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保定《西和礼县方言纪实》述评

2017-03-12李映忠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礼县特征词含义

李映忠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尚保定《西和礼县方言纪实》述评

李映忠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尚保定先生《西和礼县方言纪实》是西和、礼县方言研究的新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对西和县方言、礼县方言最为全面的调查。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书的成绩和不足做点力所能及的论述,以期得到方家的进一步指教。

尚保定; 西和礼县方言纪实; 声韵调; 词汇

近日有幸请得尚保定先生所著《西和礼县方言纪实》,如获至宝*为陈述方便起见,在确保援引忠实的前提下,笔者对原文字进行了必要的加工。特此说明。。尚先生是我三十年前上礼县师范时的语文基础课老师。先生专注研究语言,著作甚丰。该书概述部分写道:“笔者编写这本方言志的目的,就是想把它(西和礼县方言。映忠按)的基本状况原原本本地、不折不扣地描写和记录下来,一方面把它作为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留,另一方面,也为同行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尚先生工作之严谨、待事业之忠诚、对家乡之热爱,汩汩然溢于言表!尚先生新著《西和礼县方言纪实》一书非常值得研究。

一、礼县方言的声韵调

尚先生认为,礼县方言有声母25个、韵母34个、声调4个。鉴于社会属性才是语音的最根本属性,在音位概念的启发下,我将声母归并为24个,韵母归并为29个,声调保持4个不变。对声母、韵母的音质体会,对声调的调值描写,尚先生与我之间也存在一些细小差别。不过,总体来看,对礼县方言语音系统的描述,我与尚先生还是比较接近的。

二、礼县方言词汇的特点

礼县方言中,音变构词是一种非常能产的造词方式。很多方言词语,用音变这一机制来解释就会文从字顺,使人豁然开朗。比如,“蒙”(meng)读成阳平可表“覆盖;遮蔽”“闭(嘴巴)”等含义,读成阴平可表“蒙蔽;愣”“昏迷;糊涂”“瞎猜”等含义,读成去声可表“蘸(水等)使湿”的含义[1]。这是用不同声调来区别相关而又明显不同的几个意思。再比如,“欻”(cua)读阴平时属于拟声词,可表“急促的脚步声”,可表“雨急速下落的声音”,也可仅仅表示“突然貌”,读成阳平则为动词,表“(被水)冲刷;(用水)冲刷”的含义,读成上声时仍为动词,表“把皮等从上到下用力撕下来”“变(脸)”等含义,读成去声时也为动词,可表“(有意)落在后面”的含义。此外,“欻”读阴平时还可用作形容词,表“(食物)疏松”的含义[2]。这也是用不同声调来区别相关而又明显不同的几个意思。又比如,“撇”(pie)读阴平时可表“从液体表面轻轻舀取”“白拿”等含义,读上声可表“平着扔出;远掷”的含义,读去声可表“差;不好”的含义。此外,“撇”在“撇嘴”组合中读成bie,上声[3]。这是用不同声调或不同音质来区别相关而又明显不同的几个意思。类似的例子数量不少,略举一些:“□35”(p58,可能是“娘”的音变。下体例同)、“尤”(p119“抽”)、“友”(p119“悠”)、“阿爷”(p117“阿姨”)、“梡梡儿”(p109“挂挂儿”)、“口歌”(p107“口诀”)、“窟促”(p107“咕出”)、“苦欻”(p107“咕欻”)、“枯促促”(p107“咕出出”)、“苦腮”(p107“鼓腮”)、“康子”(p106“腔子”)、“炕”(p106“渴”)、“开”(p106“个”)、“郭着”(p105“觉着”)、“各加加”(p103“我娘娘”)、“沟子”(p103“尻子”)、“嘎斗”(p101“挂钩”)、“革地”(p101“耕地”)、“盖指”(p101“戒指”)、“幸”(p100“锈”)、“斜35”(p100“横”)、“斜44”(p100“横”)、“旋黄旋割”(p100“现黄现割”)、“邂逅”(p98“先后”)、“宿宿”(p98“星宿”)、“俏气”(p94“挑剔”)、“侨前”(p94“矫健”)、“闪儿”(p84“扇儿”)、“□44”(p82,“缠”)、“嗻53”(p81,“折”)、“擩”(p79“拄”)、“三(动词)”(p74“散”)、“翠”(p73,“垂”)、“岔子”(p69,“嚓子”)、“最”(p67,“追”)、“子加”(p66,“兹价”)、“缯子”(p65,“粽子”)、“六(动词)”(p61,“遛”)、“碌柱”(p57,“碌碡”)、“狼西”(p56,“狼藉”)、“栏上”(p55,“廊檐上”)、“乃西”(p54,“狼藉”)、“铁爷”(p52,“天爷”)、“万路”(p45,“弯路”)、“明申”(p40“明晨”)、“盘慌人”(p32“彷徨人”)。

礼县方言中,有很多地域色彩相当浓郁的语汇成分。这些成分不单出现在语素、词语层面,也出现在句子、句群层面。语素层面主要是形容词的生动式,如“(湿)拉拉”“(害)拉拉”“(净)簌簌”“(凉)簌簌”“(圆)耿耿”“(瓷)耿耿”“(定)耿耿”“(软)呲呲”“(软)设设”“(软)沓沓”“(软)愣愣”“(绵)呲呲”“(肥)愣愣”“(旧)欻欻”“(光44)欻欻”“(光44)举举”“(臑)巴巴”“(烈)巴巴”“(酸)叽叽”“(苦)叽叽”“(柔)绷绷”“(甜)兮兮”“(嫩)闪闪”“(瞎)出出”“(黏)嗒嗒”“(化)生生”“(顶)耿耿”“(红)叽叽”“(黄)聪聪”“(白)瓜瓜”“(暮)昏昏”“(板)曳曳”“(猪)哼哼”“(笋)条条”“(水)拉拉”“(立)惺惺”“(扑)活活”“(泼)衍衍”“(瓜)不楞登”“(疙瘩)凹脑”等。类似的成分有“(搞)干”“(瞅)视”“(彻)僷”等。句子层面主要是语气词,如“哩”“唠”“唦”“弯”“曼”,及拟声词,如“鼟”“唏唏”“啷啷”“嘚嘚”“喤喤”“嗞嗞”“吭吭”“叭嗒”“咯嘣”“吱呴”“咣当”“呲啷”“啹嘎”“咕嚅”“咯叭叭”“啪咜咜”“霍楞楞”“觳觫觫”“骨碌碌”等。

由于方言固有的不规范性,常用语义的表达相当随意、灵活,变说、繁说随处可见。这种灵活性,以拟声词体现得尤为典型。在普通话里,只有“ba”“pa”“ma”“bang”“pang”“bu”“pu”“pou”,双唇辅音是不能与齐齿呼韵母“ia”“iang”“iu”相拼的,可是在礼县方言里却有“bia”“pia”“mia”“biang”“piang”“biu”“piu”等拟声词,双唇辅音是可以与齐齿呼韵母“ia”“iang”“iu”相拼的。为了精准地记录上述方言拟声词,理应新造相应字符。但是为了不增加字符数量,也可以用已有字符“叭”“啪”“喵”“邦”“乓”“咘”“噗”等字记录。再举几个动词用例。表达“买”的意思,当和“头绳”搭配时,可变说成“割”,当和“衣裳”搭配时,可变说成“扯”,当和“盐”搭配时,可变说成“称”,当和“醋”搭配时,可变说成“灌”,当和“粮食”搭配时,可变说成“籴”,当和“牲口”搭配时,可变说成“看”,当和“中药”搭配时,可变说成“抓”。再比如,表达“进食”的意思,就有“吃”“装”“谢”“撑”“憋”“咥”“砟”“吞”“舔”“舔摩”等语用变体。又比如,表达“打”的意思,就有“搷”“搧”“刨”“揍”“谢”“顶”“揲”“斩”“砸”“撬”“捶”“绵”“整”“治”“治挖”“配治”“做操”等语用变体。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常用动词、形容词的义项很多,可表达多种语义。比如,用“弄”可表达通用语“做”“搞”等动词的大多数意思,有“弄疼唠”“弄烂唠”“弄完唠”“弄毕唠”“弄到手唠”“弄难看唠”“弄白气唠”“弄菜”“弄饭”“弄衣裳”“弄点书”“弄点钱”“弄点粮食”“弄上一桶子水”等说法。再比如,同样的“大”,不但可以表达“占的空间较多,面积较大,容量较多”“数量较多”“程度深,范围广”“声音响”“年纪长”等通用意思[3],还可以表示“(气温)高”“(时间)久”“(露水等)浓”“(某种成分)含量高”等含义,有“天气大得很”“时间大唠”“今个早起露水大得很”“馍馍碱大唠”“洋芋面气子大”“外个娃娃才人大的哩”“萝卜柴大着没吃”等说法。普通话里的很多量词在礼县话中都可以用量词“个”来替换。

由于来源的相同或相近,也由于共同语的巨大影响,方言词汇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礼县方言作为汉语方言的一种地域变体,与其他汉语方言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方言词语总能在邻近地区听到,有些还能从近代、古代语料中找到,所以用现代汉字来记录礼县方言,字符基本上够用,真正找不到相宜字符的情况很少。比如,表“跌;摔”的意思时,礼县方言说成ban,尚先生用“拌”来记录(p28)。再比如,表“遮挡”的意思时,礼县方言说成ying,尚先生用“影”来记录(p121)。其实还可变说成“闸”(ca)、“斜”(xie)等。但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堵”“挡”等字眼。又比如,表“东西无人经管”的意思时,礼县方言说成can,尚先生用“□”来记录(p82)。其实可以用“绽”来记录。“绽”在礼县方言中读成去声时可表“裂开;打开”“(亲友等离开后)觉得寂寞”等含义,读成上声时多与“的”连用,相当于形容词,可表“(东西)无人经管”的含义:外家家的啥都是~的。当然还可变说成“敞的”“海的”等。类似的例子还有:“漂洗”(p27,尚先生用“摆”来记录。下体例同)、“喝倒彩”(p114“黄”)、“晚上”(p112“黑地里”)、“瞪”(p112“恨”)、“猫头鹰”(p112“哼哼”)“浇;洒”(p110“海”)、“吹嘘”(p108“哙”)、“汗毛”(p107“苦毛子”)、“水果”(p105“果木”)、“跳蚤”(p104“虼蚤”)、“锅底上熏出来的黑色炭粒”(p104“锅煤”)、“哭泣哽咽的声音”(p103“呴”)、“噎人的感觉”(p103“哽人”)、“高跷”(p101“高脚子”)、“灵动”(p100“醒事”)、“干净”(p100“宣净”)、“不要紧(劝慰语)”(p99“闲淡”)、“大声斥责”(p99“降”)、“死板;笨拙”(p82“车”)、“正规;正宗”(p81“正缠”)、“肉类腐败变质的气味”(p76“尸气的”)、“用脚尖踢”(p29“蹦”)。正因为如此,方言词汇研究应把握好两个关键:注音要准确;字形要科学。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对某一方言区共时层面的所有词语尽可能地全面收罗,对其尽可能地系统描述,其成果就一定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必定能经得起后学的指点。可是,我更多注意到的是,书中很多字符没能采用更好字形*由于相关条件的限制,最大可能是撰写、校勘时间不够充分,致使许多字符未能采用更加理想的字形。这不能不算是尚先生《西和礼县方言纪实》一书的一大缺憾。。比如,表“想”的意思时,礼县方言说成ying,尚先生用“英”来记录(p121),我觉得写成“萦”更好一些。再比如,表“点燃”的意思时,礼县方言说成yan,尚先生用“炎”来记录(p120),我觉得写成“焰”更好一些。又比如,表“实在;的确”的意思时,礼县方言说成yansi,尚先生用“演是”来记录(p120),我觉得写成“延是”更好一些。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像”(p120,尚先生用“严像”来记录,我觉得写成“俨像”更好。下体例同)、倚(p118)——掎、尔(p117)——扔、尔失(p117)——耳识、安35(p116)——洝、恶挠抱(p116)——恶老鸨、挨的(p115)——额的、火搧子(p114)——火闪子、毁(p114)——喙、沆(p111)——夯、豪势癖(p110)——好势屄、哈米儿(p109)——虾米儿、哈(p109)——拿、哈马(p109)——吓么、哈数(p109)——下数、可(p108)——科、扣31(p107)——抠、吭(p107)——掯、亢(p106)——炕、乖爽(p105)——乖缩、诡(p105)——鬼、诂执(p103)——箍执、固就(p103)——锢就、幹能(p102)——干塄、嘎鸭子(p101)——嘎鸦子、该(p101,核桃皮厚因而难剥)——隔、该地(p101)——革地、改锥(p101)——解锥、学(p100)——斜、漩(p100)——旋、向端(p99)——相端、心食口儿哈(p99)——心室口儿下、秀(p98)——绣、习木(p97)——稀不、风司(p97)——风丝、庆人(p96)——凊人、□44(p96)——缺、前彻(p95)——虔着、羌(p95)——戗、强咪咪巧(p95)——藏谜谜雀、□44(p79)——挼。

李如龙先生认为:“方言特征词是从方言区片的比较研究中提取出来的、对内一致、对外排他的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4]为了深刻理解这一概念,他将其本体特征归纳成:“强调方言特征词必须是方言词,这是特征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基本特征;强调特征词必须是常用的核心词、基本词,这是特征词的频度特征;指出方言特征词往往是多义项的单音词,并且可以组成许多多音词,这是特征词的结构特征;说明特征词在词义上的泛化、分化或引申、转移,这是特征词的语义特征;至于特征词的组合能力、构句能力强,则是它的语法特征;而特征词中常见的古字、俗字和有音无字,是它的用字特征。”[4]

我曾对礼县燕河流域单音节词进行了穷尽式的调查,总共搜集到3506个常用词。我先逐一与《现代汉语词典》比对,删除其中的通用词汇。在此层面上,我把语义基本一致、语音近似、可用同样字符记录的词语均看成通用词汇,比如“笔”“碑”“毕”“逼”“被”“比”“备”“闭”等,只保留差异明显的方言词汇,比如“滗”“秕”“鐾”等,常用词的数量便降至1176个,方言词语仅占34%左右。经过这次筛选,就满足了上引的基本特征和频度特征。但是,“滗”“秕”“鐾”无法组成许多多音词,在词义引申时泛化、分化、转移体现得不够典型,因而在结构特征、语义特征上体现得不够充分。如果从概念“对外排他”来衡量,似乎就没有一个能看成特征词了:汉·服虔《通俗文》:“去汁曰滗。”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一一:“大扺立夏后,夜雨多,便损麦。盖麦花夜吐,雨多花损,故麦粒浮秕也。”明·李实《蜀语》:“以刀磨瓦盆或皮上曰鐾。”再比如,礼县方言中“巴”读成去声ba时,是个常用的动词,表示“粘;贴”的意思[3];它能音变成bia,仍为去声,含义不变:你把宰个画给敖~着墙上去。“叭”通读成ba,阴平,是个常用的拟声词[3]。在礼县方言中,它除了变调构成一个上声的拟声词,也可以音变成bia,仍为阴平,含义却更加丰富:①唾:你再能唦,看我不把你给~给两团才怪哩。②抛撒;洒落:你咋弄着哩把饭~下一世界唦。③粘附;久卧:把烂泥给~着墙上唠∣热头都晒着屁脸上唠呣,你还~着炕上着做啥哩唦?此外,“叭”读作阳平bia时可表示“人懦弱或能力差”的意思。我甚至觉得,表示“拉(屎)”含义、读作上声ba的动词,也可能是由拟声词“叭”音变、引申而来的。将这些语言现象与上引特征比较,“叭”似乎可以看成礼县方言的特征词,因为“叭”还符合上引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也符合用字特征,义项③写成“巴”亦可。但是,由于我们掌握的方言材料毕竟有限,的确难以保证“叭”一定能“对外排他”。又比如,“杠”读gang,去声,本指较粗的棍子,可泛说成“杠子”,含义不变[3]。礼县方言中,“杠”还可以用作动词,指用杠子等支、拨、挡,以求受力物体牢固或移动:把石板些微往后~给下,伤前唠。在此基础上,“杠”还引申出三种用法:①〈动〉抛;扔;踢:下把填炕的几锨~开晒给下着,热头红得很|着我给一脚~着出去唠。②〈动〉(浓烟)涌出:炕眼里大烟~着哩。③〈副〉非常;特别:锨上锈得~红的。“杠”变调读成上声后可繁说成“杠头”,指当地普遍使用的一种木质犁地工具,还产生了“杠尖”“杠沟”“杠辕”“杠键”“杠把”等说法,而且把杠头一来或一去所耕的地叫一杠地。此外,“杠”读成上声还能表达如下三种含义:①〈动〉铲:~土∣~粪∣~垃圾。②〈动〉把刀沿缸口或磨刀石的边缘来回摩擦,以求其锋利:切刀老着用不成唠,麻烦你给敖~给下着。③〈动〉擦;抹:把墙上的白灰给~着脊背里唠∣鼻下来唠就放袖子一~,你咋兀么浊的来!“杠”变调读成阳平后可表如下含义:①〈动〉跑:你看宰个娃娃,书包都没背就迎门~唠。②〈动〉顶撞;谩骂:不知道咋来,我一听他说话就气多的,着我给美美地~给唠一顿。可繁说成“日杠”:着我给呼婆婆叫奶奶地~给唠一顿。③〈动〉争吵:宰两块今个没说几句就~着起来唠。④〈形〉倔强:宰个人的脾气咋外么~的来是子。⑤〈动〉扬:慢慢扫,没唠把土~着起来的。⑥〈形〉(尘粒)含量高:屋里咋外么~的来,你吓么扫的时候没洒水呣还。礼县方言甚至把酒席等场合的主位称作“上杠子”:宰个人单爱在~坐,咋兀么冲心的来。将这些语言现象与上引各种特征比较,显然“杠”可以看成礼县方言的特征词。但是,我们还是难以确保“杠”就一定能“对外排他”。所以,礼县方言中通用词汇占很大比例,方言词汇所占比例较小,真正能看成方言特征词的少之又少。

因此,仅凭特征词很难有效地将两种方言区别开来。方言是萌生于炕头田边、回荡于贩夫走卒间的相当接地气的系统符号,只有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语音、语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特质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将对内一致、对外排他的方言客观、立体地描述出来。

三、礼县方言词汇的变化

礼县方言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着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往前推移,有些词语逐渐消退,而有些词语开始出现,有些词语虽然还在使用,却起了不少变化。由于共时分布的不同,所含词语及其使用频率也可能有所不同。尚先生长于春秋,加之十里不同俗的影响,《西和礼县方言纪实》中收列了不少就算土著的我都没听过的方言词语:把仗(p27);抱如(p28);跛脑盖儿(p29);背脚子(p29);碥(p30);冰牛(p31);皮胎子(p31);盘棵(p32);膀(p32);泼牛(p32);坡土胜糙(p33);白痴痴(p33);白火石(p33);喷子(p34);匹头(p34);蒲团(p36);步苗(p36);马徘子(p37);满嘎儿(p38);昧(p39);门前排(p39);米猫儿(p39);觅淹淹儿(p39);乜写(p39);翻经(p41);风建(p42);屋山(p43);袜鞋(p43);瓦密(p44);莴苣(p44);外脑壳(p44);望子(p45);搭驹(p46);打字虎(p46);打立爪(p46);打撂鞭儿(p46);打灰簸箕(p46);代医(p47);倒案(p47);倒挂牛(p47);丢砣闪称(p48);丁丁入卯(p49);多乃乃儿(p49);碓槌(p50);搭茬(p50);拓指押(p50);地猪儿(p52);条踏子(p52);天每儿(p52);胆唾(p53);拿醒(p54);拿搪(p54);乃得儿(p55);赖揣(p55);老鹳(p55);劳糙人(p55);老娘婆(p55);男猫(p55);拦单子(p55);郎猪子(p56);落福(p57);落话(p57);罗哩布海(p57);挛麻(p57);乱操(p58);咬(p59);咬火(p59);咬嚓(p59);拗(p59);捻弄(p59);硬本事儿(p60);驴起卧(p60);烈哇(p61);早(p64);脏气的(p65);走马(p65);走跟子(p65);滋淹淹儿(p66);脂气的(p66);注喽罐儿(p67);钻眼(p67);诧不拉赫(p69);褿松的(p69);瞎瞎仓(p70);椿牯牛儿(p70);贼托生(p70);搊魂(p70);撑角子(p71);撑儿扎凹(p71);瓷苶(p71);跐雨子(p71);出尖(p72);摋(p74);三更儿(p75);散拳(p75);死驴霍(p76);耍伙子(p77);水冬叶儿(p78);沾挨(p80);缠花儿(p82);绰魂(p83);痁指儿(p84);尝熟客(p85);尝熟地(p85);神着(p86);然然一分(p87);焦闲(p90);较佮些儿的(p90);揪拔(p90);占欺头(p93);拤人(p93);秋秋叶儿(p94);浅浅窝儿(p94);亲势(p95);清拾早起(p95);清拾巴脑(p95);勤挣(p95);踃(p98);小削(p98);该额(p101);盖虎马(p101);干气(p102);干眉失啥(p102);杠气的(p102);梗的(p103);雇身汉(p104);龟子啃羊头(p105);鬼不流几(p105);鬼钻子(p105);鬼吹火(p105);瞎阄娃子(p109);害的(p110);嚎声儿悲泣(p110);刺蕻儿(p111);浑全套二(p111);洪坛神(p111);后阿爸(p112);后扇衣子(p112);胡基(p113);糊神爷(p113);糊不朗堂(p113);喝酒(p113);活去子(p114);焕(p114);耳子(p117);二贯整(p117);一阿(p118);一哩二哩(p118);牙麻(p118);牙嚓(p119);腰冒节儿(p119);秧畦(p120);秧颗子(p120);淫(p121);孕草(p121)。上列仅为简单统计,所得多达155个。按1600计算,占10%左右。由此可见,礼县方言词汇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还是挺大的。

我与尚先生的不同,有时表现在语音方面。比如,37页“麻挎”中的“麻”为阳平,我听到的却是阴平,所以我倾向于写成“抹挂”。类似的例子还有:没搞唠(p38,“没”为阳平)——我听到的是去声(下体例同);乜赞(p39,“乜”为阳平)——阴平;哲(p81,去声)——上声;傻耿耿(p84,“傻”为阳平)——上声;憨呆子(p110,“憨”为阴平)——阳平。再比如,58页“押31”,尚先生听到的是“nia”,我听到的却是“ya”。类似的例子还有:延革地(p120)——应该的;亏庆(p120)——亏幸;应感(p121)——一赶。又比如,尚先生记作uo的,在我的方言片多读成e:廓箩儿——磕箩儿;活爬子——合爬子。我与尚先生的不同,有时表现在语法方面。比如104页,礼县方言用“呱啦子”表“只有某种使人厌烦的情况”时,他举的例子是:“门窗开着大街道里,~吵”。其实这是一个跨语言结构,或者说是一个大于词的结构,其中包括一个拟声词“呱啦”和一个虚化成分“子”,有时可不用“子”:葬下再没唠~~地吵的,娃娃看书着哩。我与尚先生的不同,有时只表现在字符方面。比如,27页“罢”,不少工具书写成“巴”,所以我倾向于用“巴”,甚至其语音变体bia也可以写成“巴”[3]。类似的例子随处可见:拜答(p28)——我写成“拜达”(下体例同);半脚(p28)——拌脚;半瓜伤十(p28)——半瓜伤食;邦间(p28)——膀肩;排(p31)——徘;才的(p69)——柴的。前面举例已多,此处不再过多举例。

四、礼县方言研究展望

经尚先生不懈努力,礼县方言研究,不管是在语音、语法,还是在语汇、语用上均取得了可观成绩*石意会、白莉、王建弢等人有些零散的语音研究论文,但没有语汇、语法和语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但如果与礼县历史、民俗研究相比,语言研究的成果还非常单薄。尚先生一边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一边搜集方言材料,其主要方式是内省基础上的比较。学习、讲授普通话时,尚先生总会把普通话与自己的方言母语比较,也总会把普通话与自己听到的其他方言比较,所以尚先生的研究基础比较可靠、描写比较准确。比如116页,西和方言用“我子”表第一人称复数,58页,西和方言用“你子”表第二人称复数,109页,西和方言用“狂(逛)”表“游玩;玩耍”的意思。再比如49页,盐官方言用“朵底”表“下面”的意思,76页,红河方言用“槮”表“搞;弄”的意思,115页,下片人用“傲”表第一人称复数。红河方言我不太熟悉,对其用法不敢妄言;我曾在盐官镇工作一年之久,觉得尚先生的相关描写很准确,而且我也知道,盐官方言用“绕阳红”表“向日葵;葵花籽”的意思,但“绕阳红”的读音却是ranghong。上引下片人、西和方言的用法的确存在。1600个方言词语,明言地点的才10个左右——懂行的人都能看出,尚先生系统描述的主要是龙鳞方言,或者说是他自己的方言母语,还不能算是对礼县方言的系统描述,更不能算是对西和、礼县方言的系统描述。单凭一人之力,掌握大量方言材料是很困难的,其准确度、可信度必将大受影响。

方言是方言区人民交际的最主要方式,是方言区人民精神世界挥之不去的记忆,离之越远越彰显,离之愈久愈动人。不知多少游子听到乡音后热血澎湃,又有不知多少花甲老人客居异域却思念着乡音。要理解一个社会,就要了解他们的语言。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总有人对其方言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有了张成材先生,我们才了解到商州、西宁方言;有了孙立新先生,我们才了解到户县、西安方言;有了尚先生,我们才了解到龙鳞、礼县方言。由于他们成果的启发,我才对自己的方言母语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衷心感谢他们、他们的辛苦工作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方言调查是个系统工程,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言调查需要足量的团队,需要专项资金的支持,需要相关的专业训练。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高瞻远瞩,组织一些有识之士,全面调查当地方言,对其分片、特点认真研究,成就功在千秋的事业。让我们翘首以待,期盼家乡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版一些更有分量的方言专著吧!

[1]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6432.

[2]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51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47,248,17,18,449,17.

[4]李如龙.论方言特征词的特征——以闽方言为例[J].方言,2014(2):97,101.

[5]尚保定.西和礼县方言纪实[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全书.

【责任编辑 答会明】

A Review ofDialectofXiheCountyandLiCountyby Shang Baoding

LI Ying- zh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DialectofXiheCountyandLiCountyby Shang Baoding is a new study achievement of dialect used in Xihe County and Li County.It’s also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dialect used in the area so far.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ook,including its success and shortcoming in order to get Mr.Shang Baoding’s further guidance.

Shang baoding;DialectofXiheCountyandLiCounty;phonology;vocabulary

H17

A

1674- 1730(2017)04- 0001- 05

2016- 07- 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泾、渭流域语言民俗特征比较研究》(16XYY009)

李映忠(1967—),男,甘肃陇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礼县特征词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基于类信息的TF-IDF权重分析与改进①
力助“礼县苹果”进京推广
驰援
基于改进TFIDF算法的邮件分类技术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产品评论文本中特征词提取及其关联模型构建与应用
面向文本分类的特征词选取方法研究与改进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