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佛游记》的魔幻现实性

2017-03-12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讽刺魔幻

刘 璐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8)

《格列佛游记》的魔幻现实性

刘 璐

(喀什大学 人文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8)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以魔幻的创作风格和批判讽刺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下人物被扭曲的世界观。 小说的故事情节离奇怪诞, 人物形象异型异类, 具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表现了在丑恶的社会阴影下人类邪恶的本性和虚伪的知识分子形象。 人类在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以来就有着对“理想国”的向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对《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借助格列佛的境遇, 批判了荒唐社会影响下人类的虚伪与无知, 期望人类恢复善良理性的本质, 重新构建一个光明、 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 魔幻; 现实主义; 创作; 讽刺

一、 《格列佛游记》概述

魔幻现实主义兴起于拉丁美洲, 并促使拉美文学迅速崛起。[1]75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中, 出现了很多闻名世界的小说作品。 这些小说巧妙地将当地的神怪传说与现实的生活穿插在一起, 使其呈现出怪诞、 离奇、 虚幻、 诡异等多方面特点。 小说通常以魔幻的风格、 离奇的故事情节、 夸张的艺术手法对黑暗的社会、 腐朽的制度、 奸诈的资本家进行抨击, 并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寄予深深的同情。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著名的小说之一, 它在1726年首次出版时就受到了读者们普遍的欢迎, 一周之内就销售一空。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冒险旅程, 第一次是在小人国, 格列佛帮助利立浦特人把敌军不来夫斯古帝国的船拖回了国, 但却不想毁灭不来夫斯古帝国, 这让国王很生气。 后因为一系列的事情, 小人国全国上下准备除掉格列佛。 格列佛听到风声逃回了英国。 第二次是在大人国, 格列佛出海再次遇到危险, 他来到了全都是巨人的国家。 格列佛向国王介绍很多英国的情况, 都被国王否定了。 一次出去游玩中, 鹰把他住的箱子当作乌龟叼走了, 格列佛获救回到了英国。 第三次是在飞岛国, 格列佛出海的船只被海盗劫持, 逃脱的格列佛被岛上的人救起, 岛上的人相貌怪异, 衣着古怪, 整天在搞一些不着边际的科学实验, 结果造成了全国性的灾难。 最后一次冒险是在慧骃国, 岛上的“胡耶”长得像人, 却是被奴役的畜生, 性格残暴。 而统治者是那些具有智慧的马, 它们具有各种美德。 格列佛回到英国后, 因为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 无法再与人类交往, 一辈子与马生活在了一起。 小说运用了种种魔幻情节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彰显了独特的意蕴。

二、 人物形象的魔幻现实性

斯威夫特在作品中刻画了各色的人物形象, 有他指头大小的小人、 有几十英尺高的巨人、 有会巫术的人、 有会说话的马人等。 格列佛经历了四次与众不同的冒险, 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 当代科学、 丑恶人性的讽刺, 另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乌托邦理想主义思想的向往。 在这里我们将斯威夫特的这种“魔幻”性人物概括为三种类型:异型、 异能、 异类。

(一)小人国与大人国的异型人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出现一些异型的人物, 借以放大作者的思想, 而《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经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异型感。 在小说的最开始, 格列佛由于船只失事逃到了利立浦特岛。 第二天睡醒时发现身边是一些身高不足六英寸, 手持弓箭, 身背箭袋的人。 这些人从外貌上看和格列佛并没有什么区别, 唯独身高非常矮。 经过多日的相处, 格列佛和小人国的人们逐渐建立了信任感, 并获得了自由。 当格列佛首次参观首都的时候, 他侧着身子穿过主要街道, 只穿了短背心以防衣服下摆碰坏屋顶和屋檐。 在作品中, 作者塑造了异于常人的小人形象, 用俯视的态度来看人类的荒唐渺小。 当格列佛来到大人国的时候, 首先是吃惊于那里的草的高度高达二十英尺, 接下来便看到了巨人, 作者形容巨人有教堂尖塔那么高, 一步可以跨出很远, 声音比喇叭筒还要响, 像打雷一样。 格列佛仰望着这些巨人就像小人国那些臣民看格列佛一样。 就连他们身边的动物也体形巨大, 他的女主人养的猫体积有三头公牛那么大, 叫一声就像十几个织袜工人在干活, 而家里养的狗个头抵得上四头大象。 它的主人逼迫它到镇子上表演, 供人们娱乐。 在格列佛被卖给了王后之后, 他形容王后用餐一口能吃下十二个英国农民一顿饭的量, 一口能喝下一大桶饮料。 在巨人国的经历中, 作者以一种仰视的角度观察到了人类的粗俗与铁石心肠。 斯威夫特运用的这两种极端化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他们各自鲜明的特点, 表达了对当时政坛的丑陋现象的不满。 这种经过极端放大和缩小的事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了一定的魔幻色彩。

(二) 巫人国的异能人

魔幻现实主义体现在人物身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异能。 在《格列佛游记》中的第三次冒险, 格列佛经过了巫人国, 那里的人都是魔法师, 他们实行内部通婚, 年龄最长者继任国王。 那里的总督有起死回生的魔力, 他可以让任何鬼魂为他做事, 但是不能超过一天的时间, 一个鬼魂在三个月内也不能召唤两次。 总督准许格列佛见任何他想见到的人, 首先他见了亚历山大大帝, 而后又见到了恺撒和庞贝等著名的人物。 格列佛所召见的都是一些推翻暴君和阴谋篡权的人, 还有为受压迫和残害的国家夺回自由的人。 从这些人口中他了解到了许多与历史记载不符的事实, 也是作者借助古人鬼魂的复活来说明现在的记载是对以前诸多事实的歪曲, 很多成功的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很多可耻的方法。 总督召唤出的所有的鬼魂都保持着生前的模样。 格列佛是这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英国人的变化的: “各种各样的梅毒已经改变了英国人相貌的各部分特征, 令我们的身材缩短, 神经松弛, 肌腱无力, 脸色泛黄, 皮肉松弛发馊。”[2]182这使格列佛看到了人类几百年来的堕落, 变得伤感起来。 在巫人国里, 作者通过这些鬼魂向世人展现了一部罪恶史, 其中充满了诈骗和罪恶, 人性一步步地走向堕落, 走向无尽的深渊。 将这种鬼魂与人类同在的场景渗透到小说中, 给小说制造了一种魔幻神秘的气氛, 让故事情节既具有浓厚的现实气息, 又充满了虚无缥缈的色彩。

(三) 慧骃国的异类人

魔幻现实主义体现在人物身上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异类。 他们通常有着人类一样的智慧, 可以独立思考, 但是身体有着人类不具有的外形。 格列佛的第四次冒险是在慧骃国, 这里的人类有两种:第一种是身份高贵、 处于统治阶层的人, 但是他们的外形是马, 被称为“慧骃”。 另一种是身份卑贱、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 他们的外形酷似人类, 被叫作“野胡”。 格列佛刚被流放到岛上的时候见到了野胡, 他们的全身长满了厚厚的毛发, 稀疏不同, 参差不齐; 他们长着山羊胡, 背部和腿脚的前部都有一缕长毛。 很快格列佛被小马带回家, 他发现野胡的脸又扁又宽, 鼻子塌陷, 厚嘴唇, 大嘴巴, 所有的这些特征在人类世界中都是不具有智慧的野人才有的。 他们毫无理性, 吃树根与生肉, 同种族内互相仇视, 母野胡在怀孕期间还会和公野胡交配, 他们彼此之间还会激烈地争吵, 各种负面的形象都汇聚于一身。 而这个国家高贵的象征慧骃, 他们的毛色光亮自然, 马与马之间相处融洽, 身上具有多种美德, 从未有过理性动物的邪恶念头和思想。 他们联姻时, 十分注重对方的毛色, 以免造成血统不纯正; 在婚姻中他们相敬如宾, 夫妻之间没有妒忌、 猜疑、 溺爱、 争吵, 婚姻中也从未出现暴力和淫秽的事件。 斯威夫特借助野胡和慧骃之间的比较, 清楚地反映了格列佛对于人性问题认识的肤浅性, 他没有认识到人类同样具有野胡的卑劣一面, 但这不是全部, 人类也有慧骃的高尚品格。

三、创作手法的魔幻现实性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充满了魔幻元素的著作, 无论是故事的内容结构, 还是创作手法的荒诞离奇, 都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突出的文化意蕴。 斯威夫特在小说中, 对故事的神奇与现实转换的恰到好处, 把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 既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又打破了生死的界限。

(一)内容与结构的魔幻现实性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总是把现实与幻想糅合在一起, 却又不失原有的本意。 死去的人可以重生, 时间空间可以相互交错, 这种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让人觉得既真实又虚幻。 在巫人国中, 格列佛借助总督起死回生的能力, 见到了很多已经死去的人, 他可以向他们提问题, 但是所提的问题只能和亡魂生前所生活的年代有关。 格列佛看到了统率大军的恺撒和庞贝, 他们正在准备交战。 “我看到凯撒取得最后一次伟大的胜利……而现代集会则像是小商贩、 扒手、 劫匪和暴徒在闹事。”[1]174作者借助本不应该再见到的死去人的复活, 来讽刺与史事严重不符的事件, 他揭露那些不分是非黑白, 掩盖事实真相, 标榜贤明都是罪恶统治阶级的本质。 小说打破了时空界限, 将古代最著名的学者聚在了一起。 他首先认出了荷马和亚里士多德, “荷马身材高大一些, 长得帅些……亚里士多德则是驼背弯腰, 拄着拐杖。 他的面容清瘦, 头发稀疏, 声音低沉”[2]177。 格列佛发现荷马和亚里士多德并不认识那些点评过他们的人, 而这些人在后来发表的作品中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严重的曲解。 作者借助时空之间的交错让愚昧无知的评论家与荷马和亚里士多德聚在一起, 他们本不属于一个时代, 作者通过他们的谈话借以抨击现实社会中各学者对于事实的歪曲, 并还原了事实本来的面目, 但是这样的现实却披上了魔幻的外衣, 表现出了一种神奇的效果。

(二)创作手法的魔幻现实性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是复杂多样, 它集魔幻元素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等元素于一体, 但其中最突出的创作手法是夸张与隐喻。 在《格列佛游记》中, 作者运用了很多夸张的情节, 把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使小说充满惊奇与神秘。 当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时候, 遇到了敌人入侵, 敌国的舰队正停在港湾, 等待顺风便要出航。 格列佛涉水过了海峡把敌方的50艘军舰拖回了国。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格列佛一个人拉动了50艘军舰, 而小人们只能绝望地呼喊, 使读者意犹未尽, 想知道后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斯威夫特还善于运用发生的故事情节来隐喻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质。 在格列佛的第三次冒险中, 他看到了种种看似毫无道理的科学研究。 在参观学院的时候, 他第一个见到的学者形削骨瘦, 满脸满手的烟灰。 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从黄瓜中提取阳光的课题研究。 接下来格列佛看到的是学院最资深的老学者, 他一直从事的工作是把粪便还原成原来的食物。 格列佛所参观的每一个房间都有一个学者在做着研究, 每一项研究都很荒谬。 作者创作这些故事情节的灵感都是来自当时所处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并借此来批判种种不实际的科学研究, 给人一种隐秘的艺术美感。 斯威夫特所有夸张和隐喻的创作手法都是为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铺垫的, 它们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使作品的主题不只是表面所表达的样子, 而是揭示了隐藏在隐喻事件下的真实内容, 从而引出了更实际的社会现实意义。

四、 魔幻主义的现实意义

18世纪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是以讽刺文学为主导。 斯威夫特借助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并对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与批判。

(一)批判社会的丑恶与荒唐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抨击了整个英国政治的腐败, 并通过各种幽默的讽刺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其中的政治矛盾和斗争, 表达了深处社会底层的人民对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格列佛第一次冒险经历是在小人国, 它其实就是整个英国社会的缩小版。 在小人国中, 国王受到人民爱戴只是因为他比普通人高出一个手指甲; 而大臣的选举更加荒唐, 官职高的官员是因为他们跳绳跳得高。 整个国家内部也是划分为两派, 他们为吃鸡蛋应该从大头吃还是应该从小头吃争吵个不休,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腐败制度的小人国居然妄想要称霸整个世界。 斯威夫特猛烈地抨击了国家荒唐丑恶的政治制度和统治阶层党派间的互相倾轧, 旨在让读者能重新审视英国的政治制度和党派间的腐败与荒唐。 同时, 作者借助格列佛在大人国时与国王的对话加强了对国家制度腐败的抨击力度。 格列佛向国王称赞着英国的种种制度和百年的历史, 但是这些称赞在大人国国王的仔细分析下土崩瓦解, 国王称这些事也不过是贪婪、 党争、 虚伪、 背信弃义……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大恶果。 听到格列佛所说的那些耗资巨大的大规模战争让国王很吃惊, 他觉得要么他们就是个好战的民族, 要么他们的四邻就都是坏人, 而他们的将军肯定比国王还要有钱。 这些借他人之口说出的话表达了作者对英国历史的讽刺与对和平的向往。

(二)批判人类的邪恶本性

在《格列佛游记》中, 作者除了极度地讽刺了国家政治制度的腐败, 还把矛头指向了人性的邪恶。 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 如果人民本心不善, 国家则不能强。 格列佛的第四次冒险来到了慧骃国, 作者用一种极度令人厌恶的方式刻画野胡, 形容野胡的体味让人恶心, 心智极其低下, 对物质的欲望极其强烈, 他们仇恨同类, 为一点小事情就争吵不休。 而慧骃却有着善良的本性, 曾怀着慈悲之心想要教化野胡, 可是失败了, 野胡贪婪粗鄙的人性已然深入骨髓。 格列佛是这样向慧骃国国王介绍英国的:“有时两国君主为争夺第三块领地而争吵, 但两国其实都无权占领。 有时一位君王害怕另一位君王和他争吵, 于是先发制人。 有时, 敌国过于强大或弱小也会引起战争。”[2]223国王批评了格列佛所形容的国家, 觉得那种战争是卑鄙无耻的, 它无法理解同类之间的互相残杀。 当格列佛回到英国的时候, 他对人的厌恶已经达到了极端的地步, 连他的妻子儿女与他在一个桌上吃饭都要隔得很远。 他看到人类身上有很多野胡的卑劣品行, 不愿与他们为伍, 最后与马度过了余生。 在我们读到野胡行为的时候, 大多数都会把自己与野胡进行对比, 作者不仅把格列佛列为野胡一类, 还把每一位读者也放在了野胡的行列, 进而对人类与人性进行了极致的讽刺。 斯威夫特借助人与马变形的魔幻手法, 来抨击人性的丑恶, 借以希望人们能够剔除劣根性, 重塑本心。

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 真实世界存在的事物与想象的事物混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却又很真实的感觉。[3]34《格列佛游记》将现实与奇幻相结合, 通过极度的夸张与隐喻的创作手法来编织主人公的奇妙历险借以突显现实, 抨击国家的腐败、 人们人性的邪恶与荒唐的学术研究。 作者将魔幻的元素融入小说中, 使小说拥有更深刻的意蕴和美学价值。 同时, 作者揭露英国各方面的黑暗, 不只是为了讽刺英国, 还有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作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直到现在还让读者回味无穷。

[1] 徐静.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史晓丽,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3] 杨洁.《野猫精》中魔幻现实性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杨 倩 尹 番]

Interpretation of Magic Realism in Gulliver’s Travels

LIU Lu

(KashgarUniversity,CollegeofHumanities,Kashgar844008,China)

Gulliver’s Travel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Jonathan Swift. At that time, the author reflects the distorted view of the world by the magic , critical and ironic writing style. The plot of the novel is fantastic and it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magic realism. It performance the image of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alse image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shadow of the ugly society. Human beings have been longing for the “ideal country” since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he enlightenment in eighteenth Century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in the creation of Gulliver’s Travels. With the help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Gulliver, the author criticizes the hypocrisy and ignorance of human being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bsurd society. The author hopes to restore the nature of good reason, and to build a bright and harmonious society.

Magic; realism; creation; irony

2017-01-22

刘璐(1992—), 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硕士研究生。

I106.4

A

1009-4970(2017)07-0039-04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讽刺魔幻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魔幻”的迷惘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