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基于生成的生本小学数学课堂

2017-03-11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沙王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教学课堂

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沙王小学 王 强

在“动态生成”这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审视课堂教学,建构动态生成的教学观,让动态生成真正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让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由刚性的落实预设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向弹性调整教学行为转变,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步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打造真实的、本色的、灵动的、精彩的生本课堂呢?

一、创新、闪光点

创新、闪光点是教师课堂上最应该捕捉的生成点,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互动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如独特见解、求异思维、创新语言等,一旦捕捉,必会出彩。我们就来分享下面吴正宪老师上课的一个教学案例,应该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师:那你能给它起一个简洁点的你名字吗?

生: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大数估算法。

师:再简单点。

生:同估法。

师:都看成400是同估法,都看成300是同估法。有什么更有特点的名字没有?

生:统一法。

师:400是统一,这个同学是300也统一。怎么区别啊?

生:大数估法叫大估,小数估法叫小估。

师:你真有招呢!我听明白了,同看成一个数,把这些数都往大点的数估,叫大估法(板书:大估);谁估成300了?(请估成300的女生上台写出来)看看她是往哪儿估?

生:往小里估。

师:往小里估干脆就叫……(小姑)(板书:小估)哈哈,小姑的算式马上就要成功了。

学生的这一次创新的“生成”其实非常恰当,非常准确,切中了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吴老师立刻因势利导,“因学定教”,幽默的认可了学生的说法(小姑),整个一堂课学生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力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目标达成度非常高,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恰恰是老师珍视并利用了课堂上学生的这种“旁逸斜出”的生成,才激活了课堂,赢得了精彩。

二、理解的偏差失误点

提倡“发现学习”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在理解错误,识别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了认知上的提高和能力上的发展。下面让我们共同分享一段笔者遇见的课堂情况:

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子改写成了“12×4+12×3”,一脸不喜欢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

学生的问题表面看似可笑,其实提得很深刻,老师在这堂课上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恰到好处,我们可以想象,学生讨论此起彼伏,各执一词,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生成点”,点拨深入浅出,纠正了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巧妙地利用学生理解的偏差提升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强调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碰撞、争鸣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我,提出有思想、有深度的问题,再引导学生碰撞、交流、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同样在吴老师的《估算》课堂上:

生:我把先算的900多在这里又加了一次,在计算中肯定出问题了。这个结果太大了,没有想到这个上面还有比我估得更大的。(哄堂大笑)

师:你的结果虽然错了,但你估的方法给我们启示多多啊!四下五上法,很好。结果错了,不要紧,再算算?好不好?

师:我们有这么多方法,你就不想说点什么吗?你是什么估?

生:我是整百不统估,结果非常接近了。

师:哦,你估得好。那你就自我陶醉吧!“大估”你在哪里?“小估”你在哪里?你们两个不想说点什么吗?你们估的结果怎么样?

“大估”:我估得的结果有点太大了。

“小估”:我估得的结果有点太小了。

面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各抒己见,我们要“目中有人”,注意倾听学生提出问题的缘由。这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教材深入理解而形成的问题,学生的课堂“生成”很好,教师应急处理得更好,相得益彰。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讨论热烈而深入,学生的争论、分析有理有据,教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点拨选在“不愤不启”的好时机,而且全面确凿,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堂课的成功应该就在于此吧!

四、共鸣、升华点

有时,课堂上的精彩升华就源于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给学生带来的震撼。看下面的《旋转和平移》教学案例,教师借助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起学生的佩服与敬畏,借机搭建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一步步实现了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从与文本沟通。

随着老师的话音,大屏幕上出现了3个话题:

(1) 楼房会搬家吗?(2) 聪明的设计家;(3) 巧算长度。

老师问:这里有3个问题,你最想研究哪个问题?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先进入第一个话题。”这时,大屏幕上播放出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的新闻录像。随着录像的停止,孩子们发出了“哇噻!”的感慨!吴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精彩的课堂在于学生的参与,学生活跃了,课堂也就有了灵动之气、智慧之光;精彩的课堂在于课堂的有效生成,有了动态生成,课堂就回归了本色,找回了真实;精彩的课堂更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生成,诱导学生参与课堂,深入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学生互动中的精彩生成,并且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发挥更大的成效,从而创建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生本课堂。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