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栏河
——近百年的大连市母亲河

2017-03-13刘功成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连市水库

刘功成

(大连工人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1)

马栏河
——近百年的大连市母亲河

刘功成

(大连工人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1)

大连市区最长的河流——马栏河,发源于市区西部边缘的大连与旅顺分界岭——鞍子岭,河源高度328米,流经鞍子岭沟口、南岔沟沟口、岔鞍村、五岔营子、王家屯、韩家屯、棠梨沟、柳树沟沟口、金家沟沟口、张家村、湾家村、马栏村、富国街,于星海湾入黄海,全长约22千米[1],比降9.34%,流域面积93.4平方千米[2]59。它不仅是独流入海的“大连十条主要河流之一”[3]90,有数亿万年的厚重文化底蕴,数千载的人文积淀文明史,而且是上个世纪 “引碧入连”二期工程完成之前的近百年间的大连市母亲河。

马栏河;大连市母亲河;河谷;河道;河床;自然生态;综合治理

一、数亿万年的厚重文化底蕴

马栏河具有数亿万年的厚重文化底蕴。其文化内涵,突出地体现在它的地质、地貌上。

马栏河流域位于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的复合部位。其河谷地貌的形成,先后经历鞍山运动、燕辽运动、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诸次运动的塑造,是在东西向断裂控制下发育起来的断裂谷。岩性以元古代的陆源海相沉积岩及其形成的变质岩为主,经构造抬升、在内力作用下受到挤压变形、破碎后,在外营力如流水等长期作用下遭到剥蚀、侵蚀形成如今的丘陵河谷地貌形态。其水系发源于鞍子岭,沿着山地丘陵倾斜方向流向黄海。第四纪(始于约250万年前)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冰期与间冰期数次交替,在今马栏河沿(岩)岸都有迹可寻[4]87-88。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大连休养,一次散步,走到马栏河畔,发现位于沙河口区白云山庄的重叠山岭为地壳水平扭动形成的遗迹,是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距今约2.4—1.8亿年)对以莲花山为砥柱的上元古界细河群桥头组石英石做水平扭动作用而形成的旋卷构造的一种,形似莲花,是世界罕见的珍贵地质瑰宝,遂将此处命名为“白云山庄莲花状构造”,被载入地学史册。可以相信,如果有李四光教授的慧眼,人们一定可以在马栏河畔发现并命名更多的地质构造。

纬向构造体系是马栏河流域最古老和活动时间较长的构造。约始于距今26亿年至4.15亿年,持续20余亿年。其表现形迹主要为不同规模的褶皱及冲断裂,并伴有张性、扭性断裂。马栏河河谷主要褶皱如棠梨沟倒转背斜等就是这样的纬向构造[4]86。

华夏构造是马栏河流域主要控制构造。在马栏河流域表现相当强烈,其表现形迹主要为皱褶、断裂。如鞍子岭张断裂、金家沟张断裂、西北甸子张断裂、大西山水库冲断裂等[4]86-87。

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变迁,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将马栏河河谷造就成一座巨大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这里自然陈列着距今25亿年的太古代鞍山群变质岩系,距今10亿年以来沉积的青白口系、震旦系,以及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尤其是距今2亿年以来的印支运动在大连地区形成中浅层的韧性剪切推覆,鬼斧神工地将马栏河流域原有的沉积岩彩带褶皱、断裂,打造成多种复杂的花纹图案,在王家店水库和大西山水库及马栏河中下游南岸的陡崖上展现出来,构成“彩壁”和“画廊”,千姿百态,美不胜收[3]484。

马栏河王家店水库东南侧出露的青白口系南芬组一、二段地层,岩性为灰色或黄色钙质板岩、千枚岩夹泥质薄层大理岩、泥灰岩、绢云母薄层大理岩。棠梨沟雕窝底附近南北出露的青白口系南芬组三段地层,岩性为灰色或黄色板岩,千枚岩与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石英岩互层。马栏河沿(岩)岸沉积岩的广泛出露,以其成层性和色彩的多变性组成五彩缤纷的沉积岩条带,供人们观赏和解读马栏河地质史上亿万年构造变动的痕迹和信息。

构造体系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对于地貌发育和地貌结构特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马栏河谷地貌的形成与发育,是内外力长期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地质构造运动为主的内力作用,构成了马栏河地貌的骨架;流水、波浪、溶蚀和风力等外力作用,进一步雕塑出马栏河现代地貌特征[3]30。

从地貌上看,马栏河基本上为西东向延伸。但其上游作北东向展布,与大连地峡属北东向山脊露出海面部分相一致,受东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控制,河道蜿蜒曲折,支沟多。西部(上游)地势较高,深切谷地横断面具有谷中谷的形态,由原先已经形成的曲流河进一步深切发育而成。主河谷两岸,多有支谷,即悬挂于河谷谷坡之上的小支流(沟)。仅马栏河上游便有从山谷中流出的九溪十八涧,雨季向马栏河注水。

马栏河岸南侧支流一般较长,如流入主干道王家店水库的五岔营河、花红沟河,其渠道都长达2公里以上;河岸北侧支流一般较短,多以涵洞将山水导入河道。这与马栏河谷地南北宽窄的不对称分布相关。在马栏河的二级、三级支流上,多有山涧、溪流。由于构造和岩性原因而形成地势上的陡坎,形成了瀑布。夏季雨季来临时,马栏河两岸山体上的溪流、瀑布的水量大增,成为山间悠然灵动的景色。

马栏河沿岸藏有亿万年前的地下水资源,水质极好。这成就了马栏河上游成园温泉山庄(位于柳树沟村)等大连西郊休闲旅游胜地。成园温泉山庄的最大特色是温泉水和矿泉水。其饮用水是取自地下410米的天然复合型矿泉水;温泉水取自地下3020米,7亿年前的远古时代便深藏那里。水中富含钙、锌、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大连市内最负盛名的温泉旅游景区。

马栏河是发育成熟的山地河流。原生态河床最窄处20多米,最宽处100多米;主要为沙砾石、粗砂、鹅卵石等组成(成分为石英岩和板岩,少量辉绿岩。河床覆盖层浅,流经洪枯比大,断面冲淤变化大[5]12。原生态河漫滩系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粗砂砾、卵石,紧邻河床处厚度0.2—0.3米,稍远处厚度1—5米。在组成物质上具有二元结构的特征,即上部为洪水期形成的亚砂土、亚黏土和粉砂组成,下部为河床粗砂、砂砾石组成[3]28;河床两边均有分布(陡立山崖为岸壁的河岸南部分地段除外),但面积不大(本世纪的棠梨沟湖改造和西山湖改造,扩大了马栏河主河道上的王家店水库和大西山水库的河漫滩的面积)。

马栏河具有间歇性河谷的河床、漫滩及阶地的特性。河谷阶地大致可以分为三级。一级阶地又称超河漫滩阶地,大都沿河床两边呈带状分布,多为堆积阶地,由亚砂土和砂砾石组成,地面平坦,相对高度5米左右,是农耕文明开发利用的最佳地貌资源,很早便被辟为菜园、果园或耕地。例如马栏河上游岔鞍村一带的菜园、果园,是较为典型的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不对称地分布于马栏河沿岸。一般宽100—400米,最宽达1000多米,相对高度15米左右,阶地面较为平坦。马栏河北岸的马栏村一带,上个世纪中期之前,距离河岸不远处是大片的菜园,菜园北面是大片的果园。如今高楼林立的大面积的住宅区和商务区完全取代了菜园和果园,很难再看出那里是较为典型的马栏河二级阶地。马栏河原生态的三级阶地,即河谷高阶地,在两岸零星分布,相对高度20—25米,属于典型的基座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40—50厘米的表土层或1米左右的冲积物[6]。面积大小不一。马栏河入海口处是典型的岩石海岸,属高蚀海岸,岸坡陡峭,为海成高阶地[3]38。

马栏河属于温带季风区季节性河流。水文状况与气候变化相一致。河水补给源主要是雨水,只有很少部分来自雪水或地下水。天然降水的变化规律直接控制着河流的水文变化趋势。河流地表径流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息息相关。雨季河流涨水,形成持续性径流;冬春季河水流量很小,甚至断流。11月至次年2月,马栏河流域无雨,河流依靠地下水补给,流量占全年的5%—7%,3—4月,河流(马栏河及其支流)解冻,流量占全年的5%;5月为汛前枯水期,流量占全年的2%—3%,是全年地表径流量最少的时期;6—10月,是大连地区雨水集中的时间,也是马栏河地表径流最大时期,总流量占全年的85%以上[3]88。根据中国干湿气候区划中提出的干湿区划指标,马栏河流域为半湿润区。冬季降水虽少,但蒸发力也小,所以干湿矛盾不很突出;生长季的干湿状况除春播期间外,基本上可以达到水分平衡[3]67。

二、数千载的人文积淀河谷

马栏河的历史文化溯源可至新石器时代。其主河道大西山水库北部山上新石器时期门山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马栏河流域便已有先民聚落。

中华先民多选择沿河而居,在河谷高阶地上建屋,狩猎、耕种,繁衍生息。马栏河南北两岸连绵不断的群山阻挡了从南部海面和北方高地吹来的寒风,河漫滩和阶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地势平缓,多有开阔处,宜于人类繁衍生存和休养生息。因此这里很早便成为中华先民择河而居的地方。6000年前,中原流向大连的人口迁徙活动开始了,自春秋至战国后期,大连地区与中原交通顺畅。马栏河流域一度被强大的齐国控制。一批被齐国打败的莱人,不堪齐国的统治从胶东一带逃亡到黄海岸畔的马栏河流域定居。这是山东地区居民较早的大规模迁徙大连。

齐桓公死后,齐国实力渐衰,失去对大连地区的控制。统治大连和辽南地区的燕国,出于军事邮驿和贸易需要而修筑自旅顺牧羊城经牧城驿、周水子(今旅大北路之一段)向北直至襄平(今辽阳)古道,从马栏河畔北边的王家店沿山路向北步行至古道,只需半个小时。汉代,这条古道两侧村落繁荣,近在咫尺的马栏河流域居民与其贸易往来时有发生。隋唐时代,这种交往更加频繁。传说唐朝大将薛仁贵奉唐太宗之命兵发辽东,讨伐屡屡犯境的高句丽部族(薛里东征),曾驻扎今马栏广场西边。彼时当地有两座山,薛仁贵每次出战前在山前勒缰,“飞身上马”,归来时在对面的另一座山前勒缰,“侧身下马”。力大无穷的薛仁贵每每上、下马的跑动,竟在两山之间踩出一道沟,后来这道沟积水成河,人们称其为“马栏河”。笔者曾到传说的这个地方实地考察,此处确有南北两座山,北为石门山麓,南为台山山麓,间有一河,正是马栏河在今马栏村西遇到高坡,而由长达约10千米的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的一段河流,这与传说相吻合。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与《全辽志》等史书上记载的马栏河名称之由来,时间相差甚远,不足为信。但从这个传说中可透视出唐代马栏河流域的蛛丝马迹。笔者少年时经常到离家很近的马栏河畔岔鞍村西岔沟屯北沟山腰上的永顺庵。庵内有钟楼,上挂一口大钟,字迹已锈蚀得难以辨认,但敲击声响清脆悠扬。后来从志书上得知,经考证,这口高75公分下部口径80公分的大钟铸造于唐代[7]465-466。由此可见唐代马栏河流域宗教文化之一斑(大连解放后,大钟迁挂到岔鞍村村公所门前的大槐树上,今回乡,百年老槐犹在,大钟却不知去向)。事实上,汉唐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马栏河流域的人间烟火和宗教都挺兴盛。

起于汉末,盛于隋唐的契丹部落乘唐末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在北方建立了地域辽阔的辽政权。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辽太祖)之后,在大连地区置扶州(复州)、苏州,将南苏(辽宁新宾)女真人安置在今金州以南地区定居,马栏河流域移民亦在苏、复两州“编户数十万,耕恳千余里”之内[8]199。公元1114年,女真人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中国由此出现了宋、辽、金三足鼎立局面,但宋朝始终未能控制辽南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辽、金统治大连的200多年间,把马栏河所在的辽南地区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减免赋税、奖励耕织、赈济灾荒等措施,确保这一地区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契丹、女真、汉民族等多民族共同相处的生产和生活中,马栏河流域人口渐次增多。考古发现马栏河流域多处辽金元遗存。如1980年发掘的岔鞍村“小庙沟突山墓群”,位于马栏河北岸高阶地——西岔沟屯突山上,海拔高度约30—40米,墓葬群面积500平方米,地下三米出土了金元时期陶器;位于马栏河南岸南岔沟的“犁杖沟墓群”,也被证明为辽金时期古墓葬群[7]466。两墓群相距不到1公里。这反映出这一时期马栏河流域多民族融合的村落具有相当规模。

元代在马栏河流域和辽东半岛实行立屯耕作制度,以“新附军”屯田耕垦。屯是一个军事单位,但不完全由军人组成,还包括军人的家眷。军人在镇边的同时与家眷一道开荒种田,这是蒙元时代的发明创造。马栏河流域多个屯的出现,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明代,马栏河流域移民垦殖和屯田制景象繁荣,但彼时的河流名称不叫马栏河,而称沙河。因该河口处有一个较大的沙洲,故名。《金州卫山川地理志》记载:明代,今马栏河下游称沙河河口,后来居民渐多,形成村落,便以沙河口为村名。据巡按御史李辅主编,成书于明中叶的《全辽志》记载:沙河,长23千米,河谷水草丰茂,形成相对封闭的狭长地带,接近海口处纵深10余千米,地势更平坦,是养马的理想场所。于是这里的养马军户越聚越多,并在开阔地设置围栏,将马围在栏中。因此明代中叶以后,沙河改名马栏河。《全辽志》还记载大连是明代辽东地区马政事务的中心,为明代北部边疆四大苑马寺之一——辽东苑马寺。

马栏河中下游是明代著名牧马场。笔者沿马栏河全程步行勘察,发现这条20多千米长的河流走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这与河谷地势的西高东低相一致。但在传说中的薛仁贵征东时于两山之间踩出一道沟的地方,即今马栏村西边,东去的河水遇到高坡,被迫折向南,流淌500多米,触南山麓,沿山根又向东流去。这一段南北流向的河床,像一个瓶颈。河床以东地面开阔,形成以今马栏广场为中心的马栏北街、马栏西街、马栏南街的大面积平坦地域,彼时水草茂盛,马群活跃其间;河床以西,从今湾家村起,南北两山之间地面狭窄,杂木丛生,狼群时有出现。南北流向的这一段河床,恰是马栏河下游牧马场西边的天然屏障。夏天水深流急,马群止于河东岸饮水而不能蹚过河,谓其马栏河,恰如其分。冬季,河水断流,当地马政事务官员为保证完成辽东苑马寺的养马任务,在这一河段的西岸设立栅栏,防止马群西去遭遇野狼侵害,乃情理中事。马栏河——栏马河之谓也。这一带屯子因此得名“马栏子”。

明代马栏河流域的田园牧歌未能持久。明末清初,由于战乱,辽南百姓绝大多数逃亡山东,十室九空,今马栏河流域屯废田荒。清定鼎北京后,为保护东北龙兴之地,于顺治十年(1653年)颁布《辽东招民开垦定例》,规定:“辽东招民开垦至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名以上者,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总”。《定例》还规定:对辽东招民“每人每个月给口粮1斗,耕地一垧给种子6升,每百人借给耕牛20头”[8]200。这个《定例》实行近百年。在相当优惠的政策刺激下,部分山东移民陆续到马栏河流域定居。至康熙末年,不仅马栏河中下游形成多个屯子,马栏河上游也形成了有刘、周、王、韩、姜、张、毕等姓氏分别聚集的近十个自然村落。晚清,随着大连市区的形成,马栏河的历史掀开厚重的一页。

三、100多年前的大连市母亲河

今人多知大连市因港而兴,却鲜有人知大连市因河而生。这河便是马栏河。1899年,沙俄旅大租地当局选定在今大连港所在地建立达里尼商港。据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藏《1899年4月22—24日,大连湾商港和城市规划草案审查特别会议纪要》记载:对大连湾商港和城市的选址,有多种不同的意见。之所以最终将大连湾商港确定在维多利亚湾(今大连港的位置),一个主要原因是“距离规划中港口位置10俄里远处有马栏河河谷和一个超过100平方俄里(1平方俄里=1.138平方公里)大小的水域,可以为港口和城市提供相当丰富的水资源”[9]47(由此可知彼时的马栏河水域大于今马栏河流域面积——93.4平方千米)。

初,沙俄旅大租地当局曾考虑在大连湾的柳树屯建造商港。日本满铁调查课《俄国占领前后的大连和旅顺》(1911年4月)记述:“俄国租借了‘关东州’以后,欲将大清国经营的大连港,即现在的柳树屯,建设成为一个大商港”。因彼时柳树屯有原清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9世纪80年代修建的栈桥码头,可以停泊和装卸较大吨位的轮船和货物。这成为达里尼商港选址该处的缘故。但沙俄最终没有选定柳树屯作为大连港所在地,除因该址在辽东半岛的最窄处,陆地面积小,不适合在建设商港的同时建设城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马栏河引水到柳树屯非常困难,而一个无饮用水的商港和城市是无法生存的。”[9]51具备足够的饮用水源是大连湾商港和城市选址的必要条件——马栏河就这样孕育并诞生了大连港和大连市,因此也可以说大连市因马栏河而生。

1899年4月7日,东清铁路公司董事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沙俄当局任命的达里尼港口与城市建设总工程师萨哈洛夫提交的大连湾港口和大连湾城市建设土地征用问题的报告,确定规划用地范围为“西部边界应该从维多利亚湾开始……至石家沟村边界,穿过山,一直到马栏河村。然后向东南方,直到马栏河出口以西2俄里的海边,在北、东和南三面土地被征用直到海边,大约有7000俄亩(1俄亩=6.35市亩)。除此之外,还要征用马栏河谷地,马栏河村向西3俄里狭长地带(今大西山水库的位置——笔者注)将用来建设供水站。”[9]129会议审议通过的“未来城市扩展区”图中包括位于达里尼中心城区西部和南部的马栏河谷(红色虚线圈内)。

无论是在达里尼港口与城市建设总工程师萨哈洛夫制定的大连市第一份规划中,还是在建筑师斯科里莫夫斯基承袭并完善萨哈洛夫制定的大连市最终规划中,马栏河都占有重要地位,并给予了具体的设计。首先将位于城市西部、距城市中心10多公里的马栏河流域圈定为水源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引水工程线路,修建大坝,拦河蓄水。这在1899年达里尼商港、城市、铁路总规划图中标示得很清楚,除将马栏河上游区域作为城市水源地加以特别保护外,还将马栏河中下游区域作为城市西部的主要排洪设施区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使洪水可以顺利流入南部海域。

在沙俄达里尼城市总用地规划中,被规划为别墅区的地方除大岭前、棒棰岛、老虎滩之外,“还有位于市郊马栏河入海口的一处,即今天的星海湾,毗邻海滨浴场。”[10]供城市贵族游乐的跑马场被规划在西部郊区的马栏河旁(今沙河口区南沙地区),并规划一条快速公路从市中心直通此处。沙俄当局还将达里尼城区规划地域中的中国人墓地迁出,集中到马栏河入海口东侧海岸上(今星海湾马栏河入海口东侧)。

达里尼商港、城市的建设是分期进行的。一期工程“包含了城市区欧洲城区的建设部分。”“还包括兴建港口水利设施,从马栏河引水到港口”[9]71-72。1901年,从马栏河取水的勘测工作基本完成,进行了水坝线路的钻孔工作,并在马栏河流域开始修筑地下水源井8眼[11]5。1902年3月15日,从马栏河引水的临时供水工程完工,供水管道铺设至城市的行政区。供水系统主要设施包括马栏河流域水源井8眼,汉阳街水源井2眼,广和街配水池和市内配水管道20公里,日供水量1000多立方米[2]209,用大口径输水管送水到中国人街区的今一二九街的山体贮水站……由此贮水站,沿莫斯科大街,将水分别送到行政区、码头、工厂、发电站,以及欧洲人街区的商业区等。”[8]194-195大连城市主城区自来水供水由此开端。

电力应用是近代城市的标志。为满足达里尼港口和城市的用电需求设置中央电站(今址大连造船厂内)。1902年6月,中央电站的建设完工,一条管道从中央电站直通马栏河水域,以供抽水之用。

马栏河——100多年前的大连市母亲河,用她的乳汁哺育了大连市最早的市民,成为大连港和大连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自然资源。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旅大租地当局的马栏河开发和达里尼港口、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因此中断。1905年初,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大连、旅顺的战争,经过近一年的厮杀,以俄国战败而告终。沙俄旅大租地变成日本辽东租借地,马栏河由此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达40年之久。

四、日本承袭俄国规划开发马栏河40年

日本侵占大连后,非法地将大连作为其本土的延长,妄图永久霸占。它们承袭俄国的马栏河开发和大连城市建设规划。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马栏河的建设高度重视。关东州厅土木建设课课长清水本之助曾直言:“大连市能否得到长远的发展,关键是如何解决供水的水源地问题。此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2]

日本统治大连40年间,在马栏河附近规划建设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沙河口净水厂。从1906年4月至1945年8月,为解决大连城市发展的“供水的水源地问题”,日本投资7300多万日元,进行了5次水库修建工程和7期城市给水扩建工程,计划日最大供水量7.7万立方米,供水人口86万;期间共建成9座城市饮用水的供水水库(包括4座辅助水库),其中5座直接供城市饮用水水库中的两座建在马栏河上,还有一座与马栏河相通;7期给水扩建工程中的4期围绕马栏河而展开。

1913年1月,大连市第一期给水扩建工程启动。在马栏河上游修筑伏堰堤、集水渠,在沙河口净水厂内修建沉淀池、缓冲过滤池,并安装了机泵,日供水6000吨[11]8。

1914年3月,大连市第二期给水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在距大连城市中心区18公里处(今甘井子区红旗街道棠梨沟村)的马栏河上游建王家店水库。水库大坝地理坐标:北纬38°55′46.3″,东经121°28′36.6″。水库工程于1917年11月竣工,1918年送水。水库坝型为块石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14.7米(不含溢流口),高29.09米,顶宽3.48米,底宽20.43米,正常库容534万立方米[2]210-211。水库蓄水面积32.9万公顷,蓄水量537.6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0000立方米铺设王家店水库贮水池至沙河口净水厂之间口径500毫米、总长10.9公里的送水管道,计划供水人口8.4万,竣工实际供水人口14.6万,普及率85%[5]98。

1927年4月,大连市第四期给水扩建工程开始实施。在距大连城市中心区12公里处(今甘井子区红旗街道张家村西南)的马栏河中游干道上建大西山水库。水库大坝地理坐标:北纬38°55′21.1″,东经121°31′32.2″。同年8月,该工程破土动工,1934年3月竣工,1935年送水。水库坝型为块石混凝土重力坝,坝长583.3米,高37.3米,顶宽5.5米,底宽23.5米。水库蓄水面积29.34万公顷,蓄水量1686.6万立方米。水库取水管为五层,送水管为600毫米的铸铁管[2]210;铺设大西山水库贮水池至沙河口净水厂之间口径600毫米送水管道,日供水量达2万立方米,计划供水人口10万,竣工实际供水人口32.7万,普及率85%。

1934年4月开始实施的大连市第五期给水扩建工程,在距大连城市中心区22公里处(今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前牧村)的黄苓河下游建牧城塘水库。1935年8月22日竣工,同年开始送水[11]107。水库坝型为混凝土心墙土坝,坝长533米,坝高21米,正常库容450.5万立方米。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蓄水面积20.818万公顷,蓄水量425立方米;铺设牧城塘水库贮水池至王家店水库、大西山水库之间口径500毫米送水管道,计划日取水量3500立方米;还开工建设了大连城市饮用水供水辅助水库——玉乃浦水库(小孤山水库,蓄水面积28.53万公顷,蓄水量468.8万立方米,计划日取水量4800立方米)、陵水寺水库(蓄水面积12万公顷,蓄水量128.3万立方米,计划日取水量2000立方米)、黄泥川水库(老座山水库,蓄水面积19.4万公顷,蓄水量360万立方米,计划日取水量4000立方米)。1935年,大连城市供水区域达50.7平方公里,用水人口为396267人,其中日本人140774人,中国人255493人[11]8。

1938年和1939年,大连遭受严重旱灾,马栏河水供不应求,城市供水严重短缺。日本统治当局于1938年4月开工大连市第六期给水扩建工程,建设大沙河水库(今洼子店水库),其目的是引150公里外的碧流河水入连。1941年,从大沙河导水工程竣工,日供水能力7万吨(1945年计划完成第二次导水,日供水能力9万吨,因苏军解放大连,日本战败而停止。)

1941年3月正式实施的日本《关东州州规划令》对马栏河流域的相关地区做出详细规定,并与大连城区整体规划融为一体,奠定大连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直至1991年3月大连高新园区建设开始,大连市的主城区基本上处于此次规划的框架之内。按照《关东州州规划令》对大连南部马栏河地区的规划,关东州厅土木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前,对今三元街胜利路南的白云山麓到星海湾的马栏河下游区域,以开发住宅用地为目的,进行土地整备。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位于马栏河入海口附近的大1号公园,是此次规划的最大公园。在的同样位置上,1999年大连建市百年时建成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比日本当年规划的大1号公园面积大32倍。

五、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大连解放。26日,苏军在大连城市用水水源地——马栏河多处重地驻兵。同年11月8日,大连市政府建设局水道科接管日本关东州厅土木课水道科所管辖的马栏河及各水源、水厂、泵站、管网等城市供水设施。1946年4月1日,辽东半岛水道中苏共管委员会成立,下设辽东半岛水道管理局,直接管理马栏河水源、水厂,并领导大连、旅顺、金州供水部门。1947年,辽东半岛水道中苏共管委员会协议30条,规定对马栏河水源和水道、水厂等城市供水设施中苏共管30年。1949年4月1日,中共旅大地方组织公开。同年11月19日,大连水道管理局分别检查了王家店、大西山、牧城塘、龙王塘、玉乃浦、老座山、北大河、大沙河、陵水寺诸水库,并根据各水库现况提出维修报告。

1951年9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视察马栏河上的大西山水库及广和街配水厂、台山水厂。周总理指示旅大市要认真清查苏方移交的有关设施、设备及各类资产投资情况。当时的马栏河,清流涓涓流淌。河床上不仅有河沙,还有鹅卵石。后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鹅卵石被开采光了,河水污染问题出现了。中共旅大市委和市政府对此极为重视。1956年8月27日,旅大市公用局、卫生局和自来水公司组成工作组,赴大西山水库和马栏河水源地进行调查和测量工作,并联合发出《关于旅大市水源卫生保护暂行办法》,10月6日,旅大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并公布《旅大水源卫生保护暂行办法》(共10条)。马栏河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1945—1965年的20年间,马栏河水清河宴,鱼翔浅底。炎热的夏日,孩子们在河中游泳,扎猛子,在河底石缝隙下摸鱼。秋季,半大小子们用自制的网兜捕捉肥美的鲫鱼,不多时便能拿得半箩筐。冬天,笔者曾和小伙伴们用两根铁棍和几块木板做成简易冰车,在河床冰面上追逐嬉戏,那快乐劲儿,古稀之年亦难忘。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旗公社红旗大队学大寨,为改善境内地少土薄的问题,于1969年底至1970年底,在马栏河中游地段展开改河造地大会战,改河道3000米,造地4.34公顷,此次会战是历史上人为对马栏河流域改造最大的一次,虽部分地解决了洪水季节河水泛滥冲毁菜田的问题,但对马栏河中游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上此后的城市发展越来越不顾及环境,大量占用河道,排放污水,因而淤泥上泛,河水发臭,曾经的母亲河成了一条泄洪排污的河沟。20世纪80年代中期,穿过市区的马栏河的河水变成酱黄色,漂浮着黑色的污物。夏季蚊虫滋生,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市区环境和马栏河沿岸30多万居民的生活。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大连市政府多次组织力量,大规模改造马栏河,治理马栏河污染。1987年11月开工,1983年3月竣工,1990年6月通过市政验收的治理马栏河工程,地方财政投资980.6万元。埋设污水截流管道9021米,建成面积为322平方米、安装4台25QWD型污水泵的污水泵站。

20世纪90年代,马栏河治理取得很大成绩。从1995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先后7次对马栏河实施污水截流、清淤、沟渠改造、两岸绿化、铺设方砖步道等较大规模的治理工程,使马栏河的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第一期工程于1995年11月底开工,1996年底完工,全市170余支队伍参加会战,在马栏河下游9.7公里河道上,清挖河床淤泥189多万立方米,铺砌45万平方米混凝土,将原来的沙石河床底全部改成水泥硬制河床底。新建2.4公里排水暗渠和8.5公里排污管道,砌筑石壁护岸堤4.65公里。动迁沿河101个单位、324户居民,拆除各类建筑物5万多平方米,两岸设置路灯和护栏,铺方砖1.56万平方米,栽植花木7.2万多株,草坪绿化5.7万平方米[13]。并在中山路等河段修建了假山等景观,昔日的臭水沟得到很大改观。

1990年代,马栏河治理中特别值得一提的重大项目是:大连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马栏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该项目于1993年11月通过世行组织评估,1997年9月与承包商签定工艺总承包协议,1998年11月正式开工,2000年9月项目竣工,进入调试运行期。经过为期一年的调试运行,于2001年8月举行了项目交接仪式,正式移交给大连市排水管理处。该项目采用法国得利满公司S3D+Biofor处理工艺,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2万吨,其中有4万吨可作为中水回用,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该工艺在马栏河污水处理厂的成功应用为国内提供了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管理经验,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六、今日马栏河上的三颗明珠

马栏河上的三颗明珠分布均匀,一在下游入海口,一在中游西山湖,一在上游棠梨沟湖。

进入21世纪,马栏河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进行的马栏河综合治理工程,重点针对马栏河泛臭进行根理。通过对截流暗渠进行扩容,使得雨季污水不能溢流进河道中。在马栏河东侧重新铺设长度1.2千米的暗渠;在马栏河西侧增加长度935米的暗渠;将西侧新建暗渠及东侧原有马栏河暗渠汇合后接入新泵站。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由泵站往回输送至五一路桥附近注入马栏河,利用海水涨潮和相关设施,使海水倒灌入河,在马栏河五一路桥至入海口形成碧波荡漾的景观河段。位于西部通道五四路匝道北侧的长56米,宽2.5米的2号钢板闸,由一根钢管轴和一大块钢板连接在一起,两侧的启闭机房内各有一台电机和减速机,通过液压装置推动和拉动拉杆,实现钢板闸的开启和关闭(钢板闸长度与所在位置河道宽度吻合,1号钢板闸所在河道相对较宽,比2号钢板闸长出24米),能快速、彻底地置换水体(截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中水),在河道内形成波光粼粼,海鸥飞翔觅食的景观水域。

马栏河入海口附近集会展、遊乐、餐饮、宾馆于一地,俯拾皆风景。其中造型独特吸引游客眼球的大连贝壳博物馆,是亚洲展品最多的贝壳博物馆。右有星海广场,左有莲花山地质公园,再下去是大连南部著名风景区滨海路。经过治理的马栏河五一路桥至入海口的近10千米河段,由一条臭水沟,变成两岸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的清水河,华灯初上的夜晚,彩桥卧波,楼房倒映,游人徜徉,迷人的景色与星海湾相映生辉,成为市区一处新的景观、马栏河上三颗明珠中最亮丽的一颗。

马栏河中游的明珠谓之西山湖公园。位于甘井子区大西山水库上游,是以大西山水库作为背景,围绕大西山水库修建的集绿化美化、环保教育、休闲娱乐、风景欣赏于一体的敞开式公园。2009年规划建设,2011年基本建成。公园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包括滨水景观区、生态研究区、科普考察区及花木观赏区。景观结构为“一心、两带、多节点”。“一心”指的是以湿地为中心的大型生态岛、“两带”指的是大西山水库的南、北岸道路景观带、“多节点”指的是公园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主要景观景点。其中:岛屿、水域面积80万平方米,环湖景观带面积20万平方米,综合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

大西山水库是解放前日本在旅大地区修建的9座城市供水库中库容量和日供水能力最大的一座。解放后依然是大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1951年和1954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两次视察大西山水库,高度重视大西山水库的作用。1974年,为战胜大连城市缺水困难,铺设了大西山水库至沙河口水厂口径900毫米,长5公里的重力流送水管道,使城市中线送水变成2条管道,大大提升了中线水源的供水能力。1983年12月15日,大连市对大西山水库大坝帷幕灌浆和化学灌浆工程竣工。1998年2月上旬,大连市政府决定,为延长大西山水库大坝使用寿命,保证马栏河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2月中旬开始对大西山水库坝体进行彻底的防渗加固工程。1999年工程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西山水库坝体从1945年开始漏水,漏量逐年增大,其后若干年虽经多次修补,但未能彻底杜绝的问题。

大西山水库取水塔位于坝体中部,高30.91米处设置排泥管,可兼作放空水库。南侧挡水坝段长413.93米。北侧溢流坝段长156.06米,顶部为16孔钢筋混凝土桥,长166米[2]210。桥下的16个溢洪孔是泄洪之处,开敞式,采用消力池消能,但先天不足的是水库水位达不到溢洪孔高度,便无法进行泄洪。1985年,大西山水库最后一次泄洪后,除2013年8月大雨导致水库水位暴涨形成泄洪可能,再未出现过泄洪契机。也就是说从1985年开始,马栏河上游的天然水体再未注入马栏河下游。引碧入连二期工程完成后,旧时大连最重要的水源地——大西山水库成了大连城市备用水源地,被封闭管理。但大西山水库枢纽工程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取水塔等主体建筑完好,通讯系统完备,水情监测系统完善,这为把大西山水库改造成“景观湖”奠定了基础。改造后的大西山水库是大连市内最大的淡水湖,沿岸山林绿化带构成大连市最长的滨湖绿化带。公园环水库修建人行木栈道6千米,设置休闲木椅、观景台、凉亭等。原生的和新植名贵树种的树干上,挂着中英文说明标牌,以便游客了解其名称和特性,对增加人们的科普知识,提供了帮助。无与伦比的山水优势使西山湖公园成了马栏河中游的一颗亮丽的明珠,被誉为“大连市的后花园”。

继大西山水库上游改造成西山湖公园后,马栏河上游的王家店水库也被改造成一个大的休闲公园——棠梨湖公园,成为马栏河上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棠梨湖公园的核心是解放前日本在大连修建最早的一座城市用水供水水库——王家店水库,位于甘井子区红旗街道棠梨村。它是西山水库重要的库源地,全市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曾长期发挥着大连城市供水的“大水碗”作用。“引碧入连”二期工程完成之后,它成为大连市备用水源地,但仍保持在夏季雨水期向马栏河下游的大西山水库泄洪。2013年3月4日,大连市副市长卢林在市政府418会议室主持召开王家店水库库尾及马栏河上游河道治理项目专题会议,决定相关部门投资,建设一个50万平方米的休闲公园——棠梨湖公园,以改善马栏河上游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

棠梨湖公园建设,即王家店水库库尾及马栏河上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由大连市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管委会负责施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生态恢复区、山体汇水区、水体净化区等三个区域的建设。

生态恢复区——位于马栏河北侧,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主要是进行多样化的植被种植、绿化。补植、恢复原有果树园,减少对单一果树品种的依赖性,突出多层次景观效果,使之变成景观林。

山体汇水区——位于马栏河南侧,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主要是进行绿化和原生态修复。将周边山体纳入生态修复范围,防止山洪、减慢山体排水速度,过滤山体排水杂物和泥沙;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阻拦雨水带来的杂物,减少库区负荷,进行首次过滤。

水体净化区——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包括原水域面积15.4万平方米,扩建水域面积6.85万平方米,河道改线面积1.05万平方米。主要是进行库底清淤、溢水堰建设等项施工。对王家店水库上游约2公里处的马栏河五岔河段进行改线,长度350米。对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花红桥景观进行美化,迁移附近河漫滩和阶地上的住户和小型机械加工厂、养猪场等。在王家店水库大坝上游1.8千米处设堰,堰长220米,堰前水深5.8米,可拦蓄49万立方米水,形成16.7万平方米水域面积;通过湿地净化,为下游取水点进行水源二次净化。

生态恢复区、山体汇水区、水体净化区等三个区域的绿化面积合计30余万平方米。其中:陆生植物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水生植物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苗木218万株,主要是利用滩涂形成湿地并栽种水生植物,建造原生态的微生物繁衍场所。在良好的微生物生态区域形成拥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驳岸,通过自然净化保障取水点水源水质,并形成自然生态景观。

以河道治理为中心的棠梨湖公园建设工程完成后,王家店水库库尾及上游河道由原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增加到23万平方米,景观达27万平方米,形成集环境绿化、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三大区域。有效地改善了马栏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形成健康清洁型的十五里景观花街生态水系和园林景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棠梨湖公园别具特色的照明设计。其主要特点是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手法、通过营造环绕效果、剪影效果、悬浮效果、衬影效果、幻彩效果等多元化方式打造亮化整体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艺术感。

整个湖面的氛围,采用众多不同效果的灯光表现。为了确保白天的完美景观性不受到破坏以及灯具免受人为因素的破坏,通过灯具的艺术化造型实现见光不见灯的原则:根据建筑面貌,量身定制新型灯具造型款式,灯具颜色与其环境做到协调、统一;通过现代科技和灯体的小型化实现见光不见灯的原则:灯具大多采用直径小于12厘米小型灯款,且运用最新超薄发光材料,以获得良好的隐蔽性。环湖绿地等主要景观要素亮化,采用泛光(庭院灯、景观灯、草坪灯)、投光(照树灯)、点光(地埋灯)以及图案造型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层次感和局部环境的清雅美,其中LED照树灯不仅起到还原树木本身形态和色彩的作用,其产生的剪影效果和溢光效果都是庭院灯所不可替代的;曲径通幽处,踏星知去路。体积小巧的LED小功率埋地灯似点点星光,带领游客的脚步和思绪徜徉在幽静的林间小径中,与漫步其中的双双情侣构成了园林中别具一格的夜色风情。

神秘、梦幻、华美、多姿的灯光,使棠梨湖公园这颗马栏河上的明珠在月色中更加光彩夺目。

七、市区文化休闲深度游的绝佳去处

马栏河有历史悠久的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众多,景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成为市区文化休闲深度游的绝佳去处。

马栏河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达里尼港口与城市建设总工程师萨哈洛夫等大连城市最早的规划者从一开始就以独特的国际视野关注城市的美化功能。伊万·古梅诺夫曾在《沙俄统治时期的大连回忆录》中写道:根据大连的地理气候因素,“达里尼规划之初,就确定在市内街道两侧种植树木。为此,‘选择了盛产于俄国南部的花香浓厚、馥郁芬芳、香气四溢的洋槐。于是,就立刻向俄国订购了洋槐的种子和树苗。”洋槐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快就在大连生长起来,枝繁叶茂。“每年晚春的5月下旬,达里尼满城槐香四溢,令人陶醉。这也成就了后来大连的‘槐城’之名。”现今,大连市每年举办国际赏槐会。满城的槐花和漫山遍野的槐谷飘香,成为大连旅游资源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每每这时,笔者总要回到生养我的故土,去看望马栏河畔岔鞍村的两棵100多年前植下的洋槐树。虽然它们已经苍老,一人双臂搂抱不下的主杆上面,有一棵只剩下一半的树杈,但它们依然承载着历史记忆,花开茂盛。其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件事:大连解放后,大槐树后面的四合院(当时的岔鞍村公所)大门洞东头的房子,曾是守护马栏河的苏联红军驻兵之处,“哈喽少”(俄语“好”)是笔者和这里的村民从蓝眼珠的苏军战士口中学会的第一句外语。

除了洋槐之外,萨哈洛夫等大连城市最早的规划者认为:“波斯盛产的杜鹃灌木丛对达里尼的冲沟具有很好的加固作用,也应给予引进。”[14]于是杜鹃被引种到王家店水库、大西山水库等马栏河主干道南面陡峭的山崖上,用以加固那里的冲沟。这种杜鹃根系特别发达,具有耐旱耐寒的顽强生命力。现今丛生在马栏河南岸陡峭山崖上的映山红,便是他们的后裔,常年在风雨中忠诚地履行着100多年前赋予它们的历史使命;早春盛开在山崖上万绿丛中,红得耀眼,能吸引每一位游客和行人的目光。

河无山不奇,山无河不险。马栏河两岸层峦叠嶂,岭谷交织,连绵不断,郁郁葱葱,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带状游览区;其自然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品种繁多。据初步普查,全域共有树木近450种(包括变种),以黑松和各种栎属的阔叶树为代表性植物。落叶乔木主要是洋槐,体现出大连的“槐城”特色。分布在马栏河源头鞍子岭及河谷北面公路两侧山地上的刺槐人工林面积达496公顷,成年树高8—12米,胸径一般在20厘米以上,有些胸径达40厘米以上。分布在岔鞍村西部和马栏河沿岸阳坡地上的麻栎林,伴生树种有槲树、栓皮栎、槲栎、蒙古栎;以栓皮栎为建群种的栓皮栎林,其伴生树种有蒙古栎、槲栎、花曲柳、麻栎等。分布在王家店水库北岸、大西山水库南岸及棠梨沟村山坡地上的日本黑松人工林,茂密挺拔。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为崖椒,混生有细叶胡枝子、南蛇藤等。除此之外,马栏河谷两侧山地上,还生长着由十余种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暖性杂木林和乔木层混生较多的暖温性树种。乔木的主要树种有瑟姆槭、臭椿、花曲柳、核桃楸、糠椴、赤松、皂角、槲栎、蒙古栎、刺楸、元宝槭等。

马栏河两岸山林中生活着多种动物。野生兽类近30种,主要有狐、松鼠、狍子、獾、黄鼬、蒙古兔等。春秋两季的鸟类迁徙季节,马栏河流域可见鸟类约300种,以猛禽类、鸣禽类、鸠鸽类为主。猛禽类主要有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游隼、苍鹰、雀鹰、峰鹰等;王家店水库大坝下至棠梨西街之间的地名称为“雕窝底”,表明历史上的长期中这一带是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等猛禽宿窝之处。鸣禽类主要有黄鹂、沙百灵、燕雀、白眉鸫、三宝鸟等;偶尔还可以见到珍稀鸟类,如大天鹅、白鹳、海鸬鹚、针尾鸭、白眉鸭、黄嘴白鹭、豆雁等。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马栏河两岸绿树浓荫,繁花簇簇,芳草茵茵,芳香沁人肺腑。茂林、秀水、云海、瀑布、溪流等极具观赏性的自然景观和众多富有诗意的人工小品,融山、石、水、林、形、声、色于一体,挺拔峥嵘中透出清秀,粗犷雄奇中露出妩媚,浓彩重墨中显出淡雅,清新豪放中逸出庄重,成为大连市区文化休闲深度游的绝佳去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植被状况完好、水系丰富的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

地处大连市甘井子区西南部,占地面积5958公顷的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于2005年开工建设,2006年12月27日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栏河中上游的16千米河谷(占全河长度的80%)坐落在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内。河畔林间的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左右,大大超过市区南部滨海路区域,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春天山花烂漫,杜鹃映波;夏日峰壑雾海,溪水潺潺;秋季丹枫凝霜,层林尽染;冬季雪野冰川,银装素裹。四时景象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独特的山光水色,天然美景和精巧的人工建筑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佳境。这里与闹市区近在咫尺,却没有城市中心的喧闹。置身其中,观花赏草,听鸟语蝉鸣,如处世外仙境。

老大连人对马栏河的一般印象是远郊偏僻之地,交通不便。但是,本世纪以来,随着大连市西拓北进战略的推进,马栏河流域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其北岸相伴而行近20千米的旅大中路上,间隔十分钟一趟的公共汽车和随时出现的出租车、私家车从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马栏河谷。周末和节假日,与家人或朋友到这个天然氧吧里,看着美景,听着鸟鸣,闻着花香,吃着美食,进而在太阳伞下,欣赏马栏河岸陡峭崖壁上镶嵌的一幅幅由亿万年岩层演化成的“浮雕图案”,观察其地质景观之奇特,探索这条河流和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享受惬意的生活,这种市区文化休闲深度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连人的选择。马栏河谷西山湖公园和棠梨湖公园的十多公里环湖木栈道上常常是游人如织,流连忘返。

八、归来兮——原生态马栏河

马栏河是珍贵的自然遗存。虽曾遭受俄日帝国主义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和日俄战争的重创,河流发源地及其上游的山岭上战痕累累。但其容颜依然是美丽的,景观功能还在一些河段有所提升。今日,我们陶醉在马栏河美景中,免不了有几分羞涩,几分忧虑。互联网上有言: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原博士生导师杨卫深博士说:“马栏河已经不能称其为河。”这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揭示出马栏河危机四伏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生态马栏河已渐行渐远,把马栏河作为一条排污沟来治理,河流的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如果马栏河断流继续成为常态,那么马栏河便走向了消亡的危途。

上个世纪90年代的马栏河治理工程,解决了河流积污,散发臭味的问题,美化了沿岸风景。但河流的根本是流水问题,河水流淌称其为河,河水干涸,充其量称为河床。对马栏河下游9.7千米长的河道铺砌混凝土,将原来的沙石河床底全部改成水泥硬制河床底,并采取砌筑石壁护岸堤等措施。污水从此不能流入河床,河床从此不存污水(解决了河道内存污发臭污染环境的问题)治污的目的达到了。但水泥硬质河床和石壁(水泥扎缝)护岸,在阻挡住污水的同时,也阻挡住河流地下水和两岸山水渗入河床内,断绝了河流的重要的水资源补充渠道。马栏河中上游多处河道改造也效法下游改造的措施,砌筑石壁护岸,断绝了河流两岸山水的注入,河道内只有降水,天旱无雨,河床干涸,这大大增加了河道断流的时间。如今河道断流,成为常态。马栏河上的三颗明珠成了三个断了线的夜明珠,因没有河水的穿连而大失光彩。

现在的马栏河河谷宽度不及原生态马栏河河谷宽度的一半。早年,马栏河下游河床宽阔,河漫滩沙洲面积很大,所以马栏河曾在很长时间里被称为“沙河”,其入海处名曰“沙河口”。而今,在同样的位置,原来的河漫滩和河谷阶地上高楼林立,“沙河口”早已有名无实。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马栏河石砌护堤岸长3千米,河道平均宽22米。在此后的马栏河改造和治理过程中,石堤岸越砌越长,河道宽度变得越来越窄。今日马栏河石砌护堤岸长达20余千米(两岸合计),在这些河段上,原来的河漫滩和河谷阶地几乎全部被蚕食,砌在堤岸外面,河道瘦身,生态退化。2006年,建设西部大通道,沿途高架桥的数十座桥墩砌筑在马栏河下游河道里,挤占河床,高架桥上常有污物抛弃河床里,降水达不到流淌的程度,积水积污存留河床,进而发臭,形成新的污染。

马栏河干道上的两座水库拦水围成“景观湖”,在提升了景观功能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如为造湖而在水库上游筑堰。堰前积水面积是扩大了,可堰后的水流被截断了。虽是溢水堰,但达不到堰坝的高度,便不能溢水,造成堰后的水库积水面积减少,溢水堰下干涸,杂草丛生,生态环境被破坏。大西山水库水中的动植物肆意生长,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巴西红耳龟等热带入侵生物严重危害本地物种。水库水质目前有恶化倾向,下游的马栏河泄洪通道被改造为足球场、农贸市场。遇到洪水,大西山水库已难以担负防洪泄洪任务,无法保障大坝下多家工厂、企事业单位和20余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马栏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同中下游河段一样危机四伏。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马栏河上共有4座塘坝,而今仅马栏河上游河段上的塘坝便达30余座。鞍子岭至五岔营子河段和雕窝底至柳树沟口河段的塘坝密集,有的河道上不足百米距离便砌筑三座塘坝。这些塘坝多是“坐地户”自发拦河建造的。大多数是做为养鱼塘,放养河鱼,对垂钓者收费,作为一种创收经营。少数是做为水池子,为“坐地户”的一亩三分地提供浇灌用水和家庭洗涤用水。这些“无证经营”的塘坝已对马栏河上游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笔者实地考察见到,一段河道本是连贯的,河水可以流淌其间。但被截为数段,各自孤立,结果是水位逐步降低,塘坝内及其四周的自然生态一座不如一座,位于下面的塘坝水浅草长,最后面的塘坝下则河水断流,河床干涸,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水位的不均匀变化造成河谷生态系统不稳定,两岸植被萎缩,水土流失,汇水需要截洪和收集,水体需要过滤。沿河企业及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威胁水源地及周边环境安全。还有一些河段出现了占用河漫滩和河谷阶地种植或养殖的情况,危害河流水质。如此等等,造成马栏河两岸及周边生态持续退化,水源得不到涵养,地下水位下降、河床干涸,河道断流成为常态。

目前,马栏河消亡危机的挑战与自然生态恢复的机遇并存。大连市政府将2017年作为大连市“水污染防治专项年”,启动了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等项目。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共同为城市碧水而战的局面正在形成。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全面打响进一步深化马栏河治理的攻坚战,彻底改变马栏河危机四伏的局面,正值其时。

进一步深化治理马栏河,应采取上、中、下游河段分段综合治理,一段一策的方法。

对马栏河上游的进一步综合治理,首先应该清除乱砌乱建的塘坝,特别是对鞍子岭至五岔营子河段和雕窝底至柳树沟口河段的数十座塘坝应逐一拆除,确有必要保留一二座,应有水务部门加以管理。这样还河道流水顺畅,马栏河上游的生态环境才可能得以恢复。其次应该疏浚和拓宽马栏河上游河道。清除鞍子岭的马栏河发源地以下河道里丛生的杂草、遍布的垃圾和河谷两侧特别是南侧山体下的积淤,使河道宽度达到20米以上,但应尽量减少石砌护岸,保护河漫滩和河谷阶地的自然生态。还可以考虑贯通马栏河发源地鞍子岭至花红沟桥(或五岔营子桥)之间的河道,营造一个新的湖面(或称岔鞍湖)。这一河段的比降不大,稍加疏浚,清除私砌乱建的塘坝,不须大的投资,便可让河水连贯流淌,恢复历史上的自然生态景观。笔者小时候生活在马栏河上游,便经常在这一河段的南河套(今岔鞍村汽车站南面山根下,已断流)游泳和摸鱼。

对马栏河中游的进一步综合治理,应大力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建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棠梨湖公园和西山湖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两湖南北岸的河漫滩和河谷阶地的绿化和美化,尽量恢复河漫滩和河谷阶地的自然生态,减少湿地人工造景(如石砌岛屿)的痕迹。设在大西山水库坝下泄洪水道上的足球场和湾家桥至魏台子桥河段上的农贸市场等商业、企业经营场所,应尽快撤销和清出河道,以保证水库泄洪和河道通畅,并应设法通过引水、导水等措施,改变湾家桥至魏台子桥河段及下游河段常年断流的问题,使之与下游的景观河段连为一体,让马栏河真正像一条河的样子。这有一定难度,但事在人为,并非不可能实现。

对马栏河下游的进一步综合治理,应结合前一阶段大连市城建局综合治理马栏河的经验,拓宽思路。在已有的景观功能的基础上,逐步恢复马栏河的生态功能。这个难度非常大,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法国巴黎城内的塞纳河和韩国首尔的青川溪等城市河流的改造治理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树立以生态功能修复为主,不以景观功能损害生态功能的理念,加强马栏河下游生态修复工作,是提升大连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顺应山水、顺应地势,促进海洋、自然岸线、公共设施、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充分融入城市建设。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修复马栏河下游的自然生态,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海滨生态。要敬畏马栏河的历史地理,把握“自然生态、整体协调、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的设计原则,使自然河流、山体与现代交通、城市建筑浑然一体、完美结合,实现河流、山体景观与交通设施、城市建筑相协调,整体风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让马栏河彰显“大连气派”,形成类似塞纳河、清川溪的水体景观。这将为马栏河流域及周边居民提供良好居住生活环境,也必将给大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流水是河流的本质和灵魂。在对马栏河上、中、下游河段采取一段一策分段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让马栏河全河道流水连贯,四时不断流,这是我们呼唤:“归来兮——自然生态马栏河”的第一个目标。为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须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一个月或两个月)定时引水(从大西山水库或其它水源地导水)冲刷河道制度,使大西山水库大坝下湾家桥以东至入海口以北的马栏河中下游河段的水体景观成为一体。应对自然规律的季节性断流,可在冬季上冻之前的最后一次河道冲涮时,以适当水体让河面结冰,在河道上形成几千米长的溜冰场,不仅成为景观,更可以增添一处大的具有北国特色的群众健身场所,造福大连人民。

马栏河的存亡,水环境的好坏,关乎大连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关乎大连城市发展前景。进一步深化治理马栏河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哪一个部门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理,难以取得实效。必须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党政负责人牵头领衔、多部门联合作战,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因马栏河跨越甘井子和沙河口两个区,在现行体制下,任何一个区都难以把全河道统管起来,所以应考虑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河长,以市水务局为办事机构,制定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凡在河道上和河谷附近砌坝、动土必须经过市水务局严格审批,坚决抵制违章违规施工,并要强化督查问责,追究所在地行政领导责任。首先要让他们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不好会承担什么责任、后果。然后加大执法力度,加速整改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良好的马栏河自然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最终让马栏河这个曾经的大连市母亲河恢复往日生机。我们相信“归来兮——原生态马栏河”的实现并非“几无可能”,更非“绝无可能”。只要我们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制定出实现目标的长远规划,不急不躁,量力而行,先把精华做好抓在手里,步步为营地做下去,原生态马栏河一定会越来越接近我们。

[1]中共甘井子区委党史研究室,甘井子区地方志办公室.甘井子区历史文化概览[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20.

[2]大连市水利局.大连市水利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59.

[3]周义,王锡超.大连地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90.

[4]大连市甘井子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井子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87-88.

[5]大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大连市志.水利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3:12.

[6]大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大连市志.自然环境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3:40.

[7]红旗镇志编纂委员会.红旗镇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465-466.

[8]大连市史志办公室.大连市志.土地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199.

[9]蒋耀辉.大连开埠建市[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47.

[10][俄]萨哈洛夫.关于达里尼商港、城市规划的报告[A].莫斯科: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350-18-14,1900:6.1.

[11]大连市史志办公室.大连市志.公用事业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5.

[12][日]清水本之助.大连都市计画概要[C].大连:关东州厅土木课,第一辑:2.

[13]大连市史志办公室.大连改革开放20年大事纪略[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62_63.

[14][俄]萨哈洛夫.关于大连湾商业港口建设方案的评述[A].莫斯科: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323-1-1164,1899:5.26.

Malan River —— the Mother River of Dalian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LIU Gong-cheng
(Dalian Workers University,Dalian 116011,China)

Malan River,the longest river in Dalian city,originated from AnZiridge which is the border ridge of Dalian and Lushun.The source of the river is 328 meters high,fl owing through the ditch entrance of Anzi Ridge,the entrance of NanCha Ditch,ChaAn Village,WuChaYingZi,WangJiaVillage,HanJiaVillage,TangLi Ditch,the entrance of LuShu Ditch,the entrance of JinJia Ditch,ZhangJia Village,WanJia Village,MaLan Village,FuGuo Street,and fi nally enters the Yellow Sea at Xinghai bay.The total length of the river is about 22 km,down by 9.34%,and the basin covers an area of 93.4 square kilometers.It is not only one of the ten main rivers in Dalian,which fl ows into the sea and ha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of rich cultural heritage,moreover,it was also the mother river of Dalian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of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from Biliu River to Dalian City”.

Malan River; Mother River of Dalian;river valley; river course; river bed; natural ecolog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293.1

A

1008-2395(2017)05-0024-14

2017-06-06

刘功成(1947-),男,教授,大连工人大学原副校长,主要从事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大连地方史研究。

猜你喜欢

大连市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出山店水库
白沙水库
陆浑水库
白龟山水库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山店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