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要不要”体
2017-03-12卢余玮
卢余玮
(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淮北 235000)
浅析“不要不要”体
卢余玮
(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淮北 235000)
近来,一种全新的“不要不要”体开始在网络兴起,创造出一种新的描述谓词程度的最高级形式。就其意义来讲有三点:绝对程度副词,且表极量;褒义语境下,带有一种“主观性”的撒娇意味;位于句末,作补语,表强烈的夸张感叹义。其产生并快速传播的动因主要在三个方面:内在的语用需要;外在的方言接触,普通话传播;以及人们对网络用语的经济性原则的追求。
“不要不要的”;主观性;省力原则;程度副词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的渗入,一大批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也在网络环境下迅速地再传播,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丰富着我们的语言。近来,一种“不要不要”体不仅在网上风靡,在日常生活中也掀起了一股使用的热潮。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谈话语体,目前没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对与其相关的“不要太”句式的修辞效果和构式研究较多。“不要不要”体的出现,与“不要太”紧密相关,但在意义、功能及语法化程度上又相去甚远。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究“不要不要”体产生的动因以及在语境中的意义,并揭示“不要不要”体彻底语法化的进程。
一、“不要不要的”表达的意义
(一)绝对程度副词,义为“很,极其,特别”
“不要”由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要”组成,在陈述句中表示“不想要,不希望”,在祈使句中表示“不应该”,发展到“不要不要的”,其语义由“劝诫,禁止”义演变为“极其,特别”等表程度上限的语义要素。动词“要”丧失了动词义,“不”也隐去了原有的否定副词的功能,两者融合为一个副词,经过重叠加助词“的”后,形成了一种“不要不要”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描述谓词程度的最高级形式,在网络空间及各大报纸上风行。如:
(1)“冬天,那些热得不要不要的餐厅们:北京日式烤肉有了‘伙伴’才热闹。”(中外食品工业2016年第1期)
(2)“多地猛降温,冷得不要不要的。”(沈阳晚报 2015年11月24日)
(3)“高新区,美得不要不要的。”(郑州晚报2016年4月29日)
(4)“红得不要不要的《琅琊榜》昨晚收官。”(钱江晚报 2015年10月15日)
(5)“冬天摘葡萄,美得你不要不要的。”(今日武义 2015年11月9日)
以上各例“不要不要的”均位于句末,作程度补语,义为“很,及其,特别”突出程度的无限攀升状态。例(1)和例(2)形容冷热程度的不可言喻,而例(3)、例(4),如果参照蔺璜的标准将程度副词分为“极量、高量、中量、低量(蔺璜,2003)则表示高新区和《琅琊榜》在“美”和“红”方面所达到的极量程度。例(5)用“不要不要的”表达了心情愉悦程度的最高级别。由此可见,“不要不要的”表示的是一个极量程度,而另外,王力先生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并界定“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做绝对的程度副词”(解长霞和袁光,2009)。从这个意义上看,可将“不要不要的”定义为绝对程度副词,且表极量程度。
(二)褒义语境下,带有“主观性”的撒娇意味
“‘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人的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沈家煊,2001)“不要不要”体在产生及传播的过程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各类语境中频繁出现,且在褒义语境下,发展出一种主观性的撒娇意味。如:
(6)“有鲜肉,有惊悚,真是看得人不要不要的。”(东方卫报 2015年7月13日)
(7)“3岁出道,9岁走红,美得不要不要的。”(济南时报 2015年9月1日)
(8)“EMA帮你选歌,好听得不要不要的。”(扬子晚报 2015年11月1日)
例(6)为对时下网络剧的评价,“不要不要的”一词作为全句的主评语,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透露出说话者内心的激动、喜悦和欲罢不能之情,例(7)、例(8)也同样,在表明既存事实的过程中通过“不要不要的”传达出自己对9岁超模和EMA所选歌的喜爱,且包含在“美得”、“好听得”等褒义词的褒义语境中,隐隐带有一种撒娇的意味。
就“不要不要的”本身来讲,它由“不要”一词重叠而来,但其否定作用变得虚化了,而且它常用表面的否定结构表达的恰恰是相反的意思,尤多见于青年女性的口语和当代文学作品中。“不要”这种用法的产生,与大陆同港澳台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不无关系,年轻人受到这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吸取他们“不要”的用法,多用“不要”的否定结构来表委婉的肯定意愿,再加上重叠式一般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因此,发展到“不要不要的”就带有了一种主观性的撒娇意味。
(三)表夸张感叹义
感叹句一般用来表示说话人内心激动强烈的情绪,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从中可折射出说话者对所描述事物的立场或看法,以较明显的语气词“啊、呀、哇”等为标记。但其实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副词也可以表达感叹语气,不过它是一种基于程度之上的语气表达。有研究者将此类副词定义为“程度—语气”副词(冯龙岩,2013)。通过上文对“不要不要的”程度意义和主观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要不要的”在句中既可以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又可以表示对所言内容的情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将其归于“程度—语气”副词类,且可表夸张感叹义。如:
(9)“好吃得不要不要的红火美食。”(劳动保障世界 2016年第4期)
“不要不要的”在句中修饰“好吃得”,形容好吃的程度,同时把自己对美食的喜爱表露无遗,重在主观情义的抒发,而不是客观事实的记录,言语间不乏夸张感叹之义。
二、“不要不要”体产生的原因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实质。但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是有其动因的,“不要不要”体的出现,便是内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外在:方言接触,网络传播
网络空间是一个大开放、大融合的世界,各种语言在这里交流碰撞,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新语汇。其中以外来语和方言对新词语的产生影响为最,近年来更是有一大批的方言谐音网络新语诞生。如“感觉—赶脚”(东北方言谐音)、“着急—捉急”(山东等地方言),“不要不要”作为这两年风行的网络流行语,虽不直接产自方言谐音,但与方言也有很深的渊源。可以说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勿要忒—不要太—不要不要的”。“勿要忒”为纯正吴方言发音,1994年被收入《上海话流行语辞典》,词条下解释为“置于形容词前,表示程度强烈,含感情色彩,以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最初的“勿要忒”多在上海地区流行,但随着上海国际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扩大,吴方言与外地接触越来越多,“勿要忒”开始向“不要太”演变,如:“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中央电视台“杉杉西服”的广告词)。方言的接触,网络使用范围和频率的增加,使原本表“劝阻”义的“不要太”开始虚化,虽其结构的原始意思依然保存,“不要”一词表“劝诫”的意义还未完全虚化,但发展到“不要不要的”,“不要”一词的语义在句中彻底虚化。在“勿要忒”到“不要不要的”这种二度演变过程中,方言接触和网络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内在:语用需要及程度副词易更新的特点
不像英语里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句法形态标记,如fast(原级)faster(比较级)fastest(最高级)。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性质形容词要表量级就要以在其前加程度副词的方式来呈现。但也许因为程度副词具有表情功能,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更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程度副词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进程,期间,程度副词的语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弱化,即一个词的词义(色彩义或词汇义)因频繁使用而程度降低,价值变弱。使人们感觉不到造字之初那样高的程度意义了。如“‘很’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减弱甚至不表程度”(王静,2003)。但人们在语用中又有对高程度的不断追求,而以往词义弱化的程度副词难以满足说话者的心理需求,这就形成了一种语用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形式来弥补这一空白,“不要不要”体的出现正是填补了这一语用需要。
弥补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以新的或是更高级的程度副词来代替程度已经弱化的程度副词;二是通过改变语序。如:a.这个地方很好玩。b.这个地方好玩得很。a式b式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使用者在常规语序的基础上,通过位置的变换,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b式中“很”从状语的位置上移到补语位置后,成了突出强调的焦点信息,表达效果明显强于a式。随着“非常、很、十分”等一系列程度副词表义的减弱,新的程度副词“不要不要的”应运而生,它通过程度副词做补语的语序变化和句末语气助词“的”作用,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由第一部分关于“不要不要的”语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例(2)(3)(5)(6)(7)(8)中它均位于句子末尾,凸显了语序,将说话人的兴趣中心和所期望达到的交际目的表达出来了。如例(2)说话人就是以“不要不要的”一词突出了各地降温之猛、寒冷之极,它以程度副词做补语后移的形式所表达的程度义明显上升。所以说“不要不要的”出现既从新词的角度弥补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又以语序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更高程度义表达的语用需要。
(三)网络用语的经济性原则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而日常习惯和交流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语言的表达,进而产生许多新的言语现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网络在社会交往中的发展与深入,一系列网络新语开始风行,并博得了网友的青睐。综观这些网络新语(如:“88”拜拜;“cu”再见)有一个共同点——方便、快捷,能以最短的字符传递最大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和对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追求。而“不要不要的”出现,则从另一方面对网络用语的经济省力原则进行了贯彻,尤以它在动词作谓语的句中体现得鲜明。如:
(10)“从自然野性到驯服圈养,猫猫狗狗已经渐渐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可以忍受没有肉食的餐饭,也卖得一手呆萌让主人不要不要的。”(世界博览 2015年第24期)
以往的网络新语多以数字、字母或符号的形式来代替汉字,从而减少人们在电脑输出时付出的努力,但“不要不要的”则继承了汉民族传统的用语境界——“言近而旨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张树筠和王鹏,2013),即用简短的话语传达深层的意义。例(10)中,“不要不要的”一词在这里主要是对主人状态行为的补充描述,但通过细细体味,不仅可以感受到说话者的主观宠溺情态,而且可以推断出主人对猫猫狗狗卖萌一事也是持肯定立场的。还有的通过语境赋予人联想,产生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达到以少总多的目的。这也是“不要不要的”一词产生和发展的另一动机。
三、结语
通过对网络新词“不要不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它由吴方言“勿要忒”二度演变而成,是“不要太”的变体,但与“不要太”还保留有“不要”的原始“劝诫”意相比,“不要”一词的最初语义在“不要不要的”中彻底虚化;(2)“不要不要的”为绝对程度副词,义为“很,极其”,在褒义语境下,带有主观性的撒娇意味,且在句中表夸张感叹义;(3)“不要不要的”产生不是偶然性的结果。它是地域语言演变、现实语用需要和人们对网络用语经济性原则追求综合作用的产物。
冯龙岩.2013.程度——语气副词的习得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蔺璜.2003.程度副词的特点与范围分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4.
沈家煊.2001.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4):268.
王静.2003.“很”的词性再议[J].昌吉学院学报,(1):21-23.
解长霞,袁光.2009.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做补语成因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4):128-130.
张树筠,王鹏.2013.网络新词语认知语用探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109-112.
Study of the Style of“Don’t”
LU Yu-wei
(Literary School,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
Recently,a complete new style of“Don’t”is becoming a hot word on the internet,which has cre⁃ated a new advanced form which describes the degree of predicate verb.In terms of its meaning,there are three points:a complete adverb of degree carrying a meaning of coquetry in terms of its positive meaning;and it is in the end of the sentence,acting as a complement and showing a meaning of exaggeration and plaint.The reasons why it become so popular are mainly following:the first one is the inner pragmatic need;the second is the ex⁃ternal contact of dialects and the spread of mandarin;and the third is people’s pursuit of the economical princi⁃ple of the Internet Language.
“Don’t”;subjective;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degree adverb
H136
A
1671-055X(2017)04-0062-03
10.16595/j.1671-055X.2017.04.016
2016-09-05
卢余玮(1993-),女,江西九江人,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E-mail:16903084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