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独特的形象魅力

2017-03-14李明明

活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象

李明明

[摘 要]电视片解说词对于画面形象起到补充、说明、阐释、交代、叙述、升华主题的特殊作用。同时对于电视画面的意境烘托和气氛渲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解说词以画面为依据,但又超越画面,本文从画面局限性、解说词存在的作用、声画关系中的解说词以及解说词的独特形象价值等方面论述了它的形象魅力。

[关键词]形象;解说词;画面局限;解说作用;声画关系

一、画面的局限性

(一)画面难以表现心理情绪和抽象概念

画面的最大的不足是其物质现实性,难以表现那些不具备感性形象的主观心绪和抽象观念。在电视片纪录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难以像故事片那样通过表演来表现。包括那些抽象的术语、概念、名词,也就不具备形象化的可能。

而在表现主观、抽象内容方面,画面也无力胜任。画面的现实性妨碍了主观精神想象,难以上升到灵魂高度。

(二)画面不足以表现具体时间和空间

画面能复原时间中的物质现实,却不能显示时间本身等抽象元素。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特技等方式来暗示时间,但并不能满足电视片对于精确时间的要求,因为电视片往往需要我们指出具体的年份、月份、日期,甚至更精确的时间。

画面在表现具体的空间方面也有不足。尽管画面的空间特征要比它的时间特征鲜明的多,但任何一个画面都不能告诉我们它的具体地点,除非画面中的空间是众所周知的地点。因此,当需要交代清楚具体的地点时,解说词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影像起源之前就已经过去的历史,则只能纯粹用解说词来叙述。解说词扩大了画面表现空间,增加了画面信息量,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解说词存在的作用

(一)確定画面含义

画面是非判断性的,它在表达主要信息时,大多数会附带一些无意义的信息,使观众对画面产生 “多释性”,这时就需要解说词的引导和限制。语言是判断性的,可以使画面含义相对明确,将创作者的意图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在这种情况下,解说主宰着画面,成为画面的灵魂。

(二)表现作用

1.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解说词除了表现自我,也能够深入人物内心,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灵世界。 “《藏北人家》中有这样一组画面:主人公措纳转动纺线锤纺毛线;措纳的手灵巧地捻着毛线,措纳快乐的脸,措纳从地上起身,向远处走去;措纳边走边纺毛线,吹着轻松的口哨忙着手中的活计。把画面和解说词比较一下,我们可以看出,画面通过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仅仅展示了其内心的安宁、快乐以及对现有生活的满足。”[2]但解说词则把主人公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及他所代表的藏北牧区的人生观念和思想境界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2.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具有鲜明的主观抒情特质的解说词也是俯拾即是,大多数时候,解说词抒情都不要一吐为快,而应该注意“收”和“蓄”,对情感作冷处理,使情感始终处于饱满的状态。尤其是纪录片,更应该注意情感的约束、克制,寻找不同于表现类电视片的抒情方式。如《望长城》的两段解说:“居庐仓,静悄悄地消失了。 “喝了一辈子黄河水,种了一辈子地,韩珍老人躺在画着彩龙的大红棺材里离开了他操劳一辈子的村庄,离开了仍在流淌的黄河水,离开了村后的胜金关。”

3.升华画面

画面是直观具体的,容易让人觉得肤浅,也限制人们的想象。而解说词可以对画面做诗意的延伸,赋予它诗性的品格和哲理的内涵,使之脱离现实的物质时空,得到提高和升华。

三、声画关系中解说词的艺术

在电视纪录片中,声音和画面应该在融合、碰撞中形成了立体的电视语言,而不再是单纯的听觉语言或视觉语言。在真正的电视语言中,声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二者保持着有机联系而不是简单重复。二者之间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互为主次,双向互动。有时是画面写实,解说表意;有时则是解说言实,画面写意。

处理好解说词和画面的关系,就需要避免解说与画面亦步亦趋,简单重复画面。解说的主要作用不是解释说明画面、将观众的思维局限在画面的物质范围内,而是解放观众的思维、扩大画面的表现空间,这个空间不是有形的物质空间,而是无形的艺术空间。解说词可以补充信息,交代背景,或者作纵深挖掘、提炼,点化画面,升华画面,让观众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之外感受到一个无限的审美的、心理的、哲理的空间。

具体而言,由于解说和画面是声画立体结构中两个平等的艺术元素,因此“解说词和画面一样,应成为蒙太奇结构的因素。”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对立的。

纪录片解说词构成了视屏幕的“声音形象”,和电视画面语言一样都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手段,解说词用形象表达画面,在画面中体会形象的意境。

四、独特的形象价值的体现

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多种多样:正面、侧面、反面、俯角、仰角……同样,解说词表述的角度也当灵活变换,更好地服务于画面。同一画面,解说词切入画面的角度是否恰当,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都是不同的。可见解说词表述角度的重要性。

纪录片既是发现的艺术,又是思考的艺术。在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中,都有对自然、文明、社会和人性的真诚、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所以,创作者要学会提炼解说词,使解说词与具体的画面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支撑画面,表达画面中最重要、最动人、最本质的方面,增加画面内涵,使电视纪录片的主题得到提升。

五、总结

纪录片解说词的形象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感人的细节、心灵的足迹、生命的本义和世事的沧桑。任何艺术形式、艺术手段,对于要表现的客观世界多少都带有令人遗憾的局限。虽然解说词在纪录片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但是它塑造形象的手段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与画面等共同完成,解说词永远是画面的解说,是为画面服务的。只有这样,解说词才能真正激活画面,使纪录片拥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从而生发感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周美兰. 解说词:纪录片中的独特价值[J]. 《青年记者》1999,(06):43.

[2]邹鑫华.解万种风情 世事沧桑——纪录片解说词的艺术魅力[J].电视研究,2000,(03):77~78.

[3]张举.解说词的意境与审美价值取向[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24~26.

猜你喜欢

形象
浅谈以人物形象探究文本深刻意蕴的教学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互联网新发展形势下的军队形象传播策略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