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埃伦·泰莉》的赏析看伍尔夫散文的创新与开拓

2017-03-12王斯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文

王斯妮

(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1)

由《埃伦·泰莉》的赏析看伍尔夫散文的创新与开拓

王斯妮

(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1)

伍尔夫的一生致力于文学的创新,她不仅在小说创作中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实践,她留下的多达一百万字的散文、传记和评论性的文章,也呈现着非传统的散文形态。其晚期作品《埃伦·泰莉》,以对一个天才女演员的记述,展示了伍尔夫对女性一贯的深切关注和倾情讴歌,而现代小说的写作技法,零散叙事性手法、意识流写作手法和印象主义描写等在文本中的运用,昭示着伍尔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不忘她的文学使命:开拓与创新。

弗吉尼亚·伍尔夫;《埃伦·泰莉》;散文创新

当文学进入20世纪以来,在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席卷世界文学舞台时,有一个名字不断地被人们提及,那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然而,当伍尔夫被冠以各种名目为人们津津乐道时,人们更多的是谈论她在小说艺术上的变革,她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就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对其散文写作技法的评论分析更是寥寥无几。实际上,对于散文的写作,尤其对于评论性和传记性散文的写作,伍尔夫不仅撰文道出她的改革思路,并知行合一地在创作中实践着新技法的探索、创造和实际操作,向我们呈现出非传统的散文形态,为散文的写作铺开了更开阔、更灵活的新路。结合伍尔夫的作品《埃伦·泰莉》,本文尝试着就其散文的创新与开拓进行探讨研究。

一、对女性一贯地深切关注和倾情讴歌

弗吉尼亚·伍尔夫虽然生在富足的家庭,但是她一直渴望着通过写作来彰显女性独立的人格,因此,她的随笔、书评、人物传记、游记在扫描世界时,最关注的是女性的作品、女性的成就、女性的心灵。她在《女人的职业》中对“范妮·伯妮、阿芙拉·贝恩、哈丽雅特·马蒂诺、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等著名的和更多不知名的女人开拓的写作之路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她从自己的成功和努力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都不能阻止女人成为一个医生、律师、公务员”(伍尔夫,2001a)1371,这在对女性充满歧视的20世纪初,是妇女解放的石破天惊的预言和宣言。她在散文中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种种困境作了相当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并尝试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女人要有“自己的一间屋”、“女人要成为自己”,只有在取得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下,女性才能摆脱历史和现实强加给她的不利地位。由此伍尔夫常被称为是一位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散文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毫不吝啬地在她的评论性散文中讴歌杰出的女性,甚至达到了情不自禁的地步,她不惜花费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和品评各种有成就的女性的风采,为的是树立起女性解放的旗帜。在对《呼啸山庄》的品评时,她仿佛附体于艾米莉·勃朗特,她写道:“在文学领域中有哪一个少年人物能像希斯克利夫这样生气勃勃地活着?……作者似乎把我们所知道的人们的特征都撕个粉碎,然后对这些无法辨认的碎片注入一阵强劲的生命之风,于是这些人物就飞跃在现实之上。”(伍尔夫,2001b)149也许,弗吉尼亚·伍尔夫没有在她的小说里展现这种撕碎后重新组合的天才,但是,她实实在在地认识了艾米莉·勃朗特撕碎后重新组合的天才的伟大,寥寥数语中,向我们揭示了女性文学创作深处的奥秘。她写诗人勃朗宁夫妇时,成绩斐然的罗伯特·勃朗宁成为他夫人的基石,勃朗宁夫人当年一本仅仅印刷了30册的《奥罗拉·李》,弗吉尼亚·伍尔夫花了数千字去品评,由此写活了一个病态的、迷惘着的又充满独创精神的勃朗宁夫人。正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为女性不遗余力地讴歌的文字,使得许许多多入不了正史的欧美杰出的女性鲜活地在人类文明史中流光溢彩。

《埃伦·泰莉》是伍尔夫对女性讴歌的另一个范本。《埃伦·泰莉》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绝笔之作,完成于她去世的1941年,但直到1947年此文才在她的《瞬间及其它随笔》中得以发表。埃伦·泰莉(1847~1928)是与伍尔夫差不多同时代的英国戏剧女演员,出演过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等人的剧作中的很多角色。文中,伍尔夫向读者勾勒出一个颇具天赋的演员,她的登台表演可以使“所有其他的演员都不得不从舞台上销声匿迹”(伍尔夫,2001c)779,她的艺术感悟、对莎剧的研究堪比萧伯纳,对艺术的钻研与福楼拜齐名。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这一生从未跨过学校的门坎。就她所理解而言,她艺术的主要源泉是想象力。”(伍尔夫,2001c)785这样一个艺术的天才,在生活中是母亲、主妇,厨师……舞台上,她担当过无数的角色,现实生活中,她同样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她都扮演得尽善尽美。“哪一个是真实的埃伦·泰莉呢?”(伍尔夫,2001c)786伍尔夫以这样的一个设问,抛出一个无所不能的女性,预示着女性能力的强大,女性对于家庭、社会的作用和贡献的不可忽视。伍尔夫以对人物的讴歌向父性社会发出女性之强大的宣言。“她想在男人们的世界里为妇女们争得一寸天地。”(Dusinberre Juliet, 1997)

在讴歌女性的同时,伍尔夫也在自己的写作领域,以锐意创新、刻意求工的手法展示着女性写作的华彩。诚如她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我不愿意变得‘著名’、‘伟大’。我要继续冒险、变化、开阔思想与眼界,拒绝被打上戳记和纳入模式。目的在于解放自我……”(Anne Oliver Bell,1981)为此,她在小说创作上不断进行试验,意欲创造出一种与传统写实主义小说迥然不同的新技巧和新文体。在散文的创作上,她提倡以“女性的句法”之美写散文。她的评论性散文和传记的文字没有男性作家那样恢宏和理性,但是充满了灵性、感性,甚至是任性的,她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出来,笔触细腻且自然实在。她对《简·爱》的品评是“作者拉着我们的手,迫使我们跟她一路同行,让我们看她所见到的一切……最后,我们完全沉浸在夏绿蒂·勃朗特的天才、激情和义愤之中了。与众不同的面孔,轮廓突出、相貌乖戾的人物,都在我们眼前闪现”(伍尔夫,2001b)144,完全沉浸在夏绿蒂·勃朗特的天才、激情和义愤之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以灵性、感性和生动让散文跳出了严肃、正规的范畴,为读者呈现精彩绝伦,生动可感的文论魅力。

二、创作的革新实践

作为意欲在文学道路上创新的作家,伍尔夫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应打破传统对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规范模式,她在她的文论《现代小说》里说:天地广阔无边;没有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方法”,没有什么实验,即使最想入非非的——不可以允许,唯独不许伪造和做作(伍尔夫,2001b)142。为此,她在实践中将小说散文化,而在散文里又糅入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这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一种明显的综合性的特征,传统与现代、自然主义与意识流、小说与非小说等多种不同的艺术规范在其作品中被作者有意识地整合在一起(李红梅,2006)。

在《埃伦·泰莉》里,伍尔夫就很明显地采用了现代派小说所用的“零散叙事性”手法——并非完整的以“过程”为特征的情节性叙事,而是非连贯的、片段性、勾勒性的叙事——作为建构文本的重要方式(邱仪,2000)。文中,伍尔夫以绘声绘色的文字,描绘这位著名女演员的舞台表演和艺术生涯,贯穿其中的是一张张文字的速写,勾勒出她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不同角色——妻子、母亲和她的人生经历:“然而,第一幅速写已经足够明晰了。那是她童年时代的速写……”(伍尔夫,2001c)782“这就是第一张速写。但翻到下一页吧。这天生当演员的孩子如今已为人妻……”(伍尔夫,2001c)782“于是,跳过一两页,我们看到下一张速写。现在她是一位母亲……”(伍尔夫,2001c)783这些非连贯的、片段的、零散的细节叙事,并非单一的事件罗列,其中夹杂着作者的印象和评论,甚至穿插着叙事留白和跳转,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也没有一致的章法可寻,零零散散的描写是一幅幅肖像的呈现,也是一个个镜头的蒙太奇转换,人物形象就在这看似眼花缭乱的记叙和评论中立体地呈现,并勾勒出其人生的轮廓。读者在她形象的描写中,像欣赏一幅幅画一般,领略着繁杂的艺术美和多彩的人生美。这样的写作方式,突破了传统散文的连贯性叙事方式,捕捉瞬间流动的真实,描述在行动和沉思之间,在叙事与评论之间转换,这不仅使文章充满了律动感,也使得评论性散文的写作不再只停留在事件的记叙上,变化多端、难以解说的精神世界也成了散文的描绘内容。

摈弃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准则,将描述的焦点从外部的客观世界,转向人物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探索,是意识流作家对现代小说创作提倡的新技巧和新文体。作为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伍尔夫在散文中,也尝试着达到意识流派所注重的对人物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探索。在《埃伦·泰莉》里,伍尔夫就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埃伦·泰莉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片段和状态,这些片段相互间的连贯是意识流动的,似有似无,所表现的瞬间极为短暂,其物理时间的跨度也十分有限,时而是时空片断的连续,时而是生活片段与舞台情景的交叉,时而穿插着埃伦·泰莉的自述和作者伍尔夫的评论……它们像无数个原子和分子互相碰撞,不时引发出一系列纷乱复杂的印象、感觉、回忆和浮想,体现出意识流动的瞬间印象和瞬息变化。这种非传统性的新技巧和新文体在散文中的运用,丰富了散文的写作技法,也为之后的散文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而在该文本的叙事描写中,伍尔夫一反曾经在英国流行的那种平铺直叙的自然主义创作方法,采用的是印象主义写作风格。在绘画上,印象派画家通过捕捉物体在不同时令的不同色调、光影变化及其潜在的暗示,在画面上呈现出直感的物体。而文学上的印象主义是利用光、形、声、色营造鲜明的视觉氛围,完成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嫁接。比如《埃伦·泰莉》的开头,伍尔夫就巧妙地利用这一手法,“当她踏上舞台……舞台就像一座纸牌搭成的房子一般倒塌了。所有的舞台灯光一齐黯然失色。她一念台词,就像有人操着琴弓在音色醇厚、富于变化的大提琴弦上拉过。”(伍尔夫,2001c)779这光与声的形象描绘完全超越了平铺直叙的语言所传达的对人物的描写,人物形象在富含浪漫的诗性文字的书写和形象化勾勒的表述下,呈现出多维度的立体效果,蕴含了无尽的想象,让阅读变成了一种在欣赏着用印象派笔法描绘的一幅幅连续画的感觉,极富感染力地唤起读者对人物的想象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作为一篇记述一个女演员生平、艺术生涯和成就的文章,《埃伦·泰莉》也体现了伍尔夫对传记文学的革新实践。传统的传记,多是由事件材料堆砌而成,罗列出来的篇幅通常也较长。伍尔夫以她所提倡的新传记写法“在新世纪的头20年中,一般传记的篇幅只及过去的一半。”(伍尔夫,2001d)1703用不到五千字的篇幅完成了对埃伦·泰莉一生的经历及其艺术生涯的追忆,并且是用细腻灵活、轻松自如的散文笔调,记录了人物人生的轨迹、生活的事件和艺术的生涯。记录过程中,她实践着自己提倡的要“不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描述生活的外部表现:工作与活动,同样也致力于描述生活的内在:情感与思维。”(伍尔夫,2001d)1702因此,在《埃伦·泰莉》里,既可以看到对埃伦·泰莉舞台表演和生活片段的生动记录,如:“台词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逗号,都被挥洒得淋漓尽致。甚至她的眼睫毛都在表演。她的身躯变得无比轻盈。”(伍尔夫,2001c)780“她居住在僻静的乡下,沉醉于家庭生活。她六点就起床,擦擦洗洗,烧烧煮煮,缝缝补补。”(伍尔夫,2001c)783也可以看到对她思绪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如:“在她的心灵深处有某种她自己也不理解的东西,某种从心灵深处奔涌澎湃而来控制着她将她席卷而去的情感。”(伍尔夫,2001c)784这样的写作风格显示着伍尔夫毕生都在努力践行着自己所提倡的“必须想方设法把生存的两个层面都记录下来——其一是事件和行动的匆匆更替;其二是独一无二、庄重而专注的情感的缓缓展开”(伍尔夫,2001b)353。通篇文章中,伍尔夫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刻画等,为自己塑造的人物主题服务,使传记有了小说描写的自然生动之趣。这种写作技法凸显了伍尔夫意欲打破“维多利亚时代大多数传记作品都形同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蜡像”的传统(伍尔夫, 2001a)1329,摆脱“以一系列事实组成”写传记的束缚,让传记可以像小说般自由无拘束,“如诗歌般激情澎湃,如戏剧般激动人心,同时又保留事实所特有的优点——启发性的真人真事和恰到好处的创新”(伍尔夫,2001a)1331,这是她在《传记文学的艺术》一文中对传记文学创作提出的革新与呼吁,而她在自己的创作中以她的实践,用鲜活、形象的笔触,呈现出更为血肉丰满的人物,创新了评论性散文和传记文学的写作。

《埃伦·泰莉》承袭了伍尔夫写作的创新实验,展示出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寻求着对生命的超越,对艺术的探索与眷念。她与埃伦·泰莉一样,不愿意一成不变,她们是不能被限定和框定的,作为演员的埃伦·泰莉,她的命运是“扮演新角色”,而作为作家的伍尔夫,她的命运是探索新奇别样的写作。“当其他演员只能作为哈姆雷特、菲德拉克莉奥佩特拉而被人铭记的时候,埃伦·泰莉却让人铭记着她就是埃伦·泰莉本人。”(伍尔夫,2001c)787而作为作家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何尝不是如此?

弗吉尼亚·伍尔夫.2001a.伍尔夫随笔全集Ⅲ[M].王斌,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吉尼亚·伍尔夫.2001b.伍尔夫随笔全集I[M].石云龙,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吉尼亚·伍尔夫.2001c.伍尔夫随笔全集Ⅱ[M].王义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吉尼亚·伍尔夫.2001d.伍尔夫随笔全集IV[M].王义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红梅.2006.“局外人”与公众话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4-87.

邱仪.2000.伍尔夫散文艺术论[J].学术论坛,(5):103-107.

Anne Oliver Bell(ed.).1981.The Diary of Virginia,Woolf[M].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86.

Dusinberre Juliet.1997.Virginia Woolf’s Renaissance:Woman Reader or Common Reader?[M].Athens:University of Iowa Press,7.

On VirginiaWoolf’s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Essay through the Appreciation of Portrait of an Actress

WANG Si-ni
(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1,China)

Virginia Woolf devotes all her life to the innovation of literature.She constantly implements the innovation not only in her novels but also in her essays,biographical essays and critical essays,which amount to as many as one million words and present unconventional forms.Her later workPortrait of an Actress,an ac⁃count of a talented actress,shows her consistently deep concern and her passionate praise for women.In the es⁃say,some modern novel writing techniques,such as:scattered narrative technique,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impressionism are applied,indicating that at the last moment of her life,Woof still keeps in mind her literary mission: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Virginia Woolf;Portrait of an Actress;innovation in essay

I106

A

1671-055X(2017)04-0058-04

10.16595/j.1671-055X.2017.04.015

2016-05-31

王斯妮(1963-),女,广东梅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化与英语研究。E-mail:951844770@qq.com.

猜你喜欢

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与伍尔夫相遇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