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证标准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思考
2017-03-12张广杰
张广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实训室作为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必备条件和支持平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指出,要遵照建立统一认证体系、注重省部协同推进、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和运用多种认证方法等原则,实行师范类专业三级检测认证。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二、三级认证标准均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合作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八个维度提出检测指标和参考标准。在“支持条件”维度的“设施保障”检测指标中,明确要求“建有满足保育、营养卫生、实验、教玩具设计与制作、教学技能、艺术技能训练等实训平台”[1]。在这一新的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建设哪些实训室、应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以及如何发挥实训室的作用是高校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专业实训室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理实”一体化理论
“理实”一体化理论主张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结合起来。这一理论旨在改变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以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为宗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综合框架。“理实”一体化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是以专业岗位标准为依据的“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教学,注重整合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理实”一体化理论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强调“实用”和“够用”;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倡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在组织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环境和产业环境一体化、能力和素养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2]15-16。
“理实”一体化理论重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在理论知识学习“实用、够用”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室的作用。这一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要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素养达成的要求,紧扣根据相应课程梳理出的实训项目与任务,规划、设计与配建实训室。
(二)“精益”价值理论
“精益”价值理论要求合理地平衡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性能(质量)、费用和时间的期望,消除相关的各种浪费,从而在项目的实施中最大程度地满足这些期望。其本质在于通过不断减少浪费,以最小的投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回报[3]。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需要以“精益”价值理论为指导。“精益”价值中的“精”是指精良、精确、精美,“益”是指利益、效益等。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训室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要做到精心、精细,消除浪费意识,杜绝浪费现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各个工序合理组合,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4]。
(三)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5]。
目前,高校实训室常见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1)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2)校、系二级管理模式;(3)校一级管理部门管理。基于项目管理的实训室管理模型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质量管理、范围管理、采购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多项目的综合管理[6]12-14。
(四)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以下观点:整体是主要的,系统中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的思路;系统中诸多要素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各个要素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系统同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职能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系统及其目标而发挥作用的[7]。
借鉴系统论原理,实训室建设和管理项目涉及实验教学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材料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目标。只有将这些子系统的目标体系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才能使项目管理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其整体水平。基于实训室管理中的多系统目标还涉及不同的部门和人,如学校的实训处、资产处、财务处,以及实训室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因此实训室管理要平衡项目目标和方案,以满足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不同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思路
依据上述相关理论,结合幼儿教育人才需求特点,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可以遵循目标导引、体系构建、明确要求的思路加以规划和确定。
(一)目标导引
“目标导引”主要解决“为什么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提出,要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8],这无疑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为走出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幼儿教育持续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困境,解决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实践实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注重实践取向,重视和加强实训室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要依据项目管理理论和理实一体化的观念,按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在设施配备、功能配置和作用预期上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关注幼儿园,强化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的结合;关注幼儿专业人才成长,促进幼师生自我发展;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幼师生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对照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把对幼师生的“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目标细化为合格幼师毕业生的人才标准和规格要求,以此为导向设计幼儿教师培养方案,建构与实训室建设相呼应的教学体系,把实训室打造成为幼师生实践能力培养与锻炼的不二空间。要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将实训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助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体系构建
“体系构建”解决的是“建什么”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具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才能得到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要依据系统科学理论,按照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毕业规格要求,细化幼师生各项能力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准幼儿教师要具备理解儿童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与能力,以及专注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从理解幼儿出发,学前教育专业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实训室建设和配置器材设备,以满足遗传与孕育、生长与发育、营养与健康、道德与认知等方面的课程的实训需要,如“儿童概论”“儿童哲学”“婴幼儿生理与卫生”“儿童发展”“儿童心理辅导”“婴幼儿科学养育与健康”“婴幼儿膳食管理”“儿童认知与发展”“儿童品德教育”等课程。围绕这一方面,可以建设婴幼儿保育技能实训室、感统实训室、儿童认知发展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儿童营养配餐室、幼儿体育活动实训场、幼儿生活模拟馆、儿童绘本馆等。
从幼儿教育工作出发,实训室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幼师生从事幼儿园工作必需的教育素养、管理素养以及综合素养,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提出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七大能力的要求,为满足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评价、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五大领域教育与活动指南、家庭与社区教育等方面的实训需要做好规划,建设相应的单项或综合的实训室,如形体与舞蹈实训室、钢琴实训室、音乐教育活动实训室、美术教育活动实训室、科学探究实训室、幼儿活动模拟室、儿童戏剧实训室、儿童教玩具制作与开发实训室等。
从注重幼师生专业自我发展出发,实训室建设要在引导幼师生专业规划、专业沟通、专业反思几个方面做深入思考,围绕满足幼师生成长与规划、道德与情感、能力与实践、反思与研究等方面的需要加以规划。比如,可以针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幼儿教师礼仪规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建设相应的智慧教室、名师工作坊、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室、远程教学观摩室等实训室。
归结起来,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只有走系统化的规划与建设道路,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预防盲目建设,杜绝面子工程,防止实训室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脱节,实现实训室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明确要求
“明确要求”解决的是“怎么建”的问题。“精益”价值理论启发我们,“精益”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过程,更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既要精致,更要精心,努力追求高效益。首先,要明确不同类型实训室的根本性质与功能定位,在规划实训室之时就要明确该实训室是用于学生技能训练、设计创作,还是用于专业课程的研修与反思。这一性质认定和功能定位将会赋予实训室不同的格局、档次和内容。其次,要明晰实训室实训项目的涵盖范围。一个实训室可以是专为某一门课程教学服务的专用实训室,也可以是为某几门课程教学服务的综合实训场所;可以是训练幼师生某个单项技能的实训场所,也可以是训练某几项技能或综合能力的实训场所。无论哪一种性质,都必须在实训室规划、设计之初就界定清楚,这样既可以避免因实训室功能交错导致重复性建设,也可以避免仅凭主观臆想设置实训室造成浪费。当然,明确实训室的实训项目,也便于教师及时介入实训室建设,有助于实现硬件建设与服务教学的无缝对接。最后,要确定实训室的仪器设备配置与装修要求,这是实现建设精致实训室目标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专业实训室的设计、招标、建设、验收等环节彼此孤立,导致实训室最终成为一项带有多种缺憾的工程。只有从目标导引到体系构建,再到各实训室的具体要求都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才培养、课程教学、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的需要,使实训室建设多几分成功的把握,少许多遗憾。
三、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反思
专业实训室建设动辄需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成百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涉及学科专业、工程设计、造价预算、物品采购,以及布局装修、验收审计、使用运行诸多方面,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草率从事,轻者可能达不到建设的预期目标,影响了实训室运行和使用,重者可能给国家、学校带来重大损失,所以更需谨慎从事。从以往的教训来看,制约和影响学前专业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原因有:盲目追求实训室的规模、档次和类别,没能进行一体化规划与设计;实训室建设的种类、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要求脱节;实训课程与项目师资不匹配,严重影响实训教学效果;实训制度建设薄弱,管理混乱,文化氛围不浓;校内训练和社会培训都不充分,实训效益明显不足。
为消除上述不良因素,在国家专业认证标准视域下的实训室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系统思维,强化一体化设计。遵照系统科学的方法和原理,不仅在体系构建上要强化一体化,更要在整个实训室的技术内涵、环境氛围、设备配置、材料配套、组织管理等方面同样强化一体化。二是关注精益效应,注重验收评估。实训室建设成效是否达到了“精益”,要通过评估验收加以审定,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效果、理论课程的实训项目的实施效果、专项实训课程的实施效果、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效果的评估验收。三是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全程参与。实训室的使用与主导权最终还是要交到教师手里。从建设之初的策划设计、设备选配、装修理念,到建设中的细节把握、布局调整、产品优化,再到建设后的检查验收、使用运行、氛围营造,自始至终都要让专业教师参与。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走弯路,又能实现建设与使用的高效对接。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EB/0L].[2017-11-10].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2]权少辉.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孟新田,刘益虹,王伟宏.精益理论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2):147-149.
[4]章跃洪,俞彬.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实施精益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8):148-149.
[5]杨琦.项目管理在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35-37.
[6]张秀君.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7]杨立军,刘洋,李焱斌.系统科学与高校课程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7-99.
[8]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0L].[2017-11-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