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开放式教学初探

2017-03-11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曾金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儿童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 曾金梅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来,是每个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谈谈自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式教学的理解。

我认为,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程局限,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教学活动与自然、生活、社会进行信息交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即从开放课堂教材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师生关系、开放评价形式等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一、开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虽然,我们教学时有相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也是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然而品德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很难顾及到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生活的环境差异。只有开放教材,捕捉儿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儿童生活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含着的道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内容必须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

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

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

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拉近教材和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开放活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媒介。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1.开放的课堂活动形式

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本课程经常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搜集与处理、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活动、教学游戏、歌曲欣赏、讲故事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愉悦儿童身心,放飞儿童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

2.开放的教育活动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以及向课外延伸,还可以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自由选择的状态下进行价值建构。使学生在和谐合作的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完善自我,激发潜在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最终目的。

三、开放教学时空,深化道德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活动主题与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课时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这样,就给老师捕捉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留有时空。同时,一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有课前准备阶段,也可以有课后延伸活动,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例如,在教学《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北师大教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时,课前老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近年来我国南方冰灾和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好知识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这类危害的欲望。课堂上,我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课前所搜集的材料及所产生的感受。这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交融,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帮助他们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本课程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架,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程。这一课堂具有广阔的空间,是开放的课堂,流动的课堂。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就是体现在教师能根据学生中即时出现的且需及时进行教育的教学事例,适时通过品德课和家庭、社会广阔的教育空间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开放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氛围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努力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