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王子》为存在主义发声

2017-03-12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埃克存在主义萨特

左 睿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小王子》为存在主义发声

左 睿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弥漫着19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气息。从存在主义创作背景出发,透过当时荒诞与虚无的生存环境,通过文本解读窥探童话故事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启迪,进而揭示二战时期人们精神上的孤独与困顿和生存上的被异化现象,分析其中隐藏着的存在主义观点。

小王子; 存在主义; 荒诞; 自由; 责任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1943年完成的作品,就是这部看似十分普通的短篇童话小说,却拥有着两百五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译本,在全世界每年拥有上万册的销售量。它就这样广泛而持久地征服着亿万读者的心,同时其在受欢迎程度上也完全不低于《追风筝的人》。这部童话故事运用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巧妙独特的叙事视角,秘而不宣的表现手法,悄无声息地将人生哲学蕴含于其中,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全是法国的浪漫主义气息。正是由于作者把这些独具特色的因素完美地融合,才成就了《小王子》这部经典之作。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阅读过《小王子》的大人甚至比儿童还要多,正如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的扉页中写到的寄语那样,这本书的确不仅仅是献给孩子的,更是献给那些从前当过孩子的大人的。这本书着眼于对20世纪成人世界的反思,主要反思那段时期人们精神上的孤独与困顿和生存上的被异化,其中隐藏着存在主义关于荒诞、自由、责任的观点。每阅读一次《小王子》,内心都仿佛经受了一次净化和洗礼,思想和灵魂都仿佛得到了一次释放。

一、创作于存在主义背景下的《小王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存在主义文艺思潮在法国文学之中十分流行。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中的反映。法国的存在主义派别分为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当时以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萨特也被世人称为存在主义理论的铸造者。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可以用“自由选择”和“绝对责任”来概括,所以理解存在主义要从理解自由、选择和责任的内涵开始。这几个存在主义哲学的关键词也毫无例外地隐含于《小王子》的文字背后。作者创作《小王子》的灵感并非以存在主义文学为前提,然而它的许多故事情节却不经意间流露出存在主义文学的观点。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对《小王子》这部作品赞不绝口,连连称赞它是一部融入存在主义内涵极为深刻的作品。圣埃克苏佩里认为人生不是一件件充满惊喜的礼物,而是一个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人生价值不能坐享其成,而是需要努力拼搏。在此问题的观点上圣埃克苏佩里与萨特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萨特认为人被孤立无援地置于世界之中,必须面对生存方式的选择。人们只有在听从自己的内心进行行动时,才能表明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立足于存在主义视角下分析《小王子》

存在主义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情绪,是内心世界情绪最真实的反映。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与责任,但同时也强调世界的荒诞。当人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时,他的人生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人必须要靠自己的行动去创造人生价值。

(一)荒诞与虚无的生存环境

法国在经历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两次重创之后,人们的精神世界高度匮乏,生存状态得到异化。20世纪中期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状态,它表现得十分脆弱,甚至脆弱到经受不起太阳的直射,微风的拂过,海浪的击打。当时的法国人民被极度荒诞的氛围所笼罩,心灵日渐被社会扭曲变形,精神日渐被孤独吞噬泯灭。在荒诞的世界中人是十分矛盾的,他们对和谐理性及永恒的态度是既渴望又畏惧的。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存在着两种可能性:融洽和谐即幸福,对立矛盾即痛苦。法国戏剧家尤内斯库认为,人的行动一旦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就像一只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的小船,迷失了行进方向后,剩下的只有空虚和无助[1]。

正是由于《小王子》创作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在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捕捉到20世纪现代人意识上的荒诞、精神上的虚无。小王子在与他的玫瑰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对玫瑰产生怀疑,也开始对自己的行动产生怀疑。最终,他与他的玫瑰之间产生了感情间隙,他毅然决定离开他心爱的玫瑰,离开他生活了多年的星球,勇敢地踏上了生命体验的征程。小王子访问与他的星球临近的六个小行星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职业和学习到新知识。但他遍寻生存价值的道路似乎并不是十分平坦和顺利的。在旅行中他一直形单影只地前行,没有遇到能与自己产生心灵碰撞的人,仿佛前路真的是缺少知己,他处处不得意,处处失望。小王子开始感到迷茫和无助,生命的本质对于他来说还是那么的陌生与遥远。当他先后遇到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灯的人和地理学家,在与他们的相处之中,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成人世界的荒诞与虚无,领悟了他们的存在不是在为自己而存在,他们的存在也称不上真正的存在。小王子的所见所闻,让他不由得感叹到:“大人真是奇怪啊。”[2]当他访问第七个星球地球时,让他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大人热爱数字。如果你跟他们说你认识了新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重要的事情。他们从来不会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他们会问:“他多少岁?有多少个兄弟?他有多重?他父亲赚多少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他们了解了他。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兰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2]

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孩子的心灵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看待事物时看到的是至真至纯的事物本身。大人的眼睛是复杂的,大人的心灵是爱慕虚荣的,他们看待事物时看到的是物与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大人们习惯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习惯了分析“因果关系”,习惯了“肢解事物”而使它失去完整的美。小王子与成人之间的观点不同,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年龄代沟,更重要的是小王子能观察到成人观察不到的东西。小王子刚刚到达地球之时,他的情绪并不高,每天过得像行尸走肉一般,他仿佛丢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样,每天都在寻寻觅觅中度过。后来,他有幸遇见智者狐狸,狐狸如醍醐灌顶般唤醒了小王子沉睡的心,耐心地教导他用心去看重要的东西。小王子终于决定掀开挡在他眼前的面纱,他认真地看清了什么对于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那便是他的玫瑰,他的责任。大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和生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乐,却不知道什么才是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殊不知他们把最美好的时光花费在了毫无目的性的忙碌中。小王子故事情节中的飞行员是成人的代表之一,在完全没有水的情况下,飞行员理性地认为沙漠是不可能找到水井的,他也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找,而在天真无邪的小王子的头脑中却坚信着水井的存在,坚信着希望的存在。孩子们的世界总是那么的美好而且充满了希望,这是大人永远无法理解和想象的。在《小王子》的描述中大人们的世界仿佛是那么的荒诞与虚无。

海德格尔更关心的是两千多年哲学巨人对于“存在”本身的遗忘,因为这一遗忘,造成了生存虚无的深层意义。想要抵挡生存虚无的根本方法就在于唤起思想对“存在”本身所有记忆,所以抵挡价值虚无、追寻生存意义的问题也被推进到了“虚无——自由——真理”的新的认识论层面,而生存、真理的自由本质便是打开虚无之门,最终发现神性生存的原初之路[3]。

(二)自由与行动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机会

自由作为一种意识活动高居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地位。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最基础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的存在价值,得到世人肯定,进而满足自己对生活品味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客观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是主观意识的存在[4]。前者是任由客观世界的变化来塑造自己,世界主宰人,世界改变人;后者是人听从自己的内心呼声来塑造自己,人主宰世界、人改造世界。所以一个人如果以自为的形式存在,他将要面对的就是选择、行动与责任。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认为自由与存在对于一个人来说同等重要,自由为人的本质的确立提供前提,人的本质的确立也自为存在提供基础。当小王子一个人生活在他的B612星球上的时候,他的存在状态与星球上的火山和猴面包树无异,每天经历着一样的物与事,周而复始地活着,这时候的小王子只能算作是生活在世界上的一个人,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他是真正的存在。他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因为他没有为自己做过任何选择,也从来不知道自由是什么?直到绚烂而虚荣的玫瑰出现,小王子才开始感觉到他的存在,只可惜这朵美丽的玫瑰也未能给他关于存在的满意答案。

人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敢于行动才能体悟到存在的真正本质,所以大多数存在主义的主张者又把存在主义哲学看成是行动的哲学。存在的本质是在自由选择与果断行动中证明和赋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选择,上一秒的选择决定下一秒的去留。自由的人在实施选择时不会受到任何事物的约束。小王子在身陷不如意的处境时,毅然决然地选择告别他的故土,选择不惧艰辛地行动,选择去其他星球探寻他的生存价值。这就充分体现了自由选择的可贵性。小王子获得了自由选择与自由行动的权利。行动作为一个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关键词,它对于存在来说十分重要,人的实在不是首先为着行动的,而存在对于人的实在来说,就是行动,而停止行动,就是不再存在。周旭良也称存在主义为“行动的哲学”,当人被抛入一个有组织的环境后,无论做与不做选择,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所以称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行动的哲学是有原因的,它是一种入世哲学,而不是一种出世哲学。行动与自由密切相关、互相交织,行动本身也就体现着自由。一个人能在自己的意识支配下做出行动,就证明了这个人是绝对自由的。一个诚实可靠的人的行动,其最终极的意义就是对自由本身的追求。小王子游历的过程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在漫游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物、形形色色的事,从这些人和事物中他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反问自己的内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千难万苦后他肯定自己,证明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存在始于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行动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责任一定紧随其后,三者的关系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自为存在的真正确立,表现为一个人价值观念的不断升华,在确立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和承受的有很多。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存在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三)选择与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存在主义的精义在于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它将丑陋不堪的现实世界推到人们面前,再向人们指明一条改造丑陋世界,通向光明的道路——选择[5]。虽然人们面对生活作出的选择是千差万别的,但他们的选择都是充满希望的,而且都是绝对自由的。自由选择就是意味着面对各种处境,人有选择是否采取行动,采取怎样的行动,以及怎样采取行动的权利,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也截然不同。萨特认为,人在面对抉择时,如果失去主动权、失去意志,随波逐流的结果只可能是丢掉珍贵的抉择机会,丢掉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人在作出自由选择之后,首先要付诸行动,随后是要对行动后的结果负责。简而言之,自由选择就是“我选择,我行动,我负责”。小王子是自己生活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他绝不会选择荒诞的生活,而是要努力地寻找生存的价值[6]。

存在主义者坦然说人是痛苦。“它是一种很单纯的痛苦,是所有那些承担过责任的人全都熟悉的那种痛苦”[7]。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内心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焦虑是直接由责任引起的,所谓责任,是指对所有其他人负责。焦虑不是把我们与行动隔开的帷幕,而是行动的一部分”[8]。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身上就肩负起了“责任”。圣埃克苏佩里作品中的小王子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了他应负的责任。在B612星球上他偶然间拥有了美丽的玫瑰,他每天都为她浇水,为她用玻璃罩挡风,与她谈心,小心翼翼地爱护和保护着她。他百般容忍她的娇气与虚荣心,但最后他们之间还是产生了隔阂,玫瑰太过骄傲,小王子不解风情,结果是他离开了她。小王子离开B612星球以后,他的内心是焦虑不安的,他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着他的玫瑰。“我的花是瞬息即逝的,”小王子说,“她只有四根刺来保卫自己免遭外部世界的侵害!我居然把她独自留在我的星球上!”[2];于是小王子离开了,不停地想着那朵花。值得庆幸的是小王子在地球上结交了狐狸。狐狸告诉小王子“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2];还告诉他只能去了解他驯化的东西,“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他们无论需要什么都到商店里买现成的。但商店里不卖朋友,所以人类再也交不到朋友。如果你想找个朋友,请驯化我!”[2];他告诉小王子对待朋友要非常有耐心,“首先,你要在离我有点远的地方坐下,就像这样,坐在草地上。我会偷偷地看你,你不要说话。语言是误解的根源。但你每天都要坐得离我更近一点……”[2]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驯养的过程里,先要放弃自我,忘却自我,放低身段去靠近对方,静静地聆听对方的内心。小王子在与狐狸的交往过程中明白了爱是两个人彼此的依偎、依靠、依恋,是一种相互陪伴的责任关系,他既然选择了玫瑰就要为她付出,就要对她负责任。正是责任让小王子不再畏惧、不再焦虑、不再迷茫,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知道只有在故乡才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存在[9]。

三、结语

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洞悉成人世界的荒诞与虚无,用儿童的心灵来呼唤自由与和谐,用儿童的勇敢去承担责任,用儿童的话语反衬成人世界的孤独与寂寞。小王子在周游期间遇到的艰难困苦和迷茫疑惑正是人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遭遇的文明遗失和思想困惑的真实写照。在荒诞世界中,人类的生存问题一直是存在主义文学研究的方向,它主张人类只有面临真正的生存挑战时,才能激发出潜在于生命内部的巨大力量,才能激发出内心无限的意志力,才能充分显现出至高无上的尊严。小王子在星际间旅行时,十分不解和厌恶成人荒诞的存在方式。他孤身一人前行在寻找生命存在意义的道路上,尽管最后的选择是牺牲,但他却如愿以偿地与玫瑰团聚,如愿以偿地得到自由。《小王子》中蕴含了诸多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它是在为存在主义发声,是在为自由、行动和责任发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的价值的确在于自由地追寻、果断地行动、勇敢地担当。

[1]刘晓倩.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小王子》的存在主义解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 45-49.

[2]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M].李继宏,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59,20,69,89,87,87.

[3]邱蓉.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小王子》意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3.

[4]陈雪梅.自我存在的追寻与实现——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小王子》[J].牡丹,2016(10):35-37.

[5]袁渊泉.存在主义观照下《小王子》的主题解读[J].作家,2015(20):108-109.

[6]陈梦然,聂茂.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童话书写——以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为例[J].求索,2007(9):187-189.

[7]柳鸣九.“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161.

[8]萨特.萨特读本[M].艾珉,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36.

[9]吴双.略论《小王子》的存在主义意义[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56-58.

【责任编辑 赵建萍】

TheLittlePrinceas the Voice of Existentialism

ZUO Ru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Antoine de Saint- Exupery’sTheLittlePrinceis a classic fairy tale which is filled with the romantic atmosphere of France in nineteenth Century.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Existentialism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absurdity and nihility,through the 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fairy tal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ue of life,reveals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analyzes their loneliness,hardship and survival on the alien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hidden Existential view.

TheLittlePrince;Existentialism;absurd;freedom;responsibility

I06.4

A

1674- 1730(2017)04- 0027- 04

2016- 12- 02

左 睿(1981—),女,甘肃西峰人,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儿童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埃克存在主义萨特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3KI深圳市埃克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开启智能影音室 埃克思WMS-C3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忠实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