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成长环境及优化
——基于对非公企业家的调查研究

2017-03-12王班超张小燕

关键词:连云港市受访者企业家

王班超,张小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商务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中国企业总体上已经进入创新活跃期[1],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环境、创新意愿及创新战略水平。企业家既是经济结构变革的推动者、市场均衡的“破坏者”[2]82-83,也是创新活动的推动者、市场价值的发掘者[3]67-68。非公企业家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连云港市最稀缺的人力资源。

2014—2016年,连云港市企业分别纳税199.4亿元、220.8亿元和131.0亿元,其中非公企业完成税收分别为186.6亿元、204.6亿元和120.9亿元,非公企业完税占比均在92%以上。截至2015年底,连云港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701家,其中非公企业有1 648家,完成产值为4 849.52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89%;吸纳从业人员261 568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91%;R&D经费投入30.0 9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85%[4]454-466。至2017年5月,连云港市有固定场所并且正常经营的非公企业共计6 462家,非公企业从业人数达292 390人。非公经济和非公企业家在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对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的问卷调查

为了探明非公企业家成长环境,我们走访了连云港市内鹰游纺机、中鹏新材料、华海诚科、鸿奥科技、天福来、玖信投资、毛豆传媒、连富环保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高层管理人员,走访对象均为非公企业出资人,发放非公企业家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3个方面,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如下。

对“如何界定企业家的成长”这一问题,供受访者回答的维度有三个:境界——企业家个人的追求、素养和格局;行为——企业家能够且实际为企业做了什么;效果——企业家的作为产生的实际社会成效。受访者对这三个评价维度认同度分别为58%、98%和42%。这说明非公企业家群体非常看重自身能为企业能做什么和实际做了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将自身的价值(成长)与企业的价值(成长)连接在一起,将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作为评判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

对“企业成长与企业家成长的关系”这一问题,79%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家的成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3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的成长成就了企业家的成长。此外,有60%的受访者认为,在二者关系中,企业家的成长更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由此可见,受访者基本认同企业家成长与其所服务企业的共生关系,认为“企业家是企业灵魂的缔造者”,“在根本和终极的意义上是企业家的成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

对“非公企业家成长的主要途径”这一问题,66%的受访者选择自我修炼,62%的受访者选择参加培训,29%的受访者选择“做中学”,21%的受访者选择聘请教练,另有8%的受访者选择其他形式(借鉴、交流等)。选择自我修炼和参加培训的均占六成以上,反映非公企业家群体在其成长道路上既自强自信又具有开放包容的气度。

对“国企经理人与非公企业家的区别”这一问题,受访者回答的内容涉及面广。51%的受访者认为做事的平台不同,25%的受访者认为掌控的资源不同,17%的受访者认为承担的风险、压力、责任以及所得到的回报不同,15%的受访者认为成长环境不同,15%的受访者认为创新探索的动力不同,15%的受访者认为角色定位和工作动机不同,11%的受访者认为经营的灵活性及决策的效率不同。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国企经理人占据了较高的事业平台,能得到政府更多的倾斜性政策的支持。这反映出非公企业家希望自建平台、自创资源、自我追求、自我蜕变,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受访者对“用一句话来概括非公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这一问题的回答呈现出三种心态:自我激励、信心满满(占44%);酸甜苦辣、一声长叹(占34%);心态平和、中性表达(占22%)。这反映非公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对“政府部门曾经为非公企业家的成长做过什么(或您所经历的一件难忘的事)”这一问题,选择项目补助、项目扶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的占39%,选择组织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的占22%,选择经验交流、宣传报道、组织座谈、尊重肯定的占21%,选择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信息支持和高效自律的占8%,选择“不记得或没有”的占10%。从这一数据统计结果看,非公企业家对政府部门认同程度最高的是能给企业带来实际利益的奖励、减免、帮助、补贴和扶持,尽管这些举措并不能直接促进企业家的成长,但是在企业家看来,企业的成长与企业家的成长是共生共荣的,扶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是支持和促进企业家的成长。

在回答“政府能够通过公共政策设计为非公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做些什么”时,36%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可以提供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机会,2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及提供项目资金帮扶来降低企业负担,2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培养优秀企业家人才,1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建设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1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和公平竞争机会。由此可知,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政策的设计和调整,在提供培训机会、降低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信息共享和提供高效服务方面为非公企业家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对“最希望政府为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做什么”这一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各有侧重:主张“奖补帮扶”、减轻负担的占29%,主张简政放权、服务至上的占26%;主张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占25%;主张加强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交流的占11%;主张优化环境、培养人才的占9%。从统计结果来看,主张“奖补帮扶”、简政放权、学习培训的占据前三位,表明非公企业家希望政府提供支持、改善环境,具有不断提升、自我完善和谋求事业发展的迫切心情。

对“支撑您做事业的终极的内心力量源泉”这一问题,90%的受访企业家认为个人的工作行为受兴趣、信念、梦想、自我实现、成就感和生命质量等内部驱动因素影响较大,有35%的受访企业家认为个人的工作行为受回馈社会、回报股东、惠及员工、企业成长等外部驱动因素影响较大。可见内部驱动因素对企业家的作用十分明显,是支撑非公企业家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持久的力量源泉。这提示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企业家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精神给予尊重、理解和认同。

对“意愿和能力哪个方面更需要强化和提升”这一问题,有75%的非公企业家选择“能力”;有25%的非公企业家选择“意愿”。这表明与强化意愿相比,提升非公企业家的能力显得更为迫切。

对“当感到力不从心时首选的完善自我的方式”这一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如下:(1)“眼睛向内”、反求自我(占 86%);(2)适应接受、倾诉求助(占 14%);(3)怨天尤人、消极逃避(占0%)。这反映出非公企业家群体的自控力很强,有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认为个人应当为自身的行为结果负责。当然,这也可能说明这个群体自身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其中,在“眼睛向内反求自我”这个维度上,非公企业家们面对挑战时的处理策略主要有三种取向:(1)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占 58%);(2)考察交流、学习取经(占 23%);(3)放空重启、再行再为(占 19%)。

对“目前有无接受培训和教练的需求”这一问题,有83%的受访者表示有需求,有1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需求。超过八成的受访企业家有着较为迫切的培训需求,说明该群体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也为政府在企业家培训方面提供公共服务留下了空间。

对“关于本话题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这一问题,受访者的回答较为分散,主要包括:(1)希望能为政府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占47%);(2)感谢对本课题的重视(占18%);(3)期盼有利于企业家人才成长的环境(占12%);(4)构建平台促进企业家的交流合作(占12%);(5)及时得到“奖补帮扶”(占 12%);(6)获得有效而个性化的培训机会(占6%);(7)对现实环境的改变信心不足(占2%)。

二、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队伍及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

企业家成长是在企业家与环境的协同和互动中实现的[5],企业家成长既与企业家个人的努力奋斗相关,又离不开必要的环境条件,因此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就转化为在政府主导下如何构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问题,以及在既定环境条件下企业家如何不断完善自我的问题。从企业家的角度看,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就必须具备成为优秀企业家的强烈动机和卓越能力;从政府的角度看,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就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环境。我们在访谈和调查中发现,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认识到企业家的成长对企业的成长具有决定意义,企业家的价值就体现在他所服务的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中。他们认为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是自己过去努力和选择的结果,因而应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他们承受一定的发展压力,掌控的优质资源有限,应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本领需要提升,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和帮助,渴望更高更好的做事平台,期望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希望政府能在“奖补帮扶”、简政放权、学习培训、平台建设、优化环境等五个方面为非公企业家成长提供支持;他们当中,面对环境保持平和或积极乐观心态者占大多数;即便有少数受访者感叹成长历程的曲折艰辛,也未失去信心或存有怨言。这些情况让我们意识到,连云港市无论在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非公企业家成长环境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涌现了一批优秀非公企业家。他们领导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其个人也因为创业的成功和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而家喻户晓。随着经济转型期和社会发展新时代的到来,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队伍总体上与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差距,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驾驭大产业的领军人才数量不足

截至2017年1月,连云港市拥有的各类企业总数达80 015户。按2016年末常住人口449.64万人测算,连云港市每万人拥有的企业法人数为177个,接近江苏省2015年末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的企业法人数为174个),远高于全国2015年末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的企业法人数为91个)。然而,在与江苏省每万人拥有的企业法人数接近的情况下,连云港市与全省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连云港市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驾驭大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型人才数量明显不足。

2.非公企业家队伍存在结构性问题

从连云港市现有非公企业的销售收入来看,冶金、化工、食品、农产品加工、金属制品、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新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企业家对新产业革命条件下的新业态、新技术、新金融、新资源、新零售等新增长点的再投资意愿不强,把控能力存在短板。2015年连云港市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71%[4]7,全国研发经费的平均占比为2.07%[6],这表明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还存在不足。

3.非公企业家队伍的年龄结构需要优化

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中,多数创业者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他们把青春、智慧和激情全部贡献给了企业,为企业积累了无形资产和品牌价值,为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迄今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例如鹰游纺机、恒瑞医药、康缘医药、太阳雨集团、天明机械等企业选择接班人的问题逐渐提上日程,迫切需要培养新一代企业家。

4.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需求迫切

纳入连云港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造了许多发展机遇,也存在较高风险和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产业领域的技术壁垒较高,客观上要求非公企业家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在产业技术、经营管理、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方面不断提升和超越。但是从调查结果看,目前连云港市存在企业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和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力的问题。

(二)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现有非公企业无论在体量上还是在实力上都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的同类企业存在差距。除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外,多数产业领域存在企业“小而散”的问题,难以形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效应较弱,因而要素市场、物流配送、渠道建设、技术开发、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难以产生协同共享效应。非公企业体量小和集群效应弱还影响了人力资源的集聚,迟缓了城市化进程,又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01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显示[7],在两岸四地289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连云港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在第95位,可持续竞争力排在第116位,在江苏省13个市中排名略高于宿迁处于第12位,在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处于第11位,高于湛江、北海和秦皇岛,反映出连云港市的投资兴业发展环境还需要不断优化。走访和调查的结果显示,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简政放权还不到位,“放管服”改革推进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有些能够由市场调节的事项还没有交给市场,政府还没有全力专注于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有时还存在以不同方式干预资源配置的现象。

其次,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没有得到有效的弱化和排除,健康、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有利于非公企业家投资兴业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再次,政府提供的服务有“务虚”和“低效”倾向,非公企业家更期望政府能提供务实和高效的服务,为非公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非公企业家投资兴业和个人成长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服务缺乏,创业指导、项目论证、法律服务、数据分析、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培训教练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和中介组织还不健全,导致非公企业家在遇到困境和问题时,或到外地取经,或进行自我调整,难以在本地获得有效支持。

三、优化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和成长环境的建议

(一)实施非公企业家培训工程

首先,统筹考虑国有企业领导人培养与非公企业家的培养,尝试吸收部分非公企业家接受面向国有企业领导者的培训,促进国企领导者与非公企业家队伍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两支队伍的同步建设、共同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法律、财务、税务、人力、营销、培训、教练、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社会组织,为非公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比如,连云港市可以将非公企业家培训业务打包委托给高校的商学院或者社会上的专业培训机构,由职能部门确定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并且提供经费支持,由受托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活动组织考核及培训效果评估。经过一定的过渡期后,逐步建立由政府买单和社会专业组织承担的市场化的非公企业家队伍培训机制。

再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连云港地区的青年非公企业家队伍,为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储备企业管理人才。比如,连云港市可以对历届市杰出青年企业家和作为非公企业接班人的新生代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训。

最后,将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与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对接以“三新一高”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实施连云港市政府层面的战略性非公企业家资源管理计划,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跨越提供人才保障。

(二)促进非公企业家与企业共同成长

首先,连云港市要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精神,就创新推动、创业扶持、市场开拓、资金支持、服务指导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研究制定促进连云港市非公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对符合产业政策且纳入连云港市“三新一高”产业战略规划的非公高新技术企业在立项、用地、建设、引智、技改、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特殊特惠。

其次,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筹建连云港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创业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非公企业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种子资金”由市政府财政统一划拨,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如天使资金、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和本土企业参与,通过政府领投和多方跟投,支持本土非公企业的创新发展。当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不是“免费午餐”,要追求投资回报,除特殊项目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外,最好采取市场化操作的方式。

再次,由连云港市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银行业协会等部门或组织联合搭建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吸引银行、保险、担保、创投、资产管理、证券、基金、小额贷款等金融业态机构在平台上注册并定期发布金融服务产品,为包括非公企业在内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信用评级、担保、行业咨询、政府配套扶持政策等一站式服务。

最后,对接全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启动连云港市非公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机制,动态监测非公企业的经营发展态势,实时了解非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非公企业家的战略构想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支持和帮扶,减轻企业负担,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简政放权,提供高效务实服务

首先,要实质性推进“放管服”改革,在简政放权基础上实行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提供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政府可以通过对职能部门采取减权、限权和监管等措施,切实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可以通过有效利用高新技术推进创新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其次,落实中办、国办《地方政府权力清单指导意见》,梳理、清理和重新确认政府的行政权力,设计和优化权力的运行流程,取消无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将政府权力清单和改革推进的时间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媒体、社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落实执行。

再次,参照学习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做法,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对接江苏省政务服务网,构建并完善连云港政务服务网,由目前窗口集中服务的政务大厅模式尽快向“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转变。

最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合作力度,加强连云港非公企业品牌建设和上市资源培育工作,推动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或进行股份制改造。

(四)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由连云港市委人才办统筹领导、经信委组织实施、工商联配合,设计开发连云港市“非公企业数据库”,动态反映连云港市非公企业经营和发展状况,数据库专设企业家模块,供查询和管理之用。

由连云港市经信委统筹规划,工商联和总商会协同组织落实,搭建连云港“非公企业家高地”信息交流平台,赋予平台兼具信息发布、在线交流、企业家查询、企业家评价等功能。

(五)优化环境,促进非公企业家成长

连云港市应该在倾听非公企业家呼声、回应非公企业家诉求方面做出制度性安排,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征询、听取和尊重非公企业家意见,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营造有利于非公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努力创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新闻、宣传和教育部门宣传并弘扬企业家的创新进取、迎接变化、敬业奋斗、追求卓越、责任担当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对创造社会财富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非公企业家进行表彰,珍惜企业家的工作成果,学习企业家的首创精神,认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氛围。

[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报告: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6(6):67-78.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使命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连云港市统计局.2016连云港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5]宋培林.对企业家涵义与企业家生成机制的一般解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2):49-53.

[6]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N].科技日报,2016-11-16(7).

[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日报.中国城市竞争力第十五次报告[EB/OL].[2017-05-16].http://district.ce.cn/zt/zb zt/csbg/index.shtml.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受访者企业家
今天,你休闲了吗?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