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17-03-12袁静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袁静梅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互联网+的时代,管理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获取知识能力及其创造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的训练比让其获取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体验式案例教学法正适应了这一时代需求,为管理类课程本科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管理类课程;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64-03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招收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管理类毕业生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管理类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质量在经受着市场的考验。同时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策背景下,积极探索体验式案例教学法这类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如何结合管理类学科和课程的特点合理设计与运用体验式案例教学也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一、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提出

管理类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已被广泛的运用,但其局限性也较为突出。

1.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中许多经典案例教程,尤其国外经典案例与学生间似乎隔着深深的鸿沟。实际教学中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基于教学要求对案例进行调查、思考、分析和讨论,确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极大欠缺。或因为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现实差异,增加了学生对这类经典案例的理解难度;或因为在社会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典案例失去了现实环境;也或因为学生的社会阅历经验值较低,理解不了案例中的场景与立场,更理解不了案例中设定情境的虚拟特点,导致当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仍然无所适从。传统的案例教学是用那些已经发生了的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对案例的回顾式的分析缺乏参与的乐趣,加之案例与校园学生的时空距离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触点,难以形成案例教学中期望达到的对知识点的“纯感知认识”,教学效果与质量极为有限。

2.市场对管理类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多样化。在目前这个知识更新速度迅速增长的时代,对管理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的训练与养成比让其获取专业知识显得更为重要。需求理论和成人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知识成为现实需求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成倍的增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深刻。在互联网+的时代,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在需求的驱动下主动地学习,多途徑的获取知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同时,体验式案例教学的过程在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的训练与养成方面的成效亦尤为显著。体验式案例教学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观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习的核心目标是深层次地理解知识;②学习的内部过程是对学习者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训练;③学习控制以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和调节为主;④教学要提供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的社会情境;⑤教学有赖于将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与有力的建构工具作为物理情境。这一理论认为特定的知识总是与对应的情境相联系,让学生参与进对应的情境中,获取特定的知识。它让学生去体会案例的情境与各方的立场,缓解了案例情境与学生实际认知经验脱离的矛盾;较高的参与度与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确保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实际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成就感更促使学生积极去探究。

二、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五年多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在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两个层次总结了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管理类课程多数理论的学习都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中体会,根据英国信息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es)和维克利(B.C.Vickery)的信息交流模式理论,我们总结得出学生通过获取新知识并与原有知识结构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或充实、完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有效作用,我们将理论教学分为两类,即学科基础性理论与课程扩充性理论,整合了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与参与过程中理解与获取知识,并训练能力。①学科基础性理论的体验式教学。学科基础性理论的体验式教学基本的教学流程分为如下五个环节: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师具体讲授理论要点;体验任务的安排——根据教学目的安排案例与实践;体验实施——学生完成体验任务;案例分享与讨论——通过PPT分享,具体问题的讨论与质疑;教师点评与总结——强调体验案例中的理论要点(得出共性的结论),纠正部分理解误差,总体评价成绩。体验式教学在学科基础性理论的应用,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在特定情境或案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同时,团队学习模式通过合作与讨论的过程激发各种思想与观点的碰撞;在沟通与相互说服、妥协中进行问题的反思与重新审视;团队的分工与协作更是对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训练和自控能力的培养。②课程扩充性理论的体验式教学。课程扩充性理论是指与课程相关的相近学科或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不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能帮助更好的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类知识的教学我们采用团队多途径学习模式,利用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由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整理,并思考与本课程知识点运用的联系。具体流程如图1:

课程扩充性理论的体验式教学在于鼓励学生多途径、合作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整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建立跨学科的知识点的融合与综合利用的思维。在教学课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构建学生多学科联系的知识体系。

2.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实验课程中运用。实验课的教学是体验式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阵地。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网络实验室内通过模拟系统学习或在现实环境中完成具体任务。①模拟实验课程。模拟实验课程是体验式案例教学的常用形式,学生在网络实验室内通过模拟实验系统,各小组进行分角色扮演,完成既定的业务与任务。模拟实验课程能使学生对商业业务流程及其经营管理形成感性认识,领会实务中各种角色的职责及将面临的问题,引发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模拟实验课程弥补了高校管理类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的不足,使学生突破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社会阅历经验值低的局限。②现实环境中的任务完成。现实环境中的任务完成是以课堂外的时间为主,基于具体任务的调查与实践。体验任务有基于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运用调研、基于具体任务的商业计划书、热点问题的跟踪观察与研讨等。这样的体验任务要求学生必须身体力行地投入其中,做好详尽的过程记录,并反映在PPT汇报材料、调研报告或商业计划书里。下面以基于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运用调研、基于具体任务的商业计划书为例介绍现实环境中的任务完成的运用实践。

基于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运用调研主要是一些观察性的体验任务,要求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调查与讨论: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否是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这些做法中哪些是合理的,还存在哪些不合理的要素?是否有其他最佳的方案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该体验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基于具体任务的商业计划书属于参与性体验任务,经常要求学生假定自己是企业新入职的员工,基于特定的任务做商业计划书,要求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讨论与操作:任务完成的关键环节是什么?需要什么信息的支撑?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各种方案是否可行,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什么?可行方案中最优方案及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制定最优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完成的流程、时间与预算)。思考商业企划书是否详尽,是否有遗漏的环节,预算的依据是什么?能否真实实施?体验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仅给出参考性意见。计划书提交后,教师以部门领导的身份审阅学生完成的商业计划书,并给出修改与完善意见,最终完成一份具有操作性的商业计划书。实践中该体验任务多数小组都需要教师作两轮以上的反馈方可完成。该体验任务全方位地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站在特定角色下(商業活动的某一方)思考的思维能力,摆脱了传统案例教学中研究者的中立状态,对问题的思考加入了企业的立场。具体流程如图2:

现实环境中的任务完成要求教师扮演协调的角色,仅给出参考性意见和方向性的引导,不提供结论性意见,把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更多留给学生。

三、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困难及策略

相对传统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对每一个教学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课程设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案例教学法中,依然强调教师的方向决定者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体验式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扮演一个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必要的时候需要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授课的内容与形式做全面的权衡,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到主动,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觉性,同时面临的是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在特定范围内选择喜欢的体验任务、喜欢的合作团队的更多的选择性,这样选择性也需要学生更多地去思考。这种角色的转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平时授课应该注重参与式气氛的营造,训练学生主动思考与发言的习惯;课后的教学反思是体验式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体验式案例教学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去思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去完善教学设计,去创新教学模式。课后的教学反思可以通过教师间观摩与讨论、师生共同探讨,也可以自我的反思来进行,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有效的模式。

2.充分有效的体验环境的提供。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有效的体验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真实项目的运作过程,亲身感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法。一个充分有效的体验环境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充分有效的体验环境除了教师的合理安排、学生的主观能动外,还需要学校与社会提供必备的条件,进行有效的体验环境软硬件的建设,为学生更好的完成体验任务提供便利。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模式。

3.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有效的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配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教考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类课程考核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形式,改为多样化的、突出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缩小笔试占总评成绩的比重,提升体验式案例教学过程与成果(如PPT分享材料、商业计划书、项目观察报告、案例报告、小论文等)在总评成绩的比重,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到体验式案例教学中去。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制度是体验式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