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家属优待证
2017-03-12肖然山
◎肖然山
60年前家属优待证
◎肖然山
日前,外甥交给我一件母亲的遗物——60多年前的一张军属优待证。
优待证的长和宽均为7寸,在已发黄的纸面上,印有“为人民服务”5个红色的镂空大字,证书的内容用蓝色油墨印刷,其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书”。接着证明我于何年何月何日参加此军队,在部队任何职务,家住哪里,“请民主政府根据法令与优待军属条例及家庭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照顾,特此证明。右给某某收执”。最后的署名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唐虎、副主任钟期光。发证日期为1951年2月1日。
望着这张陈旧的优待证,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顿时涌上心头,泪水也止不住溢满眼眶。
母亲共养育了6个子女,我是家中的老大。解放后,我与大妹都还年少,因生活所迫先后参了军。即便这样,母亲还要靠她的一双手养活弟妹四人,生计之艰难,可想而知。
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她常替人做衣裤鞋子,以此来养家糊口。就说纳鞋底吧,那麻线要一根根地放在大腿上搓,搓久了,先是皮肤发红,然后就破裂,直至溃疡,疼痛难忍。后来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在大腿上绑一块瓦片,麻线就放在瓦片上搓。到了冬天,母亲的10个手指头都会皲裂,一道道大小不一的口子,一碰到就钻心的疼。别说母亲没钱买护手的甘油,甚至连弄块胶布贴一下也办不到,只得到隔壁的中药店里去向他们讨些用过的膏药,用膏药上的药膏来涂抹裂口。做活虽苦,但只要有活做,一家人还能图个温饱。有时没有活计,就得向亲戚借贷。
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我从部队寄去的这张军属优待证,成了全家人的救星。母亲说,有了它,我的弟妹读书不用花钱,学杂费全免;有了它,街道给我母亲安排了一个敲碎石的工作,工资虽不高,但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全家人的生活改善了;有了它,逢年过节,政府上门慰问,送钱送物,这样的日子,以前从来没有过……
泪眼蒙眬,我似乎看到母亲的笑脸。“大姨,您怎么哭了?”我正想得入神,外甥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擦去泪水,说:“你知道这张优待证的价值吗?它是无价之宝呀!”
摘自《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