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会卿教授治疗颈痹经验总结

2017-03-14周晓宁毛秋亚李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2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

周晓宁 毛秋亚 李明

【摘 要】 郭会卿教授在临床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颈痹,证属劳累筋伤、复感外邪者,治宜舒筋通络、祛邪止痛,方用项痹病汤;证属痰瘀阻络、肝阳上亢者,治宜化痰祛瘀、疏肝定眩,方用眩晕汤;证属气滞血瘀、肢体失养者,治宜理气活血、养血柔筋,方用麻木汤。

【关键词】 颈痹;舒筋通络;辨证论治;郭会卿

郭会卿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一科主任,河南省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省级知名专家。先后从师于郭维淮、朱良春、娄多峰等多位名老中医,临床治疗风湿骨病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颈痹是感受风寒湿邪,或长期劳损,或外伤等致病因素作用于颈部,使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或年老体弱、久病等造成肝肾不足,颈部肌肉筋骨失养,引起头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甚则肩背疼痛,或肢体麻木疼痛,或头晕目眩,下肢无力、酸沉,步态不稳,甚至肌肉萎缩等表现的病证 [1-2]。郭会卿教授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证治准绳》曰:“颈项强痛急之症,此风寒客于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证治要诀》中认为颈痛不适病因是“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张氏医通》指出:“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者。补中益气加羌、防。”说明当时已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职业、姿势有密切关系 [3]。郭会卿教授认为,本病早期以邪实为主,复感外邪,颈部气血不畅、脉络阻滞,颈项僵硬疼痛及功能障碍;或痰瘀闭阻,肝阳上亢,痰湿痹阻,阻遏气血运行,头颈重着胀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甚则晕厥;中后期以正虚为主,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气血无以濡养肢体,上肢麻木,乏力;或久病迁延,肝肾亏损,颈筋失养,颈项痿软。

2 辨证论治

郭会卿教授认为,颈痹治疗当辨明虚实,分型論治。初病未久,邪盛正实,治以活血舒筋、通络止痛、燥湿化痰为主。久病迁延或体虚之人,邪少正虚,治疗应注重补益气血、养肝柔筋,同时兼通络理气以祛邪。

2.1 劳累筋伤,复感外邪 临床上多表现为颈项、肩背部僵痛、拘急,扭转不利,遇风寒湿加重。舌红,苔厚,脉沉紧[4]。郭会卿教授认为,长期低头、睡姿不良或猛然用力,使颈项部肌肉受伤,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发生疼痛及功能障碍;复感外邪,筋脉不通,使颈部疼痛加重,扭转不利。其中以风寒湿邪为主,如《杂病源流犀烛》曰:“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风寒湿邪客于太阳经脉,致使经气不利,太阳经络循行部位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诸证。治宜舒筋通络、祛邪止痛,方用项痹病汤,药物组成:葛根30 g、桂枝15 g、川芎10 g、威灵仙20 g、羌活10 g、鸡血藤30 g、海风藤20 g、炒僵蚕(研末,冲服)10 g、

土鳖虫9 g、淫羊藿10 g、白术10 g、姜黄10 g、乌梢蛇5 g、当归10 g、甘草6 g。方中葛根、羌活长于疏通头颈、上肢筋脉,筋脉通则疼痛止;辅以桂枝,既可解肌祛风,又可宣通经气;当归、鸡血藤、川芎调气活血通络;威灵仙、姜黄、海风藤祛风通络止痛,加入走窜之品炒僵蚕、土鳖虫、乌梢蛇;白术扶助正气,祛邪外出;诸药合用,共奏舒筋通络,祛邪止痛之效。风胜者,加防风、防己、五加皮等;寒盛者,加乌头、附子、细辛等;湿胜者,加茯苓、苍术、生薏苡仁等。

2.2 痰瘀交阻,肝阳上亢 临床多表现为颈项不舒,头重如裹,眩晕,恶心,烦躁易怒,甚则晕厥。舌质暗,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弦涩细。郭会卿教授认为,瘀血痰浊阻滞于颈部经络肌肉关节,痰瘀交阻,相兼为病,瘀血阻滞,清阳郁遏,故头痛目眩;气滞血瘀痰凝,病情复杂,故见诸证。痰浊瘀血留滞于颈部,气血闭阻不畅郁而化热,痰火两动,发为厥证 [5]。治宜化痰祛瘀、疏肝定眩,方用眩晕汤,药物组成:清半夏12 g、竹茹10 g、天麻12 g、白术15 g、葛根30 g、陈皮15 g、钩藤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甘草12 g、生姜5片。方中清半夏辛温,燥湿化痰,竹茹微寒,清热化痰,两药合用,一温一寒,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燥湿化痰,理气通滞,葛根效专于颈项僵直不舒,当归、川芎活血行气通络,天麻、钩藤平肝潜阳,定眩;痰瘀得温则行,佐以生姜,且兼制半夏毒性;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观本方,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活血行气祛已成之瘀,共奏燥湿化痰、理气祛瘀、通络定眩之效。痰胜者,加橘红、胆南星;瘀重者,加全蝎、穿山甲。

2.3 气滞血瘀,肢体失养 临床多表现为颈部刺痛,俯仰不利,上肢麻木,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涩。瘀血阻滞,本证多因外伤,或外邪侵袭,停滞经络,气血瘀滞或病久邪客经络而致 [6]。瘀血阻于经络则不通,故颈部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瘀血滞留,旁及周身,气血运行不畅,肢体肌肉失于濡养,故麻木不仁;瘀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故昼轻夜重。治宜理气活血、舒经通脉,方用麻木汤,药物组成:炙黄芪30 g、党参15 g、赤芍10 g、丹参30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5 g、醋乳香6 g、没药(后下)6 g、鸡血藤30 g、桑枝15 g、桂枝15 g、地龙10 g、全蝎(研末,冲服)2 g、乌梢蛇15 g、蜈蚣(研末,冲服)1条、甘草6 g。方中炙黄芪、党参扶正益气,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川芎、当归、鸡血藤活血行血、舒筋活络,醋乳香、没药活血行气通络。行气药与活血药合用,气行则血行,瘀血去则气血通,营血行于脉内,濡养周身肢体,则麻木去。加入走窜性强的虫类药及通络之桑枝、桂枝,使全身气血调和,经络通畅。久病迁延者,肝肾亏虚,可见诸证加重,且颈项酸痛,乏力,以手撑头,头晕耳鸣,或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筋痿无力,甚则瘫痪;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此为病情迁延不愈,气血长期痹阻不通,日久伤及肝肾,或长期过劳以致肝肾亏虚所致。肝肾亏虚,筋脉失荣故颈部酸痛;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阴血不足,阳气偏亢,虚阳上越则头脑胀痛;腰为肾之府,精血亏耗则痿软无力,加用养肝柔筋,补肾壮骨之桑寄生、白芍、补骨脂等。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5岁,2016年1月15日初诊。患者从事IT行业2年,长期久坐看电脑,喜高枕。

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肩部酸痛,活动颈部时可闻及关节弹响,未予重视。3 d前因淋雨受寒,颈部疼痛加重,俯仰不利,肩背部酸困。现症见颈部疼痛,活动有弹响,遇寒加重。肩背部酸困,僵硬不舒。无头晕,恶心,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质红,苔白厚,脉紧。查体:颈椎棘突及椎旁按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左(-)、右(-);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左(-)、右(-);颈椎活动度:前屈60°、背伸30°、左侧屈20°、右侧屈20°。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部分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椎间隙存在,未见狭窄,项韧带无钙化。诊断:颈痹,证属劳累筋伤,复感外邪。治宜舒筋通络、祛邪止痛,方用项痹病汤,药物组成:葛根30 g、桂枝15 g、川芎10 g、威灵仙20 g、羌活10 g、鸡血藤30 g、海風藤20 g、炒僵蚕(研末,冲服)10 g、土鳖虫10 g、淫羊藿

10 g、白术10 g、姜黄10 g、乌梢蛇5 g、当归10 g、茯苓15 g、防风15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嘱注意防寒保暖,勿劳累,睡眠改低枕。

2016年1月27日复诊,患者诉颈部不适消失,效佳。继服上药7剂巩固疗效。3个月后随访,患者情况稳定,未诉特殊不适。

4 小 结

颈痹是以颈部疼痛、麻木、僵硬甚则转侧不利,或连及肩臂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是一种与环境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郭会卿教授认为,首先要辨明标本虚实,分清证型。治疗以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为主。在祛邪的同时要注重扶助正气,滋补肝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郭会卿教授主张综合治疗,除内服药物之外,配合针灸、熏蒸、理疗等。此外,嘱患者多进行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劳作、低头,调节饮食,低枕平卧,趋避风寒,舒畅情志等,治疗与调理相结合,共达祛除疾患改善生活之目的。

5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王淑静,娄玉钤.颈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45-52.

[2] 王承德,胡荫奇,沈丕安.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45.

[3]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1.

[4] 马勇.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0-71.

[5] 周子朋,孟庆良,史栋梁,等.全国名老中医王宏坤教授五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经验谈[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45-46.

[6] 张兆振,杨豪,郭会卿,等.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60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0):43-44.

收稿日期:2016-10-15;修回日期:2016-12-05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及预后影响观察
早期2型糖尿病心肌病中医体质辨识研究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中医辩证论治在社区先兆流产孕妇管理中的应用疗效
中药药枕治疗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