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研究
2017-03-12何鹏
何 鹏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研究
何 鹏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满足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案。结论表明,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本身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性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经济、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问题。[1]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升级加速,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同时存在着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充分认可、职业教育人才求职难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不匹配,是因为目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采用学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而职业教育具有动态发展特征,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模式构建与实施依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及有效实施,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改变竞争态势、自身取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概念厘清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如吕鑫祥教授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进行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应该与学科教育同步具有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等不同阶段。[2]由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都集中在中专和大专层次,国内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高等技术教育,主要完成对技术、生产、管理和职业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课程要能够面向实际,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技术升级;教育过程中要能够培养学生从事某类职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并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具有时代性与地域性的属性。有学者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为,为中小企业提供应用型人才,并概括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服务为主旨、能力为主线、市场为导向、双师型教师为支撑、工学结合为根本。课程设计要能够满足岗位的职业特点,并满足岗位不断发展的要求,不能只从专业理论角度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评价。还有学者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要能够包含目标、过程、制度以及评价四个方面的要素。人才的培养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同时突出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时代性,以及层次性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就业导向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目标模式,以及混合模式六个基本类型。
2.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人才模式课题研究的内容,目前有十几种阐述。结合国内外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从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式及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机构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动态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又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过程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这些因素也能够构成人才培养模式在某个方面的特征。[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目的性、参与主体多元性、创新性三个基本特征。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一种教育类型,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要体现企业、学校、行业、政府多方参与的特征,在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中体现多元主体参与的特征。经济发展与技术升级的要求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具有创新性。目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是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实践逐步形成的成果,同时要能够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升级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4]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1.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
教育理念的正确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理念是能反映一类事物个体个性与群体的共性的普遍概念,是对客观世界理性认识的升华,包含了认识、价值观、理智、目标、规范等方面的要求。[5]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以及主观要求,具有系统以及非系统两种表现形式。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主体性、文化性、素质性、终身性的特征。理念已经从单纯的学校模式过渡到学校与企业联合的复合模式,过渡到贯穿人的终生发展的职业生活教育阶段。具有高职教育特征的教育理念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决定性要素。与时代特征结合,充分尊重教育的本质规律,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完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培养目标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目标具有预测性、激励性、有型性、可替代性等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的类型以及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培养目标具有国家、学校、教育类型三个维度的意义。[5]从国家层面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要能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从高职院校层面而言,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及专业结合,要能够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职业导向性的特征,其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要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要能够适应企业实际技术水平的需求,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职业分析是课程设置的重要前提,其在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一些职业教育专家认为,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授课情况来协调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关系。[6]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同时职业能力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课程设置之前必须进行职业分析,以确认、描述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现场行为以及行为方式。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职业性的特色,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课程设置就要充分利用职业分析工具进行。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设置可以是新专业的设置,也可以是原有专业的调整与优化。在专业设置中,职业院校分类进行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制定,进行专业基本建设,并组织教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完成后,学生根据专业进行学习,并形成某个领域的专长,形成从事未来职业发展的职业能力。因此专业设置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专业设置过程中要能够遵循高职教育的内部规律,同时要与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现状等外部因素结合,才能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专业设置要能够考虑到人才培养周期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在专业设置中体现科学、适应、前瞻性的基本原则。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具有全球化、通识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体现了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以及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
1.经济全球化对高职教育全球化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资本、生产技术、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趋势。目前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并影响到各国的政治、教育、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教育全球化是我国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培养服务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且具有国际眼光、国际思维,了解国际标准与国际管理的一线技术专门人才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7]
2.高职教育通识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基于行动,探索认知、能力的学习方式满足了职业教育的需求,但是同时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分离、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断层都制约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心理教育、合作能力教育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目前国内职业教育过分侧重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没有能够适应高职教育通识化的趋势,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在尊重学生成才的基础上,构建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多元化的成才空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3.终身化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人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终身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阶段。根据目前主流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能够体现终身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的构建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不能只侧重短期的办学效益。要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部阶段,保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
4.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一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质也尤其重要。职业教育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认知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8]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学生作为依据并不是对社会目标和国家目标的否定,而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基本维度的重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突出对于学生综合才能与创造性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就要在职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教育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宏观政策调控,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教育行政部门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政策方面的宏观调控,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实践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职业教育进行集中管理,积极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以及协调发展;建立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提升渠道,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后续发展空间;对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教学社会评估与监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2.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仍然具有明显的学科体系的印记,教学过程中强调了课程的学科性与系统性,导致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缺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这样的情况目前仍然广泛存在,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必须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体系与素质本位的课程模式。综合分析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借鉴世界主流国家成功的经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中要能够体现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目标,以技术能力为主线,并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特征。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要重点调强学生的宽基础,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职业分析结论来构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灵活性;最后,还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多样化的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中体现社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
3.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因此除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外,高等职业教育还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中,要能够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构建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与市场导向性的特征要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充分的体现。
4.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
就业导向是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满足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体制与学校自身两个层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变化加快与从业者知识、能力等滞后之间的矛盾。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动态发展的特征。职业院校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体现。
5.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特征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基本属性。高职教育与企业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其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要自己办企业,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企业、学校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行业特征明显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坚持办学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形成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办学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这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其次,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宽度,优化合作深度,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学校、企业、行业多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主体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最后,大力推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能力具有更充分的理解,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模拟、参观、参与,可有效缩短教学与生产间的距离。
6.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中评价机制的重要性
评价机制对于人才培养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培养效果客观判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评价机制要能够体现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促进与科学评价两个方面。要采取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同时要能够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等构成的多元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1]赵庆.浅议高职教育的同质化与差异化竞争[J].职业教育研究,2015(6):1-2.
[2]曹胜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7-28.
[3]孟波.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63-64.
[4]姚文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10-11.
[5]小志.促进创业带动就业[J].中国就业,2011(8):10-11.
[6]Jerry I,Porras,James C.Collins.Built to Last: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J].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13(1):13-20.
[7]郭南初.基于开放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7):163-164.
[8]覃永晖,吴晓.服务区域城乡建设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农业科学,2011(22):175-177.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HE Peng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Liaoyang 111000,China)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refle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echnical skilled talents.By discuss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i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cheme of construct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la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promotion of talent training effec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effectiveness
G710
A
1009—7600(2017) 10—0001—03
2017-05-12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重大决策咨询攻关课题(JG14EA03)
何鹏(1983—),女,吉林辉南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辽建职院:付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