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86例急腹症患者手术全身麻醉的护理

2017-03-14芮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6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老年病全身硬膜外

芮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6)

手术室86例急腹症患者手术全身麻醉的护理

芮骁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6)

目的探究急腹症手术患者采取麻醉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腹症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分析研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疾病类型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结果86例患者,42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1例选择硬膜外麻醉,13例选择硬膜外复合插管全身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失败3例,失败率为3.49%。结论急腹症患者术前选择麻醉时,要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

急腹症手术;麻醉处理;临床护理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急腹症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有时还发生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在调查研究中发现[1],约82.0%的急腹症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以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术前准备时间短,很难做到全面检查和充分准备,而老年病人往往并存其他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使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容易发生麻醉意外。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熟悉麻醉知识,掌握麻醉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处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病人度过手术麻醉期[2]。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阻滞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选择麻醉方法前应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本次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腹症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腹症手术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6.02±5.13)岁,疾病类型:12例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为胆系梗阻感染,8例为肝破裂,21例为外伤性胃肠破裂,10例为上消化道大出血,6例为肾膀胱损伤,20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腹膜炎。

1.2 方法

2.1 麻醉前准备

2.1.1 维持适当温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急腹症手术病人很多处于休克状态,血液循环较差,室温过低,易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可造成老年病人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易并发肺炎。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由于术前肌肉注射东莨菪碱,抑制了唾液的分泌,且因丢失水、电解质成分,易引起口干难受。将本组病人的室温维持在24~26℃,湿度50~60%,尽量给病人提供理想的温湿度。

2.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核对病人身份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心、肺、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本组病人无药物过敏史。其中高血压8例,呼吸困难2例,哮喘发作1例,心房颤动1例,血糖异常超过11.1mmol/L3例,立即向麻醉师汇报,遵医嘱给予降压、扩血管、减少心肌氧耗、舒张支气管、降血糖等处理。

2.1.3 心理护理急腹症病人因为起病急或者突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加上剧烈的疼痛以及对手术室环境及周围设备的陌生,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医护人员麻醉知识教育,对麻醉有顾虑,甚至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手术室护士要接受病人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情绪变化,应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对病人的询问和质疑要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及时向病人解释所拟定麻醉方案的各个细节、优点和风险,告诉病人各项准备都充分,安全有保障,取得病人的信任。对耳聋及语言沟通障碍的高龄病人,向其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并让家属转达。

2.1.4 胃肠减压急腹症手术病人都应作为饱胃处理,为了把误吸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麻醉前插入粗鼻胃管吸引,全身麻醉诱导过程鼻胃管开放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2.1.5 准确用药老年急腹症病人麻醉前给予注射东莨菪碱、咪达唑仑等,使病人情绪安定,便于合作,减少应激反应,增强麻醉效果,并能清除不利反射,减少麻醉或麻醉方法的副反应和减少上呼吸道的分泌物。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用药后本组病人血压在基础血压±20%,脉搏60/min~100/ min,呼吸12/min~18/min,胸廓起伏活动无异常。

2.1.6 仪器准备检查各种仪器放置及良好的绝缘和可靠的接地情况,确保麻醉机、监护仪、除颤器、吸引器等正常连接且处于备用状态。

2.2 术中配合

2.2.1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为了保持静脉通畅,一般采用16号~20号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保证麻醉及手术补液、给药、输血的需要,并连接2个三通,以保证麻醉抢救用药快捷。协助麻醉师对重症病人进行深静脉穿刺,便于监测与抢救。

2.2.2 插管的配合插管前查看病人义齿是否取出、牙齿有无松动和残缺,防止损伤及脱落;吸净口腔、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或反流物;快速诱导插管时用食指压迫环状软骨阻止反流。协助麻醉师共同安置好病人体位,在病人舒适、术野充分暴露的同时保证气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并防止着床部位皮肤、神经的损伤。

2.2.3 呼吸功能监护由于病人意识及咽反射消失,一旦有分泌物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给氧受阻引起病人缺氧甚至死亡。因此,麻醉期间必须确保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给予吸净。注意观察口唇、指甲、趾甲及皮肤颜色,监测潮气量(6mL/kg~8mL/kg)、呼吸频率(10/min~12/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mmHg~45mmHg(1mmHg= 0.133kPa)]、血氧饱和度(95%以上)等,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2.4 循环功能监护监测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尿量及失血量,由于麻醉前血容量不足或受麻醉及手术的影响,病人术中出现血压下降,低于基础血压的30%,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加快输血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给予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等升压药,减浅麻醉或暂停手术,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手术[3]。老年病人心肺储备功能低下,在容量复苏的同时一定要控制输液总量及输注速度,血压平稳后将输注速度控制在40gtt/min~60gtt/min,防止补液不当引发肺水肿。

2.2.5 麻醉苏醒期的护理配合老年病人手术后通气功能改变主要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且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通气功能逐渐恢复,给予老年病人呼吸支持,适当延长复苏与拔管时间。严格掌握拔管指证,拔管前及时彻底地吸净痰液,吸痰操作轻柔,以减少喉痉挛的发生,确保呼吸道通畅。拔管后要防止舌后坠及胃内容物反流,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并鼓励病人有效咳嗽,面罩给氧。老年病人术后易发生躁动,在约束保护的同时保证体位安全舒适,避免过度牵拉各种导管甚至脱落等意外发生。及时告知病人手术己顺利结束,让病人放松心情。待病人完全清醒、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协助麻醉师护送病人安全返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详细交代全麻后护理注意事项,并继续给予严密监护,以防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术后回访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是指腹腔内、盆腔、腹膜后组织及脏器出现急剧的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同时还伴有全身反应的综合征,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较多,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对于急腹症疾病,需要给子患者于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4]。手术疗法虽然对于患者的效果显著,但需要配合适当的麻醉处理,以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在本研究过程中,急腹症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根据身体情况和疾病合理选择麻醉方法,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86例患者中,麻醉失败的有3例,失败率为3.49%。麻醉失败的原因有2例是由于不遵医嘱,1例是由于麻醉方法有误。由此可见,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减少麻醉失败的情况。综上所述,急腹症患者术前选择麻醉时,要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促使手术成功率的提高,而对于麻醉方法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减少麻醉失败。

[1]王永亮.急腹症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的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1):79-80.

[2]张莹.老年急腹症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74-175.

[3]李军.急诊手术病人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81-82.

[4]邱静芝.160例老午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09,2(1):34.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4.080

2095—9559(2017)04—3298—02

2016-08-19

猜你喜欢

老年病全身硬膜外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