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三农人才,为中国农村输入新鲜血液

2017-03-13武圣俊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大学村官

本刊记者|武圣俊

培养三农人才,为中国农村输入新鲜血液

本刊记者|武圣俊

陕西省安康市秦巴山深处的花石村是一个落后村,花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耀民却通过网站宣传、电商平台推广等“时髦”的方式使村子里优质的高山蜂蜜和农副产品逐渐在大山之外的市场上畅销起来。在赵耀民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开始大胆的发展起特色农业来。这一切都要从赵耀民在参加村官培训的时候结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说起,赵耀民只是众多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村官培训班中的一个。

千里之外的辽宁省经营合作社的马廷东也在沈阳农业大学取到了“真经”。马廷东在2008年创立了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2010年—2015年他多次到沈阳农业大学进修学习,不但自身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更是结识了众多省内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及农业专家。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马廷东合作社的经营蒸蒸日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合作社“圣野果源”草莓入选农业部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自为合作社颁发了匾额。

解新农村建设,农业现在化燃眉之需

中国农业在历史的长河中辉煌了数千年,农业文明一直是中国大地上空一颗璀璨之星。随着

导 语:四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新农民学校”已经硕果累累,培训农民技术员已有1.3万多人次,直接培训与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高达5万人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不断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村官成为了三农专家,在西北地区,现代农业正在快速萌发,美丽新乡村一个又一个的在三秦大地闪亮登场。科技的进步与社会发展,中国的农业正在向着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中国未来的农业需要的是文化与技术素质兼备,会经营、善管理、具备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从业者的素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是科技部、教育部为落实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作为首批十所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自2012年建设以来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农业所需人才和职业农民开创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培养培训模式,为我国农村基层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沈阳农业大学的“新农民学校”办学之路

建设科研示范基地,开办“新农民学校”

昌图新农民学校开班

不知从何时起,提到农民这两个字,“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文化”的形象就会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现在,科技成果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之中,中国新时代下的农民不应再是大字不识的勤劳苦干,而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更好的在农业生产中“驾驭”科技的力量。

在肥沃的东北黑土地上,由沈阳农业大学建立的功能完善的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在海城市、昌图县、辽中县、彰武县、新民五个县市崛地而起,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依托这些校外产业示范基地,构建新型农民培养体系。在短短的三年内根据基地所在县市不同的优势,建立起了优势产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组织全覆盖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为推进辽宁省现代农业大发展进程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农民学校”是沈阳农业大学为提高辽宁省农民职业素养做农民培训的主体工作。“新农民学校”主要设省、县两个层级,省级新农民学校设在学校,主要负责中长期和高端培训。而县级新农民学校设在县区,则负责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班可延伸到乡镇,主要实行“两动式”培训方式,即农民走动学习,专家按乡镇滚动授课。

“请上来,走下去”是沈阳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新农民学校”制定的清晰思路。将农民“请上来”到省级新农民学校“辽宁省农业技术员培训班” 、“青年农民上大学”、“农民企业家培训班”等中长期培训班为载体开展高端培训。“走下去”到县区开班“新农民学校”展开短期培训进而延伸到乡镇开办“两动式”的农民培训班。

因材施教,圆梦农民“大学梦”

辽宁省海城市的孙仲堂在2007年成立了海城市瑞亚蔬菜专业合作社,但是在合作社发展初期却遇到了生产技术不过关,规模小的困境,导致合作社发展缓慢。在参加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培训班之后,孙仲堂学习到了系统的生产技术,结识了大批的农业专家和同行,经过技术改进合作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合作社已经有1480户社员,统一的农资供应、技术标准、品牌营销使农户的每栋大棚都能增收5000-10000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辽宁省农业技术员培训班是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又一辽宁省农民技术培养工程。培训班先后开设了蔬菜、花卉、食用菌、果树、家禽、养猪等十九个专业的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为保证授课质量,培训班教师队伍全部由承担了辽宁省农业科技攻关课题的著名专家承担。在校期间考试合格的农民还将获得国家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和辽宁省科技厅、工商局颁发的农民科技经纪人证书和大学结业证书。

为了使在“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和农业技术员培训班已受训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巩固并突破已有的培训成果,沈阳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办了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研训班对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参观考察、时间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主张学员实践性技能的培养。经过高级研训班的学员能够熟练掌握企业运作过程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完善自己的企业战略及发展规划。

因地适宜,这是沈阳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创产业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坚定不移的路线。昌图县是基地培养模式的主要实施区域,该县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北方养猪第一大县。2014年3月沈阳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率先在昌图基地成立了昌图新农民学校,以此为平台,围绕昌图县的特色生猪养殖,依托基地进行现代农民职业培训,整合资源建立昌图县生猪生产合作联社。从而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村官培训经

十年磨一剑,打造培训品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征兵教授为合阳县乡镇干部和新兴农民做农业经济专题培训

在与辽宁省遥遥相望的西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对农业农村干部的培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磨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柴正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培训结束后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不得了,个个授课把心交。白河学员都听好,政策宣传要地道。精准扶贫需务实,乡村旅游快打造。农业发展不容缓,增收致富把手招。”目前西北农林大学在全国初步形成了农村农业干部培训品牌。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好村官的带头人作用。

截止2016年10月,村官培训已经坚持10年,累计培训32662人,覆盖全省10775个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0.52%,产生了广泛影响。2014年西农获批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这也是中组部第14个高校基地中唯一一所农业农村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到目前为止西农已拥有8个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农业技术干部、村支书(主任)、涉农龙头企业负责人、职业农民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覆盖重庆、安徽、江苏、江西等20个省区,2012年至今累计培训48498人,极大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分布在8个省区、建立在产业一线的26个试验站、40个示范基地为平台,对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生产季节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49万人次、农民23万人次,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2016年,为进一步健全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与陕西省省农业厅共同在全国首创成立了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分级分类开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中高级职业农民后续深化教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在校大学生返农孵化引导教育、全省高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等示范性培训。2016年培训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2735人次,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办只为学员受益的培训

像赵耀民和柴正伟这样的例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村官培训中举不胜数,这些在培训之后成为专家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官们充分验证了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绩离不开西北农林大学在村官培训工作中下的硬功夫。

为了掌握村官对培训真正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每年都会组织高水平专家教授学者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基层了解培训需求从而科学的制定培训内容。参加培训的村官大多年龄较大,文化知识有限但是实践经丰富,所以遴选出的老师都是真正了解“三农”情况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专家教授、政府官员和技术工作者。

培训不仅制定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而且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学员的出勤、课堂表现情况等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培训效果。根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设计培训方案,做到“一年一专题”、“一县一方案”保证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坚持每年更新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传播更加切合基层工作实际,传播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为了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校还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形成专题讲授、现场教学、分组讨论、村官论坛、成果分享的“五元一体”教学模式,受到了村官学员们的普遍欢迎。

杨凌之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十分重要,杨凌多种多样的农业示范模式形成了现代农业看杨凌,透过杨凌看“三农”的发展格局。杨凌良好的区域环境也为西农建设现场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到目前为止以杨凌示范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建立的有关养殖业、种植业、设施农业等各方面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已有50多个。这也使得现场教学成为村官培训的一大亮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设立了训后服务研究室与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展开广泛的联系,以达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的效果。学校还开展了专家教授进村入户以及促进学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有效的解决了学员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延伸了培训效果。参加过培训的学员都称之为“政策宣传直通车,科技服务零距离”。

五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新农民学校”已经硕果累累,培训农民技术员已有1.3万多人次,直接培训与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高达5万人次,为辽宁省的黑土地输送了大量的能够驾驭现代化农业生产科技知识的人才,对推动辽宁省地区农业现代化产生重要意义。而村官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施工队队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来对村官的培训提高了学员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队长”们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和建设新农村的信心,促进了农业生产快速转型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不断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村官成为了三农专家,在西北地区现代农业正在快速萌发,美丽新乡村一个又一个的在三秦大地闪亮登场。

猜你喜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大学村官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唱村官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