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17-03-11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苏子赤壁赋悲情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汪 芳

一、导语

同学们,在一生当中我们总会经历很多挫折,无论是小是大,都是我们成长的一种财富,在逆境中学到的品质让我们更加的坚韧。我们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豪放源于他对浊世的看轻,他的达观源于他对困境的藐视,他的潇洒源于他对挫折的不屈和对生活的执着。

今天我们要学的《赤壁赋》是在“乌台诗案”发生后的第三年写的,就让我们在这华丽的篇章下去体会其文之美、其人之雅。

二、初读课文,勾勒情绪起伏:乐——悲——乐

(一)一读“景”

1.齐读第一段

请大家浏览第一自然段,找出直接写景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请用白话文融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此时的美景。 那么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了?宁静、开阔、迷蒙。“水波不兴”写出的是宁静,一“横”一“接”写出的是开阔,白雾茫茫写出的是迷蒙。月亮“徘徊”,将月赋予生命,可见诗人观察之久期待之久,由此可见作者疏朗愉悦的心境。

简短的16个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不仅将赤壁的夜景勾勒无余,也为后文的达观之情的抒发做了铺垫。后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在此,赤壁的美景披上了一层迷蒙美幻的面纱,仿佛成了道家忘怀得失的仙境。架风飞行的是道家的列子,除了风,几乎能不受外物牵绊而到逍遥的境界;羽化登仙的是晋代的徐迈,他出生名门却不慕功名,别妻离家,终老于山林,传言他羽化成仙。在如此良辰美景,苏轼也仿佛感受到了道家的仙风道骨,有了成仙之意。

2.配乐《高山流水》示范读,再齐读

在如此美景中,诗人以饮酒赋诗来表达快意,真是“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如此良辰美景,还有什么不能忘却,还有什么不能超脱?然而一曲箫声化乐为悲。这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客人为何陷入了悲情当中了,让我来品读第三段。

(二)二读“情”

如果说前文描写的是现实中赤壁美景,引发快乐的情绪,那么这里主要是赤壁怀古引发的悲情。由赤壁这个古战场,自然联想到赤壁大战的主要英雄人物曹操。客人用连续的三个问句,分别写到了曹操的诗文、惨败、英雄业绩。那么写曹操的目的何在?对比突出我辈渺小,英雄人物尚被历史湮灭,何况我们碌碌无为的小辈。(第四张幻灯片:客吹箫图)

一问曹操之诗,这里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曹操这一句诗有何用意?

——此诗来自曹操《短歌行》,正是当年曹操准备一扫天下求贤若渴的心情写照。

二问曹操之败,作者强调此处为当年曹操兵败之处又含有怎样的悲思?

——人生挫败在所难免,由此生发人生无常之感。

三问曹操之逝,又写出了怎样的悲思?

——建功立业的英雄不在,而我辈毫无建树隐居山林,就更显得渺小和短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感慨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有一种类似的功业无成、年华早逝的悲叹。

这里的“渔樵”,活用做动词。渔夫和樵夫,往往是避开尘世的隐者形象。客人对渔樵自我形象的贬抑,可以反观客人是很想像曹操那样建立一番丰功伟业的,他洋溢着一个儒者积极入世的情怀,可是在现实的打击下,难免有些消沉和茫然。

作者在描绘曹操一统天下的豪情时,用了16个字的排比,充分现示了赋“铺采摛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运用夸张,显得气势恢宏,生动展现了曹操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流露出客人的欣羡之情。请一个同学尝试着读一读。再齐读。

(第五张幻灯片:人生三叹,简单总结)

面对赤壁美景客人遥想当年英雄人物,不禁引发人生悲情的思考,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劝慰客人的了?下面我们再读第四段,齐读,思考该段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

(三)三读“理”

1.你是怎么解读苏子的观点的

——苏子的观点里,包含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相对论哲学,在庄子看来,万物都是相对的,蜉蝣和长江比起来,只有一天的生命,可是和尘埃相比,它却是永恒的。生命和明月比起来是短暂的,但是和蜉蝣比起来又是永恒的。

同时,还有佛家忘怀得失的豁达,此处得,彼处失,生命轮回周而复始,不必拘泥与计较。(第六张幻灯片:看透人生寄情山水)

2.深发提问

有人说与苏轼问答的客人,真有其人,也有人说那个客人其实是苏轼另外一个消极自我的化身,你怎么看?

明确:苏子与客人的对话可以看作苏轼两个自我的交流,最后乐观通达的自我战胜了消极颓丧的自我。自古文人官场不得志或寄情山水或归隐,体现了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

李白不得志,从长安赐金放还,梦游了天姥山,梦想着“且放白鹿青崖间”,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陶渊明不满官场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归隐田园,梦想着平静美好、与世隔绝的桃花园……

苏轼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儒、佛、道各家思想。儒者的他,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者的他,精研佛学,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家的他,好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的和谐宁静。

3.每一个古代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儒家的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满腹经纶只为将来经世致用,历经考场只为日后辅君治国,然而当现实的际遇并不那么平顺,当仕途的坎坷挫败着人生的时候,渗透着老庄出世之理、讲求自然无为求仙之道的道家哲学往往成了文人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

苏子与客人的问答,完全可以看做是超然物外的道家自我对执着尘世的儒家自我的开脱。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孤傲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旷达的苏轼;苏轼在道家的世界里寻到了人生的安慰,用他的达观和洒脱笑看人生的种种,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苏子赤壁赋悲情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赤壁赋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悲情英雄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苏东坡《前赤壁赋》
我被克隆了
教授十年悲情寻子:没有爱的教育不算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