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
2017-03-12成维莉王永红
成维莉,王永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
成维莉,王永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材,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构建了适应高职学生个体差异的自主学习环境。它是信息技术与教材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素材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及时、广泛应用二维码、交互性等特点,包括学习任务设计、素材设计与整理、纸质和电子资源出版、课程网站搭建等内容。“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支持和配合才能顺利开展。
高职教育;互联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
狭义的教材,指的是教师教学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呈现,传统意义的教材通常指纸质的教科书;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现在所说的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材料,更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号) 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互联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数字化媒体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结合,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构建自主学习环境、适应学习者个体差异,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材建设的深度融合。
2006年,余胜泉[2]提出,E-learning时代教材主体是由数字化教学资源与网络化的互动教学平台构成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开发既要符合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3]
一、“互联网+”教材的特点
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以在线学习平台为核心,具有素材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及时、广泛使用二维码和交互性等特点。
1.素材资源丰富
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PPT、课程网站(部分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才有)作为辅助学习工具;“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对应的课程网站、多媒体资源等,以在线学习平台为核心,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素材于一体,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使用引导动画、工作视频、操作演示、仿真软件、在线测试等多种资源。纸质教材通常作为辅助工具,展示基本的知识框架;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包含了传统纸质教材无法承载和呈现的海量教学素材和信息资源。
2.内容更新及时
传统纸质教材需要通过出版社印刷出版,编写和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限制。教材内容的更新需要等待下一版印刷,而且关系到发行量等因素,新的版本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才能印刷出来。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大类,其特点之一就是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滞后的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由于其不依赖于纸质教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课程学习平台发布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能够及时方便地将专业前沿知识带给学生,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一致。
3.二维码的广泛应用
二维码是近几年移动设备上流行且广泛使用的一种编码方式,先将图片、声音、文字、网址等各种信息进行编码后生成的二维码。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还原信息内容或跳转到相应网址处理。虽然同为纸质教材,“互联网+”环境下的纸质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文字变少了,在知识点、技能点的旁边或者下方通常印有二维码[4],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相关网络原理的详细讲解和动画、观看对应任务的操作视频等。一个个或整体、或零散的素材资源,课堂教学中的每个教学、演示、提问环节都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二维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开始学习、讨论、操作和测试等。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使学习资源的呈现更加美观、准确和及时。
4.具有交互性
传统的纸质教材是静态的,知识和技能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交互一般限于课堂上的问答。“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学习的场所不仅是课堂: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自主获取新知识,通过网站交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顺序。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多次重复学习,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上,交互也不仅仅局限于围绕学习内容的问答,还包括各种在线反馈和评价,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学生通过在线测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论坛、QQ、微信等方式及时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任务、学习进度、碰到的问题等。
二、“互联网+”教材的建设原则
1.教材服务于教学实践
教材,其字面意思是“教学材料”,担负着为教学服务的使命。教材编撰者不仅要对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还要熟悉教学内容以及跟后续课程间的联系,更要综合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这样才能编写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材。所以,教材建设应以一线授课教师为主,行业企业人才参与制定课程标准、策划教学任务和实践内容。如果脱离了教学实践,教材建设也将毫无意义。
2.教材建设要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5]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定义为“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人员”,根据技能要求高低分为网络管理员、高级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师等三个级别,并制订了基本的职业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计算机机房环境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术语、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教材建设以相应的职业标准为依据,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职业岗位需求。
3.教材建设要与当前课程改革相契合
新一轮课改要求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研究式学习、终身学习。教材建设要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要求,不管是学习内容的的呈现,还是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该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学习要求,以利于、便于学生“学”为出发点。
4.教材建设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互联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互联网+”时代的教材建设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深度融合。
三、“互联网+”教材的建设内容
1.学习任务设计
根据校外专家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职业标准,我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课程团队教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再加工,形成一个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所有任务的设计尽量与岗位技能保持一致。以《计算机网络技术》[6]教材为例,其包括网络认识、网络应用、局域网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企业网组建、服务器架构、局域网管理与安全、Internet接入、网络深度应用等9个分项目和一个综合项目,每个项目都设计了2~3个工作任务,并配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度量,以便学生完成任务后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素材制作和整理
“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托大量的素材资源,素材的来源主要有教师自主开发和网络资源两种形式。近几年,为了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国家和各省市都开展了多层次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微课比赛,建设了一批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不仅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素材制作能力,也为各学科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素材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制作部分素材,或者对网络素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也可以直接借鉴应用已有的网络资源。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素材和资源的使用均应注明出处,以免产生版权纠纷。
3.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出版
一直以来,纸质教材都是教学内容呈现的重要媒介,虽然其包含的知识和信息量比较小,而且携带不太方便,但教师编写教材,然后由出版社出版发行,仍然是大部分高校的做法。电子教材的定义有很多种[7],我们这里所说的电子教材是指与纸质教材配套的电子出版物,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课程网站上展示,以便没有携带纸质教材时查阅。电子教材另一个优点是修改更新方便,对于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较快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非常适用。
4.搭建课程网站
学习资源的展示需要借助资源平台和课程网站来实现。我院使用的深圳得实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可以方便地在平台上创建课程网站并发布资源,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可以使用电脑登录课程网站进行学习和讨论,也可以通过在手机上安装“得实e学”APP,进入相应课程,进行上课签到、教学互动等。
四、建设保障
“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需要多方支持和配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材建设的出发点应该是利于学生“学”,而不是利于教师“教”。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应该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一定的素材制作能力,能够根据需要开发或委托开发教学素材,灵活使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和手段开展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需要的大量电子资源和教学素材,包括各类音频、视频、微课、仿真软件、动画等,这些素材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要求。专业教师由于精力和制作水平所限,部分资源的建设需要借助外包方能完成,而这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教学平台以及手机端APP的开发和管理都属于技术范畴,应该由专门的软件公司来进行,但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购买使用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利用手机、电脑等获取学习资源,以自学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总之,教材建设任何时候都是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教材建设者在充分认识高职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纸质教材和数字化媒体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材建设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为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 [2017-06-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015-07-01.
[2]余胜泉,张泽.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J].中国大学教学,2006(2):56-59.
[3]张敬源,王娜,曹红晖.大学英语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兼析《通用学术英语》的编写理念与特色[J].中国外语,2017(2):81-85.
[4]章金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一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7(1):84-87.
[5]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EB/OL].[2017-06-22].https://wenku.baidu.com/view/5fac9884e53 a580216fcfeb2.html?re=view,2012-02-16.
[6]王永红.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8.
[7]王曼卿.基于iPAD互动式电子教材的设计开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Internet Plus"
CHENG Wei-li,WANG Yong-hong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 22530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plus",through the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changed knowledge presentation,and constructed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It is theproduct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materials,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ich resources,timely content update,wide application of QR Code and interaction,including learning task design,materials design and arrangement,pri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publishing,course website building,etc.Under the internet plus it needs the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al authorities,school,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smoothl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et plus;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materials
G714
A
1009—7600(2017) 10—0066—03
2017-08-29
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5JSJG34);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一般研究课题(2016-135-Y-153)
成维莉(1982—),女,江苏泰兴人,讲师,硕士;王永红(1966—),男,江苏泰州人,教授。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