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7-03-12余礼凤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互联网+

余礼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余礼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软实力,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并不乐观,存在着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清,没有高职特色、缺乏时代特色,建设路径不科学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位和审视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代、与企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来构筑“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新景观,为高职教育的长足、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高职院校;“互联网+”;校园文化

一、“互联网+”的定义及特征

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他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指的就是以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为代表的新时代,即人类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流行起来。

关于“互联网+”一词,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界定。这里,笔者援引其中一种界定:“‘互联网+’的含义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可见,“互联网+”是信息通信技术与新时代联姻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互联网思维在当今时代的实践成果,其目的就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各大行业,以此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的提升,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生产要素和实现工具的具有开放、多元、共享、交互、跨界等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4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一文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对于起步比较晚、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各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没与高职教育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建设定位模糊,没有职业特色、没有时代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能够代表广大师生员工精神面貌和精神气质的文化综合体,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准。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完成教育目标和育人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会不深,定位不清,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方略,也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中。更有甚者,人为地割裂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团活动,或者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或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高职校园文化是广大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社会文化为源头,以校园环境为依托,通过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积累和凝聚于校园之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打上高职烙印,具有高职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然而,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晚、起点低,有些高职院校还是直接从中专演变过来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多借鉴普通高校模式或照搬中职模式,没有形成具有职业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有些高职院校虽然也搞了一大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但不知道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没有注意到“职业教育”这一显著特征,并不能很好地把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的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互联网+”的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他们不知道,时代变了、学情变了、学生变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随之而变,再照搬照抄过去的模式,必然失败。

(二)建设路径不科学:重现代、轻传统,重物质、轻精神,重实用、轻人文

1.重现代、轻传统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一时代正朝着开放、自由、多元的趋势发展。大学的围墙正在被各种流行思想和流行观念包裹,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也会经受各种思想的洗礼和灌输。广大的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传统观念意识淡薄,更容易被这些思想和风气裹挟。当今的高职校园里,现代气息浓郁,传统氛围淡薄,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积淀起来的注重人格、注重伦理道德、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并没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认知体系、传统伦理秩序、传统文化艺术等精髓知之甚少,很多学生知道西方甚至比知道“传统”多。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短,本身就没什么文化积淀,为了求得快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把目光锁定在现代化的校园建设和现代化的装备上,无暇顾及“传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缺乏传统导向和文化内涵。一个没有民族根基、缺乏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的校园文化是不健康的、畸形的,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2.重物质、轻精神

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应该是“两手都要抓、两者都要硬”。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没实现两者的均衡发展,还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吸引师资,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将大部分资金用在购买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建实训室等物质文化上;另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抢占生源,则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盖高楼、搞基础建设上,完全不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即使有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也仅限于物质层面,为搞活动而搞活动,缺乏对精神意义的追求,虽然举办了很多活动,但学生最终留下的只是物质烙印。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才是不健全的、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人才。

3.重实用、轻人文

重实用、轻人文一直是一些人头脑中的固有思想。由于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是理工科院校,他们的领导者也大都出自理工背景,这样就理所当然地就形成了重理轻文、重实用、轻人文的办学思想。此外,各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就业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过多地考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道德、心理、艺术等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些年,由于人文科学的衰落,人文专业就业压力加大,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市场需要,砍掉或者缩减文科专业招生比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上,专业课课程比例逐渐加大,人文素质类课程比重一减再减,甚至很多人文素质类课程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这使很多高职院校人文氛围和人文气氛堪忧。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搞出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人文环境就显而易见了。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平等、互动、分享是“互联网+”时代最为突出的时代特点,这是历史上重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对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营造平等、互动、分享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为高职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发展作贡献就成了摆在广大高职管理者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

首先,引入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3]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关于这一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他的远见卓识和高度智慧给我们做了详尽的描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4]这样的时代,我们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已不可能。现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是90后乃至00后,这一代人是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而长大的一代。他们每天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获得巨大的海量信息,更多的注意力也集中在网络中。传统的校报、宣传展板、宣传横幅等单一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已很难再吸引到他们了。我们不妨改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顺应90后、0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将传统途径和新兴媒介相结合,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传统途径和新兴媒介、强化基础建设和提升创新活力的双向联动中,构建更为广阔开放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时代、与企业相结合,溶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生产需要,胜任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工作,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凝聚了所有员工聪明才智、代表所有员工精神面貌、反映所有员工奋斗历程的精神复合体,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生命。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力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精英来学校举办专题报告会或开讲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宣扬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或者,结合各专业、各工种定期在校园举办一些融入了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为今后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课外实践等形式,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最后,“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仍然要加大传统文化的比重。校园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环境文化,它深深地扎根于校园中,对生活于此的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不知不觉而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5]“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内含着教育意图的校园环境。”[6]校园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环境建设,它的最终目地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合人才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学生是看着电视、玩着电脑、用着手机长大的一代,长期对着冰冷的机器很容易让他们精神冷漠、精神懈怠、缺乏精神动力,厌倦人际交往,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沉迷于个人的世界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厚的人文文化积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可以在传承和弘扬中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人文底蕴。同时,置身于这样的校园文化中,长期的耳濡目染,对于师生员工人文意识的培养,积极乐观、求实进取人文情怀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1]金元浦.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42-48.

[2]刘金婷.“互联网+”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3):6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4]朱国贤,霍小光,杨依军.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EB/OL].[2017-02-05].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5-12/16/c1117480771.htm.

[5]黄定华.蒋孔阳论美育[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06-109.

[6]周安涛.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6):18-20.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A Study of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YU Li-Fe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improve its soft power, build school brand,and increase the strength,vit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Yet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is not optimistic.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reposition and examin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 internet thinking,combine with the times,enterprises,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onstruct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and contribute to the long-ter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et+";campus culture

G711

A

1009—7600(2017)04—0102—03

2017-03-06

深圳市教育学会2016年度“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第三批立项课题(YB2016009)

余礼凤(1975—),女,湖北洪湖人,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人文互联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