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潜能教育”提升办学质量
2017-03-13吴晓红
◎吴晓红
深化“潜能教育”提升办学质量
◎吴晓红
大连市高新区凌水小学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坚持“知情知行、乐学会学、多位多元”的办学理念,以“幸福快乐,发展潜能”为目标,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潜能教育”办学特色。
一、“潜能教育”的理念形成和作用定位
我校虽然有地处大连高新区区域中心、毗邻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区位优势,但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70%、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常年保持数十人的学情,给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我校根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的要求,结合生源情况复杂、学生个性差异较大的现状,确定了“潜能教育”特色发展项目。
潜能是指个体潜在的优于其他人的能力。狭义上的“潜能教育”主要是指运用特殊的教育手段针对某种能力进行的专项开发,而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开展的是广义上的“潜能教育”。广义的“潜能教育”是基于学校生源和学情实际状况,以多元智能发展理论和大连教育家冷冉的“优势诱导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文化的影响、教学方式的革新、系列课程开发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情感得到丰富、个性得到张扬、知识得到夯实,使学生没有表现出的“潜能”得以开发和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潜能教育”的全面探索和实践思考
我们通过对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潜能开发体系的架构,“三幸福(幸福环境、幸福教师、幸福课程),三快乐(快乐活动、快乐学生、快乐课堂)”的实践,实现凝聚人、引领人、发展人。
(一)完善理念,明确思路
实现“潜能教育”特色发展,需要理念先行。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快乐学习,知情知行做文明人;幸福生活,乐学会学做智慧人;发展潜能,多位多元做全能人”。基本思路是营造“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学校文化,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关注全体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确立了“以行立人,以学立智”的校训,“真”“和”“实”的校风。此外,学校的学风、教风、校徽、校歌、办学愿景等,都体现了我校“潜能教育”的特色。
(二)构建体系,明确任务
我们把小学生需要发展的各种能力,按照不同课程编成网络图表;再根据学校条件、学科特点和教师资源,开发系列“潜能教育”校本课程,形成“潜能教育”目标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同时,我们采取递进发展策略,以特色一流为终极愿景,形成快乐校园、人文校园,铸就“潜能教育”学校品牌。
(三)创新实践,科学探索
1.幸福环境,多元体验
学校精心打造“参与式”楼层主题文化(红黄绿蓝+乐雅秀慧),让经典佳作与学生成果相结合,让学生熏陶之余感受到参与环境创建的快乐。
一楼“乐之厅”具有多功能性,是全体师生汇报演出的礼堂,是挖掘潜能的体验基地;二楼“雅之苑”的四大名著浮雕、国学墨宝,展示着学生阅读潜能得到开发的阶段性成果;三楼“秀之坊”主题墙上学生创作的作品,高挂着学生艺术潜能的累累硕果;四楼“慧之廊”使孩子们的自然探索与数理逻辑潜能在“3C空间”得到了升华。
2.幸福教师,研修促进
为保障特色建设有效开展,学校出台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引领教师发展、挖掘潜能,为实现“潜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学校通过“一条主线,五支队伍”帮助教师内涵发展。一条主线(爱心+责任):在教师教育中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即坚守师德意识。五支队伍:干部队伍勤奋务实、党员队伍优秀奉献、班主任队伍博爱责任、骨干队伍榜样求真、青年队伍亲仁自主。
3.幸福课程,全面发展
“潜能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我校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补充学科课程在潜能开发针对性上的不足,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学科拓展四大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用“凌之韵、艺、龙”命名的10余门校本课程,强化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参加学校轮滑、篮球、剪纸、民乐、陶笛、科技、写字等校本课程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项比赛中屡创佳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体验潜能得以挖掘的自由快乐,树立自信,收获成长。
4.快乐活动,拓展途径
学校推行“五节”体验活动,每学年分期举办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活动。形成阳光德育体系的五大仪式、十二大主题;细化“卫生、礼仪、学习”三习惯培养目标及步骤;开展“阳光档案”工程;开展教师与特殊学生手拉手、家长讲坛等系列活动。此外,学校还不断开拓大连创客空间、大山社区两史馆等校外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5.快乐学生,多元激励
学校根据《凌水小学学校章程》,在学生潜能激励方面建立日、周、月评价机制,开展“凌小章、校长章”争章活动,每月评选星级学生、星级班级。建立班级潜能本,每天发现一条同学的潜能并进行积累;学生自建潜能档案,了解自身的个性、优势潜能。学校还推行低年级下放考试权的多元目标评价测试制度。种种举措力求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有特色,促使学生潜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使学生通过多方位、多元化的制度评价机制得到快乐、幸福的发展。
6.快乐课堂,系统开发
课堂管理重规范。我校把高效课堂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提出“一公”“两移”“三精”“四备”“五课”“六关”,以“精、小、细、实”四字方针夯实教育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重效果。以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和多元发展为目标,提出注重潜能开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强调结构上的三个“有效”,即有效设计情境、有效体验感知、有效创造运用。
课堂文化重氛围。“快乐课堂”强调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注重课堂生态的建设。基于此,语文学科的宽泛阅读、数学学科的问题式学案导学、英语学科的五读导学均体现着学校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并已经初步形成风格。
三、“潜能教育”的成果示范与发展展望
(一)成果示范
近三年,我校多篇实施“潜能教育”经验做法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杂志、报纸发表,多家媒体对我校的“潜能教育”发展成果进行了报道。学校多次获得辽宁省校本课程一等奖、辽宁省三操比赛一等奖、大连市艺术节团体器乐比赛一等奖等殊荣。学校七次承办省、市级关于“潜能教育”特色实践研究现场会,学校领导在大连市“情·知教学”现场会、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开题会上做经验介绍,学校十余位教师分别在省、市、区做经验交流。先后有来自英国、马来西亚、贵州、山西、山东、沈阳等地的300余人到我校观摩、学习和考察。
(二)发展展望
我校已有的经验是以“价值教育”为实践载体推进“潜能教育”,但对“潜能教育”实践理论和实践体系的认识还有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通过探索、实践,以师生幸福快乐作为价值取向,以“潜能教育”作为实践基础,深化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力争打造一流的“潜能教育”品牌,为学生的幸福、快乐奠定人生底色。
(作者单位: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凌水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