兰,胡国松中国能源安全及对策[J].财经科学,2014(9)
[5]袁培“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深化发展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