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7-03-13娄可大

辽宁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预设课程标准历史

◎娄可大

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娄可大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实施,它对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的课堂预设能够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影响历史课堂教学预设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理论是预设的前提;了解学生是预设的基础;课程资源是预设的保障。不同的预设会有不同的生成,因此预设和生成的类型可分为一种预设一种生成、一种预设多种生成和多种预设多种生成。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成类型。

核心素养;预设与生成;影响因素;类型;思考

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和生成,所谓“预设”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所谓“生成”是指在预设的引领下产生教学资源的创造过程。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实施,它对历史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提出新的要求,多元的课堂预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亦然。

一、历史课堂教学预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教学理论是预设的前提

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课堂预设会产生影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要求不同,教师的教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在课程实施上,要有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的转变,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对教师的课堂预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提供了理论支持。课堂预设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突出核心素养。

(二)了解学生是预设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预设是由预设者完成的,预设者的素质决定了预设的水平。同样一个历史事件,由于预设者不同的学识、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资源掌控程度,他们对事件的描述会不同,看待它的价值也会不同,那么预设就会不同。

1.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预设目标

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有的班级学生整体知识储备丰富,预设的问题要相对难一点;有的班级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相对较差,预设的问题要相应简单一点。具体到每一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这一课有怎样的知识储备,学生已有哪些知识,还缺少哪些知识,是否需要补充知识。如果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已经很熟悉,预设者还要把这些知识当作预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预设就不够准确。

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预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城市农村的学生历史认知水平不同,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历史认识水平也存有差异。正视这些差异,预设学习目标就能够有的放矢。

2.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预设目标

不同年龄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期待。初中生对历史充满好奇,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思考;高中生对历史学习充满理性期待,他们面对教师的预设往往更多的是冷静而又理性的思考。学生学习究竟想获得什么,这种学习的心理期待也是教学预设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课时、节次安排对学生的心理要求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上午上课时学生的情绪高昂,下午上课时学生的情绪较为低落,课堂预设时也要考虑这些因素。

(三)课程资源是预设的保障

没有课程资源,课程目标是无法实现的。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其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校内课程资源之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接受、了解知识的重要媒介。教材的编写者在知识体系的整合、教材语言体例的编排等方面都给教师的预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材丰富的图片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对提高学生对史实的采信度、审美性、价值观等有重要的帮助,对其进行充分发掘有利于教师的预设。

史料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强度,特别是第一手史料,往往更接近历史事实。教材中设有“资料卡片”“知识链接”“材料分析”等丰富的史料,充分发掘并给予很好的预设能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古文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外课程资源也需要重视,如博物馆、社区资源、互联网上的资源,等等。如今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互联网上有大量共享的资源,可以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教材附录部分给广大师生列出了大量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如加以运用会给教学预设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历史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类型

有课堂教学就有预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一个教学环节还是一个单元活动都要有预设。不同的预设会有不同的生成,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总的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

(一)一种预设,一种生成

为解决某一个问题,教师对此问题做一预设,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如在《国共合作抗日》一课的教学中预设:为什么日军全面侵华会从1937年的卢沟桥开始?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通过展示《1931~1937年日军侵华示意图》,并简述北平的外围形势及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日军的既定国策等内容,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形成了日军侵占卢沟桥是历史的必然这样一个生成。一种预设只能有一种生成,而且这种生成只是“这一个”。

(二)一种预设,多种生成

教师的一种预设往往也会引发多向生成,当然,教师的预设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是多元的。一位教师在《孔子》一课教学时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经过课前查阅资料,阅读教材思考后生成了自己的思想。学生甲:“孔子是一位政治家,他提出了‘仁’的主张,对统治者的执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乙:“孔子是一位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丙:“孔子是改革的“急先锋”,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引用孔子的言论为维新变法呐喊。”学生丁:“孔子是封建社会的伪道士,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提出了打倒‘孔老二’。”学生戊:“孔子是文化形象大使,介绍山东文化时总是提到孔子。”……学生围绕教师的一种预设生成了多种资源。

(三)多种预设,多种生成

同一则材料同一个话题,教师有教师的预设,学生也可以有学生的预设。如果将这种预设交给学生,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预设,每一种预设就会产生一种生成。

如赵月霞老师在《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医生”的诊断方法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写出一份“诊断书”:苏联、东欧40至60年代经济问题诊断书,要求病由、病症、诊断、处方、医生签名。

不同的“医生”、不同的“经济学家”,由于水平的差异会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预设,也会生成不同的结论,这个开放性的“诊断书”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一种预设多种生成,多种预设多元生成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多样生成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思考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相互影响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创生;一般是先有预设再有生成,预设可以是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生成可以是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预设合理,生成的质量就高,生成的资源就丰富;而丰富的生成资源,又会给预设提供进一步预设的可能。生成在预设中前进,预设在生成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预设与生成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

课堂因精心的预设而高效,课堂因奇妙的生成而精彩。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兴趣、个性差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多预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以便产生多种生成,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不仅要探索历史真实,还要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场所,师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的预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无论怎样,预设与生成的指向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怎样预设,采取什么形式完成目标,都应该心中有学生。无论产生怎样的生成,也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DB/OL],http://www.zxxk.com/soft/559 9824.html,2016-9.

[2] 李月霞,赵亚夫.出诊[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25-26.

娄可大,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历史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中学历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2015JK11-L043)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预设课程标准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历史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