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围副词“不过”与“只是”的句法差异及语义解释

2017-03-15李婧婷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词汇化

摘 要:“不过”与“只是”是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相近的虚词,它们既可以作表示限定、指明范围的副词,又可以作表达转折义并对前文进行补充、修正的连词,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一些句子中,二者却不可以互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旨在比较作为范围副词的“不过”和“只是”,比较其句法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差异,从语义角度解释句法差异,并从二者的词汇化过程中探寻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只是 不过 范围副词 语义指向 词汇化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虚词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虚词尤其是对近义虚词作具体深入的研究,真正把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汉语语言本体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只是”与“不过”这一组近义虚词进行比较研究,因为二者都可作为范围副词和转折连词,且无论是作副词还是作连词,表达的意义都相近。《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不过”的解释为:①[副]仅仅;指明范围,把事情往小里或往轻里说。句末常用“罢了、而已、就是了”配合。②[连]表示转折,比“但是”轻,多用于口语。a.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只是。b.补充同上文相对立的意思①。“只是”的解释为:①[副]a.限定范圍;仅仅是。前后常有说明情况或进一步解释的词语,句末可以用“罢了、而已”等配合,表示语气更为缓和。b.强调在任何条件下情况不变;就是。用于否定句。②[连]表示轻微的转折,意思重在前一小句,后一小句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语气委婉,跟“不过”相近②。“只是”的转折语气比“不过”更轻,后面不能停顿。由此可见,“只是”与“不过”无论是作副词还是作连词,都有相似之处,在某些句子中可以互换。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主要说明了它们语气上的差异。那么二者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互换,什么情况只能用“只是”,什么情况只能用“不过”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前人对“不过”和“只是”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独对其中一个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语用意义以及篇章衔接功能等方面进行描写。王岩(2008)对作为范围副词的“不过”和作为转折连词的“不过”都进行了分析;李冉(2015)将“只是”分为“只是1”(偏正短语)、“只是2”(副词)和“只是3”(连词),分别对它们进行描写和分析,对比其差异。第二类是对转折连词“不过”和“只是”进行比较研究,通常是将二者与“但是”“可是”等其他转折连词进行对比。史金生、孙慧妍(2010)从句法条件、语义轻重和心理期待三个方面对“但是”“不过”“只是”三个转折连词的差异作了全面描写,并从历时角度探讨了三个词差异的形成机制;周琳、邹立志(2011)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探讨了转折连词在交际中对话语理解的制约作用,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了这三个转折连词的程序意义。第三类是对范围副词“不过”和“只是”的研究。前人对范围副词的研究也分为三类:一是对单个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研究,如王丽君(2000)、张谊生(2000)、徐以中(2003)、张宝胜(2003)等;二是对几个相似的限定性副词的对比研究,如张亚军(2002)、陈立民(2005)等,主要是对“就”“光”“仅”“只”“才”等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在语义功能、句法分布、语义指向和语用选择上的异同;三是对范围副词这一类副词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描写,对该类词独有的句法、篇章表现作出解释。刘立成(2008)分析了“不过”“才”“单”“单独”“但”“顶多”“独”“刚”“光”“仅”“净”“就”“偏”“起码”“徒”“徒然”“特”“惟/唯有”“惟/唯独”“无非”“只”“至多”“至少”“专”“专门”“最多”“最少”等限定性范围副词的差异,但并未将“只是”作为范围副词进行描述。前人对范围副词的研究中只涉及到对副词“只”的研究,对于已经凝结成词的“只是”的研究较少。“不过”和“只是”无论是作为副词还是连词,在用法和意义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作为转折连词的“不过”和“只是”前人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于作为范围副词的“不过”和“只是”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比较研究作为范围副词的“不过”和“只是”在句法上的差异及其语义解释。

本文语料取自CCL北大语料库、前人研究中的例句以及内省。

二、副词“不过”与“只是”的句法差异

(一)与单个动词搭配

“不过”一般不能接单个动词,而“只是”可以与单个动词搭配。例如:

(1)他只是笑,不说话。/他不过笑,不说话。

(2)他虽然能言善辩,可是一时之间却也只是眨眼,说不出话来。/他虽然能言善辩,可是一时之间却也不过眨眼,说不出话来。

(3)别只是哭,你也应该做些什么。/别不过哭,你也应该做些什么。

例(1)~(3)中的“笑”“眨眼”“哭”都是单个动词,或称为光杆动词,其后没有其他成分。与这些动词搭配时,“只是”可以自由搭配,而“不过”不能直接和这些光杆动词搭配。

(二)与动词短语搭配

1.与动宾短语搭配

在与动宾短语搭配时,“只是”与“不过”的搭配情况有所差异。例如:

(4)他只是借书,并不想买。/他只是借一本书,并不想买。

他不过借书,并不想买。/他不过借一本书,并不想买。

(5)下午我在家只是写信,没干别的。/下午我在家只是写了几封信,没干别的。

下午我在家不过写信,没干别的。/下午我在家不过写了几封信,没干别的。

(6)家里只是剩下了方便面。/家里只是剩下了一包方便面。

家里不过剩下了方便面。/家里不过剩下了一包方便面。

例(4)~(6)中的“借书”“写信”“剩下方便面”都是动宾短语,与动宾短语搭配时,“只是”可以自由搭配,而“不过”与之搭配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动词后的宾语必须有量的修饰,“不过”才能与之搭配。也就是说,“只是”在与动宾短语搭配时可以指向数量成分、名词或动词,而“不过”只能指向数量名词组成的宾语整体或数量,不能指向动词。

2.与否定词搭配

“不过”与否定词“不”和“没”搭配时的情况:

(7)这栋楼从开始修建到竣工,不过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8)他们不过认识没几天,就谈起结婚的事了。

“只是”与否定词“不”和“没”搭配时的情况:

(9)她喜欢很多水果,只是不喜欢榴莲。

(10)她说了好多以前的事,只是没提和你之间的事。

可以看到,例(7)、(8)中的“不过”与否定词“不”和“没”搭配时有一定的限制。刘立成(2008)指出,否定词一般会与其他成分结合成某种固定格式,而且这种格式只有两类,一类是“没+几+量词”,表示“量少”,一类是“不”+“到/足/够/满/超”等表示“足量”义和“过量”义的动词,组合在一起之后也是表示“量少”[3](P42)。由此也可以看出,“不过”限制的成分与“量”有关,否定的是“量”,而不是否定动词。而“只是”与否定词可以直接搭配,否定的是后面的动词或整个动宾短语,如例(9)中否定动宾短语 “喜欢榴莲”,例(10)中否定动宾短语“提和你之间的事”。

3.与“VV”式、“V一V”式及“V一下”式搭配

当与“VV”“V一V”以及“V一下”这三种动词重叠式搭配时,“不过”和“只是”的情况相同,都可以与之自由搭配,不受限制。例如:

(11)你看教党义的那个教务长,上课先把手枪拍在桌上,我不过(只是)抡抡拳头,没动手枪啊!(老舍《茶馆》)

你看教党义的那个教务长,上课先把手枪拍在桌上,我不过(只是)抡一抡拳头,没动手枪啊!

你看教党义的那个教务长,上课先把手枪拍在桌上,我不过(只是)抡一下拳头,没动手枪啊!

(12)学会了写字,不过(只是)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中华上下五千年》)

学会了写字,不过(只是)记一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

学会了写字,不过(只是)记一下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

(13)繡寻却不过(只是)皱皱鼻子,自顾自地摊开手指,让他看清她如何编结辫子。

绣寻却不过(只是)皱一皱鼻子,自顾自地摊开手指,让他看清她如何编结辫子。

绣寻却不过(只是)皱一下鼻子,自顾自地摊开手指,让他看清她如何编结辫子。

但是如果把上述动词形式换成没有任何形式变化的光杆动词时,“只是”既可以与单个动词搭配,也可以与“VV”式、“V一V”式以及“V一下”式这三种动词重叠式搭配,而“不过”就不能和光杆动词搭配了。例如:

(14)我不过抡拳头,没动手枪啊!/我只是抡拳头,没动手枪啊!

(15)学会了写字,不过记自己的名字/学会了写字,只是记自己的名字

(16)绣寻却不过皱鼻子/绣寻却只是皱鼻子

“VV”“V一V”或“V一下”这三种动词形式均表示动量小或时量短,都有“量”的隐含义,“不过”与动词搭配时只能与表示量的动词形式搭配,这也说明了“不过”应该限制其后搭配成分的量。

4.与其他动词短语搭配

上述所有动词短语,当它们有量时,“不过”可以与之自由搭配,“只是”也可以自由搭配,不受量的限制。笔者对北大(CCL)语料库中范围副词“不过”与动词短语搭配的情况做了统计和整理,发现“不过”在与没有量的动词短语搭配时通常以“不过是”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不过”后面接的动词短语通常由判断动词“是”引导。随机抽取的含有“不过”的500条语料中,170条语料中的“不过”是范围副词,其中“不过”后面接“是”字句的有157条,占92.3%。例如:

(17)所谓“任意一点”在许多时候不过是出现在老师自己的头脑中而已。(CCL语料库)

(18)我想他不过是表示一下对学者的敬意,了解一下政府以外的人士对其政策的看法而已。(CCL语料库)

“不过”后面不接“是”字句,也就是“不过”后面直接搭配没有量的动词短语,仅有13句,仅占7.6%。如:

(19)纵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不过利用华族一时的内乱而把政权暂时夺过去。(CCL语料库)

(20)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朝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册封。(CCL语料库)

显然,“不过”没有与“是”结合出现,后面直接加没有量的光杆动词时,句子表达不自然。而当“不过”与“是”结合后,可以自由搭配有量或无量的动词短语,这时与“只是”的情况相同。我们认为这与判断动词“是”的判断义有关,“是”起到了对后面整个动词短语的范围进行判断的作用。

三、“不过”与“只是”句法差异的语义解释

“不过”和“只是”都可以表达限定范围,但二者在语义指向上却有所不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被指向成分的语义性质上。在语义上,它们都可以指向其所修饰的体词性成分。不同的是,当后面的体词性成分含有数量短语时,“只是”语义指向的是名词性成分包括代词,而“不过”则以指向数量成分为常。在此用两个例式及其变式来进行说明。

例式一:[ ]一个包子就把他吃撑了。

将“不过”和“只是”代入此格式中:

(21)不过一个包子就把他吃撑了。

只是一个包子就把他吃撑了。

变换式1:[ ]包子就把他吃撑了(删除数量短语中的数量成分)。

(22)不过包子就把他吃撑了。

只是包子就把他吃撑了。

变换式2:[ ]一个就把他吃撑了(删除数量短语中的名词成分)。

(23)不过一个就把他吃撑了。

只是一个就把他吃撑了。

例式二: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 ]小明他们三个人没参加。

将“不过”和“只是”代入此格式中:

(24)?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不过小明他们三个人没参加。

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只是小明他们三个人没参加。

例(24)中代入“不过”的句子虽然句法上可以成立,但其中的“不过”变成了表达转折的连词,不是表限定的范围副词。

变换式1: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 ]小明他们没参加(删除数量短语中的数量成分)。

(25)?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不过小明他们没参加。

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只是小明他们没参加。

同样,例(25)中代入“不过”的句子虽然句法上可以成立,但其中的“不过”变成了表达转折的连词,不是表限定的范围副词。

变换式2: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 ]三个人没参加(删除数量短语中的名词成分)。

(26)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不过三个人没参加。

这次比赛,大家差不多都参加了,只是三个人没参加。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删除例句中的数量成分时,“不过”不能直接和后面的名词成分搭配,而“只是”不受影响。由此可知,“不过”语义更倾向于指向紧邻它的数量成分,也就是说“不过”限制的是量,而“只是”既可指向数量成分也可指向名词性成分。

张亚军(2002:69)设计了一种明确的鉴别格式来鉴别具有“限量”特征的限制性范围副词和具有“排他”特征的限制性范围副词④。我们可以借用此格式来区分“不过”和“只是”。此格式为“[ ]+V+N1,不/没+V+N2”或“什么/谁+都V,[ ]+不/没+V+N”,现将“不过”和“只是”代入此格式中:

(27)不过看电影,不看电视。/只是看电影,不看电视。

星期六的下午他不过睡觉,不干别的。/星期六的下午他只是睡觉,不干别的。

在第一个格式中,“不过”代入句子后不能成立,“只是”可以进入该格式。

(28)?什么都吃,不过不吃虾。/什么都吃,只是不吃虾。

?誰都可以走,不过小王不能走。/谁都可以走,只是小王不能走。

在第二个格式中,“不过”代入句子后虽然句子可以成立,但此时的“不过”已经变成了转折连词而不是范围副词。“只是”代入后句子成立,且“只是”依然是范围副词。由此可知,具有“限量”特征的限制性范围副词“不过”不能进入上述格式,而具有“排他”特征的限制性范围副词“只是”可以进入。

刘立成(2008)设计了三种格式来区分数量限定副词和范围限定副词,能进入此格式的称为范围限定副词,不能进入的是数量限定副词。⑤

a.[ ]+VP,不/没+VP

(29)不过吃饭,不干活儿/只是吃饭,不干活儿

不过发呆,不说话/只是发呆,不说话

b.W+都(不/没)+VP,[ ]+(不/没)+VP

(30)?哪儿都去过,不过没去过桂林。/哪儿都去过,只是没去过桂林。

?别人都没留,不过把小张留下了。/别人都没留,只是把小张留下了。

“不过”进入此格式后,句子虽然可以成立,但此时的“不过”变成了转折连词,不是范围副词。

c.[ ]+S+VP,旁指代词+都不+VP

(31)不过小张去过,别人都没去过。/只是小张去过,别人都没去过。

全班不过她报名了,其他人都不参加。/全班只是她报名了,其他人都不参加。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论是关于“限量”特征的限制性范围副词和“排他”性范围副词的区别,还是“数量限定副词”和“范围限定副词”的区别,“不过”只能出现于数量环境,说明其语义特征为[+限定数量],而“只是”既可用于数量环境,也可用于非数量环境,同时具有对两类语义环境的适应能力,说明其语义特征兼具[+限定数量]和[+限定范围]。

四、从历时角度看“不过”和“只是”语义指向的不同

(一)“不过”语义指向的原因

从历时的角度看,“不过”最初并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不超过”义,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凝固成词,演变成具有“仅仅”“只”意思的表限定的范围副词。王霞(2003)指出,“不过”凝结成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名词或名词短语搭配,具有“不超过某范围”义。“不过+名词(名词短语)”的基本语义是[-超过][+范围]⑥。如:

(32)亲老,出易方,复不过时。(《礼记·玉藻》)。

(33)若是观之,不过五年。(《国语·周语上》)。

第二阶段,“不过”与确数词或确数短语结合。在这个阶段,“不过”更明显地具有[+数量小]的语义特征,“不过”在凝结成词的过程中,随着“过”的动词属性的逐渐消失,“不过”的[-超过]语义也逐步消失。这时“过”的动词义逐渐减弱,以至于失去“超过”义,使得“不过”整体作为副词的修饰义增强。如:

(34)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国语·鲁语上》)

这个时候的“不过”与数词或数量短语搭配时,语义开始有了[+数量]的特征,语义指向数量。

第三阶段,“不过”开始与约数短语结合。“不过”逐渐虚化为修饰成分,约数短语作谓语中心语。这时“不过”已经凝固成词,表示“仅仅”义⑦。如:

(35)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下》)

(36)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国语·楚语上》)

完全凝结成范围副词的“不过”表达的是主观小量,这也证实了上文所言,“不过”与动词搭配时,通常是与动词“VV”式、“V一V”式和“V一下”式搭配,因为这三种形式都表示动量小或时量短,都表示小量,也证实了“不过”的语义是指向“量”的。这些动词形式前面用范围副词“不过”加以限制后,更加强了“往小里、轻里说”的语气。

(二)“只是”语义指向的原因

在“只是”出现以前,汉语中“只”是用来表达范围的副词。太田辰夫(1987)将“只”与“止”和“祗”作范围副词纳入同一词条讨论,并认为“‘只成为像现代汉语那样表示单独的副词,是在南北朝”。如:

(37)只谓其悔,嫌贵自止。(六朝《支谦译经》)

“只”和“是”相邻出现于唐代,此时的“只是”有两种情况:一是副词“只”+判断动词“是”组成的短语;二是凝结成副词的“只是”。一般而言,“只+是”后面搭配体词性成分,“只是”经常修饰谓词性成分。如:

(38)师打露柱云,直饶道得,也只是个木橛。(唐《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39)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姚合《赏春》)

例(38)中的“只是”应该是短语“只+是”;例(39)中的“只是”是副词,修饰“爱春光”这个动词短语。

可以看出,副词“只”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而较少修饰体词性成分。判断动词“是”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与体词性成分组合。“只是”在凝结成词的过程中,其后跟谓词性成分时,“是”的判断性就会随之减弱,它对“只”的依附性就相应加强,二者就能逐渐凝固成词。成为副词后,“是”作为判断动词的属性消失,但由于在词汇化过程中,经历了“只+是”的过渡,“是”与名词之间自由组合的用法延续到副词“只是”上来。从语义关系上看,“只是”作副词表示“仅仅(是)”,具有将被其修饰的部分限制于某一范围的作用。在唐代以前“只”也可以单独用在体词性成分前,因而“只是”成词后可以用在体词性成分前不只是受到“是”的影响,与“只”也有一定的关系。“只是”作副词修饰动词是唐代“只是”的主要用法。“只是”成词后产生的副词用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只”的副词用法的影响,用于谓词性和体词性成分前,表示限定范围,有“往小里说”义。范围副词“只是”限定的范围不限于数量,因此在语义指向上,“只是”不一定指向数量,而是更加灵活自由,它可以限定其后的一切成分。

五、结语

“不过”和“只是”这对虚词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作表示范圍的副词,也都可以作表达转折关系的连词,同时它们都经过了从短语凝结成词的词汇化过程。前人通过对一系列转折连词的研究,对“不过”和“只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作了辨析,但是对于作为副词的“不过”和“只是”研究较少。作为范围副词,二者在句法和语义指向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注意,它们在句法上呈现出的差异可以用其语义指向来解释,“不过”作范围副词时表示的范围与数量有关,而“只是”作范围副词时,不限于表示数量范围,它表示的范围比“不过”更广。它们的差异与“不过”和“只是”二词各自的词汇化过程有一定关系。通过对范围副词“不过”和“只是”的辨析,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用法和语义,对于对外汉语虚词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关于“不过是”可以自由搭配动词短语不受限制,“是”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是”对范围的限定就变得更自由了,以及区分动词“不过”与副词“不过”、动词短语“只是”与副词“只是”的明确标准,是本文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9.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79.

③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2.

④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69.

⑤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4.

⑥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2.

⑦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3.

参考文献:

[1]陈立民.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学,2005,(1).

[2]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李冉.“只是”的语义及篇章功能[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史金生,孙慧妍.“但(是)”类转折连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形成机制[J].语文研究,2010,(4).

[6]王丽君.“只”的语义指向及语用特征[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0,(1).

[7]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8]王岩.“不过”论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徐以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语用歧义探讨[J].语文研究,2003,(2).

[10]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5).

[11]周琳,邹立志.“但是”“不过”和“只是”的程序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2]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4]张谊生.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李婧婷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词汇化
浅析“到位”的词汇化及句法功能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V三V四”的构式及贬义色彩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