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高凤林

2017-03-13张圣华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凤林焊枪航天事业

张圣华

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

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

当年我国卫星发射成功后,年幼的高凤林曾问父母:“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当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面临抉择时,母亲说:“报考七机部技校吧,去解你小时候的迷惑。”从此,他便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师傅给学员们讲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史,讲航天产品成败的深远影响,还有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关怀和鼓励。从那时起,“航天”两个字深深镌刻在高凤林的内心。

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画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积攒的能量迸发了出来。

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像牵牛花的喇叭口,是复杂的变截面螺旋管束式,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通过工人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达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高凤林和同事经过不断摸索,凭借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新型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人们把用比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称为“金手”。高凤林是“金手天焊”,他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不仅因为他练就了一手绝活,还因为他焊接的对象十分金贵,是有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更因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事业为天,技能是地”,高凤林参加工作35 年来,默默奋战在火箭发动机系统焊接第一线,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选自《中国人才》)

【赏析】

本文通過记叙高凤林的工作生活,突出了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了他精研刻苦、执着追求的精神。高凤林身为一名火箭焊接工,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的工艺。凭借这些,他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工匠”虽然平凡,但只要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可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凤林焊枪航天事业
水下螺柱焊枪的研制与应用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基于Robot Studio焊接项目的编程与优化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高凤林:为工匠代言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智能化焊接制造设备
人 物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