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2017-03-12李晓薇

兰台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句丽突厥语词

李晓薇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春 130024)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李晓薇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春 130024)

张士东所著《高句丽语研究》一书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考证、充分的对比、全新的视角将高句丽语进行构拟和对比,是用历史语言学方法还原语言,恢复历史的一部力作,是对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高句丽语 语言比较 构拟 历史语言学

2015年5月,张士东副教授的《高句丽语研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五章,18万字。此书是作者多年来在高句丽语言研究领域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之作,其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开拓性和奠基性值得称道。

国际上学者们对高句丽语有着不同的看法,日本学者最早发现古代三国地名与日语单词存在相似性[1]117。之后,韩国学者意识到古代地名在韩语和日语研究中的重要性,朝鲜学者也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名、地名和官名。有不少人尝试把高句丽语、百济语及日本语诸语联系在一起。国内也有学者对高句丽语发表过一些看法,然而,国内关于高句丽语的专门研究并不多[2]34。

《高句丽语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句丽语词为中心,对高句丽语的内部构拟和外部重建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同时,还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了高句丽与周边民族关系。所以,《高句丽语研究》作为国内首部系统研究高句丽语的著作,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国内对高句丽语研究的不足,对学界理解相关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高句丽语研究》的一大亮点在于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高句丽语与古代的鲜卑语、古蒙古语、古突厥语、契丹语、女真语、古日语、百济语、新罗语及现代阿尔泰语系下的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及日本语和朝鲜语进行比较,明确了高句丽语同突厥语系最为相近。另外,《高句丽语研究》构拟了110个高句丽语语词,并在此基础上构拟了高句丽语的元音和辅音,为高句丽语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资源。

一、内容简介

1.高句丽语音、词汇、语法考察。《高句丽语研究》第一章对国内外高句丽语研究进行评述,批判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语言相同论,肯定了三国语言相异论,并且明确了学术研究态度。书中指出,学者要历史性地考虑问题,不能简单凭借现代民族划分来探讨古代民族的归属[3]79。同时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探讨和总结及对高句丽语地名、人名和官名的研究,论证了还原高句丽语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另外,关于高句丽语的归属问题,《高句丽语研究》总结了前人提出的日语、新罗语、韩语、满语、蒙古语、土语、汉语以及无定论的八种主要观点。

第二章为高句丽语词的研究。《高句丽语研究》整理了《三国史记》中高句丽南部三州地名及北部三十三城地名,《三国史记》本纪中地名、诸王谥号及名字、诸大臣及其他人名、其余名词及五部中国史书所载的高句丽语词,这些语词为我们研究高句丽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高句丽语研究》又将语义明确的高句丽语词进行梳理,挑选出一百多个音、义基本对应的高句丽语词,为高句丽语的构拟提供了关键支持。

在对高句丽语语词的语音和语义进行研究时,该书以地名为突破点,充分重视地名中的白读残存现象和地名中体现出来的句法结构,运用内部构拟法,对高句丽语的音和义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高句丽语的音义对应关系[4]154。为了详尽考察高句丽语,《高句丽语研究》还将高句丽语语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助词六大类,其中又详细解释了名词中表示自然物的词14个(如“买”“达”等),表示植物的词11个(如“斤、乙”“扶苏、夫斯、仇史”等),表示动物的词12个(如“功”“古斯、古所”等),表示建筑的词7个(如“忽”“吐”等),表示颜色的词5个(如“非斤、伏”“骨乃、桂娄”等),表示器物的词11个(如“古斯、皆次”“松村活”等),表示方向的词4个(如“顺”“于押、乌列”等),和表示人的词10个(如“仇”“斯”等),另外还有动词8个,形容词13个,数词4个,副词3个,助词4个。

第三章为高句丽语音的研究。尤其是语音对应方面,《高句丽语研究》总结分析了高句丽语词首辅音对应规律和学界关于高句丽语元音和音位的研究现状。在表记方面,书中也通过都守熙、李基文等人的研究,分析了汉字在高句丽语表记中的作用,“高句丽语的读音通过汉字的标注基本上得到了表达,但是还没有做到完全精确,所以才出现了后面新罗统一后的规范汉字,及以后历朝历代对汉字的不断规划”[5]48。

作者用大量语言事实例证了高句丽语词首辅音规则,包括连音现象,词首的泥母、日母、r/l音均读作零声母,无轻唇音,无舌上音,无塞擦音,同一音位送气和不送气不区分,同一音位的清浊音不区分,喉牙音内部不区分,照组的正齿音和精细的齿头音不分,双唇音p和舌根音g不别,词中的l和n不分,音和影母对应,音和鼻辅音[n]对应,“泥”和“弥”不分,知章组和端组还未分化,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喉牙音转化为舌上音、[s]音等。当然,关于词尾辅音规则和元音规则,书中同样以丰富的例子来进行阐释。因此,书中对高句丽语与其他语言关系的考察建立在科学可靠的研究基础上,其考察结果自然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2.高句丽语与诸语比较。《高句丽语研究》不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对高句丽语进行全面考察,还将构拟出来的高句丽语词汇,同百济-新罗-现代韩语、日语、满-通古斯语族进行详尽的比较,以对照表的形式将各比较内容分别呈现,并将高句丽语与上述几种语言的对应数量逐一统计。

在第四章,作者以音义俱全的高句丽语为参照,将百济、新罗、现代韩语中与高句丽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并统计几种语言中相对应的词汇个数,从而得出结论:高句丽语与新罗语是不同的语言,同百济语具有相关性,高句丽语不属于韩语,只是由于从前的政治原因,韩语中包含了一些高句丽语词汇;将高句丽语与女真、通古斯-满语族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高句丽语和满语的一些词比较接近,但是它们的地理位置也比较接近,这种语言的接近很可能是语言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结果;国际上对高句丽语同日语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作者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逐一分析,最终认为,高句丽语与日语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相似性,但是对高句丽语是日语在亚洲大陆的姐妹语的观点无法认同。

在第五章中,作者进一步延伸,将高句丽语同草原民族语言进行比较,因为在历史上,这些民族同高句丽也曾有过密切联系。经过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在语言方面,高句丽语与蒙古语相近的词汇显然比高句丽语与日语、韩语及满语的相近词少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看,虽然突厥的中心地带在阿尔泰山附近,但是在其统治的强盛时期,整个漠北蒙古草原都曾是它的控制区域。从地缘上看,突厥的最远控制区域在唐朝时曾达到内蒙古的东部和辽宁的西部,这在空间上也能够和高句丽接壤。而且,高句丽语和突厥语族又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范畴。由此,作者又进一步将高句丽语同突厥语族进行比较,结果,高句丽语与突厥语族各个语言的语词相同或相近的个数为47个。最后,将高句丽同周边各民族语言比较结果汇总在一张表格中,发现高句丽语与突厥语族相对应的语词个数最多,也就是说,高句丽语与突厥语族更为相近。

3.结语。为了进一步验证从语言角度分析高句丽语所得出的这一结论,作者在接下来的结语部分中,结合史料对民族的来源及迁徙作出分析和判断。对于高句丽语的族源问题,学界内存在不同的认识。作者综合分析了张博泉、刘子敏、杨军等人的观点,将高句丽的族源总结为两种主要的看法,一为濊,一为貊[6]130。濊貊的来源与迁徙是研究和判定高句丽族源的重要途径。学界广泛认同濊是东北的土著民族,而貊则是从蒙古高原迁到东北的。作者根据貊族迁徙的地域,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进入蒙古草原阶段,中期进入辽西的大小凌河阶段,晚期进入东北中东部及朝鲜半岛北部阶段。在民族的迁徙过程中,语言也会随其流散并与最后融合的民族语言相融合[7]125。如此,高句丽的语言与含有貊民族血统的突厥和蒙古的语言具有较大相似性就不难理解了。另外,作者还结合张博泉、杨军等人在历史方面对高句丽的研究[8]83,详细分析了高句丽与鲜卑、契丹、新罗、日本、突厥等的关系,从而判定高句丽语与突厥语族的相似性最大,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二、优点与不足

1.本书的亮点。

(1)观点新。一直以来,学界对于高句丽语的归属存在较大分歧,如美国学者白桂思认为高句丽语是日语在亚洲大陆上的姐妹语,韩国学者李基文认为高句丽语与韩语关系紧密等,《高句丽语研究》在一系列的考察、分析与总结后,得出的结论为:高句丽语的来源既有蒙古草原的貊系民族语言,体现为高句丽语同突厥-蒙古语的联系,又有东北土著濊系民族的语言,体现为高句丽语同满-通古斯语的联系。甚至日语与高句丽语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各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及各民族后来的迁徙和融合有关。但是韩语与高句丽语的相似性与此不同,古代的韩语族同以高句丽语为代表的濊貊语族比较远,但是因为新罗统一后占领了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导致高句丽语成为新罗语乃至后来中世韩语的底层[9]115。

(2)贡献大。本书构拟了110个高句丽语语词,并基于这些语词,构拟了高句丽语的元音和辅音,探讨了高句丽语内部语音的转换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成表。《高句丽语研究》对高句丽语词的构拟和整理为学界关于高句丽语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研究资源,加深了大家对高句丽语的理解,也加大了还原高句丽语的可能性。

(3)研究方法新。本书研究高句丽语主要借助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借助古汉语读音还原高句丽语语音,进而构拟高句丽语词;另一方面,将高句丽语与古代鲜卑语[10]52、古蒙古语、古突厥语、契丹语[11]206、女真语、古日语、百济语、新罗语、现代阿尔泰语系下的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和日本语、朝鲜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4)研究系统全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以高句丽语的某一方面为重点,各学者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分歧。本书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所整理出的可资借鉴的信息,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句丽历史、高句丽语语音及语词、高句丽语与其他多种语言的异同、高句丽语的归属等问题作出全面考察,取得显著成果,不得不说,这在高句丽语研究领域是一大突破。

(5)写作规范严谨。本书内容翔实,史料充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可读性较强。语言表达学术性强,无空话、废话,几乎无错别字,可见其创作态度之端正。书中引用必加注,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学术成果,为学术创作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2.本书的不足。

(1)音标最好统一。音标直接引自各种材料,其标准自然难以统一,如果全面转换成国际音标,就会使表音方面更加统一。

(2)缺少俄罗斯的文献。俄罗斯在满-通古斯族乃至吉利亚克民族语言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如果能有一些俄罗斯文献,便使得研究视角更加全面,资料更加丰富,自然可信度会更高。

(3)韩文的文献稍显单薄。韩国是研究高句丽语的重镇。高句丽语言尤其是历史的研究是其语言和历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如果有更多的韩文文献,会使得本书更加全面和深入。

(4)历史方面的资料不够全面。中国在高句丽历史领域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如果能够在研究中加入更多的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就更有助于全面把握高句丽民族及其语言。

当然,瑕不掩瑜,作者能够以主体文献资料区区几页为基础,借助历史语言学的方法,通过与周边民族语言进行比较,将高句丽语分析得如此全面、透彻,实属高句丽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为高句丽语的构拟,及高句丽语的归属问题作出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也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1]杨军.东亚封贡体系确立的时间:以辽金与高丽的关系为中心[J].贵州社会科学,2008(5).

[2]杨军.中国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3]陈俊达.高丽使辽使者类型及其派遣考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4]张士东.“夫余”与“句丽”语义考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张士东,彭爽.中国翻译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6]张士东.“濊”“粟”语义考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7]吕净植,朱廷丽.《木兰辞》多元音乐文化嬗变[J].文艺争鸣,2010(21).

[8]张士东,杨军.“夫余”族名的音与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

[9]张士东,彭爽.表层任意性和深层理据性的辩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10]孙昊.说“舍利”:兼论契丹、靺鞨、突厥的政治文化互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4).

[11]孙凌晨,罗丹丹.辽代伦理教化的方式及作用探析[J].学术交流,2016(11).

Review on Koguryo Language Study

LI Xiaowe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Study on Koguryo,written by Zhang Shidong,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predecessors to reconstruct Koguryo and compare it with other language from a new perspective.It is supported by the rich historical data, detailed research and full comparison.This book is a masterpiece of using historical linguistics methods to reconstruct language and restore history,as well a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academic circle.

Koguryo;language comparison;reconstruct;historical linguistics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高句丽语源流研究(16BMZ028)。

李晓薇,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0.34

H51

A

2017-01-06

猜你喜欢

高句丽突厥语词
语言困境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