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中主要问题

2017-03-14邓志军邓佳楠

关键词:培养目标江西省专业课程

邓志军, 邓佳楠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论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中主要问题

邓志军, 邓佳楠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迅速,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进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比例日益增大。加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衔接成为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则成为切入点和难点。调查和总结出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两者顺利衔接问题的前提。

江西省;中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衔接;调查;问题

邓志军,邓佳楠.论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中主要问题[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1):67-71.

Deng Zhi-jun, Deng Jia-nan.The main problems in conne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betwee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xi Province[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1):67-7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中高职衔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课程衔接则成为两者之间衔接的切入点和难点。本文以课程为切入点,以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为导向,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江西省10所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本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现状的调查

1.1 调查目的

在了解江西省10所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衔接的现状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相关部门和组织机构制定本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效衔接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1.2 调查问卷设计

依据相关资料和研究目标,设计了4份问卷调查表和3份访谈提纲。它们分别是:针对中职和高职学前教育老师设计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问卷调查表》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问卷调查表》;针对中职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计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针对中职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行政管理人员设计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行政人员访谈提纲》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行政人员访谈提纲》;针对幼儿园教育专业行政管理人员设计了《江西省幼儿园教师与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1.3 调查对象和方法

2012年以来,江西省开展了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共有22所高职院校分别与67所中职学校开展对接试点。为了解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江西省5所公办高职院校、5所公办中职学校作为调查取样对象。调查取样院校中,国家示范校2所,省级示范校2所,达标学校6所,办学地址分布5个市县。其中,有4所学校为2013年江西省第一批对接学校。调查方法主要是运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5所中职学校和5所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收回问卷392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6.69%。同时,根据访谈提纲对10所中高职学前教育领导和骨干教师共20人及5所幼儿园领导进行了访谈。

2 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培养目标问题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是否一致,则直接影响两者课程的顺利衔接。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传统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中职合并升为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的中高职院校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江西省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与全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存在类似情况。

一是课程目标定位不清。中职课程培养目标定位方面,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0年)中,将中职学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后改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职成[2009]2号文];高职培养目标定位方面,教育部将高职高专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高[2000]2号文],2006年修改为“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教高[2006]2号文][1]。由此,可以发现,中职教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课程培养目标与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培养目标两者定位显得模糊,实践操作中难以把握,易使全国各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陷入两难境地。

二是课程目标相似度高。调查结果显示,中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差别不大,非常相似,导致课程目标相似度高: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总方向一致,都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学前教育市场下幼教工作岗位为主基调,都将培养基层幼儿园教师作为基本目标;都要求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也就是说,培养“幼儿教师”是二者的共同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规格的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二者的相似度非常高,即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均走向幼儿教师工作岗位。

三是课程目标层次性不明显。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中对于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培养分别表述为“技能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对于二者的区别或者衡量的标准却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规范和标准[1]。可见,两者在课程培养目标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差异定位。笔者对收集到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多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幼儿园保教人员”,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为“幼儿园教师”。两者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没有清晰体现出来。

2.2 课程内容问题

(1)开设课程重复(含课程名称重复)。多年来,我国中高职各成系统,互相独立办学,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中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内容存在大量重复现象[2]。 笔者通过对所抽取的江西省10所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照分析,将调查的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统一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等四个模块。模块涵盖了抽样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中,中职与高职的课程科目大致相同,只是在课程难度上有差别。调查中也发现部分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文化基础课不够,甚至有的课程没有开设,导致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基础模块中,中职与高职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存在重复的现象。如《学前心理学》(57%)、《学前教育学》(68%)、《幼儿卫生学》(46%)、《幼儿园管理》(49%)、《幼儿园活动设计》(42%)、《幼儿园管理》(58%)等课程在中高职学前教育中均有开设,甚至课程名称都一样。比较江西省某校三年制中职和两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发现,高职专业课所开设的13门课程中有与中职开设课程出现重复达7门,总学时数超过270学时,约占专业课总数71%。虽然中高职课程学习的要求有区别,但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后,会出现学习厌倦现象,非常不利于由中职对口考入高职的学生进行递进式学习;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育资源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专业技能模块中,中高职院校均开设了钢琴、舞蹈、声乐、美术、乐理与视唱、教师口语、书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层次要求没有很好体现出来,并且都倾向基本技能培训,师范生技能的培养缺乏。综合实践模块中,中高职设置的课程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学时与教学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层次级别上有高低之分,但都以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职更加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其学生的文化课普遍基础薄弱,高职更加重视基本理论学习,其学生技能水平普遍薄弱。

(2)使用教材存在重复。教材类型与教材版本选用直接影响到中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中高职教材选用必须从培养目标、学生、教师、学校资源、用人单位需求等方面考虑,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中高职院校教师选用课程教材时主观性、随意性大,找不到适合中职的教材而选用高职或大专教材,没有很好体现中职和高职的要求与特色,针对性不强,相同的课程选用相同或相似名称教材现象普遍。调查中发现,江西省部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如《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选用的教材基本一样。部分中高职院校选用的《数学》教材在集合、函数、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方面出现大量知识点重复。

(3)技能等级衔接不贯通、职业证书获取重复。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前提是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它是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证书持有者应聘、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3]。江西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均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均有明确的学时和学分要求。然而,调查中发现,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技能等级认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方面存在不贯通和重复要求现象。中高职院校对学生均有相同的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钢琴证书等方面的要求。唯一不同的是高职毕业生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书”,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受政策限制不能申请获取“教师资格证书”。

2.3 课程结构问题

课程的结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各门课程的关系总和。课程结构最能体现出中职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以及价值取向。但调查结果显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存在诸多问题。

(1)公共基础课结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占总学时比例偏少。由于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不同、生源文化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兴趣不同,特别是中高职课程设置理念不同,导致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的安排比例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中职学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课开设,注重技能课程教学,文化基础课程设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由此出现文化基础课课时总数偏少,占总课时比例明显偏弱现象,这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亟需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相违背,由此造成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更差,今后进入高职学习后普遍感到学习困难[4]。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将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体育、思想政治理论等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以后学生如果想继续学习这些课程就只能自学,不能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的作用。三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效率不高。由于中职学校所安排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时间少,加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这部分学生升入高职后,普遍感到学习高职课程困难大,效果不好。有些课程知识点本来在中职学校学习过程中应该学过,而中职学校相关课程又没有涵盖该部分内容。所以,这部分学生即使努力学习也难达到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水平。因此,文化基础课程的相互脱节、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非常不利于中高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质量提高[5]。

(2)专业课结构问题。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都属于技能型人才,而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传授幼教专业知识,形成幼教专业技能则是其主要途径。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除前面提到课程设置和课程名称存在重复问题外,中高职专业必修课程占总学时比例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高职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占总学时比例为51.78%,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占总学时仅为15.85%。另外,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结构问题还表现为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比例不合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所占总学时比例为24.87%,实践课所占总学时比例为56.02%;高职专业理论课所占总学时比例为51.78%,而实践课所占总学时比例仅为23.23%。这与中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刚好相反。同时,中职重视实践与高职重视理论的做法,使得两者的专业技能课程呈现出一定差异,出现“倒挂”现象。所以,高职学前教育理论课实践环节教学的不足,中职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中高职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脱节,高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都将对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带来影响,而且最终影响到中高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

(3)选修课偏少问题。选修课作为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它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应该占有一定的合理比例。江西省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占总学时比例分别为1.26%和2.12%。而大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均没有考虑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所以,重视必修课程,轻视选修课程是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

2.4 课程标准问题

课程标准作为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果等方面标准的有机统一。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有助于加强对职业教育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改革。

近年来,全国各地经过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对口招生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等中高职衔接模式,也形成了诸如课程统筹规划、课程目标接轨以及学分制管理等一套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法[6]。这些中高职衔接模式和课程衔接方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但由于中高职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上存在制度缺陷;全国各省中高职课程分类标准缺乏权威性、统一性;中高职专业课程目录修订时间不一致;高职以行业和技术领域为主划分专业,普通本科学科体系的痕迹明显。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国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亟需制定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用以解决我国中高职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

目前,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主要依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 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号)、《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2016年起实施、2004年颁布的同时废止)、《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术装备试行标准〉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07]46号)、2012年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进行。目前,江西省没有对全省所有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导致了全省所有的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的选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本应是偏重基础性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向具有较高难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递进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省职校、中专和技校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由于缺乏统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各校在编写教材、选用教材、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一般根据本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现状、本校的师资、教学资源等设置专业课程。由此,导致全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难度增大。

2.5 课程评价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主要是指根据预定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可以起到诊断、修正课程,掌握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和预测教育需求的作用。评价虽然可以从不同维度划分为多种类型评价,但任何一种评价都应以课程评价为核心进行。中职和高职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其行业主管部门不同,学生的评价主体不同,中职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应不同。不同的课程评价标准发挥不同的导向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主要指标以就业率(62.8%)为主,确保学生通过课程考核,顺利毕业找到工作是教师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选拔部分优秀毕业生升入高校(31.6%)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相似之处,就业率和升学率分别为68.3%和16.8%。中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主体还是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听课评价为主体,学生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非常缺乏,其评价方式单一,也不科学。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偏向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施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权重比例略有不同。有的学校具体实施方式是: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成绩。权重比例有30%的平时表现+70%的期末考试,也有40%的平时表现+60%的期末考试。权重不同反映了学校更注重过程评价,还是总结评价的评价观。

中高职院校教师访谈结果表明,中高职教师教学过程中区分中高职课程授课的差别难度比较大。有的老师认为,由于中高职课程标准不一,评价标准缺乏,教师给中高职学生讲授同样一门课程,对该门课程的知识点、知识面、知识深度、知识难度比较难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分点难以找到,对中高职贯通的学生的教学要求不清楚。导致教师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讲授程度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标准的缺失,不能依据评价标准准确判断不同水平学生应达到知识和技能水平。

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政府、中高职院校和社会等方面共同协调,借助政策指导和相关平台,共同努力解决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江西省学前教育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1] 黄秀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 温恋恋.浙江省温州地区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3] 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67.

[4] 谢坤,郭建敏.不同层次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9):118.

[5] 赵本纲,刘建娥.基于市场需求导向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J].镇江高专学报,2015(3):97.

[6] 白丽红,郭福生,刘义保,等.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63.

The Main Problems in Conne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Betwee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xi Province

DENG Zhi-jun, DENG Jia-nan

(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The preschool-education major i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xi Province develops rapidly. The middle vocational graduates who ente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more and more.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strengthen the curriculum connection betwee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us the connection become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difficult point. To investigate and summari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connection of preschool-education major is the precondition to achieve the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Jiangxi province; middle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hesion; investigation; problems

2016-10-07

邓志军(1966—),男,江西临川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G642.0

A

1674-3512(2017)01-0067-05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江西省专业课程
模拟成真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