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党员教育范式创新研究

2017-03-11唐蓓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媒介党组织党员

唐蓓芳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党员教育范式创新研究

唐蓓芳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全媒体”是一种媒介实践形态、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没有确定的内涵,却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存方式。高校党员教育在这一媒介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基层组织设置落后、目标管理缺失、内容与形式陈旧、考核与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党员教育既有价值观冲击、管理队伍落后、媒介使用不完全等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创新范式的机遇:在打破局限思维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设立高校特色的党员教育目标与责任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熟练掌握“全媒体”技术的党务工作队伍,有效利用“全媒体”无限多元化渠道对党员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涵化;在多网融合、多屏融合的背景下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双向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全媒体;党员教育;范式创新

自2000年“全媒体”一词出现以来,其定义一直未在学术界形成共识。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媒体融合不断发展,其概念之争也经历了从多媒体、跨媒体到融合媒体的演化与更新过程,其内涵也在传播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 (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全媒体”是一个媒介实践的形态,也是一种媒介管理与运用的思维方式。而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考方式。作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高校,当前形势下,不仅要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更要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创新党员教育范式。

一、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结构落后于不断发展的新态势

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员教育与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党员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而高校党组织更是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直接决定了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重大问题。

首先,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党员人数也急剧上升,加上高校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毕业后的流动性以及随着专业深入发展,院系、专业的变动也较频繁,部分高校未能及时调整原有支部和有效地设置新支部,出现党支部过大或过小的极端现象[1],使得党支部活动开展困难,组织培养与教育效果无法保证。其次,高校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基本分开设置,即使分属于同一专业或学系,也相互没有交集,使得党建工作与师生教学、科研少有联系,弱化了党组织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师生的功能。从而也很难落实党员教师进课堂、进学生公寓的师生联系制度,没有体现基层党组织的高校特征。

2.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目标缺乏实效性

首先是党员教育总体目标不具备可操作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教育的全过程,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但在实际党员教育管理当中,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都缺乏具体的、统一的、规范的、成文的学习管理制度与教育目标,党员教育管理停留在临时的、简单的文件精神的传达,而没有针对像学生党员入党后在校的2~3年要实现怎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党员需要定期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等等。党员教育管理流于表面应付,缺乏实质性的指标内容,也就难以达到依靠制度管理规范党员教育。

其次是高校党员教育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从而导致党员学习缺乏自主性。大部分高校普遍重视入党前的准入教育,轻入党后的持续教育,如果说入党前的党校培训课程还算具备计划性与持续性,那么入党后的教育则显得临时和零星,通常是文件下达之后,采取大范围、大规模、突击性学习,这种学习并没有体现党员的主动性,而是给人感觉带有强迫性。我们在抱怨学生入党前后所出现的反差性、教师党员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高校有没有制定持续性、计划性并体现基层党组织特色的党员后续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3.高校党员教育内容与形式均缺乏“智力”特征

作为高层次人才云集的地方,高校党员教育也应该体现其“智力”特征,但众多高校党员教育并没有体现出与其他基层党组织不同的地方,相反,有时候少数自视甚高的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更擅长高谈阔论横加指责,时不时将党员教育贴上“政治化”的标签,扛上“去政治化”的大旗拒绝学习。

首先,体现在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落实不够扎实。“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2],大部分高校党组织能较好地落实与贯彻这一制度,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有些高校党员甚至是有着较长党龄的教师党员都不知道这一制度具体是哪三会哪一课。由此可见在部分高校基本的党员教育制度都落实得不够到位。

其次,体现在党员教育内容过时、空洞。高校是各类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更是党员教育理论更新的重要来源,从党中央到省市乃至地方也都十分强调党员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国内外形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党员学习内容过时,与实际脱轨,没有结合党员自身发展、专业发展、高校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实际,漫无目的,缺乏实际内容或者老生常谈,流于表面,更没有体现知识分子的思想成果与研究成果。

最后,体现在党员教育形式缺乏创新。随着各类传媒技术日新月异,人们接受讯息的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全媒体网络更是使世界变平了:意愿表达扁平化、时空传导无限化、身份认可虚拟化、沟通路径多节点、互动关系平等化、社会价值多元化[3]。即人们的沟通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党员教育方式仍停留在开会解读文件、党课解读政策、出门游览红色景点、手抄党章等老旧形式,而没有重视和发挥全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这使得生活在无处不网络的新时期的党员学习缺乏动力,党员教育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亦未体现高校活跃的学习氛围。

4.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考核、反馈机制缺乏有效性

党员教育的效果呈现来自于与教育目标相对应的党员考核情况,以及有利于改进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反馈意见,同时这些考核要求和反馈意见的征集,反过来又会促进党员教育效果的提高。有目标才不会迷失在为什么而学的质疑中,才会按照考核标准来端正学习态度和掌握学习方法。提供反馈渠道与反馈方式,才能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目前高校呈现出来的是因目标缺乏实效性所带来的有效的考核与反馈机制的缺失,学生党员考核总会陷入类似于奖学金考核办法的“学习成绩论”,教师党员考核则更加无制度可循,而对于学习反馈,在媒介发达的今天,仍然提供的是类似于座谈会的临时讨论,而没有根据党员的媒介偏好提供切实有效的反馈渠道与反馈方式,因此也就无法获得进一步优化党员教育管理的反馈意见。

二、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党员教育问题的原因探析

1.“全媒体”时代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全媒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渠道的无限多元化,它开放松散的多形态、多平台、多节点覆盖开辟出新的秒互动、泛关联、弱把关的虚拟社群地带[4]。一方面是为社情民意的传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提供了一个无边界的讯息体验性平台。另一方面,这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人生观、价值观等,讲经济效益、竞争等实用性观念对高校学生、教职工等产生影响,以致影响到高校群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5]。极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高校师生也容易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腐蚀,从而也会出现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及普通党员轻作为、讲私利、轻集体、重个人等违背党员宗旨的言行,阻碍了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提高。

2.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认识不足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修订)中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党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党员教育不等于政治占领,党员教育不能只讲政治素养,不讲党员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涵盖。这也是导致党员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高校“智力”特征的原因。

3.党员教育管理的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高校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是校党委组织部的老师、各二级学院(系)的党委(党总支)书记与副书记、党务秘书、党支部书记。但事实上主要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为二级学院(系)的党务秘书、党支部书记,而二级学院(系)的党务秘书和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这样一来,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其实就都落在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学生辅导员身上。教师党支部书记多为专业(学系)负责人兼任,而辅导员本身管理着学生各类繁杂事物,他们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党员教育工作当中,加上党务工作业务培训频率低,有些甚至从未参加过党务工作培训便直接上岗,这都不利于党员教育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4.没有有效利用各类媒介开展党员教育

“全媒体”时代通过“三网融合”(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三屏合一”(电视、电脑、手机)能够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当今,人们对媒介的依赖尤其是移动终端的依赖日益加深,以至于媒介尤其是新媒体已经成为空气、水、阳光、电之外现代人最重要的必需品。合理利用各类媒介进行党员教育的优化设计就能实现党员教育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且能通过实时的反馈不断更新内容与形式,提高党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开通诸如微博、微信、网上微党课等新媒体类党员教育形式,但总是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媒介利用不够合理、力度不大、效果不突出等情况,没有真正实现媒介强大的渗透力。

三、“全媒体”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员教育范式

1.根据党员培育要求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教工委〔2016〕18号)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直接联系服务师生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教工党支部应设置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一线实体单位;大学生党支部一般按专业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应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结合,探索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生学习、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在创新平台、新兴学科交叉组织、重大项目平台,以及学园、书院、学生社区、学生社团等领域组建党支部,探索高教园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首先,要打破固定思维,创新党支部建设实体。基层党组织设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党员组合方式,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便已阐释优化组合所能起到的诸如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巨大作用,因此,不能小觑基层党组织设置问题,不能僵化思维,要通过有利于党员培育的要求倒逼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不怕变动,更不畏大变革,创建诸如师生联合党支部、跨部门或学科党支部、教学研一体党支部等等这些有利于活跃高校教学研氛围,有利于师生发展,优化提升师生服务水平的基层组织。而正是“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沟通交流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打通了讯息传递的每一个角落,也为基层党组织的多层次、交叉设置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媒介技术可以实现党员的更新管理、实时互动、精准考核、全程教育等,解除了创新党支部建设的许多后顾之忧。

其次,要创建服务完善的高校虚拟党员社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成为现在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人无时无刻不穿梭于虚拟的社群,各类媒介产品均乐于建设能够吸引更多使用者和爱好者活跃于其精心打造的虚拟社区,因为浏览量、来访量、互动率即市场。建立虚拟的党员社区也是完善党员服务内容、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拓宽党员组织生活区域的一项有益工程;也是对诸如党员之家等实体的党员活动场所的一个有益补充,增强组织与党员、党员之间的有效联系。党员同志时有党员身份虚无感,因为除了开会和为数不多的党员活动,似乎也与党员、党组织发生联系的时刻较少,建立与实体基层党组织相配套的虚拟党员社区,将党员集合在一个虚拟社群,提供党员互动交流平台、党员自主学习平台、党员教研提升平台、党务讯息查询平台、基层党组织之间互动平台等等,能够实时为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和组织之间相互认同感,极大地拓宽党员活动区域,从而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2.明确高校党员教育目标与责任机制

第一,根据高校职能明确党员教育总体目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四大基本职能,高校党员教育总体目标在遵循《党章》及相关文件的同时,也应与高校职能相契合,即高校党员教育的总体目标除实现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3个普通党员要求之外,应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的事业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充分利用“全媒体”引领主流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同时,倡导优良学风、教风,促进科学研究,努力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教学一体化,锻造师生优良品行,真正体现高校知识分子德才兼备的良好风貌。

第二,根据高校运行周期特征制定具体的党员教育计划。高校工作具有周期性,高校党组织可以根据高校运行的周期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党员教育计划。虽然众多高校也确实有周期性的党员教育活动,但大多不是主动策划制定的,而是为了迎合学校周期性日常工作所附加的党员活动,没有体现党员教育的主动性与计划性。结合“全媒体”实践可以制定如针对学生党员的学年分主题教育计划,四年学制内的递进教育计划。针对教师党员的在岗期间爱校敬业争优等教育活动,同时制定寒暑假社会服务、自我提升等衔接教育计划,体现党员教育的前瞻性与规划性,真正让党员师生有目标、有节奏、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与提高,时刻体现先进性。

第三,根据党员教育目标与计划明确具体的责任机制。高校应按照“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总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党员教育责任机制,按照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专项教育专人负责,分工合作、协调运行、轮流尽责的同时,设立奖惩机制,明晰教育目标、承担教育责任、服务党员教育。任何专项主题教育负责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自觉担当,为实现教育目标尽职尽责,敢于创新,让每一个具体的计划得以落地执行,为实现最终的党员教育总体目标添砖加瓦。

3.利用“全媒体”无限多元化渠道对党员进行“培养”

“培养”理论又称培养分析、教化分析、涵化分析,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电视内容进行的研究,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以美国学者格伯纳为代表,后进行了调整。其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每个人的审美、信念、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他们会因为观赏电视而变得与电视上呈现的主流意见相认同,看电视少的人意见较难统一,因此,电视在社会文化传播中能够发挥整合作用,电视的涵化功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多方向过程,类似重力吸引作用,也即潜移默化的功能。它突出强调了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6]。“涵化”“培养”理论在人们对媒介更加依赖的今天,所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不单单是电视这一传统大众媒介,“全媒体”传播实践下的多网融合、多屏互动,已经让人们无时无刻不暴露在传播内容面前,且多为受众主动接触媒介。有效利用这众多的“屏幕”对党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党性文化的涵养应该成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积极占领传播主阵地,保证教育内容的可信性。通常情况下即便是同一内容,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们会对传播者本身进行可信性判断,通常包括信誉与专业权威性两个内容,简单来说,也即信源的可信度,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也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作为党员教育的主体(高校通常为党委宣传部),应积极占领各类传播重要阵地,如建立官方网站、微博账号、微信账号、各大论坛账号等,保证每一处传播地至少有一个权威发声,且应经常性维护与创造有吸引力的内容,不断建立和加强信源的可信度,掌控话语权,增强教育效果,否则一旦主流权威声音长时间缺席,受众就会被其他五花八门的价值观所侵蚀。而这里强调的权威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政治宣扬,而是通过细枝末节诸如点滴的生活态度、身边的道德榜样、细微的高尚言行去传递正能量。

其次,巧妙使用多种教育传播技巧,做到润物细无声。技巧即策略方法,在固定的一个主题与观点的情况下,教育内容如何去呈现,有时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是一面提示还是两面提示,是明示结论还是寓理于情,是诉诸理性还是诉诸感性,是温和诉求还是恐怖诉求等等,都需要教育传播者根据传播对象以及主题与观点进行合理的技巧选择。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也是“全媒体”时代的一个特征,如何有效填补这些碎片时间,需要传播者提供可读性更强的内容去吸引,当学习者开始主动选择并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便能达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后,实时把握教育对象的脉搏,培养忠诚的意见领袖。教育主体的属性也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党员和非党员有着很大差别,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也有区别,不同专业类别的党员也会有不同,因此在进行教育内容传播的同时,也要实时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与变化,才能把握教育对象对媒介内容的兴趣、感情、态度和看法。同时,在同一属性的教育主体当中,也会自然而然产生一批意见领袖,他们经常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培养党员教育中的意见领袖有时候会对传播内容起到助推甚至是力挽狂澜的作用。

4.建立一支能掌握“全媒体”运用的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

一是要提高现有的党务工作者素质与能力。通过老带新以及高标准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永葆党务工作的先进性。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业务规范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党务工作者利用诸如新媒体、新软件等媒介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党员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是要继续吸引人才,壮大工作队伍。一方面是要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当中来。高校人才济济且不断有新的人才引进,要不断将有着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吸引到党员队伍、党务工作队伍当中,提升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拓展各种渠道,积极发展党建工作兼职队伍[7],积极动员有号召力的系部主任、专业负责人、有影响力的优秀党员、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党务工作者兼职分担一定的党务工作,激发党员教育活力,丰富党员教育内容。通过专兼结合,建立一支既有战斗力又有活力的党务工作队伍。

三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防止人才流失,提高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务工作机构,保证党务工作者工作量;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党员教育等党建工作运行顺畅;落实党务工作者政策待遇,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及时更新党建工作软硬件设施,确保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党建工作效率。

5.设计因“地”制宜的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这里说的评价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对受教育的党员进行效果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开展教育的基层组织进行反馈评价,即既要有党组织对党员的考核,也要提供党员对基层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进行意见反馈平台,且这种评价体系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基层党组织特点、党员特征、教育内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

多网融合建立全息感知平台,创新党员考核方式。全息(Holography)是指一种光影技术,可以让从物体发射的衍射光能够被重现,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测此物体,其显示的像也会变化。这里借用这一概念,是希望在多网融合的技术背景下,构建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党员考核体系,防止对党员评价唯业绩、学习成绩至上,能够从言行、举止、作风、工作效果、生活态度、示范影响力等不同侧面反映每一位党员不一样的先进性。此外,全息感知平台也能够通过音频、视频、线上互动等方式补充单纯的书面文字形式,创新考核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党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多屏融合开放“在党言党”渠道,推进组织建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之兴衰,党员有责。习近平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总结阶段时向全党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在党言党”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为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敢言敢谏,言政治理想、说建设意见、荐优秀成果,在党员发展教育各个环节争当主人翁。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建立多屏融合的开放渠道,鼓励普通党员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便利传达,通过诸如微信互动平台、网络微党课一键评论、书记信箱直通、书记在线解答等方式,畅所欲言,为优化党员教育,提高基础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言献策。

[1]杨立琼.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25-26.

[2]张立青,罗小松,杨铖.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4):93.

[3]辜胜阻,李洪斌.以法治统领网络虚拟社会管理[N].法制日报,2011-12-17(3).

[4]张品良.全媒体语境下网络虚拟社群发展及社会管理创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5):106.

[5]许志伟.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径[D].汉中:汉中师范大学,2007.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5-227.

[7]虞晓勤.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The Innovation of CPC Member Education at Colleges in Context of Omnimedia

TANGBeifang
(FacultyofTeacher Education,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Omnimedia is a formofmedia practice,a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attern,and a way of thinking.Its connotation has not yet been clearly defined,but it is changing people's lives and survival model in the evolving process of media technology.Some problems of CPC member education has been exposed in this process,for example,the state of backwardnes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ssroots-level organizations,the lack of management objectives,the staleness in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education,the imperfect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mechanisms,and so on.In the omnimedia context,the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values conflict,the outdated management team,incomplete media use and others.These problems also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 by break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inking,reestablishing thegrassroots-level organizations,defining the objective and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s,building qualified teams capable ofdiversified exploitation ofomnimedia,and perfectingthe bidirectional systemfor assessing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colleges;Omniedia;communists education;innovation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3.019

D261.1

A

2095-3801(2017)03-0101-07

2016-07-25;

2016-09-20

丽水学院2016年党建课题“全媒体语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范式研究”(DJ201604)

唐蓓芳,女,湖南邵阳人,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媒介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书,最优雅的媒介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