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授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探究
2017-03-14姜丽杰
姜丽杰
摘要: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文章以呼伦贝尔学院蒙授英语专业为例从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革新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蒙授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蒙授英语;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程体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逐渐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4年,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教育转型。高校如何向“应用型”转变,便成为高教领域关注的焦点。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创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蒙古族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50%的蒙古族分布在自治区33个牧业、半牧业旗市。蒙授教学是这些地区的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25.6万蒙授学生。但在牧区优秀的蒙授英语教师却相对比较匮乏,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边境贸易在内蒙古对外贸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精通蒙、汉、英三种语言的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高。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现在的内蒙古民族大学)相继开设了蒙授英语专业。为自治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呼伦贝尔学院蒙授英语专业起步比较晚,自1999年起招收蒙授英语专业专科学生,2005年开始招收蒙授英语本科学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呼伦贝尔学院为内蒙古各地区培养了800余名蒙授英语毕业生。在呼伦贝尔学院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蒙授英语专业在不断地修订培养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蒙、英、汉三语进行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能在外事、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蒙授英语专业也将根据这一培养目标构建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一、蒙授英语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为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我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新型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国内的诸多高校纷纷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调整各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为凸显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呼伦贝尔学院蒙授英语专业将实践课比例调整至占总学分的30%。由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实训构成。为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我们还加大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建设微格教室、创建实习基地,积极为学生搭设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
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尤其是边境贸易的不断增加,产生了对精通蒙古文化的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随着农村城镇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承发展上受到了冲击。而且过去我们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套用汉授的课程设置,除了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用到蒙语之外,就没有任何与蒙语有交集的课程,这样就忽视了对蒙授学生的蒙语文化教育,失去了民族特色,使蒙语文化在蒙授英语教学中丧失了应有的地位。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蒙授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设置一些与蒙古文化相关的课程,积极开展与蒙语文化相关的活动,让蒙古族的学生感受蒙语的魅力、了解蒙古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蒙授学生具备用英语推介母语文化的能力。
二、革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应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启发性、針对性,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观察力、表达力、思辩力、创新力、自主学习能力。
蒙授英语专业学生基本来自农村牧区,受地域以及师资水平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英语基础底子薄,语法概念不清,语音、语调不标准,“听、说、读、写”技能薄弱。鉴于以上情况蒙授英语专业在大一、大二设置综合英语和基础英语(双精读),使用经典的英语教材——新概念英语,精讲多练,扩大词汇量,夯实语法基础。大一和大二将训练基本的语言技能作为教学重心。因此还会开设英语口语训练、英语语音、英语阅读等课程,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蒙授英语学生进行零起点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使蒙授学生无论在发音、还是书写上都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但在具体的学习中由于缺乏蒙语教材,以及蒙、英、汉三种文化的冲突和影响,同时受到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迁移的影响,蒙生所要面临的困难比汉生更多。蒙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致命弱点就是不够勤奋,缺乏学习动机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遵循“有效教学”的理念,建立“约束机制”立足蒙族学生特点,积极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有侧重、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输入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将课上的精讲与课后的多练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懂得归纳,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蒙授英语教师还可采用“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手机下载英语学习软件,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英语。通过图文、音频、视频多媒体可视化混编让学生更热爱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院蒙授英语属师范专业,因此大三、大四在继续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将着重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师技能训练。为培养适应地方中小学需要的英语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教育类课程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构成。理论课有英语教材教法、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微格教学、外语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语言与书写、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等实践课程,主要是指教育实习。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特色课程,但目前蒙授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够科学系统,尤其是实践教学比较薄弱。建议增加实践教学的种类和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形式、内容需进一步改革。在大三将学生分流确定小学教学发展方向和初中教学发展方向,增设中小学教学见习,使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和学情获得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使大四的英语微格教学课程以及实习实践更接地气、更具应用性。通过模拟教学的训练,使学生熟悉教学流程,使他们的教学教法知识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纸上谈兵。建立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突出实践课程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教学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师首先要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建立稳定的对口定点联系单位,使教师能够定期深入定点联系单位学习,了解本专业的需求动向,找到教学切入点,避免教学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随着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对精通蒙、英、汉三种语言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培养精通蒙、英、汉三种语言的应用型人才便成为蒙授英语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蒙授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夯实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而且还应培养蒙授学生具有用英语推介母语文化的能力,更要緊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洁等.以提高就业力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3): 124-126.
[2]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65-67.
[3]付丽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92-93.
[4]陈立乾,蒙授英语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J].赤峰学院学报,2014(8)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