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验教育的实施过程
2017-03-1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树林子学校张瑞芬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树林子学校 张瑞芬
体验教育的提出是少先队教育思想的一个新发展。
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与感受。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由认识情感,意志组成的完整意义的人,情感体验也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教育的过程是由逻辑——认识与情感——体验共同构成的,完整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受教育者的认识活动,体验活动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
少先队的体验教育是泛概念意义上的体验教育,它不仅指情感等心理教育,也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强调思想品德的培养。主体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实践性是体验教育的另一特征,是少年儿童主体参与的动态的自我教育过程。
因此,体验教育的实施,首先是让孩子在探究中体验。少年儿童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听讲和做题为主的接受性学习,一种是以体验探究为主的主动性学习,体验与探究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体验强调少年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思想、事实,只有经过体验,学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才会铭记于心。
在体验进行教育中,倡导探究式活动,开展研究型学习,是因为这种活动和学习形式,具有鲜明的问题性,强烈的挑战性,广阔的开放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激发队员的创新精神,探究式活动,常以小课题形式出现,启发队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做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引导队员学会调查分析,对比研究,做勤于探索独具慧眼的“小发现”,培养队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队员们在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体验挑战的乐趣,体验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激活创造的潜能。
在体验活动中,倡导探究式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这种活动和学习形式具有实际特点,包括提出问题——动手实践——观察记录——分析、取证——得出结论,提出措施——表达陈述,实践贯穿整个过程,队员的实践能力也在探究过程中日积月累。
体验教育要坚持实践性,强调实践第一,把入手点放在建立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基地上。通过设立适合少年儿童成长的岗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实践活动。
任何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获得真才实干,掌握过硬的本领,无不需要积极的内心体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起始阶段,他们的成长尤其需要不断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
辅导员应该引导少年儿童进行社会生活体验,组织他们“当一天小交警”“代理班主任”“我当小记者”,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红领巾一条街”服务,建立“建设校园点子公司”等,通过社会这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在活动中低年级队员可以学洗一次鞋,擦一次地板,高年级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载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当一个月家庭小会计”活动,让他们体验父母的艰辛,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自理能力。
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家长对他们是众星捧月,处处保护有加,致使不少孩子胆怯、孤僻、任性、唯我独尊,不会与人合作,经受不起挫折。
体验教育强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要求辅导员老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情境教育,情感陶冶、修养指导,行为训练自我教育等方法,启迪少年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胆怯的孩子,辅导员可以建议他担任班级读报员,让他在每日的读报中找到自信,培养勇敢精神……
只要给每个孩子找到合适的体验岗位,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这个岗位上扮演好角色,获得全新的感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验教育活动不仅是少先队的一个新课题,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我们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实现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创新品质,提高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