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艾滋病口腔病变报告
2017-09-07张庆许昌市京州口腔门诊部河南许昌461000
张庆(许昌市京州口腔门诊部,河南许昌461000)
1例艾滋病口腔病变报告
张庆
(许昌市京州口腔门诊部,河南许昌461000)
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口腔病变的表现,为口腔医生防治艾滋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回顾一例由口腔科诊断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艾滋病口腔病变表现。结果该名患者诊断为艾滋病伴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色念珠菌病。结论艾滋病口腔病变有真菌或其他机会致病菌感染、毛状白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卡波介肉瘤、唾液腺疾病等。口腔病损可在AIDS感染早期就出现而首诊于口腔科,口腔医生一定要提高警惕。
艾滋病;口腔病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色念珠菌感染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有极强的传染性,可侵犯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在众多表现中,口腔病损也比较常见.许多口腔病变甚至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作为发现和诊断HIV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现在此报道一例口腔科诊治的艾滋病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艾滋病患者口腔病变的临床特点,旨在进一步发挥口腔医生防治艾滋病的作用。
1 病例报告
1.1 临床资料患者李某,女性,42岁,体重40kg。主诉:口腔反复溃疡伴白色改变和烧灼不适感3月。患者自觉2年来反复口腔溃疡,不易愈合,疼痛严重,近三个月明显加重,自行服用药物不能缓解,近3个月持续低热咳嗽,精神不济,持续腹泻2月余,2个半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肠胃炎,自行服用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近一月内体重减轻24斤,转入我院.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否认吸毒和输血史,在详细讯问后,患者承认两年前有过不洁性行为。
1.2 治疗过程2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后,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一般。转入我院后,首先给予抗炎,对症支持疗法近3日,症状无缓解,病因不明,不能确诊。口腔科专家会诊取口腔黏膜白斑病检,镜检“念珠菌感染”。介于患者近一月内不明原因体重剧减、腹泻和持续低热,建议查HI V-ab,结果为HI V-ab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描述性研究。
2 结果
患者诊断结果是艾滋病伴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和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知情后自动出院未能查及其亲属的HI V-ab。
2.1 入院检查项目全身检查:患者身体消瘦,精神尚好,全身出现玫瑰疹;体温38.3℃,血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大便每天4-5次,小便正常,胃镜、腹部B超、甲功正常。胸片显示:左右肺中野和下野野纹理增多、模糊。实验室检查数据。见表1
口腔检查:硬腭广泛点状充血,有面积不等的白膜覆盖,不易擦除.两颊、舌腹、舌背、舌尖、等处发现大面积乳白色绒状假膜,假膜紧密附在粘膜上不容易剥离;咽喉、牙龈充血、水肿.左侧颊粘膜反复出现单个约5 mm×7 mm大小的椭圆形溃疡,可见瘢痕组织,疼痛明显,边缘有红晕,覆盖有灰黄色伪膜,患者常觉口干、烧灼。
表1 患者各项指标变化
3 讨论
近几年来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处于快速上升的状态,情况堪忧,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发现到2010年全球已经有3400万左右的艾滋感染者,到2011年中国已经报告有434459例感染者,死亡人数已达88223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一现状,到2033年中国的艾滋患者将突破2 000万,在人群中的感染率1.56%。艾滋病的扩散严重危害群众的生活,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必须要尽早发现和诊断.HIV感染者初期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但是,据报道许多感染者可以在早期就出现口腔病损,约50%的艾滋病患者常常以口腔病损作为首发症状,甚至有些病损可以预测HIV感染发展,因此口腔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当把防治AIDS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与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病损一般有三类,分别是与艾滋病密切相关的口腔病损,与艾滋病有关的口腔病损和见于艾滋病的口腔病损。
3.1 艾滋病诊断(1)HIV抗体检测为阳性,合并以下任意一项:3~6个月内持续不规则低热达1个月;3~6个月内慢性腹泻每日4~5次达一个月;近期内体重减轻超过体重10%;合并真菌感染;有呼吸道症状,HI V-ab阳性;KS或PCP。(2)与(1)任意一条接近且实验室检查有以下任意一项者:CD4+/CD8+<1,CD4+计数降低;出现明显中枢性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淋巴结肿大。(3)艾滋病有潜伏期,长短不一,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表征,在疾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明显症状,此时限一般为3~5年,由于是机会致病感染,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多样化表现越发增加发现困难性。(4)此次报道的这一病例患者,在进入我院治疗前先接受了当地基层医院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入院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虽然有全身玫瑰疹但缺乏特异性,影响诊断思路,在3天的抗炎治疗无效后,根据其他指征和其他科室会诊结果建议检验HIV抗体[2]。
3.2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艾滋病患者早期就可以出现口腔病变,常见的有真菌或其他机会致病菌感染、毛状白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卡波介肉瘤、唾液腺疾病等。经过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发现,艾滋病口腔病损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达到43%,占最大比重,最为常见,被认为是aI DS发病的先兆。
3.2.1 白色念珠菌病是免疫抑制的早期表现,最为常见,常常最早出现,分为假膜型、红斑型、增生型和口角型,假膜型最多.临床上好发于没有明显诱因的青年或中年人,病损严重,反复,不易愈合。患者感染HIV后,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口腔细菌或病毒感染,口腔黏膜破损,免疫功能缺失,极有可能造成念珠菌感染。
3.2.2 毛状白斑早见于1984年报道的HIV感染的男同性恋者。临床表现为舌侧缘呈皱折、毛状边缘不清,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斑块,不可以擦掉。Hahn AM等研究发现此病变和EB病毒感染和CD4细胞减少相关,Greenspan D等在人群中大量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此病损在艾滋病口腔病损中占的比例为6.1%~8.4%[3]。
3.2.3 溃疡性损害常常为不易愈合的单个疼痛性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病因不明。
3.2.4 卡波西肉瘤是HIV感染最普遍的口腔恶性肿瘤,在欧洲和非洲人中患病率较高,如在尼日利亚可高达60%。临床表现为青中年在牙龈和腭部的无症状的单个或多个红色或棕红色斑块或结节。
3.2.5 唾液腺疾病最常发生在腮腺,而后是下颌下腺.表现为涎腺肿胀或囊性变,经常伴有口干症。
3.2.6 非霍奇金淋巴瘤经常发生于感染早期,致死率较高。Chun CHAO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有HIV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死亡率影响巨大。
4 结论
处于与AIDS斗争的最前线,口腔医师要加强对AIDS的认识。口腔病损可在AIDS感染早期就出现,因此首诊于口腔科。作为口腔医师,一定要警惕自我防护,同时要及时筛选可疑患者,防治艾滋,防止扩大,延长患者的生命。
[1]张国梁,李泽庚,尚莉丽,等.艾滋病中医药防治实践回顾性分析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1(20):19-20.
[2]何艳英,郑培秋.艾滋病口腔病损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0):97-98.
[3]李蔚,史志强.口腔艾滋病357例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15):69-70.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4.076
2095—9559(2017)04—3291—02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