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我的文学情缘》反观当下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2017-03-12孙景鹏

丽水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语文

孙景鹏

从《我的文学情缘》反观当下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孙景鹏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从《我的文学情缘》反观当下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可以发现:文学阅读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强意志,提高素养,提升境界;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道德、人格、审美等具有重要影响,对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等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务必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抓好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并将其推广到非中文专业。事实上,要想有文化自信,就必须有文学自信。因而,我们必须营造更好的文学阅读氛围,让更多的人与文学结缘,下大力气,坚定不移地抓好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习近平;《我的文学情缘》;文学阅读;文学教育;文化自信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两年来,国内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2016年10月,习近平发表自述——《我的文学情缘》,细述了他的阅读史。从中可以看出,不管多忙,他从未放下阅读。总结习近平的成长史,可以看到:文学阅读对其产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他人格的熏陶、精神的鼓舞、思想的丰富、境界的提升等各个方面。因此,反观当下教育,分析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中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学阅读的重要作用

通读《我的文学情缘》,可以看到,习近平一生读书无数,无论是小人书《岳飞传》《岳母刺字》等,还是中外经典名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战争与和平》《红与黑》《老人与海》《悲惨世界》等,凡是有条件读的,他都读了。没有条件,他也创造条件来读,比如《浮士德》,为了读这本书,他竟跋山涉水,专程从30里外的知青那里借来。

习近平指出:“伟大的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2]众所周知,“文以载道”出自周敦颐的《通书·文辞》,它完美地概括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影响极其深远。精读《我的文学情缘》,我们不难发现文学阅读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习近平人生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这种大量阅读经典的人生经历。比如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生阅读的书目上千种[3];比如邓小平,酷爱读书,“他的一生是在实践中读书和在读书中实践的一生”[4];再比如周恩来、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等,文学阅读都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他们成功的法宝。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不计其数的成功人士对文学阅读如此痴迷、如此重视?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阅读经典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养。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5]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还能认识自我,增长智慧。毋庸置疑,习近平的知识与智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他之所以能把深刻丰富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正是他不断阅读作品、用心品味人生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正是文学经典启迪了他,滋养了他,提升了他,成就了他。

第二,阅读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财富更显得匮乏。近些年社会上不断爆出的让人触目惊心的思想滑坡、道德沦丧、精神缺失事件,都在提醒着人类重建精神家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固然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但对经典的阅读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显然,每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成果都汇集在其经典名著之中,阅读经典,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而且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

第三,文学阅读可以使人树立远大理想。众所周知,文学与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文学主要不是以直观的理性的知识影响人,而是以情感的无形的力量对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思维意识、思想观念等产生潜移默化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就习近平来说,五六岁的他,显然对深奥难懂的知识和博大精深的学问不甚明了,但通过阅读《岳飞传》和《岳母刺字》,他明确树立了“精忠报国”这一人生目标。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坚定信念,不断付出,无怨无悔。今天,当我们阅读习近平的讲话稿时,总会被他真诚的爱国爱民之情所打动,这种情怀无疑来源于他孜孜不倦的阅读。

第四,文学阅读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6]显然,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的最好办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无法做到“行万里路”,就一定要“读万卷书”。《我的文学情缘》中提到,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时,曾解决过《红楼梦》剧组的燃眉之急,被传为佳话。当时,《红楼梦》剧组苦于在正定县建荣国府没有依据,习近平就请教了王璞子和冯其庸两位红学专家,为其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可以说,习近平如此开阔的视野正源于他对《红楼梦》等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研究。

第五,文学阅读可以磨炼人的坚强意志。阅读《我的文学情缘》可知,习近平在延安梁家河窑洞生活期间,曾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的极大影响,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他不仅睡光板炕,而且在下雨时去淋雨,在下雪时去搓雪,还经常洗冷水澡。此外,习近平还深受《老人与海》的影响,那种永不言败的“永恒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以至于他先后两次踏访海明威写作之地,亲自体验其写作时的精神境界。习近平上任后,啃了许多“硬骨头”,解决了很多大难题,这显然与其坚强的意志密不可分,而这种意志正源于他从阅读中得到的“磨炼”。

第六,文学阅读可以使人的思想更加深刻。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哲学的思维思考人生。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的许多句子之所以被人们奉为经典,让人们津津乐道,使人们回味无穷,正是因为它们往往包含着深邃的思想。今天,这些思想在文艺领域已经“开花结果”,中国的文学艺术正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习近平之所以能道出文艺工作的真知灼见,无疑是因为他对文学经典有过大量的阅读。正是阅读,才促其思考,使其博学,成其深刻。

二、语文学科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众所周知,文学阅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的、自发的、凭兴趣的文学阅读,另一种是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课程教育中,传授文学阅读技巧与文本解读方法,引导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文学作品的阅读。相对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因为:正规的文学教育为我们阅读文学文本、分析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阅读技巧和文本解读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尤其像《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之类厚重、深刻、复杂的文学作品。当然,个人的、自发的、凭兴趣的文学阅读也非常重要,只是,它只有在正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7]毋庸置疑,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语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指的是什么。有研究者指出:“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与‘物质性’、‘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相应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也就体现在以下不同层面之中: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基础性因素。精神的第二个层面是道德意识,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重要内容。精神的第三个层面是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目标的重要方面。精神的第四个层面是审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最高的人文目标。”[8]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主要体现在:以情感的力量感化学生,以道德的力量教育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审美的力量征服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早在20世纪初,周作人就提出过“人的文学”这一口号。也就是说,文学其实是“人学”。文学之所以被称为“人学”,主要是因为:文学离不开人——撰写文学作品的是作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是读者,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文学作品以情节、人物、环境以及作家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性格,使人们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感染和审美的教育。因此,无论从“人文性”的目标和“文学是人学”来看,还是从文学阅读和文学教育之间如此紧密的联系来看,我们都应该抓好语文学科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其次,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学科的同时,还具有工具的性质。原因其实很简单,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即人类用于展示思想、表达感情、交流经验、传递文化的工具。更直白地说,目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就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显然离不开良好的文学教育。若说原因,其实很简单: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由一篇一篇的文学作品组成,对于这些精选的文章,学生必须在任课老师的带领和教育下认认真真地进行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理解并运用各种常见的语法知识,不断提高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逐渐增强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实,语文学科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远不限于提升学生的这些能力,有研究者指出:“如果说,人们的思维活动大体上可以区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话,那么,文学,无论创作或欣赏,主要是诉之于形象思维的,需要联想力或想象力,需要一种源于生活实际而又超脱于生活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9]这就意味着,语文学科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工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事实上,语文学科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讲读文章,也不能仅限于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对于任课教师或教育名家推荐的“延伸阅读”“世界名著”“必读书目”等课外读物,学生也要认真阅读,细心思考,用心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由此,我们有必要把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推广到语文学科之外。事实上,大到成人教育,小到幼儿教育,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家长、学校和社会理应付出更大的精力。原因有很多,习近平曾指出其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0]其实,倘若不用心,后面的扣子照样会扣错。因此,从小到大,我们时刻都不能放松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虽然学前的文学阅读大多是游戏式的、娱乐性的、无选择的、被动的,但这种阅读现状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不再赘述,到了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自不用提,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学校也要给其安排文学课程,对之进行文学教育。然而,近年来,在中文相关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高校越来越少,更不用说在所有非中文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了。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转变观念,增加文学教育,强化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把学生从电脑前、从手机中拉出来。

综上所述,之所以把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推到语文学科之外,是因为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既然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道德、人格、审美等的影响不可小觑,对人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等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坚定不移地抓好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三、加强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2015年2月,习近平到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察看时指出:“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1]毫无疑问,中国要发展,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教育;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并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多地要靠文学教育。习近平之所以能在五六岁的时候就树立起“精忠报国”的人生理想,显然与文学阅读和文学教育密不可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会对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人生规划、成长道路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其理论依据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未完成的个体,这种未完成性就决定了“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12]同时,也正因为每个人都具有“未完成性”,我们才会对明天充满期待,我们才会有活下去的欲望,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显而易见,任何人都处在“未完成”之中,包括成功人士。“未完成”没有性质的不同,只有程度的差异。比如青少年,他们“未完成”的程度就比成功人士大得多,简言之,他们更具有“未完成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未成熟状态这词的前缀‘未’却有某种积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无所有或缺乏的意思……我们说未成熟状态就是有生长的可能性……我们表示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势力——即发展的能力。”[13]短短几句话,充分说明了“未成熟性”也即“未完成性”是青少年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也是其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青少年的“未成熟性”意味着他们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同时,他们的这一特性也决定了他们需要接受教育、必须接受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青少年的“未成熟性”同时彰显了他们的“可教育性”或者说“可塑性”。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青少年“可塑性强”的特点,做好文学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爱上文学阅读,从而让阅读助力于他们的成长、成才与成功。

其次,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极好的教育作用,这是任何教育都替代不了的。这不仅由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同时也由文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不言而喻,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是寓教于乐、文以载道,特点之二是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特点之三是受众广泛、影响深远。其一,青少年与生俱来的爱玩的天性,要求我们为其提供“寓教于乐”“百读不厌”的教育。这种教育显然不仅具有娱乐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审美功能。其二,青少年的心智极不成熟,尤其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其加以引导。这种影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太大的效果,但有一点我们要深信不疑: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一定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留下痕迹,使其终生受益。其三,青少年的身体正在发育,身心还不成熟,各项器官都不能用之过度,这也要求我们为其提供纸质的文学经典,而不是会损害他们视力、听力和自制力的手机游戏、电脑游戏、不良动漫、网络小说,甚至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网络暴力游戏、低俗色情视频等。

再次,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的背后,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支撑,是底蕴深厚、繁荣发展的文化自信的力量。众所周知,文化与文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共同体。因此,要想有文化自信,就一定要有文学自信。然而,文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或几年的努力不可能实现文学的繁荣发展。要实现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学自信,就必须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抓起,从语文学科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入手。毫无疑问,我国的语文教育承担着文学教育的功能,也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文学,当然也应采取相同的态度。习近平曾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14]显然,“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在语文课本中保留古典诗词和散文,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吸取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是我们对待文学与文化的应有态度。

最后,虽然“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但是,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是生来就有的,必须依靠后天的学习与培养。因此,必须同时抓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之中,学校教育尤显得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学习和培养,青少年才能牢固地树立文化自信;而这种学习和培养,必须依靠学校,具体来讲,就是依靠学校教育中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因此,语文课本中必须保留甚至要增加古典诗词和散文,语文教学也要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以这些内容为重点。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国外的文学经典,因为文化自信是在与国外文化经典的交流、碰撞中不断树立起来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绝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与“人”交流,取长补短的结果——既要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镇”,文化自信来自于每一个人,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文学经典,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的责任。

当前,我们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阅读数量和阅读能力的不足恰恰显示着文学教育的失败。其原因就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淡化了文学阅读的必要性,轻视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钱理群曾多次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15]如今,不少省份已将高考语文的分值比重提高,这是可喜的变化,展现的是我们对语文教育的重视。但只有政策显然是不够的,主要看如何落实。因此,我们要采取加大阅读题型在语文考试中的比例等具体措施,促使学生增加文学阅读量,提高文学阅读质量,养成文学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水平;同时,我们也要为学生乃至国人营造更好的文学阅读氛围,让更多的人与文学结缘。

虽然“与文学结缘”不一定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一定可以成就智慧的人生、多彩的人生、理想的人生。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代,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学阅读,增进文学教育,用文学阅读提高我们的素质,以文学教育提升我们的能力,从而树立文化自信,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1]常宁.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EB/OL].(2014-10-16)[2016-10-20].http://news.xinhuanet.com/culture/2014-10/16/c_127104010.htm.

[2]习近平.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0-14(5).

[3]陈晋.毛泽东与他生命中的“二十七个书目”[N].人民日报,2015-09-08(24).

[4]赵大国.坚持终身读书的邓小平[EB/OL].(2016-03-02)[2016-10-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302/c69 113-28164678.html.

[5]弗兰西斯·培根.培根散文[M].曹明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63-164.

[6]刘勰.文心雕龙[M].戚良德,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7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8]李山林,华婷.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1.

[9]张志公.教材改革要面向现代化建设[J].中学语文教学,1995(1):4.

[10]马海燕.习近平北大行勉励学生“人生就像扣扣子”引热议[EB/OL].(2014-05-05)[2016-10-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5-05/6135481.shtml.

[11]储信艳.习近平: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要把教育抓好[N].新京报,2015-02-16(A04).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13]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5.

[14]王吉全,段欣毅.习近平: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EB/OL].(2014-09-09)[2016-10-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09/c1024-256 28978.html.

[1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The Effect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ading and Education as Revealed in My Predestined Love for Literature

SUNJingpeng
(Collegeof Chinese Languageand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Fujian)

The effect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ading and education as revealed in My Predestined Love for Literature include:broadening people’s horizon,enhancing their willpower,perfecting their attainments and subliming their spiritual realm;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view of world,outlook on life,values,sentiment,morality,personality and aesthetic ideas;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reading ability,writing ability,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nd creative abilit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ntensify literature readingand education in all phasesof education includingpre-school,primary,secondary,and higher education,and even promoteit amongnon-literature majors.In effect,literature confidence is a sour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A better atmosphereisneeded todevelop in morepeoplethelovefor literature.

Xi Jinping;My Predestined Love for Literature;literature reading;literature education;cultural confidence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4.011

I200

A

2095-3801(2017)04-0072-06

2017-01-12;

2017-02-2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2015BWX023)

孙景鹏,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生。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语文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文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