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探索
——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2017-03-12张兆延
张兆延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108)
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探索
——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张兆延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10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增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更是体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立足点。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增强“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对实践具有方向引领的功能,是实现实践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在基础课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是提高其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前提。当代新的教育理念首先是“以人为本”,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基础”课教学中要体现在自主性上,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思考、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课前指导、课中引导、课后辅导。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首先就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是“理实一体”。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生易于感知的日常生活实践经历与其所蕴含的思想道德与法律认知理论相融合,从中培养学生法律理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理性看待现实”的政治素养,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既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又能提升学生价值观感悟能力,还能启迪学生明确体会职业素养发展方向,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此外,“基础”课还要关心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国家形势与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目标。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以“两个百年目标”作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入点,紧密结合第一章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以“坚定理想,放飞梦想”为主题组织学生演讲,交流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思维深处架起连接个人、社会与国家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热情参与的激情,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笔者紧紧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讲授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内容,运用法律案例“复旦大学学生宿舍投毒案”“李天一轮奸案”等,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案例,展开讨论交流,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理实一体”理念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中,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深刻认识大学生树立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传道。”[1]增强“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更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执行者。因此,“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首先,要在“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严把“政治关”。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通知(教社科〔2015〕2号)精神,对新进专任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原则上都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组织“基础”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为打造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的高水平、复合型师资队伍提供保障[2],促进“基础”课教师实现理念更新上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化,理论知识上由“低层次型”向“高层次型”发展,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向“多能型发展,教学水平上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方向发展。
最后,坚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鼓励“基础”课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以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一方面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努力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楷模、学生品德培育的启迪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要以德施教,以身示教,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价值观内化为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化为个人日常行为的自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论认知走向实际践行,从而扣好人生中的“首粒扣子”。
三、优化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功能,组合各种教学要素而形成的教学组织形式。[4]在当前,优化“基础”课教学体系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材各章节内容相互衔接、有机对应,积极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基础”课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综观“基础”课教材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分别体现在教材四个部分:
一是“绪论”部分,开宗明义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思想教育”部分,涵盖教材第一、第二、第三章内容,重点阐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5],这是“基础”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教育内容。
三是“道德教育”部分,包括教材第四、五章内容,重点分析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作用,弘扬中华美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遵守社会生活三大领域道德规范以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重点把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内容紧密相连。
四是“法治教育”部分,包括教材第六、七、八章内容,重点论述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产生与发展,学习宪法法律,树立法治观念,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等等,学习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内容紧密相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十二项要求贯穿于“基础”课教材之中。教师要据此深入领悟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构建理念先进、形式多样、效果扎实的“基础”课课堂教学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四、创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含教学导入、教学互动、教学拓展等环节。[4]创新教学过程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旋律,紧紧结合教材四个部分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激情,努力把“基础”课建设成为大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践行的和真心喜爱、真正认同、真实信服、真诚实践的课程。
教学要从两个实际出发。即既从当前社会实际热点问题出发,又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在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来引导他们领悟科学理论真谛,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时政新闻播报、一周社会热点交流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明确肩负的使命,提高社会责任感,把爱国之志转变成报国之行;也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此外还可以在教学导入、互动和拓展上做文章,即认真研究教学导入的形式与内容、教学互动的形式与内容、教学拓展的形式与内容等。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在积极与教师、同伴、课本、媒体互动中理解感悟教学内容,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日常的行动规范。例如笔者在讲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当国歌突然奏起》等视频,结合古今中外名人对爱国情怀的表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等,通过欣赏《越来越好》《爱我中华》和《走进新时代》等音乐视频,将音乐艺术融入课堂,利用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以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效果。[6]
五、加强实践环节
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学习只有运用于实践才有生命力,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一方面,“基础”课教学不能只停留于课堂“论道”,而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加深理解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现代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为“基础”课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虽有思维活跃,追新求异,充满活力等优点值得称道,然而,他们长期往返于家门与校门之间,少接触社会实践,缺乏对国情、对历史、对现实的深切了解与体会,社会经验少,看问题易陷形而上学怪圈,走极端、理想化,成长中难以经受实践挫折的考验。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学习中联系实际,学习后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实践中体验价值观。同时,“基础”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沙龙、践行夏令营,以及“理论学习之星”评选等实践活动,进而鼓励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多媒体创作展示活动以及专题讨论会、见习实习、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中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基础”课教学与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情理并融理实一体中受到震撼,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课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当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仅靠“基础”课就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但是,从更新理念、提升素质、优化体系、创新教学、加强实践等五个方面着力探索,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1]本报评论员.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12-14(1).
[2]宰波.思政课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2016(2):62-65.
[3]彭清华.在全区教育发展大会上的讲话[J].广西经济,2014(2): 9-11.
[4]甘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基础”课的方法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80-82.
[5]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90.
[6]高叶.思想品德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12):108-111.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Effectiveness
ZHANG Zhao-yan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Fuzhou 350108,China)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Elements of Law,the teacher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students from upd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improving teacher qualities, optimizing teaching system,innovating teaching process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so a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Elements of Law;socialist core values;effectiveness
G712
A
1009—7600(2017)04—0099—03
2017-02-26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JAS151571)
张兆延(1987—),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