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不A”格式的语用修辞效果

2017-03-12舒慧君董志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音节感情色彩

舒慧君,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4)

“好不A”格式的语用修辞效果

舒慧君,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4)

汉语中的“好不A”格式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语用修辞效果,结合现有语料,其修辞效果具体表现为表情色彩丰富、感叹意味强烈、韵律匀称和谐、口语色彩浓厚等四个方面。

好不A;格式;语用修辞;效果

在汉语中存在着一种比较特殊的格式,“好不A”格式。学界多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这一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借助语料分析法探讨“好不A”格式的语用修辞价值。正如王德春先生在《现代修辞学》中曾说:“语言单位的全部意义价值蕴藏在语言体系中,话语结构使某一意义价值显现出来,就产生了某种实际意义。语言表达手段随着话语而显示出修辞价值。”[1]23“好不A”格式的丰富独特的语用修辞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情色彩丰富

表情色彩是由于语言单位的表情意义所制约而产生的色彩。表情色彩可分为感情色彩、态度色彩和形象色彩。“好不A”格式的表情色彩丰富。“好不A”格式在涉及有关事物的“A”程度时,往往也蕴含了说者对所说对象最直接的主观评价,所以,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强调、凸显话语本身的感情色彩;二是表明说话者的态度色彩。由于感情色彩与态度色彩联系紧密,但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从“A”的感情色彩的褒贬上对“好不A”格式的修辞效果进行分类,有肯定、否定和一般三种。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单位的感情色彩同语境相适应即可正面表达话语的意义和各种感情信息,那么此时,语言单位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效果是一致的,“好不A”格式相当于“好A”。

当“A”为褒义词时,“好不A”格式表达说者对相关人或事物的肯定、赞扬、喜爱等态度,同时凸显了这种肯定的感情。

(1)铜头催马,忽听有人发喊,见一位少年英雄,约有二十上下的年纪,顶上有千层的豪气,面前有百步威风,又加上一身披挂,好不威风。(《小八义》)

(2)“师父你看,西湖景致好不潇洒也。”(《蕉叶帕》)

其中“好不威风”和“好不潇洒”均带有褒义色彩,前者刻画出郑梦熊在马上的凛凛之态,凸显了郑梦熊的威风,后者表现了长春子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凸显西湖之美。

当“A”为贬义词时,“好不A”格式表达说者对相关人或事物的否定、贬斥、憎恶等态度,同时强调了说者否定的感情色彩。在近代汉语中,这种情况使用得比较广泛。

(3)今日一闻大宋师临城,自知不好,心下删,又不顾蛮王了,即日带领了家口奔逃了,但不敢十分露迹,只因在本处陷着人民不少,如今势尽奔逃,好不胆怯!(《五虎平南》)

(4)不知利次英两人竟有点造化,不一年间,刚毅在京闹出件天大的事,也至不得其死,利次英等遂得无事,好不侥幸。(《宦海升沉录》)

“好不胆怯”刻画并强调了孙振在兵败大宋后逃命的丑态,话语中满含贬斥;“好不侥幸”写出并凸显了利次英、刚毅等人作乱后留得一命的侥幸心理,具有贬义色彩。

当“A”为中性词时,“好不A”格式只是对客观情况的陈述,没有感情上的褒贬。如:

(5)众将一声答应,共有数十员围将拢来,把怀玉围住,好杀!弄得怀玉好不着急,口口声声只叫:“我命休矣!谁来救救!”(《说唐后传》)

(6)不著三十二大士相寂静,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寂静,不著八十随好寂静,不著八十随好不寂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当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单位与应用的对象、范围不相适应时,语言单位的褒贬色彩话语的修辞效果可能不一致,这时,可以表达出更复杂的感情。在“好不A”格式中,常见的是倒反格中的反语手法。“好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反语手法的影响,“好不”中的“不”逐渐虚化,整体变为“好”的意思。[2]54-56

(7)瞿道:“好不贤达妇人,信口地放出鸟屁!”(《媚史》)

(8)那哥子说:才十一个哩。还用过一个高干的妈。那天小汽车停满了。火葬场好不气派威风!(方方《白雾》)

(9)观音来到南天门,人还未到,嘴里就闹:“三官,三官,你好不糊涂,好不马虎!你家徒弟在终南山修道,道功完满,你还不替他封仙,度他上天?”(《靖江宝卷》)

例(7)(8)中的“贤达”和“气派威风”原本均为褒义词,进入“好不A”格式后,却表示否定时,就加深了否定的程度,加强了否定的曲折性,句意带有讽刺、戏谑的感情色彩。例(9)中的“糊涂、马虎”均为贬义词,在句中语境下,仍表示否定,但已经带有反语、嘲讽的感情色彩。

从上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反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境。相同的“好不A”格式在不同语境下会显示出不同的表义内容。

(10)湘云道:“再没有像这样爽快的了。我就怕陪老太太同席,拘拘谨谨。前儿这两天戏看得我好不舒服。”(《红楼梦补》)

(11)晴雯道:“姑娘不用伤心,咱们如今到这天仙福地来,无拘无束,自在逍遥,好不舒服受用呢。(《续红楼梦》)

(12)原来张善,天津桥酒楼,看他桂蟾月唱的杨少游三诗,蹑了少游去了,又被他一句抢白,又羞又愤,倚杖父势,当日将欲追去厮打,为众人挽止,心中怏怏,好不舒服,及又柳林联句,逢他羞耻。(《九云记》)

例(10)中“好不舒服”是针对史湘云同老太太看戏的局促,偏向中性色彩。例(11)中“好不舒服”表现的是晴雯等人在太虚幻境里生活得无拘无束,偏向积极色彩。例(12)中“好不舒服”是张善屡遭不顺后愤愤不平的心境,偏向于消极色彩。这也体现了语境对“好不A”格式具有表义的制约性与解释说明功效。

由此可见,“好不A”格式的表情色彩相当丰富,具有独特的修辞价值。该格式的修辞效果不仅有肯定的、否定的和客观中性的,而且能够同时表现出情感色彩和态度色彩,言简义丰。再者,“好不A”的表义功能也受到语境的影响,同一格式在不同语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情色彩倾向。

二、感叹意味强烈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给感叹格下的定义是:“深沉的思想或猛烈的感情,用一种呼声或类乎呼声的词句表出的,便为感叹辞。”[3]143我们认为“好不A”格式具有隐含的感叹意味,因为“好不”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好”本身具有口语色彩,反语又需要承载一定的语气,“不”在不断地虚化后,“好不”就有了感叹意味。对此,我们可以从形式上对此加以验证。

首先,可以通过“好”与“好不”的对比,用语气词“啊”验证“好不”的感叹意味。“好”和“好不”均表示强烈的主观感受,但是,“好”表达出的感叹句语气较柔和圆融,重在描述所见所感,后面的形容词常跟着语气词,而“好不”的陈述句感情色彩强烈鲜明,重在感慨,主观性比“好”更直接显露,后面也多是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后一般不加语气词。

(13)到了考试这日,瓦德西升堂,点名散卷。好热闹啊!考先儿人山人海,拥挤不开。(《西太后艳史演义》)

(14)李雷答应,回到公馆收拾停当,李雷与众教习上了牲口,后面带着庖厨茶担,轿马纷纷,好不热闹。(《善恶图全传》)

例(13)“好热闹啊”是对考场的热闹景况的描述,描述的同时流露主观感受,句末带有感叹词“啊”。例(14)则重在感慨、讽刺李雷在委办擒贼差事后的得意忘形,双音节词“热闹”后没带任何成分,是因为感叹语气词已经隐含在句中了。

再者,用“好不A”格式后面的标点符号验证。这从侧面反映了“好不A”格式表达强烈的感叹意味。如:

(15)吕后大怒,喝教铜锥乱下打死,煮肉作酱,枭首悬街,不许收葬。汉皇归来,只说某谋反,好不冤枉!(《喻世明言》)

(16)计全道:“你好不糊涂!就是要请城守营带兵前来围他的住宅,不应擅离职守,可饬差请他来,为什么要你亲自前去?你这一走,万一温球逃走他方,你又怎么回复?(《施公案》)

“好不冤枉”和“好不糊涂”均感叹其“冤枉”“糊涂”程度之深,以感叹号结尾,增强了感叹语气。

另外,语料中还存在两个“好不A”格式并列的现象。并列的两个“A”多为近义或同义关系,在语势上造成一种排比效果,感叹语气递进加强,音韵节奏鲜明,情感表现得恳切有力。如:

(17)那子路在楚累茵而坐,列鼎而食,行车百乘,积粟万钟,好不富贵,好不受用。(《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18)观音来到南天门,人还未到,嘴里就闹:“三官,三官,你好不糊涂,好不马虎!你家徒弟在终南山修道,道功完满,你还不替他封仙,度他上天?”(《靖江宝卷》)

例(17)(18)两个“好不A”成对连续出现,构成排比,感叹语气层层加强。

由此可见,“好不A”格式具有强烈感叹意味,情感效果明显,但形式上不是通过语气词来表现,而是隐含在格式中的。

三、韵律匀称和谐

王力先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一文中就指出:“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又说:“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4]汉语是一种非常重视音韵和谐的语言,无论是进行书面语交流还是口语交流,说者都不得不考虑语音组合的音响效果,使读者或听者获得一种悦耳顺口的欣赏效果,尽量避免语音上的拗口别扭。

通过对现有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好不A”格式中的“A”有严格的语音限制:以双音节为主,如果是单音节或三音节的,那么整个结构后面一般要加上一个单音节语气词,如:

(19)家拥抱着一个窑姐,坐到大腿上,拉着四弦子,一递一句哼那皮簧,好不有味。(李伯通《西太后艳史演义》)

(20)民居住的有了积仓,行路的有了里粮,车仗服从,好不光彩。(钟惺《夏商野史》)

(21)人群里欢声笑语,好不青春浪漫。听说我是中国记者,他们热情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行列。(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2)迭暴着两个眼,黑杀神似的,好不恶哩!(西周生《醒世姻缘》)

(23)我也舍不得卖他,好不替手填脚的个丫头哩么!(西周生《醒世姻缘》)

出现以上情况同“好不”本身的音节数量有关。“好不”是双音节,当双音节跟双音节配合时,音律才和谐顺畅,层次清楚,音节数量具有对称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思想情感表达深切。反之,如果“A”是奇数音节,不加上一个单音节语气词,如将例(22)变为“迭暴着两个眼,黑杀神似的,好不恶”,这就会破坏音节的整齐,语句的匀称,给人一种声音不稳,或话未说完的感觉。

针对“好不A”格式中的正反同义现象,以“好不容易”和“好容易”为例,沈家煊先生在《“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分析》[5]264-265中认为两者同时表示否定说法是由于说话人考虑到反语“好容易”的否定意义还不够显豁,有必要添加一个否定词使否定明显化,从而使字面意义跟实际意义相吻合。我们认为,这也与汉语自身发展的双音化特点有关。双音化是汉语语法史上最重要五个变化之一[6]1-3,这可能是受汉民族喜欢偶数的心理影响,人们在选词组句时,倾向于使用临时组合的词组“好不”,以达到语句音节的和谐匀称。

四、口语色彩浓厚

口语是用于日常交流的语言形式,适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韩礼德在讨论决定语篇的语法隐喻范围的因素时将其分为口语和书面语[7]402,与书面语相比,口语更加贴近生活,活泼生动,富有人情味,趣味盎然。

不论是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好不A”格式多出现在口语化色彩比较浓厚的话本、小说、演义、戏曲或者民间著作中,而书面语色彩较浓的散文、诗歌、政论文中存在较少。根据我们收集的语料,“好不A”格式在话本中出现最多的是《说唐后传》,共95例,《五虎征西》共出现了90例,《醒世恒言》共出现了83例,《薛仁贵征东》共出现了66例,《儿女英雄传》共出现了28例;小说中以《金瓶梅词话万历本》出现最多,共117例,《大明奇侠传》共出现了72例,《粉妆楼全传》共出现了57例,《海上魂》共出现了51例,《醒世姻缘传》共出现了47例;在演义中《草木春秋演义》出现最多,共47例,《七十二朝人物演义》35例。如:

(24)仁贵道:“夫人,进了王府,少不得还要细谈衷曲。”依依不舍,出了窑门,到了山冈,上了马,看了山脚下,想起儿子,好不伤心。(《说唐后传》)

(25)春鸿道:“便是这般说老爹已是没了,家中大娘好不严紧。各处买卖都收了,房子也卖了,琴童儿、画童儿多走了,也揽不过这许多人口来。小的待回南边去,又没顺便人带去。这城内寻个人家跟,又没个门路。”(《金瓶梅词话万历本》)

(26)这二人正一场好杀,好不厉害,但只见:一往一来,一上一下。(《草木春秋演义》)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好不A”格式出现的语段特点:句子短小,结构简单,句式变换,常用前缀词或后缀词,这是口语体的特点。由于语体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好不A”格式本身就带有通俗、自然的口语色彩。在写文章或言语交际中适当使用“好不A”格式,可以显得平易、亲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文献参考:

[1]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3.

[2]邹立志.“好不A”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6(3):54-56.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43.

[4]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N].光明日报,1962-10-09(10).

[5]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中国语文,1994(4):264-265.

[6]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5:1-3.

[7]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M].2版.彭宣维,赵秀凤,张征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402.

The Pragmatic Rhetorical Effect of“Hao Bu+A”Format

SHU Huijun,DONG Zhiqiɑ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 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4,China)

The pragmatic rhetorical effect of“Hao Bu+A”format is special and abundant in Chinese.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existing corpus,it can be concluded with four main categories:rich expression,strong feeling,pleasing rhythm and colorful colloquial.

Hao Bu+A;Format;Pragmatic Rhetoric;Effect

H05

:A

:1009-8666(2017)07-0061-05

[责任编辑、校对:王兴全]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7.008

2017-03-08

舒慧君(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董志翘(1950—),男,浙江嘉兴人。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古汉语及训诂学。

猜你喜欢

音节感情色彩
拼拼 读读 写写
带着感情
神奇的色彩(上)
带着感情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感情强烈的叹号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