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罗马共和政制的二元性

2017-03-13张春梅贺清令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恺撒平民罗马

张春梅,贺清令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试论罗马共和政制的二元性

张春梅,贺清令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罗马共和制的二元政治结构是元老院同以执政官为代表的高级官员、公民大会互相制衡的结果。在马略改革之前,主要以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互相抗衡为核心,公民大会和保民官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和制中的民主因素。因公民大会自身机构的复杂性和制度设计不完善,加上公民权的扩大,使得公民大会在共和制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马略改革之后,执政官凭借军队实力在共和国中地位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以元老院和执政官相对抗的二元体制。共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让元老院的弊端凸显,最终恺撒通过改革建立独裁统治,结束了共和国的二元体制。

恺撒改革;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二元体制

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政制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主要由以执政官为代表的高级官员、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构成。其中执政官握有最高统制权(Imperium),是共和国行政和军事方面的最高长官,有权召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特里布斯大会除外),提交议案,任期一年;罗马公民大会主要由库里亚大会、森都利亚大会、部落大会、特里布斯大会构成,享有立法权、选举权和司法权;元老院由贵族构成,担任执政官的顾问,拥有一定意义上的立法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外交权等权力[1]194,198,200。三者相互制衡,因此希腊裔史家波里比阿曾赞扬罗马政体是“现存之政体中最优良的”,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分别是国王政治、贵族政治以及民主政治的象征,因此罗马共和政体可谓集三种政体优势于一体[2]。这种政体将少数人和多数人的统治相结合,加上在运作方面体现实用的特点,所以这种政体很适合早期罗马的治理。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罗马的共和制更多地体现出二元性的特征。

一、罗马共和政制的二元性

罗马的共和制实质上是以元老院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罗马元老院的设置可以追溯至王政时代。罗马公民推翻小塔克文统治后,为了避免君主专制可能带来的暴政,因此创设了以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共享城邦权力的统一政治体制,从而建立罗马共和政制。但元老院享有资政权和准可权①具体参见[意]弗朗切斯特 德 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卷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9—201.作者详细阐释了元老院的资政、准可权,认为元老院通过这两项权力牢牢支配了执政官和公民大会。陈可风在其博士论文《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制度》第三章“罗马共和官僚体制的完善”、第四章“罗马元老院与新贵”中论述并指出,元老院是通过执政官的任期短和频繁更换变相掌握了军权和治权,同时通过财政官控制经济。(陈可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制度[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总体而言,学界对元老院处于共和国权力中枢地位无太大争议。,在罗马政制中可谓处于中枢地位,而达到这种地位主要是通过对公民大会和以执政官为代表的高级官员的权力制衡来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才逐渐形成了罗马共和政体的二元性。

共和时期,罗马共有四个公民大会,分别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以财产等级为基础的森都利亚大会、以部落为基础的部落大会、以部落与平民身份为基础的平民大会(特里布斯大会)[1]200。罗马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森都利亚大会和部落大会。森都利亚大会以财产等级为组织基础,更多体现了贵族当家作主的性质,在公元前3世纪初之前发挥重要的立法职能。平民大会只有罗马平民才有资格参加,是罗马平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最主要阵地。共和国中后期,库里亚大会的权力渐趋衰落,罗马主要由其他三个公民大会行使立法权、官员选举权和司法权。因为组织基础不同,三个公民大会分享不同级别官员的选举权和不同标的额度的司法权。需要强调的是,三个公民大会共享立法权,而且到公元前287年之后,平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对全体公民起约束作用。共和末期平民大会还成为罗马最重要的立法机构,比如剥夺苏拉的土地权,授予庞培清剿海盗三年的权威,都是在此会议上表决的。罗马的公民大会虽然没有创议权,但官员的提案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进行表决,政治家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说服民众投票表决支持他们的提案。公民大会让平民的意见有了更为合适的发表场所,在有些情况下,所通过的决议确实代表了罗马人民的意志②有关罗马共和制中的公民大会的作用,详见晏绍祥.人民大会及其在古典罗马共和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世界历史.2007.5.。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大会代表着罗马共和政制中的民主因素,对高级官员和元老院实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因为制度设计层面的原因,公民大会的这种制约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民众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的公民大会实行公开投票,而且受到监票员的问询,这可能导致平民有所顾忌而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愿;另外,平民大会并无法律创制权,也就是说大会本身不能产生任何一个法案,因此平民处在相对被动的局面,只有通过否决权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明显这是不够的。

保民官的设立是平民在与贵族斗争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在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中,平民在共和国的权力运行机制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保民官,由十人组成,并且只能是由特里布斯会上所选出的平民担任③[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上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122;关于保民官的选举,学界尚有部分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由特里布斯会议投票选举出保民官,而马尔蒂诺认为最初是由库里亚大会选出,详情见《罗马政制史·卷一》第259页注释45;吴玄认为早期特里布斯会议缺乏一定的体系,召开的时间与地点都没有制度化,所以早期的保民官选举是没有纪律的,而后特里布斯会议制度化,保民官才正式通过其选举任职(吴玄:古罗马保民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13:37)。。他们的首要职责是“给予帮助以对抗执政官”,即保护平民不受最高官员的治权的伤害[3]264。从“帮助权”后来又发展出来了反对官吏的命令、反对元老院的决定、甚至反对交付人民大会的建议的权力,[4]122即否决权。这种权力是罗马政权中最特殊的权力,它可以否决除了独裁官之外的任何决议,而贵族中没有一种权力可以制衡它。所以否决权变成一种让人害怕的宪法性权力[3]260。

保民官的存在的确满足了平民对执政官与元老院的限制,但在设计和运作方面仍然有其弊端。首先在选举方面,保民官由特里布斯大会选出,其属于城邦机构,非罗马公民不能任选。其次,因其属于城邦机构,所以保民官是城邦内部自动组织起来的一个共同体政治的领袖,不能保证通过直接选举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保民官拥有优秀政治素质,他们在行使其否决权可能会更考虑城邦平民的权益而置行省平民利益于不顾。随着共和国疆域的不断扩张,保民官行使否决权往往会造成城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事实上也经常如此。另受其城邦机构的属性的限制所以其影响范围有限,即它只行使于城区,在它之外只及于一罗马里的地方[4]123,[1]195。第三,由于保民官由十人担任,规模较大,所以是一个很容易成为贿买和被敌对集团所利用的职位。而保民官的干涉或否决权便成为职权滥用的源泉。第四,保民官随着地位上升,其性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元老院的关系越来越近。保民官先是受邀出席或主动旁听元老院会议,当场可以行使否决权或另提动议,后在公元前216年通过荷尔田希乌斯法后又可主持元老院,所以时常秉其旨意行事,堕为元老院的工具[1]190。所以,保民官的设置虽然出于保护平民的权益,但是从共和国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稳固和高效的统治。反而推动了平民与贵族二元制国家的形成[5]。

从执政官角度而言,执政官在共和国虽然享有最高行政权和军事权,只任期一年,而且分设两人,权力相当,只有在两者意见统一时才能行使完全职权。需要注意的是该时期执政官虽然享有军事权,但是他们只享有任命部分军团司令官和领导军事行动等具体的权力,而不拥有军队。在共和制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同僚制度④罗马的同僚制导致权力完全归于数个正式任职,同僚间具有平等的权力,可以互相否决,能够阻止同僚进行某个特定的公共行为,可参考[意]弗朗切斯特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卷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5—177.,通过同僚制将执政官的财政、司法权等分散由财政官、裁判官担任,所以执政官也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官僚机构。这就致使执政官的权威遭到无形的削减,其一因任期短的缘由不能将自己的政策完全实行,其二往往因执政官内部意见不一而不能正常行使职能,加之元老院的议员多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与社会声望,并且议员永久任期,他们的意见经常左右执政官的决策。综上,元老院虽然在名义上是执政官的咨询机构,但是执政官的政策往往体现的是元老院集体的意志,因而执政官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元老院而维系的。

如前所述,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互相具有一定的牵制力,而且还有保民官作为平民代表监察,形成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二元政治结构,其中元老院的地位相对更为突出,往往占据核心地位。

以元老院为核心的共和政制,需要辩证的看待。元老院实际上是贵族政治的代表,所以在决策方面一定程度上比专制会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化的优势,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决策效率的低下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而忽略维护平民的利益。随着罗马在疆域上不断的扩大,元老院作用更多偏向后者,其中腐败、贪污、效率低下极为明显,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⑤撒路斯提乌斯流传下来的两部著作,分别是《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前者主要讲述了出身显贵的喀提林因多次竞选失败后,决定通过收买群众发动政变,最终被西塞罗镇压;后者叙述公元前111年罗马军团将领和保民官接受敌方朱古达的贿赂,故意拖延使战事久而不决,暴露了罗马统治阶层的腐败风气。就是最好的体现。到了共和国末期,国内外的环境巨变让其在体制上的弊端更为突显,罗马共和政体逐渐走向崩溃。

最初表现在由罗马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上。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张,其同盟者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初通过不断抗争获取了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在法律上成为罗马公民。公民大会采用的是直接投票表决的方式,城邦的有限面积保障了这一直接民主得以实现。但公民权的广泛授予破坏这在地域上的可行性,很难想象一个在热那亚或者塔兰托的公民日夜兼程前往罗马城去行使自己的权力,而且参加的是一项与本人不太相关或者不太可能通过的提案表决。同时,提交公民大会的问题往往具有迫切性和即时性[1]204,所以城邦之外的罗马公民只具有名义上的权力,从而公民大会逐渐名不符实。

同时,罗马长期的战争让之前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被规模更大的奴隶制庄园代替。大批的农民因经济独立的缺失,逐渐流入城市成为无业游民,而贵族和骑士阶层一方面依靠庄园经济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战争不断攫取财富,加剧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经济上的变化让平民在有财产资格限制的森都利亚大会⑥以财产等级为基础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选举、司法职能,达到财产等级要求的罗马公民均可参加,被认为是罗马最具权威的公民大会。上话语权越来越小,以至于后期森都利亚大会完全变成了贵族的会议;没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部落大会成为流民展开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因经济上独立性的缺失让他们很容易成为富民实现个人政治野心的工具。所以公民大会作为城邦传统的政治机构到了共和国末期时,其地位和作用已经名存实亡,而这让罗马共和政治传统的制衡机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元老院在共和国中的权力更为巩固,实际上变相的加剧了元老院和执政官的矛盾。

二、突破二元结构的桎梏

最早尝试打破罗马二元体制格局的是格拉古兄弟的改革,企图通过将土地授予更广大的罗马公民,提高平民的地位,进而突破元老院为中枢的政制,但因元老院实力太过强大而最终失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当属马略的军事改革,将原来的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将领负责士兵军饷、战利品的分配以及退役后的安置问题。这些权力之前都归元老院,地方将领通过享有支配与士兵切身利益相关的权力,使军队逐渐成为执政官和地方将领可自主支配力量,士兵逐渐成为将军的附庸。这样就让执政官和地方将领有资本与元老院抗衡,而执政官凭借这股不断增强的力量,在共和政体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在共和国末期,随着公民大会作用的式微,之前以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为主的二元政治结构,逐渐被执政官与元老院为主的二元结构所代替。

而后苏拉用强有力的政治手腕实行改革,建立了独裁统治,打击了以马略为首的改革派,倾向共和制的苏拉在个人权力得到满足之后,其后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是有利于恢复元老院对罗马的统治能力。而现实情况则难以容许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公元前一世纪末,罗马基本完成对外的征服,国土疆域剧增,统治的复杂性也几何倍数的增加,这时候需要一种强有力而果断的力量去治理。元老院体制已经难以满足时局的需要。加之共和国末期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公民大会已经名不副实,罗马迫切需要打破政体上的二元性,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恺撒,他通过一系列改革将原有的制度摧毁。

公元前46年,恺撒和之前的苏拉一样,担任独裁官,这意味着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在政坛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可以不受任何阻拦将自己的想法落实。成功的军人生涯让恺撒对军队集权式的管理方式痴迷。尽管恺撒在很多方面都认同权力分立,但涉及政治、法律、军事等领域,他又强调坚持罗马特有的方式,他认为帝国应该是一个权力分立和权力集中合理并存的社会[6]。

恺撒可能据此开始对罗马政体进行一系列改革,就改革的特点来看,总体上可概括为涉及范围广、动作幅度大同时具有温和性。因改革范围涉及公民权、政治、行省、司法等各个方面,内容繁复,在此不一一展开叙述⑦改革的具体措施可参考[古罗马]苏埃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M].田丽娟、邹恺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19—22.。此处就恺撒对中央机构的改革和如何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加以叙述。

在中央机构改革方面。首先是扩充元老院,将原有的300个元老院席位增至900个,而且对元老院议员的身份限制大大降低[7]。很多追随恺撒的百人队队长和军团长得以进入元老院,还有一部分被同化的高卢地区的族长也得以进入元老院,为元老院带去了新鲜的血液。扩充元老院这一措施,实际上是恺撒扩大统治基础的体现,许倬云将其称之为“扩散型”的结构⑧许倬云.历史分光镜[M].北京:中华书局.2015:348.此外将中国的治理模式概括为“凝聚型”的结构。。与苏拉扩充元老院初衷不同的是,苏拉的改革是增强了元老院在共和国的地位,而恺撒增加席位则是为了削弱元老院的权力,进而将元老院的权力为己所用。增加人数一方面可以尽量将议员的声音分散,以便各个击破,同时还可以尽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担任议员。所以实际上恺撒是将元老院角色转变为执政官的辅助机构。

其次是架空保民官。保民官作为平民伸张正义的机构,其特有的“一票否决权”让元老院和执政官很是头疼,并且在平民中有很高的声望。恺撒在获得独裁官之后,设法让自己成为终身保民官,而且让自己的养子——屋大维同时担任。恺撒死后,屋大维兼任“元首”和保民官职位,而屋大维不仅继承了恺撒的职位,更将他的这种思想承袭下去,自屋大维后,所有的执政官将自动拥有保民官的职位,成为一种惯例。保民官再也不是只有平民才能担任的职位,而保民官对执政官的限制也只成为名义上的权力。

最后,对中央陪审团的成员资格和席位重新划分。恺撒将法庭评审的权力限定只有骑士和元老院阶层才能担任⑨[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M]田丽娟、邹恺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20;马尔蒂诺虽未明确就恺撒在司法方面的改革做具体介绍,却将陪审团和裁判官的职能、演变以及任期交代的很清楚,指出裁判官的任职资格经历了贵族垄断、全民享有及平民被基本排出任职资格的过程([意]弗朗切斯特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M].320.);王瑞红同样也认为只有元老院和骑士阶层享有陪审团和裁判官的任职资格(王瑞红.秩序再造——恺撒社会改革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 6);盐野七生认为恺撒将原来的元老院议员、骑士、平民三个阶级平分席位的制度改为由个人资产在40万赛斯特斯的罗马公民均有资格出任陪审员([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恺撒时代下[M].222.),实际上认为恺撒在司法方面实行的是财产等级制。。陪审法庭和裁判官并不单纯的只拥有司法权,还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军队治权、立法提案权、召集元老议事权等等。所以恺撒实际上是对贵族保守势力做出一定的让步,虽然措施繁而细,但是却留有一定的余地,是其改革温和性的体现。

综上,恺撒通过对中央机构权力的重新分配,让他在与元老院的争权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不仅获得了终生独裁官的特权,还拥有在元老院中享有特殊席位、首席发言权、对公职人员的任免等权力。通过这些措施实际上让恺撒在罗马建立起“帝制”。杰里·本特利也认为他的政策将罗马引向一种极度中央集权的政府[8]。可是这些政策并不为当时大部分人理解,尤其是元老院在罗马公民心中有着至上的地位,所以颠覆元老院体制带给恺撒无上的权力,可在普鲁塔克看来来自他对王权的酷爱是“恺撒为自己招致的最公开的和最致命的仇恨”[9],或许是招致恺撒被杀的原因之一。恺撒并未像苏拉一样将自己的反对者全部杀死,他一面“宽容”的对待自己的反对者,一方面又坚定的推行自己的改革,这是他不得不担负的使命。或许正是他改革温柔的一面和他握有绝对的权力招致了杀身之祸,最终葬送了改革。

恺撒的改革虽然以他被刺杀而终结,但是他所建构的一套中央机制几乎完全被奥古斯都继承,至此,罗马共和政制的二元结构也宣告终结。可以说是恺撒葬送了共和国,但同时却缔造了一个帝国。

[1]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古罗马]波里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03,395.

[3][意]弗朗切斯特·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卷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上册[M].王以铸,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5]吴玄.古罗马保民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142.

[6][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恺撒时代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04.

[7][德]蒙森.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恺撒[M].孟祥森,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4:342.

[8][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M].魏凤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18.

[9][古罗马]普鲁塔克.古典共和精神的捍卫·普鲁塔克文选·恺撒传[M].包利民,俞建清,曹瑞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06.

On the Duality of Roman Republic Constitution

ZHANG Chun-mei,HE Qing-ling
(College of History,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e dual political structure of Roman Republic constitution was the balances between the senate and the high officers in the consuls and the assemblies.Prior to G.Marius,the political duality represented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the assemblies and the senate.To a certain extent,the assemblies and the tribunes represent the democracy in the republic.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imperfection of the assemblies together with the citizenship expansion,the assemblies in the republic gradually declined.After the reform of G.Marius,the power of the consuls in the republic was enhanced and fi nally formed a dualistic system between the senate and the consuls.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anges of the republic exposed the weakness of the senate.Finally,Caesar established a dictatorship through reform thus ending the dualistic system of the republic.

Caesar Reform; Senate; Assemblies; Tribunes; Dualistic System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711258000009);大连大学2016教学改革项目

K126

A

1008-2395(2017)05-0047-05

2017-02-15

张春梅(1974-),女,世界史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明研究。贺清令(1994-),男,本科,主要从事古典文明研究。

猜你喜欢

恺撒平民罗马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让河流改道
让河流改道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永恒之城:罗马(二)
小罗马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法医出手,恺撒瞑目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