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哂由、与点看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

2017-03-12陈小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基本素养理想

陈小陆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安徽 安庆 246003)

从哂由、与点看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

陈小陆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安徽 安庆 246003)

在《四子侍坐》一文中, 孔子对四位弟子的理想皆持肯定态度。 孔子“哂”子路, 鼓励应多于提醒; “与”曾晳, 感慨应多于赞赏。 这一“哂”一“与”, 体现了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 即以道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来发儒家治世事功的力。 成功人生, 关键在于集之所以成功之基本素养于一身。 关键词: 理想; 《四子侍坐》; 基本素养 ; 道外儒内

某日, 孔子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 子路、 冉有、 公西华和曾晳先后作了回答。 有读者认为子路说大话, 夫子“哂之”就是讥笑他; 有读者认为冉有和公西华的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更多读者认可曾晳的观点, 因为他得到了夫子的赞赏——“吾与点也”。 总之, 支持子路的少, 支持曾皙的多, 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实际上, 大部分读者之所以倾向于曾晳的观点, 主要是因为受到孔子评价的影响, 但读者没有真正理解孔子评价的含义。 孔子没有讥笑子路, 对四子的理想皆持肯定态度, 只不过更倾向于曾晳的观点。 但笔者认为, 四子做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四子在谈理想时体现的那些基本素养。

一、 子路和曾皙侍坐时体现出的基本素养

(一)热情、 激情和豪情是追求远大理想的第一素养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1]192-130

“率尔”乃想都不想、 不加思索之意。 这就说明子路救民于水火的理想在平时就早已形成了。 子路的回答体现了他的率真、 善良、 责任和自信, 字里行间透出了对事业的热情、 激情和豪情。 热情、 激情和豪情是青年人之所以为青年人的第一基本要素, 也是追求远大理想的第一基本素养。 理想是帆, 热情、 激情和豪情则是立帆的桅杆。 没有桅杆, 船帆不立, 难以起航, 更遑论远航。 子路此时表现出的青年人的心态, 则尤为孔子所欣赏。

(二)超然物外是养志待发, 是自我精神疗伤

曾皙对曰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1]130

事有成与不成, 时有遇与不遇。 君子不遇于时, 不成于事, 可退而求其根。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就是及时体验生命之美好, 人生之宝贵, 从平常中悟出不平常, 这种体悟乃生命之根本。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君子在穷困之时, 能做好自己便是保住了根本。 有了根本, 一则可融生命、 自然于一体, 聊且抚慰受伤的心灵, 感受回归的温暖, 从中汲取生命之活力; 二则修养待时, 以备将来东山再起。 不可耿耿于过去, 更应殷殷于未来。

二、 孔子“哂之”“与之”的真实内涵

孔子当场评价的学生是子路和曾皙, 一“哂之”, 一“与之”。 对冉有和公西华默认之。 为何“哂之”, 又为何“与之”?

(一)孔子“哂”子路, 鼓励应多于提醒

曾皙不解地问:“夫子何哂由也?”[1]131这说明他认为子路是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 认可子路的理想。 但看到老师“哂之”, 心中顿生疑惑:难道老师在讥笑子路, 我的判断错了?故才有此一问。

“哂”有“微笑”与“讥笑”二意。

魏何晏注释“哂”为“笑”[2]172, 宋朱熹注释“哂”为“微笑”[1]130, 朱熹还进一步解释道:“夫子盖许其能, 特哂其不逊。”[1]131今人杨伯峻注释“哂”亦为“微笑”[3]121。

孔子在课堂上一开始鼓动学生谈谈理想, 子曰:“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1]129后又鼓励曾皙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1]130意在任其放言述志。 另外, 按孔子的人格修养——和气谦德, 一定不会“讥笑”学生, 故何晏即使简单地把“哂”注释为“笑”, 可以想见, 这笑乃“微笑”非“讥笑”。 更何况, 后有朱熹与杨伯峻皆解释为“微笑”。

其实, 子路的回答很符合孔子的心意。 一次, 子贡问政, 子曰:“足兵、 足食, 民信之矣。”[1]134子路深得孔子的教诲, 故才敢有三年内使百姓“有勇”“知方”之自信。 “有勇”符合孔子为政中的“足兵”思想, “知方”符合孔子为政中的“民信”思想。 但孔子知道, 他的这个得意弟子秉性豪爽有余, 而谨慎不足, 作为师长应适时提醒他内敛一点。 “由也兼人, 故退之。”[1]128孔子“哂之”意在:子路啊, 老毛病又犯了。 这样想着想着, 不自觉地笑了出来。 这种笑, 这时笑, 既有鼓励的意图, 又兼有提醒的意图, 且鼓励应多于提醒。 当曾皙不解地问老师为什么笑子路时, 孔子答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1]131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侧面而已。

子曰: “由也, 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1]77千乘大国, 子路可为其带兵的统帅。 “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1]136说明率真勇猛仅仅是子路的一面, 子路还有睿智善断的一面。 可见, 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很高。

(二)孔子“与”曾皙, 感慨应多于赞赏

对于“吾与点也”的评价, 邢昺疏曰:“善其独知时, 而不求为政也。”[2]174这与孔子一生主张“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相左。 孔子可赞赏曾皙“知时”, 但绝不会赞赏曾皙“不求为政”。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1]184在周游列国处处受挫之时, 孔子依然以天下为己任, 当仁不让地积极引导社会走上正道, 其心境心志与“不求为政”格格不入。 故邢昺之疏不足采用。

朱熹注释“吾与点也”:“曾点之学……其胸次悠然, 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各得其所之妙, 隐然自见于言外。 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 其气象不侔矣, 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1]130朱熹认为曾皙的社会见识与人生境界明显高于其他三子, 其超然物外的境界可与孔子等量齐观。 这种评价对后世影响颇大。

朱熹对“夫子何哂由也?”的注释为:“点以子路之志, 乃所优为, 而夫子哂之, 故请其说。”[1]131朱熹在这里却肯定子路的理想不同凡响, 在四子中略高一筹。 或者他认为“曾皙以为子路的理想在四子中最优”。

朱熹的注释评价前后颇为矛盾,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朱熹读懂了曾皙的理想, 但却没有读透孔子的理想, 更没读透“吾与点也”的真正内涵。

钱穆注释“吾与点也”:“然孔子寄慨于道大而莫能用, 深惜三子者之一意于进取, 而或不遇见用之时, 乃特赏于曾皙之放情事外, 能从容自得乐趣于日常之间也。”[4]20钱穆又说: “与点一叹, 乃为别有心情, 别有感慨, 特为子路、 冉有、 公西华言之, 使之宽其胸怀, 勿汲汲必以用世为务也。”[4]20

笔者认为, 钱穆的注释显然深受朱熹注释之影响, 甚至可以说是朱熹注释的补充。 钱穆的注释若仅仅针对曾皙而言, 那再恰当不过, 曾皙当时的心境确是如此; 若又认为孔子是如此心境, 那就把孔子的精神境界等而下之了。 若言曾皙超然物外以养志, 则孔子便是超然物外以励志。 超然物外同一, 然养志与励志, 其境界却大有道家、 儒家之区别。 曾皙知孔子超然物外之心境, 但不一定能理解这种心境。

邢昺、 朱熹和钱穆的理解都有“儒用道藏”之意, 即儒之大道难行时, 退求情寄山水, 以现实之身躯承载世外之胸臆。 笔者认为, 此诚非孔子当时之想法也。

按照钱穆的考证, 此事应发生在孔子50岁左右、 未出仕之时。 也就是说, 孔子虽曰“大道难行”, 但没有到绝望的地步。 在古代, 50岁可谓垂垂老矣。 但对孔子而言, 其仕未出、 列国未周游、 仁政尚未推行, 身虽老, 但雄心壮志依然贯长虹、 薄云天。 孔子平时为人是谦和通达的, 但推行仁政时则是热情、 坚定和固执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

曾晳小孔子6岁, 在学识上与孔子是师生关系, 但在年龄上两人却是同龄人, 且追随孔子最久, 比较容易理解孔子当下心境的某一层, 故得孔子“与之”。 曾皙知“孔子之超然物外”, 然不知孔子超然物外之真正用意。 如欧阳修所言:“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444同样, 人知孔子与点也, 而不知孔子之与其与也。

曾皙的理想虽得孔子赞赏, 但绝非朱熹点评那样——“深许之”。 曾皙的境界还局限在自己方寸间, 按现在的语言说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或“小资情调”, 有修养有品位有个性很独立很自我甚至很自恋, 是于此基础上的超脱, 此乃“小超脱”非“大超脱”。 “小超脱”乃隐于市隐于野, 独善其身; “大超脱”是“大隐隐于朝”式的超脱, 以天下为己任, 不因进退而激昂或消沉。 曾皙没有把这种“小超脱”推己及人, 升格到儒家推崇的“大同”境界。 但孔子为何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原本希望自己的得意弟子子路、 冉有和公西华能跳出世俗的框框, 给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答案, 但子路励志有余, 冉有进取不足。 要知道, 子路与冉有可是孔门十哲中尤擅政事的二哲。 到了公西华, 更加倍地谦虚。 孔子从内心来讲对这三位弟子抱有很大希望, 但结果是一次次失望。 没想到平时并不出色的曾皙倒是多少安慰了孔子受伤的心灵, 故孔子“喟然叹曰”。 “喟叹”意谓“因感慨而叹息”:一叹子路、 冉有和公西华表现不佳; 二叹曾皙的回答多少接近自己想要的答案; 三叹自己受权臣排挤, 不能见用于鲁君; 四叹实现自己的理想遥遥无期而年事已高后继乏人; 五叹自己超然物外的胸臆无人真正理解。 子曰: “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1]157

超然物外乃道家的生活态度, 然在孔子这里, 这道家态度包裹着儒家悬壶济世的心。 孔子知道, 只有有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才能统领前三者, 即统领子路之热情激情豪情、 冉有之实事求是和公西华之谦虚好学; 只有有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才不会受现实世界权、 钱、 物、 名、 色等的诱惑, 才能遇挫不折, 知其不可而为之。 超然物外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人生境界, 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超然物外的人, 不会为世俗所累, 不会得意忘形, 不会失意忘形。 顺境愈加谨慎, 逆境愈挫弥坚, 以道家的生活态度来发儒家治世事功的力。 欲成大成就者, 必有遇大困境大挫折的心理准备, 必有超然物外的境界来应对。 抛弃一切世俗杂念, 以纯粹的真诚追求至善, 最终止于至善。 这才是孔子“道外儒内”的基本素养。

人生很难固定于某一种工作, 但只要有“道外儒内”的精神在,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 都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 孔子乃集大成者: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致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二; 相鲁三月, 政化大行, 路不拾遗, 诸侯惊惧; 敬敷仁道, 删《诗》《书》, 定礼乐, 赞《周易》, 修《春秋》……子曰:“君子不器。”[1]57理想欤? 自述欤?诚自述也!孔子之集大成, 非乃集成果之大成, 实乃集之所以成大成之素养也。

三、 “人际和谐”是孔子的终极理想

孔子也有自己的理想:“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1]82他的理想涉及长辈、 平辈与晚辈之间的适宜关系, 是一种照顾到各方立体式人际的和谐状态。 孔子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希望自己局限于某一种具体工作, 因为他深信,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一定素养, 有“君子不器”的素养在, 有“道外儒内”的素养在, 从事任何工作都有可能达到“安之、 信之、 怀之”的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 社会不可能安排好某种适合你的岗位等你去工作。 孔子在鲁国一开始为乘田、 委吏, 后担任过中都宰、 司空、 大司寇等要职, 还相鲁三月。 每从事一项工作, 孔子都能做到上合君意, 下惠黎民。 孔子进则为官, 造福一方; 退则兴学, 启智万民。

孔子的理想很远大, 也许一辈子也难以实现。 但正是远大的理想才能让孔子产生和保持持久的毅力, 不屈不挠、 锲而不舍地为靠近理想奋斗终生。 孔子见大水必观, “以其不息, 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 夫水有似乎德; 其流也, 则卑下倨拘必循其理, 此似义; 浩浩乎无屈尽之期, 此似道; 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 此似勇……”[6]77孔子观水, 实则反观人生。 水虽无言, 但有水德、 水义、 水道和水勇; 人应有志,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身、 齐家、 治国”乃前提、 手段, 和仁爱于一身, 谐天下成一家, 致“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的太平天下才是孔子追求的终极理想。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圣人, 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一定会寄希望于学生, 寄希望于后人, 寄希望于将来, 这才是他“哂由”“与点”的根本原因。

“认真对待传统”, 因为“传统不是我们的异己, 而一直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一种范例和借鉴, 一种对自身的重新认识’”[7]24。 认真对待传统, 后人才能够认识、 了解、 理解、 接纳传统, 进而更好地把传统精髓发扬光大, 以古为鉴, 古为今用。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何晏,邢昺.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4] 钱穆.孔子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5] 吴楚材,等.古文观止[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5.

[6] 王国轩,等.孔子家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7] 朱士群.认真对待传统:从诠释学的观点看[J].天津社会科学, 2004(4).

[责任编辑 湛贵成]

Confucius’ Taoist Appearance and Confucianism by Nature Reflected in Attitudes to His Students You and Dian

CHEN Xiao-lu

(DepartmentofIdeologyandPolitics,Anq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nqing246003,China)

According toConfucius’sTalkwithhisFourDisciples, Confucius took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his disciples’ ideas and aspirations. Smiling to Zilu, Confucius gave more encouragement than warning and encouraging Dian. Agreeing with Zeng Xi, Confucius showed more emotion than appreciation. Smiling to one and agreeing with another, this is Confucius’s basic character, Taoist appearance and Confucianism by nature, which is to live a Taoist way and pursue the cause of Confucianism. To be successful is to live up to the characters of success.

ideal;Confucius’sTalkwithhisFourDisciples; basic character; Taoist appearance and Confucianism by nature

2016-04-26

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思政理论课教师类)(Szzgjhl-1-2016-32); 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辅导员类)(Szzgjhl-2-2016-30)

陈小陆(1969—), 男, 安徽怀宁人, 硕士,副教授。

C122

A

1009-4970(2017)07-0024-03

猜你喜欢

基本素养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当年,我们的理想很伟大
新时期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养研究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