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外合作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探索
2017-03-13王赛芳
王赛芳
摘 要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师在高职中外合作“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性。“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活动的领导以及教与学过程中的控制等四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 管理学原理 教师的主体性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12
Discussion on Teachers Subjectiv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and Foreign Cooperative Teaching
——Take the case of “Management Principles” for example
WANG Saifang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Abstrac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dual subject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eachers subjectivity in the delivery course of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is subject is regarded as a systematic project. Teachers subjectivity embodies in making teaching plans,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 management principles; teachers subjectiv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0 前言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管理思想,包括组织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原理和理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管理技能、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
我校“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澳合作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学生。目前为止,已经培养了3届毕业生。学生培养模式是3+1,由澳方定教学计划、教材及考核形式。学生使用全英文教材,用英文考试。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通常来讲,高职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有待改善。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为教学“双主体”的理念,将管理学原理课程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1 文献回顾
在国内的文献中,一些研究者分享了他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各种教学方法。岳柳青、兰勇(2009)①的实践教学法,吴价宝、任真礼、刘春梅(2015)②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孟凡荣、张会忠(2013)③提出的抛锚式教学法。此外,一些学者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改革的举措。比如胡宁、周丹(2016)④为了提高学习迁移效果,建议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實现培养学生成为“知识人”、“能力人”、“素质人”三位一体的“全人”的教学目标。也有研究者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调整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⑤⑥
综上所述,国内一些从事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这对致力于提高管理学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起到了一定指引作用,值得教师们及教研工作者借鉴。但同时,这些研究过分强调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教师与学生均为教学活动主体。⑦教师在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系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计划、领导、组织、引导等方面,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表现在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最终体现在“身心的自我发展和变化”。 ⑧
因为文章篇幅的关系,本文只试图以一线教师的身份,从教师的主体性视角来探索其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
2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如果把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看作是一个工程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该工程的管理者。高校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对课程进行管理的过程(宋敬敬,2015)。管理有四个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也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功能中体现出来。
(1)计划职能:计划只能涉及到管理者制定组织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该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所需的资源。在计划职能中,教师的角色就是计划的制定者。
教师在上课前要计划该课程的课程目的与教学资源,比如:课程描述,包括教学目的、考核方式、教材、 上课教室(多媒体教室还是机房)、课时、教学进度表、教学PPT、案例、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因为我校该课程是中澳合作办学国际金融与证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课程描述(course descriptions)由澳方提供。考试方案由期中考试、一个案例分析和期末考试组成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50%,其中学生必须在期末考试中及格才能通过这门课程的所有考试。教材由Samson.D &Daft. R编写的英文教材。本课程的课时共66课时,一周6节课,11周上完。
在上第一节时,任课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把课程描述发给同学们,让他们了解该课程对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学习目的要与课程描述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时,鼓励每一个同学做自己的管理者,管理好自己的资源,制定好自己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并计划好如何有效地将之实现。
(2)组织职能:这里指的是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分组是个好的选项。教师将75位同学以3-5人为单位自愿分为一个沟通小组,直接与老师交流。老师会根据课时内容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安排辅导课,同学们按小组与老师面对面地沟通问题。这样的扁平化师生沟通结构能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领导职能:在管理学领域里,领导职能指的是利用管理者的影响力去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等(1955)指出,在教学各环节中,教师起作领导的作用。教师在领导这个管理功能的角色就是引领者、推动者、激励者以及聆听者。
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就是引领教学环节的人,使课堂教学从新课导入、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以及最后作业的布置环环相扣,最终完成教学计划。
激励者的角色就是指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用满腔的热情感染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思考、并给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比如在学完组织结构那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将写好的案例分析发到教师的微信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这种及时的沟通激励了每一位同学。
聆听者的角色指的是教师一方面在学生课堂参与中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另一方面也指在学生遇到对理论不理解或者如何用理论去分析案例等困难时的沟通模式,仔细聆听他们的困难及原因所在,然后指导他们一步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基于学生的课堂提问进行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⑨在扩大自己在管理学领域的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对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与展望,提高教学质量。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的内涵是监督员工的各种活动,确保机构在朝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上,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矫正措施。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任课教师需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教与学的监督。
课前的监督包括学生在准备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出勤情况统计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课程中的监督则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重点确保教学计划的逐步完成。课后监督指的是对学生作业的辅导与检查。每次上课内容结束后会留意到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作业发到微信上,方便老师一对一的指导。
另外,课后监督还包括对学生每次考核后的评价与沟通。期中考试结束后,及时把成绩告诉学生并进行总结。对考试成绩出色的同学加以表扬,对不及格的同学要一对一、面对面地沟通。询问他们目前学习上的困难,并加以切实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效率地学习,并确保获得学生努力学习的承诺,争取在下一次考核中获得好成绩。通过对学生每一次考核后的评价与沟通,任课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困难,是保证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目标的有力保证,使学生真正理解管理学的理论并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他们将来继续深造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总结
本文探索了在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计划、组织、引导、控制等职能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从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年的“管理学原理”教学经验表明,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双主体性”,还要借助社交媒体(如微信、QQ)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注释
① 岳柳青,兰勇.《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46.
② 吳价宝,任真礼,刘春梅.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探索——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4-137.
③ 孟凡荣,张会忠.抛锚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5):155-156.
④ 胡宁,周丹.基于学习迁移效果提高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6(13):135-136.
⑤ 杨秀平.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2015(13):206-207.
⑥ 邱海燕.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38-139.
⑦⑧ 张启航.试论教与学的关系——再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5):27-31.
⑨ 李先江.基于挖掘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