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的中外合作办学文化环境分析

2017-03-14玉宁

科教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

玉宁

摘 要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交流合作日新月异。这个大环境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大学文化、人员派遣、科研合作和培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机遇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有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输出的烙印。这些价值观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威胁和挑战。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 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05

1 合作办学的文化基础

截止到2013年,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全国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高校有577所,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498所,举办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4%,合作教育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

我国具有儒家文化传统,历来重视“德性”、“品行”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西方国家一向崇尚人文精神的发展、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教育上主张理性的价值,更加注重智育。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其传统教育差别甚大。文化环境的研究,这是中外合作办学中不能回避的重要议题。忽视了文化背景,容易造成合作办学水土不服。因此,本文将运用基本的SWOT分析图表,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探讨几个重要问题。

2 中外合作办学的文化环境分析:基于SWOT分析工具

2.1 外部环境

2.1.1 机遇:国际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活跃,国际上对文化的引进和输出进入活跃时期。文化交流带动了教育领域合作的升温,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加深,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促进了教育对外开放。

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表现具体为教育观念国际化、课程内容体系国际化、师生来源国际化、教育管理国际化、教研合作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在其机制设计之初便强调注重观念更新和制度借鉴。其核心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即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管理经验。这些尝试在国际参照体系中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互通,增强了办学活力,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益于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2.1.2机遇:多元文化成为共识——和而不同

鲁洁指出: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多元文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不同民族、国家、文化的和谐共存。二是某一民族、国家、文化对他者的兼容并蓄。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多元文化蕴涵的多元价值取向推动教育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发展。

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多元文化理论的核心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影响,要求人们应该从多视角出发认识和理解世界,它打破了西方思维方式和话语的垄断地位,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适应、重构和融合,使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是世界观产生交流、冲突和碰撞。从实践层面来看,多元办学主体、多元运行机制、多样化自主办学和投资的多元化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实践意义。

2.1.3威胁: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是新殖民主义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指的是借助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实施文化渗透,从外部和内部来动摇和颠覆一个国家的国家文化认同,最终建立起强势国家主导的单一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球文化与政治新秩序。卡诺伊的《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教育))(Education as Cultural Imperialism)指出,渗入到边缘国家的西方教育更多是作为帝国主义统治的一部分,本质上跟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施加政治经济控制相一致。欧美发达国家教育实力雄厚,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也以欧美合作机构和项目居多,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资源引进背后的强势文化开始体现出文化帝国主义的表征。我们合作项目的研究取向、理论模式、内容选择,研究范式大量借鉴了西方模式,甚至产生了路径依赖和心理依附,使得西方价值观有意识地通过教育、文化的输出得以大量渗透。因此,我们需要深警惕教育领域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

2.1.4威胁:文化霸权主义

亨廷顿在其著名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直言,自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实力雄起,“一直试图在财富和现代化上赶上西方”,并构成了潜在威胁,因而西方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复兴,“再次确立它作为其他文明追随和效仿的领袖的地位”。

这种意识形态就导致了文化霸权主义的贻害:以普世价值观压制文化的多元性,在价值观上推行强权,认定落后文明有待教化和引导。当前,我国开展的教育合作,大量引进西方教育经验和资源,但这种交流和引进呈现一种单一性、单向度的现象。具体到合作办学来说,就是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学术研究、人员派遣等等都反映出一种明显的唯欧美为圭臬的依附模式。有学者甚至认为第三世界正退化为发达国家大学的传播者和模仿者,因为它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建立在某种西方模式上,反映着西方体制下的多种价值观和组织形式。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给我國的教育主权和文化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2内部环境

2.2.1优势:国家实力增强,文化吸引力大幅提高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绵延至今,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如此,由于古代中国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具有极强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对周边国家辐射极强的“中华文明圈”,同构了一个兼具历史性和传承性的文化谱系。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实力大幅增强,文化上秉承“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思想,外交上坚持“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使得我国的文化吸引力大幅提高。充满中国哲学智慧的传统项目,如书法、戏剧、服饰、武功、医药、节庆等文化资源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研究和关注。这些文化资源为我们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扩大对外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开拓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2.2.2优势: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政策

文化“走出去”是我國经济“走出去”战略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体现,也是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更是培养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目的是改变单向度的吸收引进外来文化的现况,使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形成新的双向度的,均衡交流的国际传播格局,整合优化各类文化资源,进而促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我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乏优秀案例。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学院。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和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是提高我国文化国际化水平,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的题中之议。

2.2.3不足: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保守主义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在文化价值取向上有两种中心主义的倾向。其一是西方中心主义,其二是本土保守主义。

阿特巴赫的依附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对西方教育模式存在依附。这种依附是由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强势地位所带来的,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研究取向、理论模式、内容选择,研究范式大量借鉴了西方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路径依赖和心理依附。也就是说,第三世界高等教育奉欧美发达国家为圭臬,成为了依附的他者,而发达国则成为了中心。在这种中心主义影响下,许多亚洲国家将西方化作为他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导方向,西方的产出标准和质量标准被移植到了东方,因而成为了教育、文化的相对边缘。而本土保守主义则走向了一个敝帚自珍的立场。 一方面弘扬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主张复古教育,重视德育、强调集体价值、弘扬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则对当前西方中心主义持否定态度,高举本土文化优越的旗帜。不论是西方中心主义还是本土保守主义,从欧美优越到另一个“东方优越”,都难以摆脱二元对立的迷思,不利于吸收多元文化的价值。

3 结论

面对当今国际化中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如何找准我国文化的位置,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我国文化,最终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和大学先进文化建设的目的服务,是实施开放与合作办学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获得以下资助:广西财经学院2016校级课题,编号【2016C044】;广西财经学院2015教改课题,编号【2015W04】

参考文献

[1] 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2] 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85.

[3] 高名亮.多元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及对策[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Martin Camoy. Education as Cultural Imperialism[M].New York:David McKay Co,1974.

[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