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与满意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2017-03-14樊后文张颖刘岚岚
樊后文 张颖 刘岚岚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必需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满意为出发点,坚持以生为本、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从服务理念、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和分类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学生需求与满意 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89
1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切实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满意
1.1 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①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構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民众对就业的高度关注等影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也逐步得到提升,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独立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办公场所,并确保专项就业经费投入,这些都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就业指导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重结果、轻过程,认为抓就业率就是抓就业工作;将就业指导视作为求职指导,在学生临近毕业时突击开展一些就业观念、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辅导,但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急功近利的就业指导却不太满意。因此忽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内心需求,过于强调高校本位以及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做法必将导致就业指导偏离宗旨,也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也难以取得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1.2 就业指导必须注重学生的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当今社会职业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选择自己喜好的、擅长的而又能发挥才智的工作。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条件,重视学生的利益,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需要,从而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满意,这既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衡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甚至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2 基于学生需求与满意的就业指导服务基本内涵
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服务和相关教育指导活动,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就业为出发点,并把学生的需求与满意贯穿于就业指导服务全过程。基于学生需求与满意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义如下。
(1)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要素是学生,直接服务于学生,学生是主体,因此就业指导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完全放弃盲目追求就业率的价值取向,转变高校本位就业指导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顺利实现。
(2)坚持满足需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职业分工的精细化为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多样化选择、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随着当代大学生就业需要多元化的现状,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掌握应聘求职技巧,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缩短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差距,有效解决就业中的困惑和茫然,使学生的个人特质尽量与工作要求相一致,力求做到人职匹配,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满意就业。
(3)坚持因材施教。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仅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合班上课,用同一样的进度、同一样的方法讲述同一样的内容,只在乎就业指导过程的实施。而事实上,大学生个体之间的特点与需求千差万别,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的特殊性,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帮扶,因材施教。
3 基于学生需求和满意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
3.1 树立“顾客满意”的服务理念
衡量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就是其顾客——学生的满意度。因此就业指导要摒弃以往“就业导向、片面追求就业率”的传统观念,借鉴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树立“顾客满意”的就业指导服务价值理念。学生的期望、需求与他们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实际工作情况的比较往往成为他们衡量就业指导满意度的重要依据。②就业指导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特质、学生期望与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帮助个体化解就业中的困惑,克服就业中的困难,切实提升学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情感认同,提高就业指导满意度。③
3.2 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需求
“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宗旨就是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业与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就业指导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社会就业状况,为学生提供全程化、个性化而又具有发展的服务,并将这种服务贯穿于大学生的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素质培养和求职技巧准备等就业指导全过程。坚持以生为本,就要改革完善就业工作考评制度,不能只看就业率数字,更应关注数字背后所开展的指导活动和取得的工作实绩,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在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的实践中,使得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提升,启发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条件、个性特征、职业技能来规划和设计发展途径。
3.3 优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为满意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经验较强且多学科交叉的工作,而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是通过就业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实现的,因此就业指导老师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高低,这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老师具备普通老师所拥有的一般教学能力,还要就业指导老师要掌握心理学、咨询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学生就业咨询指导中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高校应挑选优秀的、合适的人作为就业指导师和相关就业工作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如培训进修,与企业各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拓展训练等途径来拓展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视域,提升他们的指导水平。也可以聘请一些富有经验的人力资源师、心理咨询师或企业人事部经理来做学校的就业指导顾问,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3.4 搭建高效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为满意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高校信息机制的不健全,学生想获得比如就业法规、就业制度,就业需求状况、需求变化趋势、企业用工情况、岗位技能需求情况、就业发展前景预测、求职技巧等方面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2016年3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网+就业新模式,广泛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订制服务,根据毕业生不同阶段需求和求职意愿,设置不同类别的就业指导模块,不断丰富精准对接服务内容,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新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中,为学生搭建智慧高效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就业微信公众号、就业手机APP、就业手机微信网站、短信发布系统等),全方位服务于学生,实现精确推送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差异化,提升就业满意度与个性化的就业匹配度,提升就业工作实效。
3.5 实行分类指导,提升满意就业指导服务针对性
实行分类指导是满意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开展针对性指导。
(1)开展个性化指导。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特别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彼此之间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文化等千差万别,崇尚多元化的价值观,同时不同专业之间以及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充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要求,开展个性化指导,切实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个性化指导是有针对性的指导,是细致、系统、全过程的指导,能够了解大学生对就业的个性化想法,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打破以往传统只是被动服务模式,能够真正开展以学生满意为目的的全方位指导服务,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2)实行分类别指导。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关键是在日常就业指导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就业定位不够准确、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有的学生缺乏相关就业技巧、有的学生对完成学业感到有难度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针对不同类型加以相应的帮扶和指导,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精准发力,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存在的障碍,激发增强他们就业的主动性、能动性。④
(3)实施分年级指导。根据我国目前高校学籍的管理规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就业指导应实行分年级、分阶段开展。对大一年级学生,主要是根据新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帮助他们主动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认识其所学的专业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定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路径探索设计;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重点指导其进行职业素质提升,引导学生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以创业准备、创业管理、创业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引导他们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审视和修订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四年级学生,则主要根据他们毕业期面临比如就业、考研、出国等的选择与困惑进行具体教育指导,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确定合理的求职期望。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就业指导真正服务于学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学生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调整优化就业指导的措施与内容,拓宽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基金项目:南通理工学院科研课题(科研2015009)
注释
① 荆微,周方遒.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83.
② 王晓光.基本学生满意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53.
③ 王军,范桂荣,蔡丽娅.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与模式构建.职业与教育,2010(11):93.
④ 黄曦.SCETC学院学生满意度测评.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